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狹窄恐中風 醫師圖文解說

▲腦血管狹窄恐中風。(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七十多歲的張先生每天都會出門運動,有天下午他突然感到左邊手腳不聽使喚,不太能動,於是趕緊到急診報到。

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可能有狹窄的狀況,於是便安排住院接受藥物治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表示,患者的症狀在住院後持續惡化,所以便建議接受腦血管介入治療,利用微創導管氣球擴張將狹窄的部位撐開,恢復腦部血液循環。

幾個小時後,患者的症狀便陸續改善,蘇亦昌醫師說,「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個多禮拜後,我們再度進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置放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因為是在黃金時間裡打通血管,患者得以順利恢復,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

腦血管狹窄,中風前兆莫輕忽!

人體的血管遍佈全身,負責將養分與氧氣送往各個器官,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器官才能正常運作。蘇亦昌醫師指出,腦部和身體各處的血管都跟水管一樣,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血管管徑慢慢變小,使血流量漸漸變少。

腦血管狹窄影響血液循環

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常發生在年紀較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族群,蘇亦昌醫師解釋,不過導致腦血管狹窄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臨床上也曾遇過十幾、二十幾歲很年輕的腦血管狹窄患者。

腦血管狹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狹窄的程度惡化,血流量無法滿足正常生理需求、維持腦部運作時,便可能出現症狀。腦部的不同部位負責處理不同的功能,所以會因為腦血管狹窄的部位不同,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

「有些患者會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突然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臉部表情不對稱、或非常容易頭暈。」蘇亦昌醫師說,「這些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若出現中風前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卻未積極治療,後續出現中風的機會就很高。」

腦血管狹窄,中風前兆

我們的腦部構造非常精細,需要維持充足的血液循環才能夠發揮正常功能,蘇亦昌醫師強調,短暫的缺氧,腦細胞還有機會復原,若錯失黃金治療期,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死亡,便會留下永久後遺症,例如癱瘓、失能、臥床,嚴重可能死亡。

出現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突然失明、臉部表情不對稱時,請立刻就醫,分秒必爭!

積極治療腦血管狹窄,預防中風找上門

曾經出現中風前兆、或懷疑腦血管狹窄時,需要盡快接受進一步檢查,蘇亦昌醫師解釋,臨床上可以使用腦血管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等。

超音波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相對容易取得、便利性高,而且非侵入性、沒有放射線。蘇亦昌醫師說,「我們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腦血管、頸動脈,利用血液流速的變化,來判斷狹窄的部位。」

腦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會由兩個方向著手,首先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血管狹窄惡化;再來會視狀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導致中風的風險。

倘若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較嚴重,便需要考慮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蘇亦昌醫師說,過去要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問題需要由神經外科醫師開刀,現在隨著微創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已可解決大多數腦血管狹窄的問題。

「一般來說,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放入導管,然後在X光導引下將導管延伸到腦部。」蘇亦昌醫師解釋,「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後,便能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腦血管管徑,恢復血流暢通。必要時還可以放置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風險。」

腦血管狹窄微創導管介入治療

在非緊急的狀況,擴張血管與支架置放可以同時完成,蘇亦昌醫師說,至於較緊急的狀況,會先使用氣球擴張打通血管、恢復血液循環,然後讓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後續再安排放置血管支架,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

接受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後,請記得按時服藥,減少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

提高警覺、適時檢查,才能預防腦中風!

腦血管狹窄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毫不自覺,而在突然發生中風時,措手不及。蘇亦昌醫師提醒,年紀較大、或具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考慮接受腦血管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至於已經出現手腳無力、眼睛黑矇、口齒不清、經常頭暈、表情不對稱等中風前兆的患者,更要把握時間、及早介入治療,才能降低腦中風的危險!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降低中風機會的各種方法(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三餐吃這些「血糖飆13%」 媽哭喊:我害了她

國二少女罹糖尿病!三餐吃這些「血糖飆13%」 媽哭喊:我害了她

糖尿病逐漸年輕化,竟有14歲女國中生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國二少女因長期外食、攝取大量精緻糖,三餐幾乎都含糖量驚人,下午還固定吃3顆車輪餅,導致血糖失控。媽媽得知後崩潰哭喊,「是我害了她一輩子!」

2025年10月24日 20:50

調整輸入自用規定防非洲豬瘟?食藥署:重點是內容物

調整輸入自用規定防非洲豬瘟?食藥署:重點是內容物

非洲豬瘟入侵危機再起,財政部關務署23日指出,為配合防疫需要,將建請食藥署及相關機關研議調整。對此,食藥署回應,有關旅客入境攜帶食品議題,入境檢視「內容物」才是防疫的重點,而攜入重量的建議,可以再評估。

2025年10月24日 16:03

空轉平台當機「澎湖口癌男轉送延誤」 衛福部開罰廠商4萬

空轉平台當機「澎湖口癌男轉送延誤」 衛福部開罰廠商4萬

澎湖一名口腔癌男患者出現急性呼吸衰竭,昨晚間啟動空中轉診作業,但衛福部空中轉診後送遠距醫療會診平台系統當機,導致患者延誤1.5小時才送到高雄榮總。對此,衛福部今(24)證實,昨晚系統確實有故障,廠商檢查發現參數設定異常,會進行系統檢討,也研議增加「雙機系統」,另也針對廠商開罰4萬。

2025年10月24日 14:33

慢性腎臟病「初期5大徵兆」 醫示警:出現症狀已中晚期

慢性腎臟病「初期5大徵兆」 醫示警:出現症狀已中晚期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殺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3大主因,彼此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醫師提醒,腎臟具有高度代償能力,初期受損常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建議要平常就要留意「泡、水、高、貧、倦」5大警訊。

2025年10月24日 13:57

台中未來全面禁止廚餘餵豬?盧秀燕:與中央同步思考中

台中未來全面禁止廚餘餵豬?盧秀燕:與中央同步思考中

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爆發疑似非洲豬瘟,至少有28頭豬流向中、彰、嘉3縣市,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24日)上午在應變中心接受記者體詢問,未來台中是否都禁止餵食廚餘?盧秀燕回應,先前中市府都是依照中央政策規定,但經過本事件後中央將會重新審視政策,目前中央、地方都在思考當中。

2025年10月24日 12:02

急追28頭豬隻流向!農業部次長:有健康證明「不是問題豬」

急追28頭豬隻流向!農業部次長:有健康證明「不是問題豬」

非洲豬瘟突破防線入侵台灣,台中梧棲養豬場出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28頭豬隻流入市面,已經全數賣給廠商或散客。指揮官、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說,「該批豬隻都已經過獸醫師確認合格才屠宰,不能定義為問題豬,流向也都有追查,吃完了、賣掉了,那也就是這樣子
。」

2025年10月24日 11:57

霜降常見3大不適症狀 醫教你吃對「黑白食物」潤肺補腎

霜降常見3大不適症狀 醫教你吃對「黑白食物」潤肺補腎

這一周台灣持續受到低壓帶及東北季風影響,連日降雨、氣溫下降,已慢慢進入秋冬天氣型態。而秋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就是霜降,代表著天氣溫度下降、開始降霜、冬天即將來臨。霜降常見「呼吸道問題、心血管疾病、皮膚疾病」,建議要多吃「黑白食物」。

2025年10月24日 11:34

快訊/台中驚傳食物中毒!13人吃完午餐上吐下瀉 10人緊急送醫

快訊/台中驚傳食物中毒!13人吃完午餐上吐下瀉 10人緊急送醫

台中市昨(23日)晚間發生疑似食安事件,13位民眾前往西區某知名法式餐廳吃午餐,出現噁心、腹瀉等狀況,其中10人就醫,目前已經出院,台中市政府食安處指出,接獲通報後已啟動疑似食品中毒調查,將派員前往餐廳稽查與採檢。醫院指出,就醫民眾疑食物污染導致急性腸胃炎,詳細情形須等待化驗結果。

2025年10月24日 09:3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