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吵到睡不著!脈動性耳鳴怎麼辦? 血管介入專家圖文解說

▲脈動性耳鳴。(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醫師,你一定要幫幫我,」四十多歲的張小姐一臉愁苦地說,「我的耳鳴好吵喔,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好好睡覺了…」

這一年多來張小姐過得相當辛苦,因為每天從早到晚,右耳都會聽到規律的耳鳴聲,持續不斷的「咻…咻…咻…咻…」,白天還好,但是到了夜晚,張小姐總是被這惱人的耳鳴吵到睡不著,必需使用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

耳鳴就是患者會聽到環境中沒有的聲音,如果耳鳴與心跳同步,就稱為脈動性耳鳴。因為懷疑是腦部血管的問題,便安排了進一步檢查,並發現患者腦部有動靜脈廔管,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指出,她的耳鳴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所以替她進行了血管介入治療,利用導管在腦部動靜脈廔管的位置放置線圈,堵住異常的血流。

「當時用了5個線圈便擋住這些異常的血流,」蘇亦昌醫師回憶,「手術完成後,她的耳鳴便立刻消失,讓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持續不斷,非常擾人的脈動性耳鳴

你可能有過耳鳴的經驗,耳朵會聽到應該不存在於外界環境的聲音,蘇亦昌醫師說,有些人的耳鳴相當特別,會與脈搏同步,有點像潮汐或節拍器。「咻…咻…咻…咻…」類似水流的聲音持續出現,稱為「脈動性耳鳴」。

脈動性耳鳴的可能原因

除了與脈搏同步的耳鳴聲之外,脈動性耳鳴的患者還會發現一件特殊的狀況,蘇亦昌醫師說,當患者壓住一邊的喉嚨,或是壓住耳後的區域,耳鳴聲就會消失。然而手一放開,與脈搏同步的耳鳴聲便再度出現。

一般的耳鳴可能是偶爾出現,然而脈動性耳鳴因為與血流有關係,所以24小時都會出現;白天周遭較吵雜時較不明顯,但是到了夜闌人靜時,脈動性耳鳴會特別明顯,擾人清夢。蘇亦昌醫師補充,「除了影響睡眠品質外,脈動性耳鳴也會間接影響到患者的聽力,造成聽力部分損失,」

與腦部血管病變有關的脈動性耳鳴

為什麼會出現脈動性耳鳴呢?蘇亦昌醫師解釋,我們的耳朵與附近血管之間由骨頭隔開,骨頭的一邊是耳朵,另一邊是血管,就像是「隔牆有耳」。假使這堵牆很薄,耳朵就容易聽見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又或者,血管內的血流很強,造成比較大的聲響,牆壁另一邊的耳朵也會聽到原本不該聽到的聲音。

脈動性耳鳴的可能原因

當患者描述類似脈動性耳鳴的狀況後,醫師會先幫忙患者壓住單側的喉嚨或耳朵後方,看看耳鳴聲是否消失。也可以用聽診器貼近患者耳朵,聽聽看是否有異常的血流聲音。蘇亦昌醫師說明,若懷疑有脈動性耳鳴,還需要安排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檢查來確定耳朵附近血管與骨頭的狀況,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實病因。

當患者的脈動性耳鳴來自於異常的血流增加,可能就是附近有不正常的血管存在。蘇亦昌醫師表示,常見的狀況包括「動靜脈廔管」、「動靜脈畸形」、「靜脈膨大(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與「靜脈附近的骨頭變薄」等。

原本血流應該從動脈流往微血管後,再流向靜脈。然而「動靜脈廔管」代表動脈與靜脈不小心接錯線,變成動脈與靜脈不經過微血管就接在一起,靜脈因此需要直接承受較高的血流壓力,而造成「咻…咻…咻…」明顯的血流聲,讓隔著一層骨頭的耳朵不斷聽到脈動性耳鳴。

「動靜脈畸形」是腦部微血管發育異常,而形成一團糾結的血管,高壓動脈血液湧入,除了讓靜脈血流量增加,還可能導致出血性腦中風。

腦血管病變的介入治療

若要治療因異常血流增加而導致的脈動性耳鳴,重點就要治療不正常的血管。尤其是狀況已經大幅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讓人睡都睡不好,或是這些不正常血管會增加未來腦部中風的危險時,就要考慮處理不正常血管。蘇亦昌醫師說,現在通常是利用血管介入性治療,透過導管來處理動靜脈廔管。

醫師會從股動脈穿刺,在X光導引下將導管延伸到腦部,蘇亦昌主任解釋,仔細評估血管構造與血流狀況後,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或栓塞劑來填堵異常的血管。處理完異常的血流後,脈動性耳鳴也會跟著消失。

倘若患者的血管構造都正常,但血管與耳朵之間的骨頭太薄,所以會聽到血流的聲音,蘇亦昌醫師說,「若想改善這種狀況,就得增厚耳朵後面的骨頭,但是這種手術已經很少見。通常會讓患者嘗試使用藥物讓血壓變得平順、心跳減慢,以改善脈動性耳鳴的症狀。」

貼心小提醒

脈動性耳鳴是在單側耳朵聽到「咻咻、呼呼」等聲音,而且會與脈搏同步,蘇亦昌醫師說,透過非侵入性的核磁共振、電腦斷層,可以評估腦部是否有「動靜脈廔管」、「動靜脈畸形」、「靜脈膨大」與「靜脈附近的骨頭變薄」等狀況。

如果已嚴重干擾睡眠、影響生活品質,或是血管異常的狀況可能增加中風的機會,便要考慮治療,蘇亦昌醫師說,隨著血管介入技術的進步,目前已可經由導管來處理腦部病變的血管,解決患者的困擾。



原文連結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營養師點名3食物別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 滷味攤超常見

營養師點名3食物別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 滷味攤超常見

體內長期尿酸過高不只會造成痛風、高尿酸血症,甚至會引響腎臟健康。營養學專家洪泰指出,紅肉、海鮮中的蝦、蟹、貝類及動物內臟很多人可能天天會吃,但這些都是高普林食物,不是不能吃,但真的要節制,「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你還不知道」。

2025年07月04日 02:17

失智風險加速!營養師示警:6習慣正默默破壞大腦

失智風險加速!營養師示警:6習慣正默默破壞大腦

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阿茲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人數持續上升,如何保護大腦、延緩認知退化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美國營養媒體《EatingWell》近日整理多項研究與營養師建議,點出「晚上6個壞習慣」可能悄悄傷害大腦,並提供簡單易行的護腦秘訣。營養師強調:「遺傳和年齡無法控制,但生活習慣能決定你腦袋老不老!」

2025年07月03日 21:23

募血淡季!台北「A、O型血」急缺 庫存剩不到3天

募血淡季!台北「A、O型血」急缺 庫存剩不到3天

血液庫存拉緊報!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各中心血液庫存狀況偏低,A型、B型、AB型都偏低,台北的A型和O型更處於「急缺」狀態。血基會表示,夏季天氣炎熱、學生放暑假及民眾出遊增加,是血液募集的傳統淡季,國內自7月2日起放寬捐血年齡限制為16歲至70歲,鼓勵更多民眾能踴躍挽袖捐血。

2025年07月03日 19:35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肺炎不但排名第三,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指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統計今年上半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創下近六年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PCV13與PPV23疫苗,卻有近5成符合資格者連一劑都沒打。

2025年07月03日 17:44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民間有懷孕3個月內不要公開的習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對此透露,自己的護理師太太曾流產3次,好不容易才生下兒子。他以親身的經驗提醒大家,應尊重孕婦要不要公開懷孕的選擇,對方若真的不幸流產,就要不斷經歷外人的問候,彷彿心如刀割。

2025年07月03日 17:23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為緩解中、重度失能者接受機構式服務之家庭經濟負荷,衛生福利部提供「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114年度申請從今年7月1日開始,補助額度最高12萬。經評估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住民,或具身心障礙證明中度以上失能者,入住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等都可提出申請。

2025年07月03日 16:25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你以為精子數量只跟「要不要生小孩」有關嗎?其實不只如此!即使是不打算當爸的單身男子,也該對這件事提高警覺。根據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大型研究,全球男性的精子數量在短短45年間竟然減少了超過一半,而且在2000年之後還加快了兩倍的速度下滑!

2025年07月03日 15:58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不少網友在感情討論區分享戀愛受挫的經驗,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最後總是愛上同一種類型的人,也許是忽冷忽熱、不夠在乎,甚至讓人反覆失望的對象。就算曾經立誓「下一個不要再一樣」,但到了下一段戀情,卻還是重演同樣的劇本。

2025年07月03日 15: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