「炎」之過早!腸出狀況症狀難判斷 醫生:平均需跑6趟才確診

▲腸炎。(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腸腸出狀況,治療不輕忽!緊張、壓力大容易拉肚子,腹脹、腹瀉、便祕或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礙於多種腸胃道疾病都可能合併上述症狀,容易被混淆,究竟是單純的腸躁症,還是隱藏著更麻煩的問題?

肝膽胃腸科鍾承軒醫師說明,慢性腹瀉、慢性腹痛是大腸激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共同臨床表徵,但若同時合併血便、體重變輕,或腸道外病癥,如眼睛虹彩炎葡萄膜炎、脊椎關節痛、皮膚炎等現象時,可能就要懷疑不是單純的腸躁症,而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表現,如未及早確診就醫治療,可能延誤病情,甚至發生相關併發症,例如:腸穿孔、狹窄阻塞或廔管而需要外科開刀治療。

腹瀉症狀比一比

確診不易!患者平均需跑五到六趟醫院才確診

鍾承軒醫師進一步解釋,臨床上無法單靠症狀確診發炎性腸道疾病,必需配合「內視鏡檢查」,確認腸道是否發炎及潰瘍,搭配藉抽血檢查確認「發炎指數」變化,一般而言,大腸激躁症患者的發炎指數多在正常值,若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則發炎指數會偏高。其次,藉「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也可觀察腸道狹窄或其結構變化,這些是大腸激躁症所沒有的表現。最後,臨床醫師同步從內視鏡取下切片送病理檢查,以再次確認是否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綜合上述資訊,才可以診斷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鍾承軒醫師表示,因診斷過程複雜且耗時,過程中患者常失去耐心,從臨床經驗觀察及問卷統計,患者有症狀開始到疾病確診,大約要經歷五到六位醫師看診,直到轉介到專業的醫療團隊才能確診。

飲食西化、生活型態、遺傳 致國內發生率逐年攀升

鍾承軒醫師說,過去發炎性腸道疾病常見於高加索白種人,如北美、北歐等地,近年來在亞熱帶、赤道國家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由於其他種族發生率也逐漸增加,醫界推測該趨勢除了與種族基因有關,也跟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及環境變化有所關聯。

鍾承軒醫師進一步表示,隨著現在人飲食西化,偏好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如精緻糕點、香腸、臘肉、熱狗、漢堡等加工食物,因此體內腸道菌叢失去平衡並且造成腸道免疫失調,可能誘發發炎反應去攻擊自身腸道黏膜,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

此外,統計顯示,如有家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罹病機率也較一般人也多出25-50%,若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罹病機率就更高。就此觀察,遺傳基因也與發炎性腸道疾病具關聯性。

當心慢炎體內悶燒!四至五成患者臨床症狀緩解實則腸仍發炎

隨著治療藥物進步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展及變化因人而異,以潰瘍性結腸炎為例,依據患者拉肚子及血便的發生頻率、搭配內視鏡檢查結果及身體狀況等項目來評分,加總後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藥物組合,擬定個人化醫療策略。

當潰瘍性結腸炎疾病進展到重度,一線治療會使用類固醇,以控制急性發炎情況,礙於副作用較多,如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消化性潰瘍、水腫等,因此在治療上不會長期使用,常在降低發炎反應後,改用5-ASA抗發炎藥物、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以控制病情並減少復發。 

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達標,才能減少復發

鍾承軒醫師特別強調,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除了幫助臨床症狀緩解外,從內視鏡下觀察確認黏膜癒合,腸道無發炎無潰瘍,且抽血的發炎指數也需正常,才是控制疾病的終極目標,因有研究發現,近45%症狀緩解的患者,接受內視鏡檢查後,仍看到腸道持續發炎,因此,醫界近年的共識為,除了臨床症狀緩解及黏膜癒合以外,更積極追求取下的黏膜切片中,也要看到發炎細胞減少,甚至消失。

腸道疾病視同慢性病 需長期並有耐心治療

鍾承軒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一旦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沒有節制,恐導致病情惡化。他診間就曾收治原本控制穩定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每每工作壓力變大、遇到輪日夜班等作息不正常,病情就每況愈下。

鍾承軒醫師鼓勵患者,將發炎性腸道疾病當成慢性病耐心治療,需搭配規律作息、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勿自行停藥,特別是年輕患者,誤以為此疾病如腸躁症短期治療即可,或是等到症狀出現再就醫,反而導致疾病反覆復發、腸道千瘡百孔,甚至需緊急手術切除腸道,落得短腸症的窘境。因此,呼籲治療中的病友。應正視疾病、遵循醫囑、積極治療、定期追蹤,做個健康的「腸」勝軍與疾病共存。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吃多拉多反覆無「腸」 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秋冬公費疫苗疾管署推「左流右新」同時打 研究:副作用不會更強

秋冬公費疫苗疾管署推「左流右新」同時打 研究:副作用不會更強

今年秋冬季節公費疫苗,新冠、流感疫苗首度於10月1日同時開打,有民眾擔心同時打兩種副作用會太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引用國際研究指出,同時打兩種疫苗和單打新冠疫苗相比,出現身體反應、局部症狀的比例與持續時間都相當,顯示同時打兩種疫苗反應並不會比較強烈,另保護效果也不會受到影響。

2024年09月21日 08:25

女生「愛吃冰塊」恐是病了! 醫:90%人沒自覺

女生「愛吃冰塊」恐是病了! 醫:90%人沒自覺

天氣熱無冰不歡,而你是喝完手搖飲後,還有衝動打開杯蓋,把底下的冰塊挖出來咬一咬的人嗎?小心不一定是天氣太熱惹禍,而是你生病卻不自知。臺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指出,遇過幾位因經血量大而貧血的女生,竟都有「愛嚼食冰塊」的習慣,而過往也有文獻發現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特別愛吃冰塊。

2024年09月20日 21:38

麻將打3天!他「頭突痛到飆淚」…30秒後趴桌昏迷 醫:長期臥床了

麻將打3天!他「頭突痛到飆淚」…30秒後趴桌昏迷 醫:長期臥床了

不少人喜歡通宵打牌,卻讓自己身陷致命危機中。一名37歲男子和友人連續激戰3天不睡覺,晚上牌打到一半時突然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飆淚,話才剛說完,30秒後「碰」的一聲突趴倒在桌上陷入昏迷,嚇得同桌友人緊急撥打119將他送醫搶救。經醫師一掃電腦斷層,驚見是嚴重腦出血,緊急開刀救回一命,卻也留下神經學後遺症。

2024年09月20日 20:18

巨型向日葵麵包「比臉還大」!挪威磨坊麵粉製作 賣場限量1天4個

巨型向日葵麵包「比臉還大」!挪威磨坊麵粉製作 賣場限量1天4個

挪威百年磨坊麵粉登台!家樂福與挪威176年歷史名店「斯坦格蘭磨坊」合作,特邀冠軍師傅吳寶春操刀,獨家研發全新6款「挪威麵包」,即日起在全台門市生鮮烘焙區開賣。此外還有隱藏版「挪威向日葵麵包」,尺寸比臉還大,由於詢問度超高而極限量試賣,首波限4店、每店單日只賣4個!

2024年09月20日 18:32

台東小米粽案廚房找到「一包芬普尼」 毒物醫:患者症狀不符合

台東小米粽案廚房找到「一包芬普尼」 毒物醫:患者症狀不符合

台東蝸牛小米粽食品中毒案造成12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台東縣衛生局長曾國平受訪表示,製作小米粽的曾姓阿嬤家廚房內找到一包已開封的芬普尼除蟲劑。不過,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今(20)日說明,檢驗農藥項目可驗到410項,但僅驗到農藥托福松。專家表示,目前患者症狀來看,並不符合芬普尼的中毒表現。

2024年09月20日 18:12

蝸牛小米粽中毒案驗5食材 食藥署:小米農藥濃度異常高

蝸牛小米粽中毒案驗5食材 食藥署:小米農藥濃度異常高

台東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傳出集體食物中毒案件,目前懷疑是「蝸牛小米粽」釀禍。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2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送驗食餘檢體確認有機磷劑托福松。食藥署署長莊聲宏指出,針對5樣食材進行定量分析,食餘檢體檢出托福松濃度為224mg/kg,其中以小米的濃度異常高,有405mg/kg。

2024年09月20日 16:35

大學生常熬夜竟中風!睡不飽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嚴重恐猝死

大學生常熬夜竟中風!睡不飽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嚴重恐猝死

有高血壓、糖尿病傾向的大學生胖寶(化名),常熬夜玩遊戲,暑假更玩到沒日沒夜,飲食不正常又睡眠不足,竟年紀輕輕就中風。醫師提醒,長期睡不飽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年09月20日 16:24

吃冰會經痛、黑糖能止痛? 「生理期迷思」營養師一次解

吃冰會經痛、黑糖能止痛? 「生理期迷思」營養師一次解

女性月經來潮出現經痛,是常見的困擾,有關引起經痛或是緩解經痛的迷思也不少,像是「吃黑糖、紅糖可以緩解經痛?」、「吃冰、喝冰水容易造成經痛?」、「吃太油會不會引起經痛?」究竟這些食物是否真能改善經痛?或者會讓經痛更嚴重?來聽聽林世航營養師怎麼說。

2024年09月20日 14:52

人妻「鼾聲如雷」老公分房睡 1手術治好呼吸中止症...鼻子還變尖

人妻「鼾聲如雷」老公分房睡 1手術治好呼吸中止症...鼻子還變尖

台中市1名36歲林姓女子,長期有打鼾、睡眠呼吸中止困擾,近年情況加劇,甚至要跟老公分房睡。林女在老公陪同下,到台中醫院就診,診斷發現林女睡眠障礙指數達最嚴重的20分,窒息指數每分鐘也達中度的14.1次,林女接受「功能性暨美觀性鼻整形手術」,術後3個月林女睡眠情形明顯改善,不但能夠一覺到天亮,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讓她直呼「早知道就早點來治療!」

2024年09月20日 12:39

抖音「蠟瓶糖」竄台 專家揭4點:國外沒問題≠台灣吃了沒疑慮

抖音「蠟瓶糖」竄台 專家揭4點:國外沒問題≠台灣吃了沒疑慮

中國大陸爆紅的糖果「蠟瓶糖」、「蠟皮糖」引發關注,近期在台灣網購平台也可看到,因無標示成分、未經許可販售,有專家質疑其風險。食品加工專家指出4點,從營養層面來看,大部分只有提供碳水化合物,不建議攝取;雖然少量吃不用太恐慌,但仍提醒,販售的行為本身已經違法,且國外吃了沒疑慮,不代表台灣一定沒風險。

2024年09月20日 12: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