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圖、文/NOW健康 陳如頤

80歲的陳阿嬤(化名),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因無症狀便未定期追蹤。數個月前,陳阿嬤腹部不適前往社區醫院檢查,不幸確診為肝癌晚期,爾後轉診至高醫附醫接受治療照護。

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發佈資料,台灣肝癌患者55%為B型肝炎患者,30%為C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5%為同時存有B型和C型肝炎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余明隆教授表示,慢性C型肝炎病患首次診斷肝癌的年齡約為65歲,相較於B型肝炎的55歲硬生生高出一截,且預期未來會更往後延;治療時更須考慮高齡長者對癌症治療的承受度。以人口超高齡化的日本為例,肝癌便是由C型肝炎引發居多,平均年齡落在75至80歲。有鑑於此,人口快速高齡化的台灣應更加重視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

年長肝癌患者大多難動刀 新興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

以陳阿嬤的狀況為例,余明隆教授評估因年紀較大,不適合手術等侵襲性治療,因此先採用抗病毒藥物治療C型肝炎,穩定肝臟功能,再服用健保給付的新興一線標靶藥物。目前未出現手足皮膚反應,也無其他明顯副作用。陳阿嬤及家屬積極遵循醫囑治療,病情穩定控制中。

余明隆教授補充說明,不適合開刀切除腫瘤的肝癌患者大致上有兩大類:(1)75歲以上的肝癌、(2)肝癌中、晚期。年長患者通常共病症較多、病史較長,常併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等,身體比較脆弱,不適合動刀。但這些患者仍有許多治療選擇,像是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不應輕易放棄。

余明隆教授提到,精準治療已經是醫學趨勢,如前述陳阿嬤所使用的新興一線標靶藥物,僅需每天口服一次,治療反應較佳且臨床發現副作用發生率也低,適合年長肝癌病患。其機轉與傳統標靶藥物不同,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等同於阻斷腫瘤的「營養補給線」,更可同時抑制腫瘤細胞增生,可謂「雙重抑制機轉」。研究發現,這種新興標靶藥物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大於一年,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皆超過半年以上,可望提高病患生活品質。

四成C肝帶原者竟不自知 醫籲免費受檢降肝癌風險

余明隆教授特別提醒,C型肝炎潛在患者甚多,有近四成C型肝炎帶原者不自知也未曾受檢。據國健署統計,C型肝炎病毒感染會有七成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發生肝癌。為此,政府提供45歲至79歲民眾一次免費B型、C型肝炎的抽血檢驗,余明隆教授呼籲民眾可多加利用,定期追蹤,以減低肝癌罹患風險。

最後,余明隆教授提醒肝癌高風險族群(如:一等或二等親中有肝癌患者、肝硬化、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等)應定期接受肝癌篩檢,以利及早治療。倘若不幸罹患肝癌晚期,即使是高齡者,只要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機會與陳阿嬤相同,藉由合適的療法讓病情獲得理想控制!

*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指開始用藥到死亡的時間。

**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指開始用藥到疾病惡化或死亡的時間。

***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指開始用藥到疾病惡化的時間,但不包含死亡案例。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上班族年薪百萬不可及 腰圍破百引來代謝異常大有人在
▸每天飲食含糖量超標 可能引發腦功能退化增失智症風險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肩頸痛、偏頭痛老是好不了 當心是「傷害可塑性疼痛」放大痛覺

肩頸痛、偏頭痛老是好不了 當心是「傷害可塑性疼痛」放大痛覺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