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常春月刊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
快篩陽確診在家隔離 出現「症狀惡化」要當心
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
楊清鎮醫師指出,目前確診者約99.7%屬於輕症,居家照護時應於獨立房間隔離,以一人一室、個別盥洗空間為原則,讓身體充份休息並補充足夠水份。經醫師現場或視訊診療開藥後,按照身體狀況服藥,如發燒使用退燒劑等。
居家照護時應注意身體症狀,楊清鎮醫師提醒,年長者或小小孩確診時,身體變化較不可預期,應注意是否有症狀惡化,包括會喘、呼吸困難、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或是四肢循環變差,出現皮膚、嘴唇、指甲發青發紺時,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或119送醫急救。
照顧確診者如何避免感染? 接觸前後注意手部清消
楊清鎮醫師表示,照顧輕症者時,應避免直接與確診家人接觸,請家人盡量不要離開房間,衛浴設施也最好分開。家中保持窗戶敞開與空氣流通,浴廁應準備酒精及稀釋後的漂白水,使用過後應清潔消毒。
確診者勿與同住家人一起用餐,使用後的餐具應戴手套清洗消毒,洗滌後記得再次手部清消。如需進入確診家人房間,彼此皆應戴上口罩。另外,如須碰觸確診者血液、體液汙染過的物品時應配戴手套,接觸後也應正確洗手且勿碰觸口鼻。
楊清鎮醫師提醒,照顧輕症確診者仍有一定感染風險,本身具有風險因子如65歲以上,患有免疫疾病等,不建議直接照顧確診家人,最好分開隔離居住。同住時衣物也應分開清洗。
快篩陰有可能是偽陰性?哪些Omicron症狀最常見
快篩陽視同確診上路,出現症狀但快篩陰是否要擔心「偽陰性」問題?楊清鎮醫師建議,快篩陰但有症狀時,可隔1~2天再篩一次。因採檢部位與方式未必準確,的確可能出現偽陰性,尤其若有與確診者接觸,最好增加快篩頻率,經濟允許下可每天執行快篩。
楊清鎮醫師指出,以目前Omicron確診情況而言,約50%病人會有發燒症狀;60%的成人有明顯喉嚨痛,病人甚至會形容「痛如刀割」。其它可能症狀包括流鼻水、咳嗽、聲音沙啞、頭痛、全身痠痛、食慾不振、嘔心,呼吸急促,胸悶胸痛等,提醒民眾應注意身體狀況。
年輕確診也要注意2症狀 勿再忍快就醫
居家快篩陽性仍須經醫事人判斷評估,楊清鎮醫師提醒,輕症患者可使用視訊診療,並準備身份證件與快篩試劑結果讓醫師確認,並評估是否需要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當符合風險因子時並在發病五日內,醫師將提醒藥物交互作用以及口服抗病毒藥尚未通過藥害救濟,須病人或代理人知情同意才會開藥。
SARS-CoV-2染疫後的重症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大於65 歲、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症)、失智症、吸菸、BMI大於30 (或 12–17 歲兒童青少年 BMI 超過同齡第 95 百分位)、懷孕、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 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楊清鎮醫師提醒,大部份輕症者在家照護時,應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規範,重點是讓身體妥善休息,注意喝水、飲食,多數症狀會在2~3天內緩解。也要提醒年輕確診族群,不可忽視症狀變化,當有呼吸困難、胸悶等極度不舒服時,不可強忍身體不適,應及時至醫療院所急診處求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延伸閱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