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標靶藥物 醫師圖解如何突破肺癌治療困境

▲肺癌治療困境。(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肺癌是發生率最高以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因為肺癌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許多患者因咳嗽不止、胸痛、咳血等症狀就診時,才意外確診肺癌。但此時癌細胞往往已擴散,需要透過全身性療法控制。所幸,今日患者可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快速鎖定致病根源,並透過標靶藥物打造個人化精準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主任指出,肺癌可分成小細胞癌(Small-cell lung cancer)與非小細胞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大部分患者屬於非小細胞癌。而在非小細胞癌中,以長在肺部周邊的肺腺癌最為常見,其中患者又以女性患者為多數,沒有抽菸習慣者也占一定比例。

不抽菸也會得肺腺癌

黃俊耀主任說明,肺腺癌分為許多基因種類,約占50%的EGFR突變基因發生比例最高,約占5%的ALK突變基因次之,其他還有發生比低於5%的BRAF、MET、ROS1、RET等突變基因。每一種突變基因都有專屬的治療策略及方式,想要打造個人化治療,就要先找出致病基因型,醫師才能對症下藥。

「確診肺癌不需要擔心,針對不同突變基因的臨床治療均有進展。例如:ALK突變基因已有多款標靶藥物可用,醫師可依患者副作用耐受度、用藥考量挑選合適藥物,並透過副作用管理、服藥方式調整,降低副作用衝擊。」黃俊耀主任也同步分享,「針對BRAF、MET突變基因的患者,過往以化學治療為主,但這類患者對於傳統化療的反應不好,往往是化療做得很辛苦,效果卻不彰,患者的存活期仍有加強空間。所幸,BRAF與MET的標靶藥物在國際間陸續上市,突破了這個治療困境,有望延長患者存活期。」

突破罕見肺癌治療困境

次世代基因定序助攻,精準治療迎戰肺癌

標靶藥物像是導彈一樣,可以精準鎖定致病根源,所以在展開標靶治療前,一定要確認肺癌突變基因,療程才會有效。而確認肺癌突變基因的方式,就是透過基因檢測。黃俊耀主任說,過往因基因檢測技術限制,僅能逐一檢測。由於發生比例的差異,普遍優先檢測EGFR以及ALK。而BRAF、MET、ROS1、RET等較罕見突變基因,因發生比例較少、檢測排序較後,屬於此突變基因的患者可能因反覆檢測而錯失黃金治療期,或經過多次檢測後面臨檢體不足的窘境。

黃俊耀主任說,可一次性檢驗數百種基因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改變了過去的檢測瓶頸。次世代基因定序能夠全面性的提供完整資訊,少見的BRAF、MET、ROS1、RET等基因都可以一次性檢測出來,可更早確認致病根源,以利醫師進一步評估治療策略,掌握治療黃金期,也避免療程無效或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

「次世代基因定續除了可以在療程前,幫助醫師打造個人化療程以外;治療期間,每半年至一年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檢查,更可及時察覺突變基因的變化,及早調整治療藥物。」黃俊耀主任也進一步說明,「幾年前,大家就知道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進行精密的基因檢測,然而當時的費用相當高,多數患者沒有能力負擔。不過,目前我國多家醫院或基因公司已有次世代基因定序的能力,檢測費用大幅調降,拿到檢驗報告的時間也更快。」

利用基因檢測,精準治療肺癌

標靶藥物突破肺癌治療困境

黃俊耀主任同步依據診療經驗,鼓勵患者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並積極配合標靶藥物療程,「曾經有位患者已經發生多處肝臟轉移,且部分腫瘤有3公分之大。聽從建議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後,確認該患者帶有MET基因,於是便開始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這名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幾個月後,轉移至肝臟的腫瘤就有縮小跡象,至今已經穩定控制將近兩年。與過往沒有標靶藥物的年代,存活期僅有半年的情況相比,治療成效改善許多。」

貼心小提醒

黃俊耀主任強調,現在肺癌的治療與二十年前已截然不同,不僅有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一次性、全面檢驗突變基因,幫助醫師挑選適合的藥物、擬定治療策略;後續更可接續透過標靶藥物有效控制肺癌,延長存活期;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標靶藥物獲得藥證或健保給付,治療選擇性及成效有望再提升。鼓勵患者們,確診肺癌千萬不要過於沮喪,積極配合醫囑,並反饋自己的用藥經驗,醫師都可為患者打造低副作用衝擊、高療效的療程。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對抗肺癌的利器-基因檢測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男大生擠痘痘慘了!「肺穿10多洞」壞死 醫警告:這三角區別亂擠

男大生擠痘痘慘了!「肺穿10多洞」壞死 醫警告:這三角區別亂擠

大陸一名20歲的大二學生小林(化名)近日因擠痘痘,不慎引發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肺部出現十餘個空洞、部分組織壞死,所幸經治療後已康復出院。醫師提醒民眾,臉部尤其是危險三角區的痘痘切勿任意擠壓,一旦出現發燒或呼吸不適,應立即就醫。

2025年11月23日 10:44

濕熱天氣恐害早產風險增3倍 研究:綠地可保護母嬰健康

濕熱天氣恐害早產風險增3倍 研究:綠地可保護母嬰健康

都市綠地不僅能讓人心情放鬆,還可幫助孕婦和寶寶對抗氣候變遷帶來的健康衝擊。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後期,若暴露於偏高氣溫,發生早產、低出生體重的風險相對提高約3倍,但只要居住在綠地較多的地區,這些不良影響可望明顯減輕。

2025年11月23日 10:03

他右膝痛足底麻竟是「跑者膝」 愛長跑關節過度使用釀禍 

他右膝痛足底麻竟是「跑者膝」 愛長跑關節過度使用釀禍 

43歲的李先生是長跑愛好者,近來卻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被診斷為膝關節過度使用所致的「跑者膝」,後續接受西醫治療有短暫改善,但每次長跑後疼痛感更加延長,膝關節一度無法正常彎曲。中醫師指出,長期進行單一活動會造成特定經絡過度使用,導致經絡失衡與氣血滯礙,後續透過針灸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止痛與改善麻木效果。

2025年11月23日 08:58

結紮後精子去哪 醫解答:在休息室「自然離職」

結紮後精子去哪 醫解答:在休息室「自然離職」

泌尿科醫師陳忠佐分享,男性結紮後,精子到底去哪裡了,「就像是沒有排班的員工,留在休息室等到『自然離職』。」

2025年11月23日 07:1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疾管署估人傳人風險低:旅遊警示維持一級

美國華盛頓州官方21日證實,一名高齡居民因感染罕見的H5N5型禽流感病毒死亡,這起案例也被認為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5並致死的紀錄。我疾管署今(22)日表示,華盛頓目前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在今年4月已經提升至第一級注意,目前評估人傳人風險低,會維持現行旅遊疫情警示,並持續監測。

2025年11月22日 21: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