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減肥停滯期如何突破? 營養師教「詐騙飲食法」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減肥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停滯期,餐餐斤斤計較卻不見體重下降,讓人灰心。黃君聖SUNNY營養師建議,面對停滯期民眾除了要有耐心,也要能夠分辨「真的停滯期」,以免減重方法用錯瞎忙一場,甚至還賠上自己的健康。

減肥出現停滯期?營養師指出常見2盲點

SUNNY營養師
說明,「真的停滯期」是人體運作中的正常保護機制,體重、體型會增加,主要來自於熱量攝取,目的在於生存。在減肥有成時體重不斷下降,即便是健康的減重方式,身體也會認為可能有狀況出現,為求生存、避免身體機能衰弱,便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以求恆定,也就出現了停滯期。也因為基礎代謝率下降的關係,這段時間裡就算是更進一步的控制飲食,也很難看見有所成效,這就是所謂的「真的停滯期」。

至於「假的停滯期」,SUNNY營養師指出常見2個盲點,一是方法錯誤根本沒減;二是有減了,但自我要求太高。是否為真,可從重量、時間初步自我辨別。

減肥真的進入停滯期?營養師:從重量、時間辨別。

SUNNY營養師表示,人體在正常且健康的減重方式下,約每個月能穩穩地下降1~4公斤,平均每周約0.25~1公斤左右,許多人所認為的停滯期,或許就是出自於減重者過度要求。

從時間上來看,建議以周為單位進行評估,一般而言真的停滯期通常約會維持在一~兩周左右。觀察兩周後,若非前述要求太高,就要思考是否減重方式不佳,或先前的方式已經達到一定的門檻。例如原本吃五碗飯改吃三碗,對當下而言已經減少一半,但其實還是很多。

SUNNY營養師也常遇到求好心切的民眾尋求協助,一問之下停滯期為三天。營養師表示,若停滯期小於一周,甚至只有短短的兩三天,除非用機密儀器測量,否則對民眾而言還不足以作為合理評估的標準,畢竟減重是一種持久賽,就像當初到達現在的這個體重也並非一朝一夕,且也有可能是有下降,但幅度並不明顯。建議將目標放遠來看,以健康為主要目的,飲食健康自然也有利體重穩穩地下降,也避免不良的減重方式反而賠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減肥如何突破停滯期?營養師4招有助改善!

SUNNY營養師建議,遇到停滯期時,可先繼續原本的飲食方式,看是否為真的停滯期。若觀察下來是因為減重方式錯誤,改善的方式就是兩大方向,少吃和多動。減重的方式百百種,但大致上脫離不了熱量平衡原理,熱量攝取相對減少,以及消耗的比補充的還要多,體重自然會下降。

飲食酌減

具體說明,建議在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然後再吃澱粉,先讓蔬菜墊墊胃,並將現有的飲食份量,再酌減2成,例如原本吃一碗的飯改為8分滿,若想再更加強,可減至約3成降至7分滿,但不建議過度強烈,以避免報復性飲食,如前述所提,減肥是場持久戰,要放遠來看,能夠持之以恆才是重點。

簡單運動

運動上則建議以有氧運動、重量訓練輪流進行,有氧運動有助消耗熱量,重量訓練增加肌肉,肌肉增長也會使得熱量消耗更加順利。當然,也是要以自己能持之以恆的方式進行,建議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為佳,若不喜歡慢跑,可以騎單車等。

專家協助

若真的一籌莫展,SUNNY營養師建議可尋求營養師協助,診上營養師會協助評估方法是否正確、是否適合自己,並量身打造減肥方式、減肥菜單。例如許多人認為多吃地瓜、南瓜、玉米等植物類食物有助於減肥,但其實這些屬於澱粉類,過多如同吃了好幾碗飯一樣,體重自然難以下降。一般而言,經營養師評估並設計餐點後,民眾也確實的執行,多數是可以有效的減輕體重。

詐騙飲食法

在經過良好的調整飲食後,如果又遇到停滯期,SUNNY營養師建議可以試試「欺騙飲食法」,方法很簡單,就是某一天吃的東西比較多,約為平常的1.5~2倍,偶爾為之的較大量進食,並不會影響體重,但可讓身體隔日出現進食相對較少的假象,也有助於更進一步減輕體重。不過要注意,這個方法約3~4周使用一次為佳,否則天天欺騙,騙到的是自己。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萬聖節將近,街頭出現各種可愛的南瓜造型,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別被外型騙了,「南瓜其實是澱粉,不是蔬菜!」她在門診中曾遇過一名長輩,天天喝自製「蔬菜湯」,卻發現血糖節節上升,追問之下才知道,那鍋湯是用整顆南瓜下去熬的。

2025年10月25日 19:26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一名40多歲、單親媽媽在一次檢查中確診轉移性乳癌,並接受ADC藥物治療,但因為她是高中老師,平時得請假才能到醫院治療,加上小孩尚處於要照顧的階段,工作、家庭兩頭燒,負擔相當大,且在接受ADC療程中更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儘管腫瘤控制良好,卻感到極度疲憊,晚上還睡不好,多重打擊讓她累到一度想放棄治療。

2025年10月25日 17:55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秋天一到,許多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即使頻繁喝水也難以緩解,沒有感冒卻總是乾咳、清喉嚨,甚至皮膚也變得乾癢起屑。這些看似零碎的小不適,其實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秋季的乾燥氣候已經悄悄影響了呼吸系統與免疫調節。

2025年10月25日 17:00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共病連環扣!」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指出,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除皮膚與關節受影響外,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憂鬱症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形成相互交織的健康負擔,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威脅最大,多項研究顯示,乾癬病友罹患心血管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3倍,呼籲及早診斷,才能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

2025年10月25日 16:28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一名女子在接受婦科手術後產生罕見併發症,尿液會失控從陰道口流出,導致身上常常飄出尿騷味,女子於醫學中心經歷5次手術但都失敗,甚至被宣告終身只能包尿布。女子抱持最後一絲希望,輾轉到高雄四季台安醫院求診,接受手術修補廔管,術後追蹤1年終於擺脫尿布人生。這起案例近日登上歐洲婦產科內視鏡學會,並獲選為大會最佳手術影片精選。

2025年10月25日 16:16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2025年最新CPR指引公布,其中出現不少重大更新,顛覆過往觀念。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家長熟知嬰幼兒CPR使用的「兩指神功」正式走入歷史,新版改建議採「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實證顯示更能提升嬰幼兒的急救成功率。吳昌騰受訪表示,小嬰兒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並不少見,光是長庚院內每年就收到約36名個案,提醒新手爸媽與保母應盡快更新觀念,這不只是技術調整,更是救命關鍵。

2025年10月25日 14:35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首週爭議不斷 石崇良再釋疑:尼古丁是不可退讓紅線

加熱菸上市一週以來問題不斷,先是某業者因尼古丁標示問題上市首日即遭下架,接著又有加熱器(加熱菸載具)展示引發爭議。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5)日受訪坦言剛上路出現紛擾是難免,但行政機關一定以民眾健康跟知的權益為最高的指導原則去執行、執法,重申尼古丁標示是不可退讓的紅線。

2025年10月25日 11:40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化製車曾赴梧棲場!彰化芬園養豬場4豬暴斃 業者:屬正常範圍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拉警報,全台養豬產業繃緊神經!繼台中市梧棲區傳出養豬場感染案例後,現在彰化縣芬園鄉的一家養豬場化也傳出有4頭豬隻死亡消息,業者今天(25日)出面說明,場內飼養的2000多頭豬隻健康狀況都很良好,4頭豬死亡,這在養殖過程中屬於正常範圍,請大家不要過度擔心。

2025年10月25日 09:1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