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人格「3特質」易罹腸胃疾病? 吃飯吃太快小心躺著也中槍


圖文/常春月刊

1959年,美國心臟病專家弗雷德曼 (M.Friedman)曾將人類性格分成兩 大類型,其中個性急躁、求好心切、衝勁十足的性格,被統稱為「A型性格」;反之,生性較為樂觀、個性隨和、生活悠閒 者,屬於「B型性格」。

功能性腸胃病變 A型人格特質最常見

在臨床上,有許多頑固性、反覆性的腹痛、腹瀉,甚至便祕的患者,經常輾轉流連在各大小醫院的門診間,接受一系列的檢查後,不但檢查不出異常,病況也時好時壞,而這可能是與患者的A型人格特質有關。

腸胃內科醫師邱瀚模提及,這類病患只要一進門診,就能看出他們的個性特質──個性很急、似乎閒不下來,又總是打斷別人說話,推斷應該是都市化生活緊張,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使得腸胃道的功能失去正常,所導致的「功能性腸胃病變」。

 


腸胃有問題 跟情緒壓力有關

功能性腸胃病變就是所謂的腸胃失調,包括發生在食道的胃食道逆流、出現在胃 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在大腸的大腸激躁症。邱瀚模解釋,由於腸胃道很敏 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生活作息與精神壓力等,這是因為腸胃道內 的神經受器與腦部的反應連結密切,當腦部分泌神經內分泌物質時,就會與腸胃產生共鳴。

以大腸激躁症來說,經常會因為情緒壓力而出現不適症狀,主要表現則以腹痛、 腹脹為主,伴隨著腹瀉或便祕,有時會兩者交替出現,且症狀會持續多年。不過, 腹瀉型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女性通常以便祕型居多;很多病人不舒服的症狀,通常只會發生在白天,夜晚睡眠時、週六日或假期時不會出現,但等到假期結束前,就又開始有症狀了。

 


高壓力行業最多見 年過50歲留意器質性疾病

邱瀚模歸類,這類型患者的職業多半是競爭激烈的產業,或是工作緊湊、有時間壓力的行業,比如業務員、房屋仲介、銀行行員、老師或者是準備考試的學生族群等,如果沒有方法紓解壓力,症狀就會持續而無解,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症狀激烈,而誤以為是惡性腫瘤纏身,不斷做檢查來確認。邱瀚模表示,以大腸直腸癌來說,它的腸胃症狀不會因為壓力解除而消失,休息過後也不會好。若年紀仍輕,症狀會時好時壞或偶而會緩解,並且類似症狀已經 持續好幾年,通常都不太可能是癌症;然而,如果年齡超過50歲,就要特別留意, 視情況要做一次檢查,以排除一些器質性疾病。

 

 


治療改善生活品質為主 找出壓力源才能治本

在臨床治療上,通常是以症狀治療改善生活品質為主,讓腹瀉次數減少,或使患 者能順利解便,只要降低腹瀉次數,就能達到很好的紓緩效果,一旦症狀減輕,心情好了後,通常一陣子過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必要時,抗焦慮、抗憂鬱或止痙攣劑,也是醫師常會開立的藥物,以協助紓緩症狀。

除藥物治療以外,還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遵守簡單規律的生活作息,也要找出壓力的源頭、避免過度的壓力,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否則症狀仍然會反覆起伏不定。 邱瀚模也建議,運動能有效紓緩壓力, 平日最好多活動,有助釋放壓力,也能幫助腸胃蠕動正常。

 


飯後不要躺下睡覺 養成細嚼慢嚥飲食習慣

另一方面,也可採行能緩和消化不良症狀的簡單措施,包括不要在餐後躺下睡覺、少菸酒、少脂肪油膩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等。

對於脹氣嚴重的患者,可減少吃豆類、 乳製品、豆漿、地瓜、麵包與不容易消化 的食物(如糯米)等;要特別提醒的是,養成細嚼慢嚥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由於許多消化不良的症狀,都只是暫時的生活壓力、食物或精神因素所引起,所以,平日試著放鬆心情、不把工作帶回家、增加日常活動的機會、避免不適應的 食物,再加上規律的生活作息,症狀通常都能獲得明顯改善。

延伸閱讀: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癌從口入不是謠言,是真的! 吃飯時6個習慣超NG,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2025年09月15日 15:22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全台近200萬人具憂鬱傾向,其中有5.2%是重度憂鬱症患者,近7成透過治療可妥善控制病情,但其餘2、3成患者則會反覆發作。有研究發現,這部分可能和基因有關,有些人先天帶有「落井下石型」基因,不僅對外界較敏感,還會直接影響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多寡。

2025年09月15日 14:45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床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才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2025年09月15日 12:34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今年5月,屏基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Bioadaptor)治療,並在3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2025年09月15日 12:1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醫師指出,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另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超加工食品」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

2025年09月15日 11: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