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人別說「不要難過」 專家告訴你為什麼


圖文/常春月刊

陪伴多年的毛小孩走了、職場上的好夥伴離職了,熟悉的人事物忽然離我們而去,過往常見的情景已不在,除了錯愕,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悲傷比想像中還要巨大;那種悄然的悲傷或許表面上不猛烈,但讓我們不知不覺沈浸其中,成為心裡巨大的結,其實悄悄危害著身心健康。

生活突然出現劇變 悲慟影響身心

生活忽逢巨變的人們,常有身體不適、情緒及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根據家醫科陳采汎醫師臨床經驗觀察發現,這些症狀時常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悲慟」對於現代人的生理、心理皆會造成實質性的健康影響,而女性所受的影響甚至可能更為顯著。

 


女性傷慟健康風險高 憂鬱症風險增

失去子女恐怕是人生事件中極大的悲慟。根據丹麥團隊透過2萬筆數據發現,失去孩子後的雙親,自然死亡或是疾病、自殺、交通意外的風險都顯著上升;其中,女性的風險更是比男性高出1.4倍,長期死亡風險也比同年齡沒有失去孩子的女性高出3倍,而已開發國家中的女性,平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近是男性的2倍。

若推測可能相關的原因,除了性別上社會文化的框架與期待,比如應照顧好家庭、孩子、經濟能力、教育程度的影響之外,女生獨有的生命歷程,例如懷孕、經期,也可能具有相關性。

 


多元定義「重要他人」 留給自己悲傷的權利

雖然傷慟確實影響著健康,且女性影響更為顯著,但陳采汎提及,面對傷慟,多數人經常沒有意識到它所帶來的健康威脅,或選擇漠視、逃避,甚至可能否定自己悲傷的權利。

 


允許自己悲傷 走出情緒囹圄第一步

因此,當周遭發生變故時,陳采汎說,各種情緒反應都是可以的,而情緒流動與變化所需要的時間,確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允許自己的情緒,是重要的第一步,悲傷也沒有既定的形式,去傾聽它的聲音,感受它、與它共處,並願意接受療癒,當願意面對傷慟及傷慟中的自己時,才有走下去的力量。

 


理解之下同理 悲慟沒有固定形式與時間軸

而非傷慟事件的當事人,若能對於傷慟所帶來的健康威脅有所理解,或對於可能被重大傷慟事件所影響的對象有更彈性的眼光,就可以擁有更貼近的同理。

經常,很多人面對遭逢悲慟的朋友們,不知該如何安慰。而當開始理解,悲慟沒有固定的形式與時間軸,也就不會說出像是「沒什麼大不了」、「你不要難過了」、「趕緊振作起來」等的話,而這些可能會加強當事者對於自己悲慟的漠視與否定。

延伸閱讀:

·「心痛得要死」真的有這病! 醫揭「心碎症候群病因」:喘不過氣要注意
·閉眼就有畫面!我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專家揭「自檢方式」:是忘記or害怕想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吃藥後喝酒「間隔2小時也沒用」!藥師警告:嚴重恐休克

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2025年11月24日 14:38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近親禁婚擬放寬至四親等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立法院法制局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引發關注。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對此堅決強調「萬萬不可」,除了有倫理問題,近親結婚生下的寶寶更容易有先天疾病、畸形風險。

2025年11月24日 14:15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 67%。

2025年11月24日 11:59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一名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痛到連皮膚被碰一下都受不了,平常只能坐輪椅,每天靠嗎啡仍難入睡,後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深層熱治療,3天內疼痛明顯下降,1周下床走動,3個月後完全停用嗎啡,甚至能自己走進診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24日 11:15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不好,可能和腸道不健康也有關係。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改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例如補充益生菌、增加益生元,甚至利用糞便微生物移植,都是目前受到關注的方法。

2025年11月24日 10:19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今年流感疫苗累計接種478萬劑,是歷年同期最高,接種相當踴躍。對此,醫師呼籲,接下來要正式進入冬天,除了嬰幼兒之外,沒接種的「學生」族群要盡快接種,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群體生活」的族群,如果整體有3成施打率,發生流行機會比較低。

2025年11月24日 10:00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台中一名產婦產下女嬰,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達16公分的巨大腫瘤,宛如一顆「大球」。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團隊診斷,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並在女嬰出生9天後,成功透過手術切除重達530公克的腫瘤。該腫瘤重量幾乎佔女嬰體重的六分之一,所幸化驗後為良性,女嬰目前已能正常成長。

2025年11月24日 09:5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