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邊人狂打呼?調整4件事「擺脫轟天鼾聲」 改睡1姿勢也有用

圖、文/常春月刊

只要是沒有其他症狀伴隨的「原發性打呼」,就不用非得接受治療,但若是造成社交生活上的困擾,又或是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那就一定得要接受治療。先了解自己的症狀才能對症下藥,順利擺脫「轟天雷」的鼾聲。

1.改變睡眠姿勢

有些人打呼是因為睡姿壓迫到呼吸道,所以,睡覺時由仰臥改為側臥,就可以減輕呼吸道阻塞。但有些人只有在平躺時才會有打呼症狀,那就將枕頭塞在背後,用以保持側睡即可。

2.戒掉菸酒生活

既然知道酒精、抽菸等會引發鼾聲雷動,那就改變一下生活方式,試著去避免這樣的生活型態,問題就能得到緩解。而肌肉鬆弛劑以及安眠藥等,是會加重打鼾副作用的藥物,治療症狀後就可停藥。此外,若是體重過重導致鼾聲雷動,那就快點減重來消除打呼問題。

3.輔助藥物治療

若是生活型態都改善仍無法根治,醫師通常會開立治療藥物——鼻擴張劑,不過,這類藥物通常只能改善鼻部氣流的流通性,無法解決嚴重的打呼。現代醫療發達,目前坊間也出現所謂的口腔矯正器(也就是俗稱的「牙套」),治療打呼的效果可達6~9成,針對輕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有一定效果,但不適用於嚴重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4.透過手術方式

倘若非手術性的方法都不管用,而且病患仍然持續嚴重打呼時,手術治療可能就是選擇之一。但是在決定採用侵入性手術治療前,醫師仍會先排除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可能性。以下是常見的手術治療:

.懸壅垂顎咽整形術:第一種治療打鼾的外科手術,手術是去除軟顎及懸壅垂和咽部後及外側,包括扁桃腺之部分或全部組織。此項手術必須全身麻醉並有健保給付,需要住院4~5天。

.雷射手術:以雷射燒除口咽多餘的黏膜及黏膜下組織,不過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並不適用。此項手術可在門診進行,採局部麻醉並有健保給付。

.微波整形手術:手術是使用微波能量,以一支針插入軟顎及懸壅垂和咽部後及外側,放射足夠的微波能量以縮小阻礙呼吸的軟顎組織,效果比雷射差,但較為不痛。

.軟顎置入物:在軟顎及舌根放入各種材質的置入物,以防止軟顎塌陷,治療打呼大多有成效,是一種採局部麻醉的門診手術。

延伸閱讀

現在流行睡眠離婚,夫妻分床、分房睡,感情反而更好?
夜間頻尿恐是打呼害的! 醫揭「睡眠呼吸中止症表現」:睡醒口乾、頭痛當心了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一名30多歲女性,平時工作繁忙,但最大的困擾不是工作壓力,而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因為搔癢、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異味而痛苦不堪,因為復發不斷,還讓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乾淨」,甚至影響到夫妻感情與自信心。醫師指出,反覆性陰道感染並不代表女性「不衛生」,主要有5類原因,沒有對症治療只會暫時性緩解。

2025年11月16日 20:30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彰化芬普尼蛋爆發後,已經宣佈全面下架和禁止上架,但近期又爆出問題蛋仍持續流入市面。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請地方衛生局進行查明,蛋行若有違規也會依法裁處,另外,在後市場查驗部分,下禮拜開始就會擴大稽查,會持續到年底。

2025年11月16日 16:33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總統賴清德今宣布衛福部未來將成立「兒童專責單位」來照顧兒童。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向行政院提出,未來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發展署」,整合兒童健康促進、預防保健和保護等業務。

2025年11月16日 16:07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接下來即將進入冬季,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醫師提醒,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都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但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

2025年11月16日 14:52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甲狀腺」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醫師指出,當它分泌過多荷爾蒙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就會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2025年11月16日 10:49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檢出芬普尼,引發社會對「雞蛋來源安全」及「籠飼與人道飼養」的廣泛討論。然而,網路流傳的部分說法將飼養方式與安全風險混為一談,甚至誤解籠飼制度是污染根源。事實上,雞蛋的安全與動物福利,取決於管理制度與環境控制,而非單一飼養形式。《食力》採訪畜產專家,以下整理10項常見迷思,釐清事實真相。

2025年11月15日 22:37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兒童癌症相較於成人癌症治癒率更高,但是痊癒後的慢性健康問題不容小覷。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顏秀如團隊建立全國首個兒童癌症長期追蹤系統,分析4年追蹤結果,中位年齡17.9歲的兒癌痊癒者,平均每人有4.2項慢性健康問題,其中約14%需醫療介入,其中又以發生第二次腫瘤最為棘手,疾呼個案應該維持定期追蹤,及早發現治療。

2025年11月15日 21:31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2025年11月15日 19: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