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三餐怎麼吃 才能減重?

▲早餐、美食、食物、用餐、168、減肥、減重、家庭、吃飯。(圖/123RF)
▲早餐要吃得好。(圖/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大多數的現代人仍是每日三餐,更因為上班上課的緣故,早餐都會在9點以前進食完畢。如因個人因素或其他考量,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或者是,晚睡晚起,每天的第一餐在中午以後,均不在本篇文章的討論之列,合先敘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則諺語,並且深植人心,那就是“早餐要吃得像國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許多人因為想要養生健身,或者是想要減重瘦身,而努力遵守,奉行不誨。2022年9月9日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就引述了一篇發表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的論文研究,該論文特別針對肥胖的人,並設定當他們想要減重時,雖然每天攝取的總熱量已經有所降低,但如果能再加上奉行上面的諺語規則,也就是把每日吃進來的總熱量,並非平均分配在三餐飲食當中,而是重兵押在早餐佔45%,中餐佔35%,晚餐則只僅僅佔20%的情形下,會不會對減重產生加成的效果,這真是非常有創意、而且有趣的一個實驗。但當實驗結果出爐後,令人有些沮喪,事實證明,不論是早上吃較多熱量,還是晚上吃較多熱量,只要是維持每日總攝取熱量不變的情形下,減重效果並沒有任何差異。顯然,不論是哪一頓吃得多或少,並沒有影響減重者體內的卡路里代謝方式,不過,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早上吃得較多的人確實回報說,一整天都感覺不會那麼飢餓。而這樣的情況,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讓你不會全天一直想找東西吃,將有限度的不讓你繼續發胖,或者是當你在減重時,比較容易忌口。

▲美食、料理、烤肉、食物、飲食。(示意圖/123RF)
▲研究顯示,在每日攝取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你無論哪餐吃多吃少,減重效果都沒有任何差異。(示意圖/123RF)

這次的實驗是由英國亞伯丁大學羅維特研究所食慾控制領域的專家 --- 強斯頓教授(Alexandra Johnstone)所領導完成的,首先,研究人員募集37名肥胖的受試者(最後順利完成者為30人),平均年齡為50.9歲,平均BMI為32.5,男/女佔比為16/14。進入實驗的第一週為準備期(必要資料收集和身體檢查),這7天三餐自由進食,每人每天的熱量攝取為2,658大卡左右,生活和平常一樣,沒有改變。之後,隨機分成兩組,開始接受第一次為期4週的減重期,一組是早餐吃較多(早/午/晚熱量分別為45%:35%:20%),另一組則是晚餐吃較多(早/午/晚熱量分別為20%:35%:45%),但兩組每日總熱量攝取必須完全一樣,均為1,750大卡左右。結束後,接著進行一週的休養期,在這7天中,每人每天熱量攝取為2,474大卡左右,等於是恢復原本生活(Washout)。接下來就是進行第二次為期4週的減重期,兩組受試者則是完全互相對調,也就是原本參加早餐吃較多組的人,換成是晚餐吃較多,而原本是屬於晚餐吃較多組的人,則換成是早餐吃較多,且這兩組人每日總熱量攝取仍然必須完全一樣,均為1,750大卡左右。這樣的實驗設計,等於是自己和自己比較,具有可以免除個體上差異的優點。

▲早餐、美食、食物、用餐、168、減肥、減重、家庭、吃飯。(圖/123RF)
▲研究顯示,在每日攝取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你無論哪餐吃多吃少,減重效果都沒有任何差異。(示意圖/123RF)

實驗結果顯示,不論是早飯或晚飯吃多吃少,只要是每日總熱量攝取不變,四週下來的所減少的體重是相同的,早餐吃較多組平均減掉了3.33公斤,而晚餐吃較多組平均減掉了3.38公斤,統計學上毫無差異。目前一般的認知是“卡路里就是卡路里”,無論這些卡路里是在一天中何時被攝入體內,基於能量不滅定律,應該對人體的體重管理是一樣的。但是,最近的人類飲食干預研究(Garaulet et al., 2013; Jakubowicz, 2013)挑戰了這一觀念,他們認為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攝入的卡路里多少,會對身體能量利用有不同的影響,導致不同的體重減輕,即便是在一天吃入的總熱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但強斯頓教授則認為這怎麼可能,能量難道會憑空不見?所以才設計了這個實驗,仔細研究一天中的進食時間和份量,會不會和新陳代謝率相互作用,進而影響「晝夜節律」、「主觀食慾控制」或是「血糖控制等等和能量代謝有關的變數。

現在很夯的流行減重方法中,就有一種稱之為168的方法,也就是將每天的進食時間只限定在早午餐(11:00 AM)到傍晚(19:00 PM)的8小時以內,剩下的16小時不吃東西,聽說效果不錯,這種在科學界稱之為限時進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就是期望幫助遵循這種飲食方式的人,挑出一天中消耗卡路里的最佳時間。2020年Cienfuegos等人評估限時進食對減肥的效果,顯示4小時TRF(下午3點至7點之間進食)和6小時TRF(僅在下午1點至7點之間進食)都可以產生減重的效果(∼3%)。另外,許多利用4~10小時TRF的研究也同時顯示出,TRF的減重結果會和整個進食的窗口時段落在哪裡相關聯,例如,選擇中午前後的窗口進食就可以減少體重,相反的,若是進食窗口整個落在傍晚或晚上就可能產生減重無效的結果(典型的大夜班)。在這次的實驗中,早餐吃較多組和晚餐吃較多組的進食窗口分別長達11:05小時和10:39小時,而且是在一天中相對較早的時間吃早餐,就如同本篇文章第一段所述,因此,這項研究的結果應該和縮小進食窗口(所謂的TRF;限時進食)無關。

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如果參與者在一天中有更長的進食窗口,說不定今天的這篇研究就有可能看到差異性的減重效果(早餐吃較多組比晚餐吃較多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吃東西的窗口其實是超過14小時的,而且,更有甚者,如果大餐是在接近睡覺時間或是凌晨的時候,晚上所分泌的褪黑激素就可能影響能量的代謝,因此,往後的研究應該也要針對一些特殊上班的族群才是(像是大夜班或小夜班)。

參考文獻:
1. Leonie C. Ruddick-Collins, Peter J. Morgan, Claire L. Fyfe, Joao A.N. Filipe, Graham W. Horgan, Klaas R. Westerterp, Jonathan D. Johnston, Alexandra M. Johnstone. Timing of daily calorie loading affects appetite and hunger responses without changes in energy metabolism in healthy subjects with obesity. Cell Metabolism, 2022; DOI: 10.1016/j.cmet.2022.08.001

關鍵字: 潘懷宗 168 減重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亞東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今正式啟用,其中跨科整合的「全女醫女性乳房特別門診」備受關注。院方指出,該門診從報到、檢查到諮詢,皆由女性醫療團隊處理,並設置獨立候診區及專屬檢查動線,陪同男性僅能在報到區等候,希望女性在接受檢查、治療的過程中都能感到安心。

2025年11月17日 16:19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醫師指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以及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除未施打疫苗世代外,包括洗腎、免疫不全、 器官移植、家人有B肝感染以及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等都要主動進行篩檢。

2025年11月17日 16:04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美食外送平台暨雲端廚房餐飲業稽查專案」結果,針對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的餐飲業者,基隆的「人从众厚切牛排」1件紅茶腸桿菌科超標;基隆的「川崎拉麵」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不符規定;台南「早安美芝城(西門概念店)」產品責任保險不符規定、台東「六扇門時尚湯鍋」基因改造資訊標示不符規定,已全數開罰。

2025年11月17日 14:16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據統計,台灣的終身罹癌率約5成,也就是平均每2人中有1人這輩子會罹患癌症。對此,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許多民眾不抽菸、不喝酒,自認吃得清淡,卻還是罹癌,真正關鍵多半不是單一食物,而是長期累積4種「隱形毒素」,包括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若能盡量避免,風險可望降低一半。

2025年11月17日 11: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