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胸痛小心! 瓣膜狹窄嚴重恐猝死

▲瓣膜狹窄。(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65歲的陳阿姨,洗腎三十多年,因此在門診中與同齡病人相比虛弱很多,7年前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急性心臟衰竭併發敗血性休克,性命危急,緊急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及二尖瓣修補手術,才救回一命,沒想到又因心肌梗塞,在冠狀動脈內放置多個支架。

由於陳阿姨近期常感到走路喘,就連平躺睡覺時都喘不過氣,只好再度就醫,經檢查發現7年前置換的主動脈瓣膜,因長期洗腎造成早期退化狹窄,需要再次手術。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考慮陳阿姨長期洗腎身體虛弱,建議施行「主動脈瓣-經導管瓣中瓣手術」,陳阿姨血管嚴重鈣化,增添手術難度,幸好最後順利完成,恢復快速,也不再感到氣喘吁吁。

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人體心臟分為四個腔室,腔室出口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其中主動脈瓣膜是心臟把血液輸送出去的重要關卡,一旦出現異常,就可能造成血液逆流,屬於最常見的瓣膜疾病。

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主要有兩種成因,一種是自然老化造成的退化,約70至80歲左右,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另一種則是先天性結構異常,正常主動脈瓣膜為三瓣,但有些人天生只有兩瓣,因為結構異常,瓣膜也會比較早退化,約50至60歲左右,會出現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

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主動脈瓣膜狹窄有什麼症狀?

由於血液逆流,心臟需要更賣力工作,才能提供足夠的血液至全身,使得心臟常常處在過勞狀態。陳紹緯教授說明,心臟長期過勞,就可能慢慢失去功能,一旦出現走路喘、不動喘、躺平也喘的情形,或是胸悶疼痛、經常昏倒,代表心臟已經衰竭。

瓣膜置換有哪些手術方式?

陳紹緯教授指出,病人心臟剛開始衰竭時並不會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死亡率會大幅上升,因此只要條件符合,早點開始治療,能降低惡化及死亡風險。

瓣膜置換分為標準外科開刀手術以及經導管瓣膜置換。陳紹緯教授說明,標準外科開刀手術為開胸手術,病人需接受全身麻醉,術後恢復時間較長; 若患者為高風險族群或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較不宜進行手術,則建議使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從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進入來放置人工瓣膜,術後復原時間較短。

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知多少

瓣膜材質知多少? 該如何選擇?

目前瓣膜的選擇有金屬(機械)瓣膜以及生物(組織)瓣膜,陳紹緯教授進一步說明,金屬瓣膜耐用,但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生物瓣膜一般是以豬或牛的組織製成,長期使用仍會鈣化、退化,有可能需要進行二次瓣膜置換。

一般會以年齡區分使用哪種瓣膜,根據美國心臟學會針對主動脈瓣狹窄提出的最新治療指引:

●50歲以下年輕人:建議優先使用機械金屬瓣膜,可有較佳的存活率。但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並避免劇烈活動。 

●50歲以上:建議使用生物瓣膜置換,使用年限約10至20年。

●介於50至65歲之間:生物瓣膜或金屬瓣膜皆可使用,依病人狀況決定。

瓣膜材質知多少? 該如何選擇?

新型乾式瓣膜,適用二次瓣膜置換術

高齡患者若使用生物瓣膜,有內分泌疾病或洗腎病史者,瓣膜鈣化、退化的速度會比較快,因此必須定期以超音波追蹤退化程度,如又開始出現喘、胸悶、頭暈症狀,就必須考慮第二次置換手術。陳紹緯教授也表示,因為每個人退化程度不同,需要再次更換的時間也不一定。

目前已出現新型的乾式瓣膜,也是屬於生物組織瓣膜,但設計及材質都透過革新技術改進,以牛的心包膜製成,經過抗鈣化、抗氧化處理,根據目前國外的動物實驗及初期人體試驗,使用年限都有增加,期望可以突破目前的使用年限。

此外,新型乾式瓣膜屬於可擴式瓣膜,其瓣膜開口可以撐比較大,可在原先的生物瓣膜置放處再放入新的瓣膜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 術式,方便下次經導管瓣膜手術執行,年輕患者也適用。

臨床上選擇心臟瓣膜的關鍵在年齡,50歲以下年輕人若選擇生物瓣膜,由於生物瓣膜使用年限較短,未來恐將面臨再次開刀的風險,故多建議使用金屬瓣膜;而50歲以上患者因餘命不比年輕人長,且服用抗凝血劑的副作用較多,多建議使用生物瓣膜。但陳紹緯教授表示,最重要的還是要考量個人喜好、生活方式、預後等與醫師討論,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Making),來選擇最適合自身狀況的瓣膜及手術方式。

新型瓣膜置換術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維繫生命的薄膜 – 心臟瓣膜疾病(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短效血壓藥「恐致腦梗塞」!年用462萬顆 食藥署即起限縮適應症

短效血壓藥「恐致腦梗塞」!年用462萬顆 食藥署即起限縮適應症

食品藥物管理署今(8)日宣布限縮nifedipine成分藥品適應症對象。nifedipine為一種鈣離子阻斷劑,原適應症為高血壓、狹心症,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由於含nifedipine成分藥品中的「短效劑型」用於高血壓病人可能造成血壓急遽下降,進而導致腦梗塞,即起將限縮高血壓適應症,僅在「無其他適合療法」時才可使用;至於「持續性藥效劑型」針對高血壓治療則無限縮。

2023年12月08日 16:12

「老老照顧」96歲母!72歲暢銷推理作家靠喘息服務 一年出一本書

「老老照顧」96歲母!72歲暢銷推理作家靠喘息服務 一年出一本書

衛福部委託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七屆聰明照顧計畫徵求活動」,今年以「長照平安五守則」為主題,盼協助照顧者在一片汪洋中,不迷失自己。而此次獲獎者中,最年輕的年僅24歲、同時也有「老老照顧」,72歲的暢銷小說家,獨自照顧高齡95歲母親,顯見「照顧」遍布各年齡層、各個社會角落。

2023年12月08日 15:27

快訊/機場採檢首見!自陸入境10多歲男童染黴漿菌 羅一鈞曝病況

快訊/機場採檢首見!自陸入境10多歲男童染黴漿菌 羅一鈞曝病況

中國大陸北方發生多重病原呼吸道疫情,疾病管制署11月26日起於4處國際機場針對自中港澳入境且有類流感症狀旅客實施鼓勵採檢。疾管署今(8)日公布最新結果,首次檢出1起兒童染黴漿菌個案,是一名從中國大陸入境的10多歲男童,受檢當時出現發燒症狀,目前已經好轉。這是機場採檢實施2周來首見兒童黴漿菌個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有零星檢出並不意外,整體機場採檢仍以流感、新冠為主要檢出病原體。

2023年12月08日 14:31

快訊/機場採檢最新!累計84人陽性「檢出1起黴漿菌」

快訊/機場採檢最新!累計84人陽性「檢出1起黴漿菌」

中國大陸北方發生多重病原呼吸道疫情,疾病管制署11月26日起於4處國際機場針對自中港澳入境,且有類流感症狀旅客實施鼓勵採檢。疾管署今(8)日公布最新結果,總計採檢109人,其中84人為陽性;陽性個案首見1起兒童感染肺炎黴漿菌案例,其餘仍以流感為主,占比約7成。

2023年12月08日 14:08

驚悚畫面曝!手搖飲當開水灌 20歲妙齡女腹中藏300顆腎結石

驚悚畫面曝!手搖飲當開水灌 20歲妙齡女腹中藏300顆腎結石

1名20歲的女子平常不愛喝白開水,常把手搖飲當水分來補充,因發燒及右腰疼痛而前往奇美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患者右側腎臟嚴重水腫且有大量腎結石,由泌尿外科林才揚醫師進行微創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成功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結石,術後病人情況穩定,幾天後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

2023年12月08日 10:22

捐血送愛喜獲大禮包 船井生醫送暖不忘宣導健康觀念

捐血送愛喜獲大禮包 船井生醫送暖不忘宣導健康觀念

屢次發起捐血活動的東森新媒體ETtoday,今(12/7)於南港辦公室再度舉辦了一日捐血活動,邀請台北捐血中心安排捐血車於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間停駐,方便熱心同事及附近鄰里居民、企業上班族就近捐血,今年也特別邀請到船井生醫共同響應「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公益活動,陪伴民眾送愛心也關注健康議題。

2023年12月08日 10:08

小心「8病菌」圍攻中!醫曝症狀差異:恐接二連三感染

小心「8病菌」圍攻中!醫曝症狀差異:恐接二連三感染

免疫負債下,各疾病復甦,除了防範並未消失的新冠病毒,其他傳染疾病也得小心。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這些疾病可能接二連三感染。民眾除了認識疾病症狀,也建議盡早接種相關疫苗,維持防疫措施,尤其是風險族群。

2023年12月08日 09:08

他糖尿病染流感「2天轉重症、住加護半個月」 醫籲接種流感疫苗

他糖尿病染流感「2天轉重症、住加護半個月」 醫籲接種流感疫苗

一名50多歲糖尿病患者,因為經歷前兩年新冠疫情、頻繁接種疫苗,到了今年秋冬就不想接種流感疫苗,沒想到就感染到流感,短短2天就演變為重症,住進加護病房半個月才出院,後續還花了一段時間讓糖尿病恢復控制。醫師提醒,糖尿病患是流感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減少感染發生、降低住院率,也可以避免因為感染影響本身血糖控制。

2023年12月08日 09:00

起床內褲濕?「夢遺3原因」泌尿醫解答 睡前少看色色的

起床內褲濕?「夢遺3原因」泌尿醫解答 睡前少看色色的

男生們,你是否曾一覺醒來驚覺床單濕濕的,「不受控的噴了」內褲好濕黏。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說,「夢遺」是完全正常又健康的現象,導致在睡夢中排放精液的原因有3個,包括快速動眼期身體興奮、夢境與性有關,以及睡眠中的生殖器刺激。若為此感到困擾,他分享可從避免趴睡、穿寬鬆衣物,和睡前少看性內容的資訊以縮減夢遺次數。

2023年12月08日 07:58

小學生發燒咳嗽 3天後「背部爬滿紅斑」!醫示警:與黴漿菌有關

小學生發燒咳嗽 3天後「背部爬滿紅斑」!醫示警:與黴漿菌有關

中國黴漿菌疫情趨嚴峻,台灣近期也傳出兒童感染案。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表示,一名小學生日前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且身上還出現紅疹,因此前來看診,結果回去1、2天後,孩童上的疹子開始出現標靶的型態,且還蔓延到臉部,確認是黴漿菌引起的多形性紅斑,所幸經過持續治療孩童已逐漸康復。

2023年12月07日 22: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