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預防癌症 就從好好刷牙開始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刷牙很重要。(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如果說刷牙和牙齒健康有關,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但是,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刷牙也和身體上其它的疾病有關,這就有點令讀者半信半疑了。2021 年 12 月 15 日英國伯明翰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已刊登在BMJ Open),如果在病歷上載有牙周(牙齦)病史的人,他們得到許多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包括精神疾病和心臟病等)。研究團隊針對60,995 位患有牙齦炎(gingivitis),3,384 位患有牙周炎(periodontitis),總計64,379 名的患者進行了這項研究。同時,將這些患者與沒有牙周病記錄的 251,161 名患者進行了追蹤比較,平均追蹤了3.4年。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患有牙周病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示意圖/123RF)

在研究開始時,已患有牙周病者,比起沒有牙周病的人,往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7%,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3%,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18%。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學醫學與牙醫科學院的錢丹博士(Joht Singh Chandan)就說到,口腔健康狀況不佳在英國和全球都非常普遍,當口腔健康狀況惡化時,就會導致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口腔健康不佳與許多慢性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之間的關係知之甚少。因此,他們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流行病學研究,使用英國的全民健保數據來探索牙周病與幾種慢性病之間的關聯性,由於牙周病很常見,因此牙周病導致其他慢性病風險的增加,就會造成巨大的公共衛生負擔,不可不予以重視。

行文至此,相信讀者們應該可以拋棄原來半信半疑的態度,接受刷牙和身體上其它疾病增加有關的說法。但是,接下來的講法,更讓人驚訝,那就是文章標題所述,刷牙可以預防癌症? 真的,別說是讀者,就連筆者剛剛看到這種說法時,也以為是過度解讀的網路訊息,但詳細了解後,發現相關的科學證據近年來愈來愈多。例如以頭頸部癌為例,全世界每年約有 450,000 人死於這種癌症,它與吸煙和飲酒有關。但卻有許多被診斷出患有此種癌症的人,卻從不飲酒或吸煙,因此科學家必須尋找其他可能致癌的原因。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刷牙能夠減少牙周病的發生。(示意圖/123RF)

目前猜測到的其中一種可能致癌原因就是牙周病。一系列研究已指向牙周病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危險因素,理由是牙周病改變了生活在口腔中的好菌和壞菌(統稱為菌相)。例如,2020年底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未感染的小鼠相比,感染口腔壞菌的小鼠會長出更大、更多的腫瘤。佛羅里達大學牙科學院,專門研究口腔微生物與癌症之間關係的微生物學家弗里亞斯-洛佩茲教授(Jorge Frias-Lopez)就說道,當壞菌感覺到口腔免疫系統防衛下降時,它們就會做出反應並發起攻擊,因為它們想要搶奪更多的食物,藉以大量繁衍後代。

在我們的口腔中大約有 700 多種細菌,其中一個叫做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嫌疑最大,雖然目前要確定誰是罪魁禍首還為時尚早。美國維基尼亞理工大學的生物化學家斯萊德教授(Daniel Slade)認為,雖然所有跡象都表明這種細菌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其中,但仍然沒有百分之一百的確定,需要更多關於它是否會引發癌症,或者它是否會加速癌症的基礎研究。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大約20% 左右的人類腫瘤是由傳染性微生物所造成的。(示意圖/123RF)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大約20% 左右的人類腫瘤是由傳染性微生物所造成的,其中病毒承擔大部分的責任,像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以及增加肝癌風險的肝炎病毒。而細菌在癌症中扮演的腳色是比較新的觀念,像是胃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癌,這項發現於是引發了科學家們對其他細菌和可能致癌的研究,接著就有大規模的人口調查研究,並逐漸發現細菌(尤其是口腔細菌)確實與某些癌症之間存在一些關聯性。從 1998 年開始,對口腔癌和頭頸癌患者方面的研究,就一次又一次地表明,腫瘤組織中的細菌和細菌基因表達水平高於正常組織。但是,關聯研究只能確定細菌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眾所周知,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因此,必須有縱向研究來檢查細菌數量較多的人是否就會有更高的癌症發病率,否則,它們可能就只是與腫瘤一起被發現而已。接著,又有許多研究在身體其他通常不存在具核梭桿菌的部位發現了其數量升高與癌症之間的聯繫,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具核梭菌應該是從口腔進入結腸、乳房和其他與癌症有關的地方,合理的猜測是當牙齦出血時,此菌趁機進入血液後散佈到其它地方。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口腔衛生很重要,牙痛起來可不是開玩笑的。(示意圖/123RF)

約莫在2012 年,早在發現具核梭桿菌與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關聯性之前,就發現此菌在人類大腸癌中普遍存在,這種聯繫非常重要,因為這種細菌不應該存在這裡,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致病機制,那就是具核梭桿菌會將自身附著在一種稱為半乳糖-乙醯半乳糖胺(Gal-GalNAc)的糖分子上,該糖分子在許多癌細胞表面會出現很多(過度表達)。通常細菌不一定會選擇特定的癌症,但如果癌細胞在表面有糖的過度表達,那麼此菌就能夠與之結合,進而加速其生長。除大腸癌外,具核梭桿菌也可以和乳癌細胞結合。一旦結合後,此菌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癌症進展,首先是可以充當橋頭堡(形成生物膜),讓其他細菌也能在腫瘤中生存下來,並大量繁殖。第二是產生特別的細菌蛋白質來干擾正常細胞信號的傳導過程,從而加快腫瘤的進展。第三是細菌會加速癌細胞的增殖並降低 DNA 修復蛋白的水平。第四是細菌會引發強大的發炎反應,而慢性炎症與身體各個部位癌症的發病和進展有關。2021年 9 月發表的一項分析人類大腸癌的研究就表明,具核梭桿菌甚至可以幫助癌細胞轉移。當然,科學家也知道,在口腔中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細菌,因此,此菌是否有其他的共犯,又或者它就能獨自做到這一點,都是一個在不久的將來需要積極研究的領域。

最後,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口腔衛生和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仍需要進一步的確定。但現階段就把牙齒刷好,維持口腔衛生,是沒有任何壞處的,而且是有絕對的好處,另外,也請大家務必每半年去看一次牙科醫生,除定期洗牙外,也確認口腔狀況是健康的,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參考期刊:
1. DT Zemedikun et al.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UK primary care data. BMJ Open, 2021; 11 (12): e048296 DOI: 10.1136/bmjopen-2020-048296

2. AM Harrandah et al. Fusobacteria modulate oral carcinogenesis and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J. Oral Microbiology, 2020; 13(1): 1849493 DOI: 10.1080/20002297.2020.1849493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隱藏版癌王致死率高! 醫曝「膽管癌」4症狀:初期難察覺

隱藏版癌王致死率高! 醫曝「膽管癌」4症狀:初期難察覺

港星沈殿霞在2008年因病過世,而她罹患的正是多數人不太熟悉的「膽道癌」。醫師指出,膽道癌和胰臟癌一樣,早期症狀不明顯,6~7成患者確診時已晚期,且該疾病治療棘手,致命率高。醫師也提醒,「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是常見初期徵兆,若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可能都已晚期。

2023年03月21日 22:03

就是不想動!5星座「懶癌末期」超難約 第1名超隨興…其實是懶

就是不想動!5星座「懶癌末期」超難約 第1名超隨興…其實是懶

身邊是否有一群人,每天總是懶洋洋的,不為了目標志向汲汲營營,也不會瘋狂追求名利地位,甚至身體力行「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什麼都不做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懶惰星座」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盤點最懶惰星座Top5,你也上榜了嗎。

2023年03月21日 21:32

睡不好「1部位會明顯變胖」!心臟病風險也增20%

睡不好「1部位會明顯變胖」!心臟病風險也增20%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的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有研究顯示,與睡眠時間6~9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不僅如此,睡眠不足也會引起腹部肥胖及代謝症候群。

2023年03月21日 21:00

手腳冰冷罹「1失明眼疾」機率飆!常踩空、跌倒注意了

手腳冰冷罹「1失明眼疾」機率飆!常踩空、跌倒注意了

全球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去年已突破800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更預估2040年將突破1億人!而青光眼已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由於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不易察覺,輕忽及早控制,更以為失明距離自己很遙遠。但青光眼的可怕之處在於對視神經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等到開車某個角度視野看不到、下樓梯容易踩空、看書不能連貫等,已是晚期或末期病人,視野嚴重缺損。

2023年03月21日 20:15

愛愛ing「狂噴屁聲」網尬爆求救!她親教2招嘆:怕吵乾脆別做

愛愛ing「狂噴屁聲」網尬爆求救!她親教2招嘆:怕吵乾脆別做

一名網友私訊兩性作家欣西亞,求問愛愛時下體灌入氣體,活塞運動時狂噴「噗噗屁聲」超尷尬,向她尋求靜音方法。對此她解釋,當龐然大物進入狹窄空間內,裡頭氣體就會被擠壓出來,稱為「陰吹」,要防止鞭炮聲連炸,應避免後上的狗趴式,以及須緩慢進行。不過,她也直言,看問題出在誰身上,「自己怕吵,那就乾脆別做愛」。

2023年03月21日 19:52

睡前才關燈錯了!醫揭「4招睡好覺」 B群晚上吞一顆

睡前才關燈錯了!醫揭「4招睡好覺」 B群晚上吞一顆

為了對抗失眠,許多人用了各種方式,有些人會選擇吃安眠藥,但又擔心有副作用。對此,醫師也提供幾招不用藥的方式,雖然每個人失眠原因不同,方法不一定適用,不過也可輔助嘗試;像是不少人都知道睡覺要關燈,但其實要注意的是關燈時間,建議睡前一小時就要把燈關掉,準備就寢,也不要睡前使用手機,以免褪黑激素分泌不足。

2023年03月21日 19:28

北醫院長邱仲峯爆緋聞!請辭「訊息全文」曝光:我應該勇於承擔責任

北醫院長邱仲峯爆緋聞!請辭「訊息全文」曝光:我應該勇於承擔責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爆出疑似緋聞事件,對象為義守大學生技系教授楊智惠,兩人被媒體拍到互動親密,還一同泡溫泉。對此,知情人士也提供邱仲峯內部請辭訊息,內容也直接寫道「今天請辭」,並直言「我應該勇於承擔責任,加上身體因素需保養」等原因。

2023年03月21日 19:24

僵直性脊椎炎背部重度彎曲 一次性經椎弓切骨矯正有效治癒

僵直性脊椎炎背部重度彎曲 一次性經椎弓切骨矯正有效治癒

在中部大學任教的謝教授因僵直性脊椎炎使脊椎變形,疼痛難忍外,背部高達七十度的彎曲與頸椎歪斜讓他呼吸困難、走路不便,授課時因抬頭艱難而無奈放棄黑板書寫。日前他南下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求治簡瑞騰副院長,透過新式的一次性經椎弓切骨矯正術,讓他再挺腰抬頭。

2023年03月21日 18:38

「倒退下樓」比較不傷膝蓋?醫師解答了 1情況反增骨折風險

「倒退下樓」比較不傷膝蓋?醫師解答了 1情況反增骨折風險

登山、走樓梯時,時常看到有人用「倒退方式」走下來,據說比較不傷膝蓋。醫師表示,倒退下樓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以暫時減少膝蓋負擔,不過,若膝蓋沒有特別不適,不需刻意倒退下樓,反而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

2023年03月21日 18:04

嗜睡打呼鼾聲如雷找上門 達文西手術助睡眠呼吸不中止 

嗜睡打呼鼾聲如雷找上門 達文西手術助睡眠呼吸不中止 

黃姓民眾睡覺會發出如雷的打鼾聲,老婆嫌吵分房睡,出差怕吵到同寢室的同事,晚上都不敢睡覺,卻在開會時秒睡猛打呼,差點丟了工作。聽家人說他打鼾時會突然停止,好像呼吸停止的情況,加上常常在半夜驚醒,精神愈來愈差,備感困擾。經友人介紹來嘉基耳鼻喉科王士豪醫師門診求診,經過睡眠生理的詳細檢查發現患有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進行舌根部手術及扁桃腺切除併軟顎懸雍垂顎咽成型手術,讓他可以安心工作,白天不再秒睡。

2023年03月21日 17:4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