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年後近視度數會加深? 眼科醫師揭1種可能性


圖文/常春月刊

因為3C產品的風行,眼科疾病正在歷經一場變革,特別是近視年齡的提早發生,以及成年人近視度數增加的問題。像是小孩罹患近視的年齡已經提早到學齡前,但成年之後,是否因為3C產品而導致眼球眼軸增長、近視度數持續增加,醫界仍在觀察中。

多數的眼科醫師在臨床門診中,並不會直接量測病患的眼軸長度。當近視病患到門診測量近視度數時,醫護人員會先幫病人量度數,然後點上散瞳劑,讓調節眼球焦距的睫狀肌放鬆後,再量測一次度數。

點散瞳劑測真實度數 成年後測到的多是假性近視度數

對於睫狀肌彈性好的年輕人而言,未點散瞳劑時的度數是800度,點散瞳劑後的度數是600度,600度才是真正的近視度數,即所謂「真性近視」,之前量測結果多出來的200度則是「假性近視」,是因為長時間短距離看書或是工作,睫狀肌持續收縮而造成睫狀肌痙攣。

眼科醫師梁怡珈指出,18歲以前的睫狀肌彈性較佳,點散瞳劑之後,睫狀肌就會真正放鬆,在2年前測得「真性近視」600度,2年後再測「真性近視」為800度,可以確定是眼軸增長、近視度數增加。

但在成年之後,睫狀肌逐漸老化、彈性變差,因為長期近距離工作,到門診量測近視度數,2年前測得「真性近視」是600度,2年後測得度數是800度。但是,因為不知道2年前的眼軸長度,所以,無法確定近視的度數是否有增加;這是因為病人長時間工作,加上睫狀肌老化,即使點了散瞳劑,仍然無法放鬆,所以量到的800度,仍然只是假性近視而已,但有可能眼軸長度並沒有增加。

這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因為睫狀肌的彈性變差、無法放鬆,所量測到的度數都是「假性近視」,無法驗出真正的近視度數,也不確定眼軸長度有沒有增加。
 


遺傳因素 少數成人近視度數持續飆高

梁怡珈指出,醫界對於近視的定義和一般人的了解並不相同,一般是以近視度數來定義近視,醫界卻是以光學的角度來解釋近視。

◎屈光性近視:大多數在學齡前就被發現罹患近視的人,眼球眼軸的長度並沒有增長,但因為先天的角膜和水晶體的屈光度太高,影像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不在網膜上,因而導致視力模糊,形成近視。不過,學齡前孩童因為先天角膜和水晶體屈光度過高,角膜和水晶體對影像成像配合不協調而造成的近視度數,並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

◎軸性近視:因為眼軸增長,導致影像成像在視網膜前方,就是常見的學童近視。基本上,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眼球發育尚未完全,眼軸比較短,直到6歲時,才會發育到達成人的標準。

◎病理性近視:臨床上,有少數的成人,即使18歲成年後,每年仍然呈現增加100多度的幅度成長,有人的近視度數甚至累積到2000度以上,稱為「病理性近視」,這些病人眼球最外層的鞏膜纖維很脆弱,但外表看不出來,需要切片才能確認;病理性近視和遺傳有關,具有家族史,但醫界還沒找出致病基因,也還沒開發出可以幫助病理性近視病人抑制度數增加的藥物。
 


近視度數非獨立因素 先天、後天皆可能造成

近視度數的增加,有沒有可能延後結束?在梁怡珈的門診中,每次都會碰到1、2名成人病患感覺到視力模糊、度數增加而就醫,這些病患在工作上大多需要接觸到3C產品,有的病患即使工作上少接觸到3C產品,下班後還是會長時間滑手機。梁怡珈說,即使上大學K書、拼命玩手機,或是出社會後工作長時間使用3C產品,造成假性近視度數攀升,但眼軸是否會增加?仍需要研究證實。

對於眼軸長度增加的原因,目前醫界還不是很清楚。雖然說醫界已經找出10多個和近視有關的基因,但基因會不會表現,進而出現近視,和近距離工作有很大的關聯性,而且是獨立而絕對的因素。

也就是說,只要長時間近距離工作或滑手機,就一定會近視,在梁怡珈的病人群中,有的小孩是大近視,可是父母卻沒有近視的困擾,這就可以說明是後天造成的。
 


雷射近視手術 亦無法回復正常視力

一旦罹患近視,就不可能回復到正常視力,即使施行雷射近視手術也是如此,如何避免近視度數不斷地累加或避免成為高度近視呢?梁怡珈建議,使用3C產品,最好每隔30分鐘休息5~10分鐘,並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進而減少近距離工作或滑手機的時間,以及攝取適量蔬果,有人建議要多吃含有葉黃素的營養素,由於葉黃素是脂溶性,不容易排出,過量會堆積在脂肪細胞內,讓皮膚變黃,其實只要從天然蔬果中攝取即可,深綠色、深黃色蔬果都含有葉黃素,均衡飲食攝取即可;另外,外出戴太陽眼鏡,以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值得一提的是,高度近視的人要小心會提早在40多歲時出現早發性白內障,罹患青光眼的機率比沒有近視的族群高出2倍,還會有視網膜裂孔、剝離、退化以及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梁怡珈建議,600度以上的近視族群,應每年到眼科門診進行至少1次的眼底檢查,並視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更精密的眼科檢查。

延伸閱讀:

眼前出現黑影、游絲恐是飛蚊症! 多休息有機會消失,醫師解析治療方式
近視雷射手術讓視力秒回春? 眼科醫師沒有告訴你的背後真相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 胰臟癌患者最多

北榮重粒子治療突破500例!北榮表示,完成重粒子治療的500位癌症病人中,國人占90%最多,也有10%是專程來台灣治療的國際病人,治療癌別以最難治癒的「胰臟癌」為主,達到3成,其次為攝護腺癌、肝臟及肺臟等。

2025年07月03日 11:58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帥氣網球教練「喝一杯就醉」竟是癌症前兆!就醫已擴散至全身

英國一名網球教練本來酒量不差,但先前他發現自己比以往更容易醉,且開始有奇怪的頭暈感,視力變模糊,脖子上出現一個腫塊,就醫發現是致命皮膚癌,並已擴散至全身,目前他仍在對抗癌症。

2025年07月03日 11:51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炸物鹹酥雞「搭配3物」可減少油脂吸收 營養師推:先吃地瓜

有人說,宵夜最愛的經典組合就是鹹酥雞配啤酒!但高油脂、高鹽分的宵夜,不僅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腸胃問題的風險!那該怎麼辦?對此,營養師張語希就來教你幾招,讓你既能享受鹹酥雞的美味,又減少罪惡!

2025年07月03日 11:45

台北人10大死因「癌症連52年居首」 新冠死亡降7成

台北人10大死因「癌症連52年居首」 新冠死亡降7成

台北市衛生局今公布113年台北市十大死因,113年死亡人數計1萬9,734人,較112年減少821人(-4.0%),主要因COVID-19死亡減少754人(-72.3%),死因由「癌症、心臟疾病、肺炎」續居前3位,其中癌症已經連續52年居台北市十大死因首位。

2025年07月03日 11:43

男「陰莖環卡住生殖器」腫成象牙蚌 醫:嚴重恐變自宮

男「陰莖環卡住生殖器」腫成象牙蚌 醫:嚴重恐變自宮

一名50多歲男性病患去按摩店接受「特別服務」時,為延長勃起時間,在按摩小姐建議下使用金屬製陰莖環,事後卻卡住無法取下,導致生殖器嚴重腫脹、宛如「象拔蚌」。緊急就醫後,只能動用骨科專用鋼針剪將金屬環剪除,休養一週後才消腫恢復正常。

2025年07月03日 11:25

快訊/鄭文芳性侵潛逃遭通緝 台大院長批:台大之恥、醫界之恥

快訊/鄭文芳性侵潛逃遭通緝 台大院長批:台大之恥、醫界之恥

前台大醫院婦產科名醫鄭文芳涉嫌下藥性侵,卻在繳納40萬元保證金後出境未回,如今台北地院裁定,沒收其保證金並發布通緝。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3)日批評,鄭文芳做了最壞的示範,簡直是台大之恥,也是台灣醫界之恥,做錯事就應該要接受法律制裁,不管是作為醫師、老師,這都是最壞的示範,也辜負國家社會栽培。

2025年07月03日 11:22

「丹醇研選霜淇淋」腸桿菌超標!複驗不合格 高雄衛生局開罰3萬

「丹醇研選霜淇淋」腸桿菌超標!複驗不合格 高雄衛生局開罰3萬

高雄市衛生局今(3)日公布飲冰品抽驗結果,其中主打牧場鮮乳自產自銷的「丹醇研選」,位於新濱町海洋廚房門市被驗出霜淇淋腸桿菌超標,複驗後仍不合格,遭衛生局依《食安法》開罰3萬元並公布名單。

2025年07月03日 10:21

盛夏經痛加劇 醫點名「含糖飲」害疼痛放大

盛夏經痛加劇 醫點名「含糖飲」害疼痛放大

許多女性覺得每到夏天月經總來得特別不舒服,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這種隨著氣溫升高產生的不適並非假象,民眾尤其要多注意高糖分飲料的影響,喝太多將加重夏季經痛,絕大多數人卻渾然不覺。

2025年07月03日 09:3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