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醫師圖解乾眼症9大症狀

▲乾眼症9大症狀。(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唉呦!眼睛好痛!」55歲的李先生到高緯度的國家出差,半夜睡覺時,眼睛突然一陣刺痛,而淚流不止,完全沒有辦法張開眼睛。

回國檢查後,發現角膜有大片破皮,淚水的分泌量非常少,屬於嚴重乾眼症。遠見眼科101旗艦店張芯瑜醫師指出,在治療過程中,點一般人工淚液沒有明顯效果,角膜修復速度非常慢。因為又經歷過視網膜與白內障手術,所以在乾眼症的治療過程中非常辛苦。

「我們在門診使用了很多種方法替他治療,包含沒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淚管栓塞等,他的角膜就像一朵脆弱的小花,慢慢養,也漸漸進步。」張芯瑜醫師說,「現在他的角膜已經完全復原,不需要一整天都帶著眼藥水點藥。讓患者很開心,醫師也非常有成就感。」

乾眼症是相當普遍的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酸澀、疼痛、發紅、搔癢、怕風、畏光、有異物感、容易疲倦,甚至視力模糊。有些比較嚴重的病患,會產生眼壓飆高的脹痛感,或偏頭痛的感覺。張芯瑜醫師說,非常嚴重的乾眼症病患,可能合併角膜病變,而在眨眼時會有強烈的刺痛感,相當不舒服,也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嚴重干擾。

乾眼症常見表面

乾眼症的危險因子有很多,50歲以上民眾是乾眼症好發的族群,尤其是在更年期的女性,乾眼症的症狀會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加劇。張芯瑜醫師說,某些藥物與乾眼症有關,例如抗憂鬱劑、血壓藥、避孕藥、抗組織胺等,可能會讓淚液分泌下降。罹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可能會產生淚腺萎縮的情形,導致乾眼症。

眼瞼有感染,或是蠕型蟎蟲造成眼瞼發炎,也會造成瞼板腺異常。張芯瑜醫師說,如果接受白內障手術、近視雷射手術、老花雷射手術,在術後恢復期也較容易感覺到乾眼症的狀況。

長時間處在偏乾的環境,眼睛亦會乾澀不適。張芯瑜醫師說,長時間使用3C產品,會造成眨眼次數下降,可能降低到每分鐘只剩5下至7下,水分蒸散的速度相當快,而造成眼睛乾澀的情況。

先確定乾眼症分類,才能選擇正確治療

如果經常感到眼睛乾澀、疲勞等乾眼症狀時,可以利用國際評估乾眼症的OSDI量表來自我檢測。張芯瑜醫師說,OSDI量表裡有12道問題,包含眼睛是否對光敏感、有異物感、疼痛不適、視力模糊,是否影響生活、閱讀、駕駛、使用3C用品等。

乾眼症先找出原因

出現乾眼症的狀況或OSDI量表的分數偏高時,請不要任意使用眼藥水,建議到眼科診所做檢查。張芯瑜醫師說,首先一定要確定乾眼症分類,眼睛表面的淚水又稱為淚膜,淚膜從外而內大致可分為三層,最外側是油脂層,中間是水液層,最內側是黏液層。臨床上可將乾眼症分類,第一種是「缺水型乾眼症」;第二種是「蒸發型乾眼症」,也就是缺油型乾眼症;第三種是「潤澤下降型乾眼症」;如果合併兩種以上的情形,稱為「混合型乾眼症」。

醫師會利用儀器檢測,包括淚膜的破裂時間、淚水分泌的量、以及高階眼瞼板線的檢查,來判斷乾眼症的成因與乾眼症的嚴重程度。

「確定乾眼症的分類後,才能夠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張芯瑜醫師說,在台灣現行的醫療架構下,乾眼症的治療可分成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健保項目,第二個是自費項目。健保項目包括人工淚液、人工凝膠、人工淚膏等,若符合條件,可以使用免疫抑制的眼藥水。

對症下藥改善乾眼症

自費項目有非常多選擇,包含熱敷眼罩、眼瞼清潔液、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淚管栓塞、治療型隱形眼鏡等。張芯瑜醫師說,比較高階的項目,包含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脈衝光療法併瞼板腺疏通術等。醫師會依照乾眼症的分類與嚴重度,挑選合適的治療方式。

貼心小提醒

乾眼症相當普遍,約佔成年人口的30%。除了感到眼睛乾澀外,搔癢、發紅、灼熱、畏光、有異物感、容易疲勞、視力模糊等皆是乾眼症常見症狀,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張芯瑜醫師提醒,若未積極治療,可能會導致角膜表面潰瘍或混濁,嚴重可能因此失明。

如果感到眼睛不適,切勿任意使用眼藥水,建議接受檢查,確認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乾眼症!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擬放寬近親禁婚至四等親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擬放寬近親禁婚至四等親 醫示警「畸形兒風險高」萬萬不可

立法院法制局研議將旁系血親禁婚範圍適度限縮至「四親等」以內,引發關注。不孕症治療權威醫師對此堅決強調「萬萬不可」,除了有倫理問題,近親結婚生下的寶寶更容易有先天疾病、畸形風險。

2025年11月24日 14:15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醫美診所納評鑑 醫師公會反對:不用大費周章

「直美風波」再度點燃社會對醫美安全的焦慮,衛福部日前已預告修法,並納入醫美診所需通過診所評鑑等政策。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指出,反對把醫美診所強制納入評鑑,因為診所不像醫院有教學、研究任務,只是提供服務,不用大費周章來處理診所,現行衛生局每年的督導考核已經足夠。

2025年11月24日 12:45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亮光環境入眠「糖尿病風險飆67%」 醫:睡前滑手機是隱藏破口

很多人喜歡洗完澡後,鑽進被窩滑手機、追劇、看電視,不知不覺就在光亮的環境中睡著。這樣的習慣看似無害,但其實是默默在幫讓身體累積風險。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長期在亮光環境中入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 67%。

2025年11月24日 11:59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攝護腺癌害他痛到坐輪椅 放療+熱治療2周後能自己走樓梯

一名攝護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痛到連皮膚被碰一下都受不了,平常只能坐輪椅,每天靠嗎啡仍難入睡,後來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深層熱治療,3天內疼痛明顯下降,1周下床走動,3個月後完全停用嗎啡,甚至能自己走進診間,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2025年11月24日 11:15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眠荷爾蒙」在腸道濃度高400倍 研究:補充益生菌有助好夢

睡不好,可能和腸道不健康也有關係。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研究指出,改善腸道菌群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例如補充益生菌、增加益生元,甚至利用糞便微生物移植,都是目前受到關注的方法。

2025年11月24日 10:19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高中、大學生接種疫苗比率低 醫喊「快打」:別讓校園成病毒溫床

今年流感疫苗累計接種478萬劑,是歷年同期最高,接種相當踴躍。對此,醫師呼籲,接下來要正式進入冬天,除了嬰幼兒之外,沒接種的「學生」族群要盡快接種,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群體生活」的族群,如果整體有3成施打率,發生流行機會比較低。

2025年11月24日 10:00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女嬰患罕見畸胎瘤暴風式長大 「16cm超巨大腫瘤」驚人畫面曝

台中一名產婦產下女嬰,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達16公分的巨大腫瘤,宛如一顆「大球」。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團隊診斷,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並在女嬰出生9天後,成功透過手術切除重達530公克的腫瘤。該腫瘤重量幾乎佔女嬰體重的六分之一,所幸化驗後為良性,女嬰目前已能正常成長。

2025年11月24日 09:57

登階測肺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警告:肺阻塞危機不容忽視

登階測肺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警告:肺阻塞危機不容忽視

為響應世界肺阻塞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近日在台中廣三SOGO舉辦「登階挑戰」活動,邀請民眾一分鐘登階測肺功能。活動中,民眾一階一階拾級而上,有人氣喘吁吁,有人邊爬邊脫外套,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肺力極限。

2025年11月24日 09:3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