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冠狀動脈狹窄很要命 心臟專科醫師解說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余俐穎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余俐穎醫師:大家好,我是余俐穎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余俐穎醫師:冠狀動脈為什麼會狹窄或阻塞?通常就像是高血壓,或是高血糖、高血脂這些狀況,最為人熟知的危險因子,可能還是以抽菸,只要是有抽菸的病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盛行率,可能就會高上許多,其他包含肥胖,或是平常生活在比較高壓的情況之下,這些狀況都有可能讓病人,讓大家處在一個比較容易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狀況之下。

劉育志醫師:請問冠狀動脈心臟病可能有哪些症狀?

余俐穎醫師:常見的症狀包含胸悶、胸痛、喘,常常病人會覺得有重物壓迫胸口的感覺,甚至有時候胸痛嚴重一點,可能會輻射到肩膀,雙肩都有可能,或是下巴,病人有時候會反應是有點牙齦痠痛的感覺,有時候病人會反應,可能會有像是上腹部的不舒服、悶痛,這可能都是有相關性,胸痛如果是發生在比較劇烈的運動,或是工作,或是活動過後,比較容易好發,休息會比較緩解胸痛,就會更像是冠狀動脈疾病的胸痛。

劉育志醫師:懷疑冠狀動脈心臟病時,需要做哪些檢查?

余俐穎醫師:如果懷疑冠狀動脈疾病,我們會需要做一些測試,來評估病患是不是真的有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是怎麼樣?通常會幫病人做一些壓力的測試,最常見的壓力測試是,運動心電圖檢查,或是如果病人沒有辦法做運動心電圖檢查,會安排壓力性心肌的掃描,針對某些沒有辦法做,這些壓力性測試的病患,其實我們醫院也有256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的檢查,可以做安排。

劉育志醫師:哪些狀況會建議做心導管?

余俐穎醫師:通常在中度風險跟低度風險的這群病人,可以使用一些藥物做控制,如果藥物控制的效果還不錯,也許就不需要到心導管的程度,但是如果病人是高度風險的族群,一般會建議病人進行心導管的檢查,必要時,心導管檢查結果出來,有嚴重的狹窄或是阻塞,應該要再做血管的再灌流術,除了這些高風險族群的病人以外,還有一部分的病人在藥物的控制之下,他的症狀緩解並不是那麼理想,這群病人可能也是做心導管手術的族群,還有一些心衰竭的病人,他的心臟收縮功能可能不是很好,心臟收縮功能不好,一大部分成因有可能是跟冠狀動脈疾病相關,這群病人也是蠻適合做心導管檢查。

劉育志醫師:請問會如何進行心導管?

余俐穎醫師:比較常用的心導管的入口,我們會從右手的橈動脈,或左手的橈動脈,或是雙腳的股動脈,或是肱動脈的部分進行體表穿刺,我們找到血管的入口之後,會用逆向往上的方式,一直把導管伸到心臟附近,然後找到冠狀動脈的開口,我們會往冠狀動脈裡面注射顯影劑,一邊做照像的動作,就可以知道心臟血管目前有沒有阻塞的情形?阻塞的狀況有沒有很嚴重?這個阻塞的情況,是不是跟我們之前做的壓力性測試,看到的心肌灌流缺血的地方有相符,如果狹窄的地方,跟檢查出來的地方,灌流有缺血的地方相符,我們會評估這時候幫病人做再灌流術,會不會對他有幫助?如果有幫助,會用像氣球擴張的方式,或是支架置放的方式,讓血管打開,讓血流可以流下去,心肌有受到血流的灌流之後,也許症狀會有改善。

劉育志醫師:請問平時要如何保養,以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

余俐穎醫師:主要是從危險因子的改善做起,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就是抽菸,所以一般一定會建議病人要戒菸,高血壓、高血脂跟高血糖的部分,也都要積極的做控制,其他像如果病患比較肥胖,這時候做體重上的控制,也會對病人有幫忙,另外,會鼓勵病人一定要,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

余俐穎醫師: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平常其實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疾病,他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他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我們在當次住院的時候,幫他做冠狀動脈狹窄地方的支架置放,在置放完支架之後,他的狀況慢慢地改善,身上的維生系統,包含葉克膜、呼吸器也都一一脫離,最後也順利地出院,這位病人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三高的狀況,這邊要特別提醒大家,要多多注意自己身體的情況,避免這樣的意外發生。

劉育志醫師:感謝余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余俐穎醫師:掰掰。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一名18歲青少女多年來因分泌物異常量多,每日須頻繁更換護墊來維持私處清爽,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輾轉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問診發現,該名個案因準備升學考試,平時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並時常熬夜唸書,造成所謂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因此分泌物增量。

2025年04月03日 12:00

長輩進食易嗆咳!營養師手把手教「潤餅防噎版」 好吞嚥顧健康

長輩進食易嗆咳!營養師手把手教「潤餅防噎版」 好吞嚥顧健康

清明時節將至,家家戶戶掃墓祭祖,享用應景的「潤餅」,然而,對於生理機能逐漸退化的長輩來說,潤餅中豐富的食材可能帶來咀嚼不易、難以消化等困擾,甚至引發腸胃不適。營養師建議,在家中製作潤餅時,可以多花一點心思,選擇容易吞嚥的食材,讓長輩也能安心品嚐美味,避免潛在的吞嚥風險。

2025年04月03日 11:16

體重輕不代表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2%

體重輕不代表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2%

一名45歲金融業女主管,BMI為20,屬於標準範圍,一直以為健康無虞,但健檢報告卻顯示三酸甘油脂過高,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已經有中度脂肪肝。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代謝性肥胖但體重正常」的「瘦胖子」,研究顯示,這些族群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

2025年04月03日 11:10

國人最常被2類毒蛇咬傷!嚴重恐腎衰竭、截肢 處置方式一次看

國人最常被2類毒蛇咬傷!嚴重恐腎衰竭、截肢 處置方式一次看

4月起國內進入蛇咬旺季,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其中高達82.9%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兩類,為國人最常接觸、出現衝突的毒蛇。專家表示,毒蛇咬傷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甚至死亡;統計國內2017至2021五年間仍有9人因蛇咬死亡。

2025年04月03日 09:36

1斤賣4000!「草王」一葉草現蹤民眾搶摘!中醫示警:誤食恐傷肝腎

1斤賣4000!「草王」一葉草現蹤民眾搶摘!中醫示警:誤食恐傷肝腎

新北市新莊一名男網友日前在河濱公園慢跑,發現有一名婦人在草地上拔草,詢問才知道竟是在拔「一葉草」,更聲稱此草1斤可以賣1000元。據悉,一葉草又稱「草王」,夏季一斤甚至可以到達4000元。不過,中醫師周宗翰提醒,自行摘採並服用存在一定風險,長期或過量服用甚至引發藥物性肝炎或腎功能受損。

2025年04月02日 22:29

營養師點名「3大健康零食」暗藏陷阱 恐害血糖爆表、胰島素阻抗

營養師點名「3大健康零食」暗藏陷阱 恐害血糖爆表、胰島素阻抗

小心「健康零食」暗藏升糖陷阱,害你血糖爆表!營養師薛曉晶提醒,很多市售標榜「健康」的零食,內含糖分比想像中還多,包括燕麥棒、水果優格、無糖餅乾等,這類食物在行銷包裝上往往刻意營造「低負擔、健康」的形象,實際上卻充滿添加糖與人工成分,恐增加了血糖波動與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2025年04月02日 21:54

8歲女罹罕見「長髮公主症候群」 腹痛3個月驚藏5顆「毛石」

8歲女罹罕見「長髮公主症候群」 腹痛3個月驚藏5顆「毛石」

一名年僅8歲的女童小安(化名),因長達3個月的間歇性腹痛,近日症狀加劇並伴隨頻繁嘔吐,被送往醫院緊急就診。經彰基兒童醫院團隊詳細檢查後,發現她的胃部及小腸內充滿毛髮結石,導致部分腸道阻塞,所幸,經小兒外科進行手術成功取出多顆毛石,並由兒童心智科診治,目前女童情況穩定,並持續接受心理與營養治療。

2025年04月02日 19:30

今年護理加薪第一槍!新光宣布5月起調升6.5% 新進人員起薪破5萬

今年護理加薪第一槍!新光宣布5月起調升6.5% 新進人員起薪破5萬

國內急診壅塞問題之一為護理人力不足,健保署投入42.4億經費,從5月1日實施改善急診壅塞支付標準調整新制,並且要求醫院實際調升人員薪資才給付。新光醫院今(2)日開出護理人員加薪第一槍,5月1日起再調升全院輪值三班護理人員薪資6.5% ,新進人員月薪可達5.1萬元。

2025年04月02日 18:14

肚子脹體重也下降!蛔蟲感染怎麼辦 專家解析

肚子脹體重也下降!蛔蟲感染怎麼辦 專家解析

一位69歲女性日前因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在家人催促下到醫院就醫,經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赫然在大腸內發現兩條蛔蟲,令醫師大感驚訝,經詢問得知,病人家中養豬,平時會用豬糞做有機堆肥種菜,病人又愛吃生菜,可能因此讓蟲卵有機會進入體內,所幸給予蛔蟲藥治療後,已成功驅蟲。

2025年04月02日 18: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