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高油、高糖、高鹽恐爆血管! 「5大清血管食物」曝光


圖文/常春月刊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發生的年齡層卻持續下滑,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了不讓血管阻塞、保持血管的彈性,平常可藉由飲食保養,以防止血管過早老化,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威脅。

血管性疾病 與飲食息息相關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

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由於葡萄糖、脂肪、蛋白質會在體內出現糖化作用,攝取過量的糖分會加速體內糖化作用,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血管疾病罹患的機率。

除了高油、高糖之外,高鹽也會形成血管疾病發生的隱憂。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鹽分的攝取則與高血壓相關,只要6克的鹽即含有2400毫克的鈉,但是國人攝取的鹽分,往往超過建議的攝取量。

 


血管阻塞 罪魁禍首在這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在2012年頂尖的《自然醫學期刊》以及2013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發表研究發現,肉類中的左旋肉鹼以及魚、蝦、蛋、奶和起司中的動物卵磷脂,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罪魁禍首,而動脈粥狀硬化正是導致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維護血管健康 多吃5大食物

均衡飲食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但的確有部分食材是有助於血管的健康,診所院長陳惟華建議,不妨在平日飲食中,將這些食材考慮在內:

◆燕麥片: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燕麥片具有破壞膽固醇的β-聚葡萄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溶性纖維有助排便,可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再經由排便將其帶出體外,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吸收。

◆豆製品:黃豆、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壞膽固醇的生成。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260c.c.的豆漿即含有25~30克的膳食纖維,包括豆漿、豆腐等都是很推薦的豆製食品;豆製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曾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取28公克的豆類食品,可降低10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

 


◆香菇:香菇在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其含量較一般綠色蔬菜還要高,100克的香菇即含有高達3.9克的膳食纖維,且菇類含有多醣體,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可減少氧化造成的組織受損,減少血管硬化發生的機率。

◆高纖水果:芭樂、小番茄、柳橙等,富含膳食纖維,可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膽固醇。


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油品 降低壞膽固醇

烹調時免不了得用到油品,此時最好可以改採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品。陳惟華說,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品比較耐高溫,烹調時雖然不容易有油煙,但卻容易造成動脈硬化,至於不飽和脂肪酸則可降低血中壞的膽固醇以及總膽固醇的含量。

因此,建議可改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葵花油、大豆油等,或是盡量採取單元不飽和脂肪較高的橄欖油、芥花油、純芝麻油,這類油品都是屬於所謂的「好油」。

要特別提醒的是,即使是好的油脂,一旦攝取太多,還是會有脂肪攝取過多的隱憂,就會增加總膽固醇的含量,且提高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務必要注意。

避開反式脂肪食品除了更換烹調用油之外,烘培類的甜食因含有酥油和反式脂肪,會增加壞的膽固醇,應盡量避免食用。陳惟華提及,反式脂肪多存在於酥皮或是奶油中,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的含量,且影響高密度膽固醇的形成。

延伸閱讀:

·料理太涮嘴、吃不停? 「5狀況中3」小心胖到血管油滋滋
·看不到的脂肪最可怕! 4大因素都會讓內臟脂肪過高…長期減肥也不OK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台中男走路完鞋滲血!驚見腳底板皮全掉了 醫搖頭:再拖恐截肢

台中男走路完鞋滲血!驚見腳底板皮全掉了 醫搖頭:再拖恐截肢

一名體重120多公斤的林姓業務經理,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痛的」,結果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脫襪後赫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還看得到暗紫色的皮下組織。隔天緊急回台灣,之後掛急診檢查,結果是嚴重糖尿病足,醫師搖頭,若時間拖太久,恐怕就得截肢。

2025年04月16日 18:19

快訊/嗑完燒肉中毒!碳佐麻里增至18人就醫 延長停業到4/21

快訊/嗑完燒肉中毒!碳佐麻里增至18人就醫 延長停業到4/21

燒肉南霸天「碳佐麻里」發生食安疑慮,有多名消費者12日到高雄美術館旗艦店用餐後,回家上吐下瀉、腹痛發燒。截至今(16日)下午4點,衛生局統計有18人就醫,由於就醫人數持續增加,要求業者停業1周,至4月21日始可復業。

2025年04月16日 18:14

遊越南染「類鼻疽」 壯年男病重裝葉克膜、四肢截肢保命

遊越南染「類鼻疽」 壯年男病重裝葉克膜、四肢截肢保命

一名40多歲男子去年到越南旅遊,回國後因為右胸疼痛發燒而就醫,曾經到某區域醫院查不出病因,後續到員榮醫院因為肺部發炎被收治住院,且病情變化快速,一度得靠葉克膜維生,檢驗確認患者感染「類鼻疽桿菌」後對症下藥保命,但卻因為敗血症得四肢截肢,所幸患者堅強積極配合治療,裝上義肢且經過辛苦的訓練復健,現在可以靠助行器在家中穩定行走。

2025年04月16日 18:12

奶不夠和「自信心」也有關!醫曝「乳汁不足」3大類型

奶不夠和「自信心」也有關!醫曝「乳汁不足」3大類型

餵母奶是不少產後媽媽相當焦慮的時期,總怕自己母奶不夠。醫師指出,「乳汁不足」分為3大類型,包括「自覺性乳汁不足、被干擾型乳汁不足、體質或疾病型乳汁不足」。

2025年04月16日 16:42

失智症診斷大突破!北榮靠「抽血」揪高危險群 準確率達93%

失智症診斷大突破!北榮靠「抽血」揪高危險群 準確率達93%

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有重大突破!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韓國漢陽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只需「驗血」就能篩檢出高風險族群,且準確率高達93%,大幅降低患者進行昂貴且侵入性高的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的需求。這項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權威期刊《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

2025年04月16日 16:38

陸器捐爭議頻傳 台大院長掛保證:不會在台灣發生

陸器捐爭議頻傳 台大院長掛保證:不會在台灣發生

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宣布在中國成功接受心臟和肝臟同步移植,加上後續有網友揭露中國近年發布早產嬰捐腎給成年人論文,器官取得相關道德爭議備受質疑,不少醫界人士也發表看法。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16)日被問及此事,他強調台灣器官移植制度發展多年,不但符合國際標準,甚至有部分領先世界,民眾可以非常放心,「強國」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台灣是不會發生的。

2025年04月16日 15:25

別忽視「急尿」!醫曝一天排尿超過這次數 膀胱過動症恐上身

別忽視「急尿」!醫曝一天排尿超過這次數 膀胱過動症恐上身

「走沒幾步,就突然好想尿」、「半夜一直被尿意叫醒,睡不好」許多患者飽受頻尿、急尿和夜尿困擾,白天動輒跑廁所,晚上也常因尿意中斷睡眠,導致精神不濟、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門諾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江景翔提醒,民眾若一天上廁所超過8次,夜間起床排尿1次或以上,且常有難以延遲的強烈尿意甚至漏尿,就要特別留意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應儘早就醫。

2025年04月16日 14:59

台大院長澄清「沒有要漲掛號費、沒有限號」 但憂健保新制釀人球

台大院長澄清「沒有要漲掛號費、沒有限號」 但憂健保新制釀人球

健保署今年實施「個別醫院總額」,要求醫學中心門診佔比不得超過55%,有媒體報導指出,台大醫院因應新制擬祭出漲掛號費、門診限號等措施。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16)日受訪時澄清台大醫院沒有要漲掛號費,也沒有限號,直呼「不知為何外面這樣傳!」至於醫師看診超過80人診察費打折是從去年初開始實施,主要是為了績效改革,和總額一點關係也沒有。

2025年04月16日 13:32

全球首例!台大「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離體完成換心全程不停跳

全球首例!台大「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離體完成換心全程不停跳

台灣移植手術再創紀錄!台大醫院今(16)日公布院內移植團隊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以「葉克膜」為靈感設計出移動式灌流系統,讓要移植的心臟從離開身體到完成移植都保持跳動狀態,不僅完全消除缺血時間,更可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2025年04月16日 12:1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