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量會隨年齡一起流失! 4個助長失能飲食習慣你中了嗎?


圖文/常春月刊

一名70歲張姓阿嬤,因為肌少症導致肌力下滑,無法長時間行走。連假與家人到外縣市出遊,不過在景點停留時,走個十分鐘就覺得雙腳無力,站也站不太起來;張阿嬤覺得挫敗,覺得自己掃了家人旅遊的興致,也不敢想以後還可以出遊。

肌少症 肌肉量減少影響身體功能

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比日本還快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近年來肌少症的議題逐漸被重視。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所謂肌少症是指老人因老化導致身體的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同時伴隨著身體活動量降低、身體活動功能變差、步行速度及耐力下降。

 


肌肉隨年紀加速萎縮 易致關節磨損

然而,肌少症對身體功能的意義是會導致老人日常活動能力降低、失能,增加住院或死亡風險,且增加健康照護的需求和成本。

年長者活動力變差、容易跌倒、關節加速退化這些困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肌少症」。肌少症在2016年被台灣也正是當作一個疾病來看待,顧名思義便是肌肉隨著年紀加速萎縮,使老年人無法好好控制身體、肌肉無法支持關節導致關節磨損。

 


預防肌少症 蛋白質、維他命D不可少

要如何預防或治療肌少症?楊育菱分享,第一是營養,建議每天要攝取1.2-1.5g/kg的蛋白質,最好能分在三餐攝取優質含有leucine(白胺酸)的蛋白質,例如牛奶、黃豆、花生、雞肉、瘦肉、魚等;而維他命D的補充也相當重要,例如鮭魚、鮪魚、鯖魚或起司、蛋黃等;含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需要攝取。

其次則是藥物,目前不建議使用生長激素、男性荷爾蒙、女性荷爾蒙。倒是有一種常用的降血壓藥(ACEIs),具有增加肌肉組織、改善生理功能的作用;目前仍有一些新藥還在試驗中。

 


運動延緩肌肉流失、退化 勿超過身體負荷為限

最後就是運動,楊育菱指出,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特別是阻抗性運動,這也是目前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例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運動;建議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包含暖身與有氧運動、肌肉訓練、緩和伸展及平衡協調運動。

楊育菱提醒,若有慢性病史,在運動前後應監測血壓、血糖等,運動前後或運動中發生身體不適,應諮詢醫師;運動以自己可以耐受的低強度運動開始,慢慢延長運動的時間,最後才增加強度,勿超過身體的負荷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

·肌肉為百病之源! 一張表檢測你的肌少症危機
·預防肌少症,一天要吃多少蛋白質? 專家教簡易懶人計算方式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我爸有三段外遇!」資優妹成績突退步 背後原因惹心疼

「我爸有三段外遇!」資優妹成績突退步 背後原因惹心疼

十月,是一個國二青少女。和其他被拎過來的孩子不同,是自己說要前往。媽媽在預約時說道,十月以往是資優生,最近開始經營網拍學業退步,或許是因為學業的挫折使她想來聊聊。諮商的歷程總是一個驚喜包,可比電影的劇情意想不到,十月也不例外。

2024年04月16日 21:34

害人短命「5大因子」曝!第3名醫示警:每年200萬人因此死亡

害人短命「5大因子」曝!第3名醫示警:每年200萬人因此死亡

《瘋神無雙》班底山豬15日驚傳因感冒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猝逝,讓親友與粉絲們悲痛萬分,曾在錄影時和他有數面之緣的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聽聞消息也大感震驚,感慨「英年早逝更是讓人不勝唏噓」。洪永祥根據歷年來多國研究文獻歸納出「短命5大因素」,包括失眠、孤獨、久坐、吸菸及肥胖,示警國人要刻意避開。

2024年04月16日 20:18

紙盒、塑膠盒、保鮮膜能微波?專家曝「只有這2款」才可以

紙盒、塑膠盒、保鮮膜能微波?專家曝「只有這2款」才可以

以保鮮膜封菜,或用塑膠容器、紙盒盛裝飯菜後微波,到底安不安全?營養師顏瑜萱解釋,市面上常見保鮮膜分4種材質,唯有「安定性最高」的聚甲基戊烯(PMP)可微波加熱,但勿直接接觸食物;而塑膠容器則只有「5號」是唯一可以微波加熱的;至於一次性使用的紙餐盒、紙碗,多為紙漿外層加上食用蠟製成,不建議加熱。

2024年04月16日 19:38

高雄首例麻疹隱匿足跡被揪出!傳染期趴走匡列171人 重罰20萬

高雄首例麻疹隱匿足跡被揪出!傳染期趴走匡列171人 重罰20萬

一名20多歲本國籍男子,1日字柬埔寨入境後返回高雄,因身體不適就醫確診麻疹,為全國境外移入第6例。不過衛生局進行疫調時,男子多次隱匿足跡,直到第3度疫調時才坦承,於可傳染期遍布台南、高雄多處公共場所,衛生局今(16日)公布活動足跡,並匡列171名接觸者,也依法對男子重罰20萬元。

2024年04月16日 19:04

好怕長不高!醫教你看「3大指標」:每年長不到4公分小心

好怕長不高!醫教你看「3大指標」:每年長不到4公分小心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爸媽憂心的生長重點,醫師指出,建議家長要觀察3大指標,包括「孩童生長曲線小於3%、每年成長幅度小於4公分、成長曲線短期內差異二個主要百分位」,若有上述疑慮,要盡快諮詢醫師尋求協助。

2024年04月16日 18:39

胃壁50多處有癌細胞!男檢查才知是遺傳 「切除整顆胃」救回一命

胃壁50多處有癌細胞!男檢查才知是遺傳 「切除整顆胃」救回一命

英國南約克郡巴恩斯利(Barnsley)一名39歲男子7年前被醫生警告他宛如「行走的癌症定時炸彈」,因為他的胃裡已經有50多個地方出現癌細胞,如果不將整個胃部切除,很有可能2年多後就會死於胃癌。男子的家族中已有3人因這種遺傳性的癌症離世,他呼籲大眾應該提高對癌症家族病史的警覺,盡早就醫檢查。

2024年04月16日 18:32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戶逼近10億!海外捐款近3千萬「日本排第一」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戶逼近10億!海外捐款近3千萬「日本排第一」

賑災基金會公告花蓮地震募款帳戶至今(16)日下午4時總計募得款項達9.8億元,已經逼近原設定10億元目標,不過募款帳號仍會開設置5月3日期滿。而本次善款來自海外的捐款近3500萬元,當中有接近六成是來自於日本的善款最多,金額約2093萬元,接著是香港、美國也都超過500萬元,這些來自海外的援手,將給予災民溫暖的支持。

2024年04月16日 18:29

想尿尿不要忍!醫曝「6排空技巧」 尿不乾淨很傷身 

想尿尿不要忍!醫曝「6排空技巧」 尿不乾淨很傷身 

原來尿液也會殘留!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表示,排空膀胱對於健康至關重要,因為若尿液殘留在膀胱中,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甚至嚴重時會引發腎衰竭。

2024年04月16日 17:19

腸病毒單周就診逼近萬人「10年同期最高」!疾管署示警月底進入流行

腸病毒單周就診逼近萬人「10年同期最高」!疾管署示警月底進入流行

家長注意!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統計,上周全國腸病毒門幾診就診達9256人次,讀辦創下10年同期最高,距離流行警戒值1.1萬人次已經相距不遠,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腸病毒處於上升階段,預期本月底會正式進入流行期,須持續注意學幼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2024年04月16日 17:05

7歲童染流感「腦水腫」住加護意識未恢復 疫情降仍增26重症、3死

7歲童染流感「腦水腫」住加護意識未恢復 疫情降仍增26重症、3死

流感疫情脫離流行期,但仍然有零星重症、死亡傳出,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上周新增26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有3起死亡。重症個案中有1名年僅7歲的女童,本身沒有潛在疾病,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4月上旬出現症狀,發病3天後意識狀態改變,就醫發現有腦水腫,研判是流感併發腦炎、腦病變,目前收治加護病房,意識尚未恢復。

2024年04月16日 16: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