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蹲起身頭暈小心是低血壓! 醫師曝「姿勢性低血壓」7危險族群


圖文/常春月刊

眾所周知,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及中風的風險,必須妥善控制血壓,但在變換姿勢時,若身體的神經系統與血管系統無法適時的反應,血液輸出量不能滿足循環所需時,大腦會暫時缺氧,就會出現暈眩等不適症狀。

自主神經系統失去調節功能 出現暫時性低血壓

心導管室醫師洪明佑表示,姿勢性低血壓,顧名思義是指變換姿勢時出現低血壓的變化。當從坐姿或平躺的姿勢改為直立的姿勢時,因自主神經系統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會出現暫時性的低血壓,讓收縮壓下降20mmHg、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

  


疾病、藥物 易引起低血壓

洪明佑說明,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會因一些慢性疾病而服藥控制,但一些藥物卻可能會讓病人出現低血壓的表現,像是服用利尿劑可能因水分過度排出,引發低血壓;服用血管擴張劑會造成血管過度擴張,血壓也會下降;甲型阻斷劑則可能影響自主神經的反射機轉,而發生低血壓,另外,抗憂鬱藥物也可能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除了藥物副作用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引發姿勢性低血壓,例如因消化性潰瘍或是痔瘡而出血,或是有嚴重嘔吐、腹瀉、脫水等情形時,可能會因血液流量不足,引發姿勢性低血壓;若自身原本就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因會讓血液輸出量受限,也可能出現姿態性低血壓。

此外,若是有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或是因糖尿病、長期飲酒、病毒感染等而引發神經病變、脊椎神經受損者,都會使得自主神經功能受損,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常見症狀 非人人有感

洪明佑指出,姿勢性低血壓常見的症狀包括:頭昏、頭暈、眼前發黑或暫時性視覺消失、全身無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眩暈、昏厥等表現,也可能引發胸痛或中風,但較為少見,此外,也有些人當出現姿勢性低血壓時,並無自覺症狀。

 


血壓低易腦缺血 這些人都是高危險族群

雖然高血壓對心血管疾病最具威脅,但也不可小看姿勢性低血壓對心血管的傷害性。一旦血壓過低,腦部血流會減少或變慢,甚至因而引起腦缺血,曾有研究發現,姿勢性低血壓是引發腦缺血,或是讓腦缺血惡化的原因。

洪明佑強調, 姿勢性低血壓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年紀是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姿勢性低血壓的高危險群包括:年紀在65歲以上者、有心房顫動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或是有頸動脈阻塞、糖尿病、長期臥床、喝酒過量等情形者。

 


坐著、站著 分別檢測血壓變化

姿勢性低血壓是指當變換姿勢時出現血壓下降的情形,自我檢測的方式即是測量躺或坐著時,與站立時的血壓變化。洪明佑建議,可以先躺著休息5分鐘後量血壓,接著站起來5分鐘後再量一下血壓,若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即應懷疑是姿勢性低血壓。

洪明佑強調,一般藉由測量姿勢變化時的血壓下降情形,即可診斷姿勢性低血壓,或是進一步接受傾斜板試驗,檢查是否是迷走神經增加活動所引起的神經心源性暈厥與血管迷走性暈厥。

 


出現不適可以這樣做 不須遠離鹽分不代表可以放縱吃

若出現不適症狀時,洪明佑說,可先平躺,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讓血液得以回流至頭部;坐立時,則可將頭放在雙腿間蹲下;平日可考慮穿彈性襪。

值得一提的是,不需遠離鹽分並不代表飲食上要重油、重鹹,重油與重鹽並無法改善姿勢性低血壓,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高血壓病人在鹽分攝取上要多注意,但若沒有血壓控制的問題,可以適度攝取鹽分,以免血壓偏低,出現姿勢性低血壓。

一般來說,姿勢性低血壓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症狀並不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也無需接受治療,但如果已出現症狀則應就醫檢查,找出造成的原因,先去除原因之後,再評估是否需接受升壓劑的治療。

延伸閱讀:

血壓低別高興太早! 低血壓也可能會中風
只有膽固醇過高才會造成動脈硬化? 醫師公開10個意想不到的傷「心」元凶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最高檢察署庭院櫻花樹盛開 吸引賞鳥人士、攝影愛好者

最高檢察署庭院櫻花樹盛開 吸引賞鳥人士、攝影愛好者

最高檢察署目前有兩棵櫻花樹,目前已搖曳生姿,風情萬種,相當吸睛,但這棵櫻花樹,各有來歷。

2025年02月22日 15:32

增購流感疫苗瘋搶「開打2天只剩4萬多劑」 邱泰源估週六打氣仍好

增購流感疫苗瘋搶「開打2天只剩4萬多劑」 邱泰源估週六打氣仍好

藝人大S猝逝引發全台流感疫苗搶打潮,行政院拍板緊急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20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幼兒、潛在疾病者等11類風險族群接種。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2)日公布最新接種情況,昨日全國打了1.9萬劑,目前剩餘量僅4萬多劑,他也推估今天是週六的打氣仍然相當好。

2025年02月22日 14:46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3惡習全來致癌率79倍...醫:快戒掉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3惡習全來致癌率79倍...醫:快戒掉

花蓮食道癌死亡率為全國死亡率的1.77倍,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民眾談癌色變、不可不防。花蓮門諾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趙令瑞表示,吸菸、嚼檳榔、喝酒是致病主因,三項壞習慣全都來,致癌率比常人高出79倍。他呼籲有類似習慣的民眾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珍愛自己也珍愛家人。

2025年02月22日 13:04

行動遲緩、易跌倒以為老化?醫示警肌少症5大徵兆 年輕人也難逃

行動遲緩、易跌倒以為老化?醫示警肌少症5大徵兆 年輕人也難逃

年齡增長後,有些人可能行動遲緩、體力下降甚至容易跌倒,這些現象出現可能不是單純自然老化,而是「肌少症」的徵兆。醫師指出,肌少症是一種因肌肉質量減少及肌力下降所導致的問題,不僅影響行動能力,更可能引發跌倒、骨折,甚至提高死亡風險,提醒若出現5大徵兆應該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2025年02月22日 10:45

常放臭屁=大腸癌? 醫曝「2異狀」快就醫

常放臭屁=大腸癌? 醫曝「2異狀」快就醫

大腸癌年奪6000條台灣人的性命,每31分鐘就有一人確診,很多人不免擔心放屁很臭、放連環屁是否與罹患大腸癌有關?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說明,正常的人體腸胃道會因為飲食、細菌等影響產氣後排出。他提醒,若一直以來都很正常,卻突然開始有惡臭屁,或放屁次數明顯增加時,應盡快就醫檢查,以排除罹癌風險。

2025年02月22日 09:02

診所櫃檯「直接發紙碗」!醫嘆發病快:忍都忍不住

診所櫃檯「直接發紙碗」!醫嘆發病快:忍都忍不住

諾羅疫情還在燒!疾管署公布,國內近4週接獲390起腹瀉群聚通報,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有214起,其中98%都是諾羅。兒科醫師陳敬倫透露,有感於近期諾羅病毒實在太猖狂,診所櫃檯若問到患者有噁心、嘔吐症狀「直接發一個嘔吐碗」,因為其發病速度快、忍都忍不住。

2025年02月22日 07:02

牙齒變黑不一定是蛀牙 醫生曝另1大常見原因:牙籤輕刮就能判斷

牙齒變黑不一定是蛀牙 醫生曝另1大常見原因:牙籤輕刮就能判斷

孩子天天刷牙,但牙齒上還是出現黑色的斑點,不論怎麼刷也刷不掉,相當不美觀,這個時候媽媽就要注意了。天津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五官保健科醫師關小菊表示,孩子牙齒變黑不一定是蛀牙,其中色素沉澱也是常見原因,也分享分辨蛀牙跟色素沉澱的方式。

2025年02月22日 00:02

自閉者社交困難有解!長庚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改善

自閉者社交困難有解!長庚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改善

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會造成患者社交溝通困難、堅持度過高或侷限興趣而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生物性治療方法。林口長庚醫療團隊今(21)日公布研究成果,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為自閉症治療帶來曙光。

2025年02月21日 21:45

開放健檢中心設置CT、MRI分流檢查 衛福部研商可行性暫無共識

開放健檢中心設置CT、MRI分流檢查 衛福部研商可行性暫無共識

因應國人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檢查需求上升,臨床出現排隊等檢查等情況,衛福部醫事司今(21)日開會討論讓醫院外的醫療機構,如診所、健檢中心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CT)及磁振造影機(MRI)。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指出,會中就設置規範方面尚未有共識,還要持續搜集意見,已高度共識的部分是要讓放射師執業環境提升。

2025年02月21日 20:19

她「下體暴腫3倍」…還流湯飄臭!原因曝光醫也搖頭

她「下體暴腫3倍」…還流湯飄臭!原因曝光醫也搖頭

不少女生們愛穿能讓長腿、翹臀一覽無遺的緊身褲,有人卻因此付出慘痛代價!一名女子跛腳走入診間,一脫下褲子準備內診,「外陰部腫成3倍大」的畫面瞬間讓醫師看傻了,追問其生活史得知她因喜歡穿著緊身褲,不通風的材質使私密處容易發癢,她時不時猛摳造成該部位日漸腫大,拖了3週直到發臭流湯才求診,讓人聽了忍不住搖頭。

2025年02月21日 19:4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