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鋁鍋、不鏽鋼鍋、不沾鍋、鐵鍋怕煮出毒?專家揭「地雷用法」


圖文/常春月刊

市面上鍋具百百種,許多人認為,只要買一個好鍋回來就能食得安心,卻忽略了鍋具保養的重要;所以,即使買的鍋具一樣, 烹調或清潔的方法不一樣,仍有可能會吃進有毒物質。

鋁鍋沒有那麼毒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2008年的報告指出,基於現有的科學數據,不認為從食物中攝入鋁會有導致老人失智症的風險;而國民健康署的網站上也顯示,鋁從消化道的吸收率非常低,用鋁製鍋具短時間加熱煮食,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有鑒於此,消費者不需要將家中鋁鍋一律丟棄,仍可視情況有效運用。

使用前先了解鍋具特性 減少有毒物質產生

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提醒,選購鍋具固然重要,但買回來後的正確烹調及清潔也很重要,攸關日後鍋具煮食的安全性。消費者應事先了解鍋具的各種材質與特性,依照個人烹調習慣選擇適合的鍋具,才能安全的烹調並減少有毒物質。

 


4類常見鍋具 使用小秘訣

鋁鍋 》

˙鋁鍋可使用於煮水,即使煮水過程中有微量鋁溶出,只要腎功能正常仍可排出, 不用擔心會積聚於體內;但如果是腎病或是洗腎的病人,則不適合使用鋁鍋烹調, 因為其腎臟功能低落,無法排出鋁。

˙選擇鋁鍋以鋁錳合金(銀白光色)較為穩定。

˙鋁鍋不能加酸性物質,也不建議熬煮中藥。

˙不要用鋁鍋煮泡菜鍋及酸辣湯或加醋、 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調味料。

˙鋁鍋烹調完就將食物倒出再調味,不要用來儲存食物。

˙清潔時盡量不要用鋼刷刷洗。

 


不鏽鋼鍋 》

˙選擇304型號或18/8的不鏽鋼鍋。包裝上若僅標示「高級」不鏽鋼,不一定就代表是300系列。

˙網路上傳聞,用磁鐵吸不住的不鏽鋼鍋就表示是「304」不鏽鋼,這個概念並不正確。

˙不鏽鋼還是會生鏽,只是300系列的不鏽鋼,比其他型號的不鏽鋼具有較高強度的抗酸性、耐鹼性、耐高溫,適合作為餐廚鍋具之用;一旦出現鏽斑,即表示鍋具可能已受到腐蝕,應直接汰舊換新。

˙不鏽鋼鍋也不適合煮中藥。

˙不鏽鋼鍋可採熱鍋冷油方式烹調,但是不鏽鋼鍋較易有黏鍋問題。

˙食材下鍋前最好先將水分稍微瀝乾,再放入不鏽鋼炒鍋中;若是水分太多容易導致大量油煙冒起。

˙若是食物沾鍋,可加入水煮沸後,再用木鏟輕輕刮除較容易清洗,不要直接拿鋼刷大力刷洗,以免傷害鍋子表面塗層。

˙不鏽鋼鍋開鍋,可以在鍋中倒些麵粉加水揉麵糰,然後再用水煮開倒掉,並以清潔劑洗一次。

 


不沾鍋 》

˙選擇包裝完整的不沾鍋,盡量不要挑選展示品。一般消費者選購時,習慣拿起放在櫥櫃上的展示品,這邊看一看,那邊摳一摳,這樣的行為容易造成不沾鍋受損刮傷。

˙不沾鍋不宜加入奶油、 酒精、醋。

˙不沾鍋使用冷鍋冷油。

˙使用不沾鍋前,先開抽油煙機再開火。

˙2005年美國環保署發現,不沾鍋的鐵氟龍塗層在高溫烹調時,可能導致全氟辛 酸(PFOA)溶出,影響肝臟功能。因此,使用不沾鍋時不要使用鋼鏟,避免刮傷表層;烹調時以中小火(爐火小於鍋面,約2 公分左右火勢)為主;不能長時間烹調、爆香或加入調味料,以免有毒物質釋出,更不要烹調帶殼海鮮以免刮傷鍋子。

˙不沾鍋清洗一定要用軟性布刷清潔,以防刮傷。

 


鐵鍋 》

˙使用鐵鍋時不要有附加價值的想法,例如想靠使用鐵鍋來補鐵。

˙要挑選成分精純的鐵鍋,不要任意在路邊購買,以免成分不純;每次使用完後要烤乾鍋子,並抹上一層食用油。

 


清潔鍋具3步驟 毒不入口

鍋具的清潔也很重要,許多專業廚師或煮夫煮婦,喜歡用鋼刷大力刷洗鍋面,快 速之餘卻不利鍋具保養。譚敦慈自己的經驗是,不論使用哪一種鍋具,都可遵循以 下的清潔步驟:

1、在烹煮後先用廚房紙巾擦拭鍋面油脂。

2、再加入一些水,開小火將水煮開,接著拿到水龍頭底下,並使用廚房抹布擦洗鍋具。

3、最後用乾淨的廚房抹布將鍋具擦乾後掛起來,盡量減少清潔劑的使用,也降低鍋具被粗糙的鋼刷或菜瓜布刮傷,影響鍋子 的使用年限。

此外,譚敦慈也提醒,不要將滾燙的熱油鍋直接拿到冷水下沖水,熱鍋碰到冷水會導致水氣四散,增加燙傷的危險,且飄散的煙霧吸入過多也會傷害肺部,假如 不趕時間的人,建議先將鍋子放涼後再清洗;趕時間的人如廚師則可先沖洗鍋子的背面。

 


挑對鍋子、正確烹煮 食得安全與安心

譚敦慈強調,消費者在選購鍋具的時候,應盡量購買標示清楚、包裝完整的鍋具,盡量不要選擇已經被拆封的鍋具,可以避免買到被其他消費者刮傷的商品。而在烹調之後,應盡快將食物盛裝於瓷碗或瓷盤中,不可長時間放在鍋中,煮完食物後,也應順手將鍋子清洗乾淨,才能夠食得安全與安心。

延伸閱讀: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 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2020年高達230萬名女性確診乳癌! 醫曝「致癌環境賀爾蒙」:塑膠餐具、香水少用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堅持醫美嚴管「溯及既往」修法立場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堅持醫美嚴管「溯及既往」修法立場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等,相關規劃引發醫界內戰,醫師公會帶頭反彈,而醫院協會等醫療專業團體則力挺衛福部。衛福部今(26)日下午邀集40多個醫界團體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早表態堅持「溯及既往」是公益大於私益,「人不應該因愛美枉送生命」,既然發現缺漏就應該補起來。

2025年11月26日 10:14

男撿貓狗糞便施肥種菜 遭鉤蟲寄生竟引發中風

男撿貓狗糞便施肥種菜 遭鉤蟲寄生竟引發中風

一名58歲男性日前連續腹瀉5天,並感覺胸悶、全身無力,緊急就醫後,醫療團隊本認為是心肌炎,未料轉入加護病房僅1天,竟又發生腦中風,經抽絲剝繭,發現禍根竟是鉤蟲感染引發罕見的全身發炎反應,取出體內鉤蟲並用藥雖解除死亡警報,仍住院整整18天才返家,且出院時需協助才能行走。

2025年11月26日 10:03

20款化粧品驗出蘇丹紅 石崇良:將列後市場查驗項目

20款化粧品驗出蘇丹紅 石崇良:將列後市場查驗項目

國內首度在化妝品當中檢出禁用色素蘇丹紅,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6)日表示,本案是食藥署主動查驗發現業者輸入問題原料,目前為止追查12家業者有相關產品、涉及20品項,也針對原料進口商「亦鴻企業有限公司」裁處最高500萬元罰鍰。至於後續管制,由於化妝品管理主要在「成品」,也就是製程面的管理,未來後市場監測會有一段時間把蘇丹紅列為查驗項目之一。

2025年11月26日 09:38

GG長痣! 醫:可能是癌症

GG長痣! 醫:可能是癌症

男生注意!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提醒,若男性GG上長痣,可能是癌症,「當你覺得GG上有奇怪的東西,就可以找醫生幫你治療。」

2025年11月26日 08:19

黃金7小時睡眠時間曝 「5分鐘腦袋關機」9技巧

黃金7小時睡眠時間曝 「5分鐘腦袋關機」9技巧

許多人有失眠問題,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享,如何5分鐘入眠「訓練腦袋關機」,並分享9大睡好覺秘笈,像是放棄「章魚性格」、白天要喝足夠的水。

2025年11月26日 06:02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14歲學生課堂突倒地 醫10分鐘緊急完成顱內取栓救回大腦

聯新國際醫院25日指出,日前一名14歲的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該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因中風導致半側癱瘓的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所造成。

2025年11月25日 23:38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倒著走像重訓?改變步行方向可燃燒更多卡路里

走路人人都會,但你可能不知道,只要「方向反過來」,身體就像被重新啟動一樣,卡路里燃燒速度增加、姿勢變挺、平衡變好,甚至連大腦都會一起被訓練。國外健身圈近年掀起「倒著走路」風潮,國外網站《Cleveland Clinic》邀請運動生理學家喬丹.博爾曼解析倒走為何在年輕人與中高齡族群中快速竄紅。

2025年11月25日 20:10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狼醫平台挨批做半套 衛福部2措施補強「改名也查得到」

近期多起狼醫事件頻傳,在民團、立委要求之下,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今年8月正式上線,但遭民間團體批評「連半套都沒做好」,涉案醫師更改姓名、執業地點恐就查詢不到。醫事司表示,正在補強系統資訊,包含串接司法院資訊,還有明年1月會增加納入性平懲戒資訊;另針對涉案醫師改名等疑慮,系統會將新舊名字一併呈現。

2025年11月25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