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鋁鍋、不鏽鋼鍋、不沾鍋、鐵鍋怕煮出毒?專家揭「地雷用法」


圖文/常春月刊

市面上鍋具百百種,許多人認為,只要買一個好鍋回來就能食得安心,卻忽略了鍋具保養的重要;所以,即使買的鍋具一樣, 烹調或清潔的方法不一樣,仍有可能會吃進有毒物質。

鋁鍋沒有那麼毒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2008年的報告指出,基於現有的科學數據,不認為從食物中攝入鋁會有導致老人失智症的風險;而國民健康署的網站上也顯示,鋁從消化道的吸收率非常低,用鋁製鍋具短時間加熱煮食,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有鑒於此,消費者不需要將家中鋁鍋一律丟棄,仍可視情況有效運用。

使用前先了解鍋具特性 減少有毒物質產生

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提醒,選購鍋具固然重要,但買回來後的正確烹調及清潔也很重要,攸關日後鍋具煮食的安全性。消費者應事先了解鍋具的各種材質與特性,依照個人烹調習慣選擇適合的鍋具,才能安全的烹調並減少有毒物質。

 


4類常見鍋具 使用小秘訣

鋁鍋 》

˙鋁鍋可使用於煮水,即使煮水過程中有微量鋁溶出,只要腎功能正常仍可排出, 不用擔心會積聚於體內;但如果是腎病或是洗腎的病人,則不適合使用鋁鍋烹調, 因為其腎臟功能低落,無法排出鋁。

˙選擇鋁鍋以鋁錳合金(銀白光色)較為穩定。

˙鋁鍋不能加酸性物質,也不建議熬煮中藥。

˙不要用鋁鍋煮泡菜鍋及酸辣湯或加醋、 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調味料。

˙鋁鍋烹調完就將食物倒出再調味,不要用來儲存食物。

˙清潔時盡量不要用鋼刷刷洗。

 


不鏽鋼鍋 》

˙選擇304型號或18/8的不鏽鋼鍋。包裝上若僅標示「高級」不鏽鋼,不一定就代表是300系列。

˙網路上傳聞,用磁鐵吸不住的不鏽鋼鍋就表示是「304」不鏽鋼,這個概念並不正確。

˙不鏽鋼還是會生鏽,只是300系列的不鏽鋼,比其他型號的不鏽鋼具有較高強度的抗酸性、耐鹼性、耐高溫,適合作為餐廚鍋具之用;一旦出現鏽斑,即表示鍋具可能已受到腐蝕,應直接汰舊換新。

˙不鏽鋼鍋也不適合煮中藥。

˙不鏽鋼鍋可採熱鍋冷油方式烹調,但是不鏽鋼鍋較易有黏鍋問題。

˙食材下鍋前最好先將水分稍微瀝乾,再放入不鏽鋼炒鍋中;若是水分太多容易導致大量油煙冒起。

˙若是食物沾鍋,可加入水煮沸後,再用木鏟輕輕刮除較容易清洗,不要直接拿鋼刷大力刷洗,以免傷害鍋子表面塗層。

˙不鏽鋼鍋開鍋,可以在鍋中倒些麵粉加水揉麵糰,然後再用水煮開倒掉,並以清潔劑洗一次。

 


不沾鍋 》

˙選擇包裝完整的不沾鍋,盡量不要挑選展示品。一般消費者選購時,習慣拿起放在櫥櫃上的展示品,這邊看一看,那邊摳一摳,這樣的行為容易造成不沾鍋受損刮傷。

˙不沾鍋不宜加入奶油、 酒精、醋。

˙不沾鍋使用冷鍋冷油。

˙使用不沾鍋前,先開抽油煙機再開火。

˙2005年美國環保署發現,不沾鍋的鐵氟龍塗層在高溫烹調時,可能導致全氟辛 酸(PFOA)溶出,影響肝臟功能。因此,使用不沾鍋時不要使用鋼鏟,避免刮傷表層;烹調時以中小火(爐火小於鍋面,約2 公分左右火勢)為主;不能長時間烹調、爆香或加入調味料,以免有毒物質釋出,更不要烹調帶殼海鮮以免刮傷鍋子。

˙不沾鍋清洗一定要用軟性布刷清潔,以防刮傷。

 


鐵鍋 》

˙使用鐵鍋時不要有附加價值的想法,例如想靠使用鐵鍋來補鐵。

˙要挑選成分精純的鐵鍋,不要任意在路邊購買,以免成分不純;每次使用完後要烤乾鍋子,並抹上一層食用油。

 


清潔鍋具3步驟 毒不入口

鍋具的清潔也很重要,許多專業廚師或煮夫煮婦,喜歡用鋼刷大力刷洗鍋面,快 速之餘卻不利鍋具保養。譚敦慈自己的經驗是,不論使用哪一種鍋具,都可遵循以 下的清潔步驟:

1、在烹煮後先用廚房紙巾擦拭鍋面油脂。

2、再加入一些水,開小火將水煮開,接著拿到水龍頭底下,並使用廚房抹布擦洗鍋具。

3、最後用乾淨的廚房抹布將鍋具擦乾後掛起來,盡量減少清潔劑的使用,也降低鍋具被粗糙的鋼刷或菜瓜布刮傷,影響鍋子 的使用年限。

此外,譚敦慈也提醒,不要將滾燙的熱油鍋直接拿到冷水下沖水,熱鍋碰到冷水會導致水氣四散,增加燙傷的危險,且飄散的煙霧吸入過多也會傷害肺部,假如 不趕時間的人,建議先將鍋子放涼後再清洗;趕時間的人如廚師則可先沖洗鍋子的背面。

 


挑對鍋子、正確烹煮 食得安全與安心

譚敦慈強調,消費者在選購鍋具的時候,應盡量購買標示清楚、包裝完整的鍋具,盡量不要選擇已經被拆封的鍋具,可以避免買到被其他消費者刮傷的商品。而在烹調之後,應盡快將食物盛裝於瓷碗或瓷盤中,不可長時間放在鍋中,煮完食物後,也應順手將鍋子清洗乾淨,才能夠食得安全與安心。

延伸閱讀: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 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2020年高達230萬名女性確診乳癌! 醫曝「致癌環境賀爾蒙」:塑膠餐具、香水少用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寶林死者驗出「米酵菌酸」!是否會在台灣盛行 毒物科權威給答案

寶林死者驗出「米酵菌酸」!是否會在台灣盛行 毒物科權威給答案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28)日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公布在首名死者的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度檢出。毒物科專家表示,過去都認為米酵菌酸中毒多發生在比較落後地區,若在台灣確認發生,確實有重要意義,也代表國內應該評估一些特定、高風險食材的米酵菌酸應該列入常規抽驗項目;但專家也認為,米酵菌酸中毒在台灣不至於頻繁發生。

2024年03月28日 22:31

毒素不會因洗滌、烹飪就被破壞!2狀況「米酵菌酸」會迅速繁殖

毒素不會因洗滌、烹飪就被破壞!2狀況「米酵菌酸」會迅速繁殖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確定在死者體內檢出「米酵菌酸」,由於這是台灣首度檢出,外界也疑惑到底該毒素如何進入食物?對此,食藥署也提供詳細說明,並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烹飪就被破壞,所以要避免吃存放在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2024年03月28日 22:24

全台唯一「米酵菌酸」標準品!王必勝: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給的

全台唯一「米酵菌酸」標準品!王必勝: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給的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在首名死者血液中驗到「米酵菌酸」,由於過去台灣並未發生過相關中毒事件,所以衛福部原本還要等購買的標準品到貨才能檢驗,但由於國內有一家醫院恰巧有購買,看到新聞報導馬上主動提供,才能讓中毒事件在短時間明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也透露,提供的醫院是彰化基督教醫院,中央相當感謝。

2024年03月28日 21:54

寶林中毒案所有食材都要驗「米酵菌酸」 衛福部:下周可大規模檢驗

寶林中毒案所有食材都要驗「米酵菌酸」 衛福部:下周可大規模檢驗

寶林茶室中毒案首名死者的檢體檢出「米酵菌酸」,而這也是台灣首度檢出該毒素,衛福部表示,將針對患者、粿條等食材檢驗是否有「米酵菌酸」,目前包括台大法醫研究所、北榮毒物中心都有訂購檢驗標準品,預計下禮拜一會到貨,接下來可以做大規模檢驗。

2024年03月28日 21:19

死者驗出「米酵菌酸」!台大教授曝致命原因:全身細胞迅速失去能量

死者驗出「米酵菌酸」!台大教授曝致命原因:全身細胞迅速失去能量

寶林茶室中毒案致命真相曝光!在首名死者解剖的血液中發現「米酵菌酸」,台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造成最嚴重後果就是所有的「身體細胞瞬間失去能量」,所有細胞無法運作下,每個病患都有嚴重的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因為因為無法代謝,導致全身腦部、心臟、肌肉全部都整個癱瘓。

2024年03月28日 21:01

寶林中毒案死者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其餘住院患者都要驗

寶林中毒案死者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其餘住院患者都要驗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死者也進行解剖釐清致命毒素。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確定在首名死者新北市39歲男的體內發現「米酵菌酸」,而這也是台灣首度檢出「米酵菌酸」,除了2名死者都要檢驗,其餘住院患者也都會一併檢驗。

2024年03月28日 20:51

快訊/台灣首度驗出!寶林中毒案首名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

快訊/台灣首度驗出!寶林中毒案首名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死者也進行解剖釐清致命毒素。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確定在首名死者新北市39歲男的體內發現「米酵菌酸」。

2024年03月28日 20:47

突冒「6警訊」=血糖太高!勃起障礙也中了 不控制心腎病變

突冒「6警訊」=血糖太高!勃起障礙也中了 不控制心腎病變

許多看似常見的症狀其實都有可能是血糖高導致的結果。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醫師解釋,診所時常遇到病人是因為一些不具特異性的症狀來求診,例如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

2024年03月28日 20:18

LIVE/寶林案解剖有新發現 衛福部最新說明

LIVE/寶林案解剖有新發現 衛福部最新說明

台北市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件,2名死亡個案今日進行解剖相驗,衛生福利部稍早通知將於晚間8點半召開記者會,並由政務次長王必勝主持,將說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最新進度。《東森新媒體ETtoday》將全程直播。

2024年03月28日 20:14

快訊/寶林案解剖有新發現!衛福部20:30臨時記者會

快訊/寶林案解剖有新發現!衛福部20:30臨時記者會

台北市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件,2名死亡個案今日進行解剖相驗,衛生福利部稍早通知將於晚間8點半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最新進度;王必勝晚間受訪表示,解剖個案檢驗結果有重大發現,避免外界過度猜測,讓民眾知道最新狀況。

2024年03月28日 19: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