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預防癌症 就從好好刷牙開始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刷牙很重要。(示意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如果說刷牙和牙齒健康有關,相信沒有人會懷疑,但是,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刷牙也和身體上其它的疾病有關,這就有點令讀者半信半疑了。2021 年 12 月 15 日英國伯明翰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已刊登在BMJ Open),如果在病歷上載有牙周(牙齦)病史的人,他們得到許多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包括精神疾病和心臟病等)。研究團隊針對60,995 位患有牙齦炎(gingivitis),3,384 位患有牙周炎(periodontitis),總計64,379 名的患者進行了這項研究。同時,將這些患者與沒有牙周病記錄的 251,161 名患者進行了追蹤比較,平均追蹤了3.4年。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患有牙周病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示意圖/123RF)

在研究開始時,已患有牙周病者,比起沒有牙周病的人,往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7%,自體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增加了33%,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18%。這份研究的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學醫學與牙醫科學院的錢丹博士(Joht Singh Chandan)就說到,口腔健康狀況不佳在英國和全球都非常普遍,當口腔健康狀況惡化時,就會導致生活質量大幅下降,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口腔健康不佳與許多慢性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之間的關係知之甚少。因此,他們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流行病學研究,使用英國的全民健保數據來探索牙周病與幾種慢性病之間的關聯性,由於牙周病很常見,因此牙周病導致其他慢性病風險的增加,就會造成巨大的公共衛生負擔,不可不予以重視。

行文至此,相信讀者們應該可以拋棄原來半信半疑的態度,接受刷牙和身體上其它疾病增加有關的說法。但是,接下來的講法,更讓人驚訝,那就是文章標題所述,刷牙可以預防癌症? 真的,別說是讀者,就連筆者剛剛看到這種說法時,也以為是過度解讀的網路訊息,但詳細了解後,發現相關的科學證據近年來愈來愈多。例如以頭頸部癌為例,全世界每年約有 450,000 人死於這種癌症,它與吸煙和飲酒有關。但卻有許多被診斷出患有此種癌症的人,卻從不飲酒或吸煙,因此科學家必須尋找其他可能致癌的原因。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刷牙能夠減少牙周病的發生。(示意圖/123RF)

目前猜測到的其中一種可能致癌原因就是牙周病。一系列研究已指向牙周病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危險因素,理由是牙周病改變了生活在口腔中的好菌和壞菌(統稱為菌相)。例如,2020年底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未感染的小鼠相比,感染口腔壞菌的小鼠會長出更大、更多的腫瘤。佛羅里達大學牙科學院,專門研究口腔微生物與癌症之間關係的微生物學家弗里亞斯-洛佩茲教授(Jorge Frias-Lopez)就說道,當壞菌感覺到口腔免疫系統防衛下降時,它們就會做出反應並發起攻擊,因為它們想要搶奪更多的食物,藉以大量繁衍後代。

在我們的口腔中大約有 700 多種細菌,其中一個叫做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嫌疑最大,雖然目前要確定誰是罪魁禍首還為時尚早。美國維基尼亞理工大學的生物化學家斯萊德教授(Daniel Slade)認為,雖然所有跡象都表明這種細菌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其中,但仍然沒有百分之一百的確定,需要更多關於它是否會引發癌症,或者它是否會加速癌症的基礎研究。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大約20% 左右的人類腫瘤是由傳染性微生物所造成的。(示意圖/123RF)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大約20% 左右的人類腫瘤是由傳染性微生物所造成的,其中病毒承擔大部分的責任,像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以及增加肝癌風險的肝炎病毒。而細菌在癌症中扮演的腳色是比較新的觀念,像是胃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癌,這項發現於是引發了科學家們對其他細菌和可能致癌的研究,接著就有大規模的人口調查研究,並逐漸發現細菌(尤其是口腔細菌)確實與某些癌症之間存在一些關聯性。從 1998 年開始,對口腔癌和頭頸癌患者方面的研究,就一次又一次地表明,腫瘤組織中的細菌和細菌基因表達水平高於正常組織。但是,關聯研究只能確定細菌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眾所周知,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因此,必須有縱向研究來檢查細菌數量較多的人是否就會有更高的癌症發病率,否則,它們可能就只是與腫瘤一起被發現而已。接著,又有許多研究在身體其他通常不存在具核梭桿菌的部位發現了其數量升高與癌症之間的聯繫,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具核梭菌應該是從口腔進入結腸、乳房和其他與癌症有關的地方,合理的猜測是當牙齦出血時,此菌趁機進入血液後散佈到其它地方。

▲牙齒,刷牙,牙疼,牙痛,牙齦流血,刷牙流血。(示意圖/123RF)
▲口腔衛生很重要,牙痛起來可不是開玩笑的。(示意圖/123RF)

約莫在2012 年,早在發現具核梭桿菌與口腔鱗狀細胞癌的關聯性之前,就發現此菌在人類大腸癌中普遍存在,這種聯繫非常重要,因為這種細菌不應該存在這裡,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致病機制,那就是具核梭桿菌會將自身附著在一種稱為半乳糖-乙醯半乳糖胺(Gal-GalNAc)的糖分子上,該糖分子在許多癌細胞表面會出現很多(過度表達)。通常細菌不一定會選擇特定的癌症,但如果癌細胞在表面有糖的過度表達,那麼此菌就能夠與之結合,進而加速其生長。除大腸癌外,具核梭桿菌也可以和乳癌細胞結合。一旦結合後,此菌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癌症進展,首先是可以充當橋頭堡(形成生物膜),讓其他細菌也能在腫瘤中生存下來,並大量繁殖。第二是產生特別的細菌蛋白質來干擾正常細胞信號的傳導過程,從而加快腫瘤的進展。第三是細菌會加速癌細胞的增殖並降低 DNA 修復蛋白的水平。第四是細菌會引發強大的發炎反應,而慢性炎症與身體各個部位癌症的發病和進展有關。2021年 9 月發表的一項分析人類大腸癌的研究就表明,具核梭桿菌甚至可以幫助癌細胞轉移。當然,科學家也知道,在口腔中還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細菌,因此,此菌是否有其他的共犯,又或者它就能獨自做到這一點,都是一個在不久的將來需要積極研究的領域。

最後,筆者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口腔衛生和癌症之間的因果關係,仍需要進一步的確定。但現階段就把牙齒刷好,維持口腔衛生,是沒有任何壞處的,而且是有絕對的好處,另外,也請大家務必每半年去看一次牙科醫生,除定期洗牙外,也確認口腔狀況是健康的,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參考期刊:
1. DT Zemedikun et al.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UK primary care data. BMJ Open, 2021; 11 (12): e048296 DOI: 10.1136/bmjopen-2020-048296

2. AM Harrandah et al. Fusobacteria modulate oral carcinogenesis and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J. Oral Microbiology, 2020; 13(1): 1849493 DOI: 10.1080/20002297.2020.1849493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双聖、茹絲葵代理商」出包!美國進口「炸雞粉」檢出環氧乙烷

「双聖、茹絲葵代理商」出包!美國進口「炸雞粉」檢出環氧乙烷

食藥署今公布邊境查驗最新結果,其中有1批美國進口的「炸雞裹粉」檢出「環氧乙烷」,進口業者為「香港商赫士盟食品企業有限公司」,旗下有美式餐廳双聖、Chili's,茹絲葵牛排等。另還有3批自越南輸入的「鮮榴槤」,在邊境被檢出重金屬鎘不合格。

2025年05月13日 14:15

川普關稅戰害傳產老闆不舉 醫揭「心因性勃起障礙」3原因

川普關稅戰害傳產老闆不舉 醫揭「心因性勃起障礙」3原因

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許多傳產出口業者面臨巨大壓力,收治一名約40歲、從事傳產出口的男子,因公司業務受政策波及,從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啟動那日起,就開始出現勃起困難現象。症狀持續兩三週後,覺得實在撐不下去,終於鼓起勇氣求診,確認是「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

2025年05月13日 13:48

你是正常健忘或失智症前兆? 了解記憶問題的關鍵區別

你是正常健忘或失智症前兆? 了解記憶問題的關鍵區別

我們都會有偶爾忘記名字、放錯東西,或在對話中卡殼的時候,這些看似輕微的健忘往往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正步入失智症的早期階段。隨著人們對失智症認識的提高,這類情況引發的焦慮與疑慮也日益增多。

2025年05月13日 12:36

突站起來頭暈小心「姿勢性高血壓」 醫:死亡風險高87%

突站起來頭暈小心「姿勢性高血壓」 醫:死亡風險高87%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就感到一陣頭暈、眼花?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低血壓」,但其實也可能是比較少被注意的「姿勢性高血壓」。醫師提醒,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2025年05月13日 12:24

聽過CKM症候群嗎? 心臟、腎臟、代謝其實息息相關

聽過CKM症候群嗎? 心臟、腎臟、代謝其實息息相關

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 - 腎 - 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

2025年05月13日 12:21

一堆人中!研究曝「1習慣」超傷大腦:害憂鬱、記憶力下降

一堆人中!研究曝「1習慣」超傷大腦:害憂鬱、記憶力下降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越來越多人陷入無止盡的滑手機行為,但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正悄悄侵蝕人類大腦的健康。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表示,許多人原本只是想快速查看訊息,卻在不知不覺中一滑就是兩小時,這樣的行為已經是一種被稱為「數位強迫症」的現代通病,但在背後造成的影響遠比人們想像中嚴重。

2025年05月13日 12:08

11個月大嬰新冠重症一度當感冒 「哮吼、低血氧」住加護才確診

11個月大嬰新冠重症一度當感冒 「哮吼、低血氧」住加護才確診

新冠重症個案持續且又有嬰兒中招。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布上周國內新增34例新冠重症,6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有一例11個月大男嬰。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發燒就醫一度被診斷感冒,後續症狀持續且出現嚴重咳嗽、呼吸喘,被診斷哮吼,後續到急診還確認低血氧收治加護病房,PCR檢驗確認新冠陽性。

2025年05月13日 11:39

婦科醫性侵病患 衛福部:啟動醫師懲戒委員會

婦科醫性侵病患 衛福部:啟動醫師懲戒委員會

台大醫院一名黃姓婦產科住院醫師趁值勤急診工作時,性侵來就診的年輕女子小芳(化名),全案經台北地院審理,法官認為黃男犯後毫無悔意,處3年徒刑。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在臉書表示,醫事司將發文請地方衛生局啟動醫師懲戒委員會。

2025年05月13日 11:39

「啤酒肚」是脂肪卡在肝臟上!醫示警:代謝系統快撐不住了

「啤酒肚」是脂肪卡在肝臟上!醫示警:代謝系統快撐不住了

「啤酒肚」是很多中年人的標配,而多數人也認為「年紀大了就會有肚子」、「酒喝得不算多」,但其實啤酒肚是真實的身體警告。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指出,啤酒肚其實是代謝系統處理脂肪的能力被喝壞了,讓脂肪卡在肝臟上,也就是失控的脂肪訊號,肝臟在提醒代謝系統快撐不住了。

2025年05月13日 11:0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