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醫曝「日常刺激因子」

蕁麻疹


圖文/常春月刊

「可能是剛洗過熱水澡,或是接觸到冰塊,也有可能是剛吃完某種食物;雖然每天都一樣,但卻莫名出現像是被蚊子叮咬的塊狀,嚴重的話會有片狀突起,有時伴隨著發癢的感覺。」 你曾有過類似經驗嗎?這很可能就是蕁麻疹。

蕁麻疹 兩種表現方式

皮膚科醫師陳建宇表示,由症狀來定義蕁麻疹,可以分為兩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民間常稱為「風疹」或「膨疹」,身體皮膚會出現像是被蚊子叮咬過、有些突起,這些突起可能是小小的點狀,也有可能成片,有時突起的外圍會帶點紅腫,或是伴隨程度不一的搔癢症狀, 有可能也會伴隨患部發熱或刺痛的情形。

這類蕁麻疹不論是何種原因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特色,是每一個患部的突起通常會在24小時內不見,屬於短暫的變化,雖然突起的位置並不固定,有可能A處的突起才褪去、B處卻又冒出來。

 

蕁麻疹


第二種:表現形式是血管神經性水腫,這類蕁麻疹與前者的最大差異,在於持續時間會比較久,有可能持續72小時,變化也較為深層,而且不太會出現患部搔癢的情形,而是會有刺痛、灼熱感。

一般來說,膨疹有可能發生在全身上下的皮膚,而血神經性水腫型的蕁麻疹,則容易發生在黏膜,以及皮膚較薄的地方,像是在臉部, 若發生在黏膜如喉嚨處,有可能影響呼吸,出現胸悶的現象。

 

神經性水腫型蕁麻疹


膨疹最為困擾 推測與季節交替有關

以比例來說,膨疹的病患較多,而最令患者與醫師困擾的,在於蕁麻疹的成因相當多。陳建宇說,目前臨床上尚未有研究,確定蕁麻疹好發於特定季節好發,不過,臨床上發現,在季節交換例如春夏、秋冬交替時,前來問診的病患比較多,因為有少部分的病患,蕁麻疹發作 的原因是溫度,因此,季節交換較容易發病。

依症狀持續時間 分辨急性與慢性

除了蕁麻疹持續的時間,依照連續症狀是否超過6星期,也分為急性與慢性蕁麻疹兩種,陳建宇指出,當症狀持續時間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而過敏反應造成蕁麻疹的比例很高,將過敏原移除,再輔以藥物,通常蕁麻疹的狀況就會解除。

 

流汗


物理性蕁麻疹 溫度、食物、陽光皆可能是病因

物理性的蕁麻疹也有可能是因為接觸到冷、冰的東西,像是冰塊、冷空氣,而膽鹼性的蕁麻疹,患者多半在運動、流汗或洗熱水澡,遇到偏熱的物質,就會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有些患者皮膚出現畫紋現象,可能是因為對某個特定光線的波長發生陽光過敏症狀所致。

陳建宇提及,目前對於皮膚科醫師而言最難解的,是自發性、原因不明的慢性蕁 麻疹,其好發於中年女性,比例較男性高出兩倍以上,有人認為與情緒有關,至於是情緒引發蕁麻診,或因蕁麻疹造成的不適而影響情緒,目前則尚無定論。

 

服用抗組織胺治療


服用抗組織胺治療 切勿聽信偏方

治療蕁麻疹,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醫師另外會開立抗組織胺讓患者服用,然而,慢性蕁麻疹有可能在症狀緩解之後再度反覆發作,此時,醫師就會調整藥物。

由於蕁麻疹的比例高達2成,不分年齡與性別,陳建宇建議,身體出現風疹塊,若知道可能自己的過敏原因,應趕快停止接觸過敏原,也許不用看醫師就好轉,但若狀況持續都沒有好轉,則建議要趕快求診,不要忍耐,或在家嘗試採取的民間療法,敷薑片、擦米酒等,都可能延遲治療時間。

 

慢性蕁麻疹難根治


慢性蕁麻疹難根治 要做好心理建設

得過蕁麻疹的人,當中有4分之1的人會變成慢性蕁麻疹。面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陳建宇認為,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衛教,因為慢性蕁麻疹常是無法根治的,也有可能找不到成因,當病患來時,醫師必須讓病患了解,盡管無法根治,但適度的控制,不適症狀是可以完全消失的。

此外,要注意切勿不斷地更換醫師,避免造成降階治療,讓治療重新來過。

延伸閱讀:

·換季就牙起來!蕁麻疹全身癢爆怎辦? 皮膚科醫認證「7大止癢攻略」
·蕁麻疹來得也去得快! 發病期注意這8點即可控制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天生有失智高風險基因也不怕 研究:地中海飲食可降發病率4成

天生有失智高風險基因也不怕 研究:地中海飲食可降發病率4成

先天帶有失智高風險基因免驚,透過飲食可逆天改命。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今於臉書分享,最新研究顯示,即使是擁有阿茲海默症高風險基因APOE4的人,若長期遵循地中海飲食,失智風險可降低3至4成,認知衰退速度也會慢下來。

2025年09月10日 09:48

全球首創「元宇宙」傳染病預測模型  專家:隔離不必人人14天

全球首創「元宇宙」傳染病預測模型  專家:隔離不必人人14天

新冠疫情害各國封城,重創民生經濟,不過台灣大學開發的傳染病預測模型可望突破此困境,其結合「元宇宙」及「時間旅行」概念,透過「數位雙胞胎」結合實體(reality),與AI機器學習產生的虛擬病毒量,可評估病毒在體內的動態變化,不僅為全球首創,且可望使未來的隔離天數、疫苗劑量等邁向個人化。

2025年09月10日 09:03

從看不清靶心到奪牌!醫師挺身以學童近視專用日拋矯正與延緩近視 讓運動夢想不受限

從看不清靶心到奪牌!醫師挺身以學童近視專用日拋矯正與延緩近視 讓運動夢想不受限

在外界眼中,運動員總給人一種「五感敏銳、視力絕佳」的刻板印象,特別是專注度與精準度極高的射箭國手,更被認為必須擁有銳利如鷹眼般的視野。然而實際上,許多年輕國手在成長過程中仍可能面臨近視問題。對他們而言,模糊的視線不僅影響比賽表現,更可能動搖築夢的信心。

2025年09月10日 09:00

好多人會吃! 醫揭「4地雷早餐組合」

好多人會吃! 醫揭「4地雷早餐組合」

許多上班族早餐會買麵包搭咖啡,或是去早餐店買蛋餅配奶茶。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提醒4種地雷早餐組合,像是高油高糖的「蛋餅+奶茶」,「豆漿+油條」吃了血糖飆升,而「甜麵包+咖啡」短時間餓得快,還有油鹽高的「飯糰」。

2025年09月10日 06:52

以為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已末期

以為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已末期

醫師提醒,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已經連續多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其中「肺腺癌」又是最大宗,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常被誤以為是感冒,等到確診時,超過7成已經是末期。

2025年09月10日 06:14

羅一鈞接署長「洗衣服」又成話題 被問終生大事笑稱:爸媽已死心

羅一鈞接署長「洗衣服」又成話題 被問終生大事笑稱:爸媽已死心

「國民女婿」羅一鈞今(9)日正式升任衛福部疾管署長,他的父母特別從花蓮北上觀禮,羅一鈞受訪感謝父母對他「沒有做醫生,跑來政府當官員」的全力支持;「羅一鈞忙到沒時間洗衣服」也再次成為典禮中話題。會後媒體問及外界關心羅一鈞終生大事讓他一度語塞,尷尬笑稱「沒有任何進度,現在以公務為重,爸爸媽媽大概也死心了。」

2025年09月09日 22:08

石崇良揭公費醫師續辦原因 醫學生1300人管制員額「後年檢討」

石崇良揭公費醫師續辦原因 醫學生1300人管制員額「後年檢討」

醫學生員額爭議獲解套!衛生福利部同意「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畫續辦,原本面臨學士後醫學系存亡的清大、中山及中興3校獲配名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9)日說明,考量制度對偏鄉醫療人力挹注重要,加上科技發展需要工程、生化等跨領域人才投入,決定續辦。且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醫學系培育醫師不全然在臨床服務,衛福部也規劃116年進行整體醫事人力供需評估,討論醫學生1300人員額限制是否需要調整。

2025年09月09日 20:00

從容應對職場挑戰 五題測驗找到你的最佳工作拍檔

從容應對職場挑戰 五題測驗找到你的最佳工作拍檔

初入職場,挑戰總是接踵而來:主管的追問、任務的切換、會議的準備,每一步都考驗新鮮人的臨場反應。一分鐘心理測驗,讓你在輕鬆答題中找到最符合自身風格的職場神隊友。無論你偏向效率至上的「職場在走 專業要有 組合」,或注重生活質感的「經典托特包 組合」,都能替你打造專屬的職場起手式。

2025年09月09日 18:07

「孕婦吃麵孩子會沒心跳」中醫影片涉謠言 食藥署通報Meta下架

「孕婦吃麵孩子會沒心跳」中醫影片涉謠言 食藥署通報Meta下架

台北一間中醫診所在社群平台拍攝短影片,宣稱懷孕或準備懷孕時「不能吃麵」,甚至誇張表示小孩可能會心跳停止,遭到網友熱議、婦產科醫師打臉。食品藥物管理署今(9)日表示,該影片內容涉散播有關食品安全謠言或不實訊息,除將請地方衛生局依本條規定移送外,也於今日通報Meta公司進行下架處理。

2025年09月09日 16: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