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英國人工生殖子女對捐精、卵者資訊有“知”的權利

▲哺乳、內臟脂肪、腹部脂肪、懷孕。(圖/123RF)
▲臺灣第一位試管嬰兒則是在1985年出生。(示意圖,非文中試管嬰兒/123RF)

文/潘懷宗 藥理學教授

1799年英國亨特醫生(John Hunter)完成人類第一個體外人工授精(In vitro fertilisation;IVF),之後歷經百餘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才於1978年在英國出生,而臺灣第一位試管嬰兒則是在1985(民國74)年出生。由於醫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人類生殖技術進入了嶄新紀元,為了給生育有障礙的夫婦帶來希望,也為了維護生命之倫理及尊嚴,於是台灣的「人工生殖法」於民國96年3月1日公布實施,後又於107年1月3日公布修正版,施行至今。法令中明定人工生殖技術應以治療不孕為目的,而非作為創造生命的方法。

台灣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87號認為任何子女都有獲知其血統來源的權利,且立法院於民國96年5月修法承認子女婚生的否認權,等於是進一步落實是項解釋案。殊不知,在台灣受贈精/卵的人工生殖子女直至今日,卻仍然被排除在此項權利以外,雖然法界人士認為,若僅僅是給予“知”的權力,而不產生法律地位上的更動,應該是可以採取的方式,但台灣的法律卻仍只給予他們,在符合優生保健之需求,避免造成血統混亂的特殊情況下,方得申請查詢,此舉等於是限縮了受贈精/卵人工生殖子女獲悉自身血統來源的權利,恐有違憲之虞。

▲▼示意圖,孕婦,肚,寶寶,童年,家庭,健康,懷孕,夫妻,孩子,家庭,關懷(示意圖/123RF)
▲試管嬰兒給生育有障礙的夫婦帶來希望。(示意圖/123RF)

試管嬰兒的鼻祖-英國,令人佩服,率先在2005年修法賦予受贈精/卵人工生殖子女自年滿18歲起,就有獲悉自身血統來源的權利。這對從2005年起透過捐贈卵子或精子受孕而生下來的人來說(法不溯既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因為當他們年滿18 歲時(2023年),就可以獲得有關捐贈者的身份資訊。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HFEA)表示,到2023年底約有30名,2024年底有超過700名,滿18歲受贈精/卵人工生殖的18歲青少年有資格找尋他們的捐贈者。這是自「英國捐贈者匿名法」修法後,第一批能夠索取有關其生物起源資訊的人工生殖子女,他們將能夠追蹤到自己的血統父母。英國媒體因此在近期大篇幅報導了《Who Is My Donor》這項活動的新聞。

粗估到2030年,將會有11,427名年輕人可以索取捐贈精卵者的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年紀和目前的居住地址。英國生育協會的佩雷斯博士(Marta Jansa Perez)將其描述為人工生殖的歷史時刻。現階段,捐贈者受孕佔英國體外人工受孕(或稱試管嬰兒)出生的六分之一,佔英國所有出生嬰兒的1/170。英國生育協會呼籲所有捐贈者“主動”與當初捐贈時的醫療院所聯繫,更新他們的聯繫方式,以便在人工生殖子女申請索取資料時(也可以不行使這項權利),就能立即獲得最新、最正確的訊息。其實對於某些人來說,18年前捐贈卵子或精子的行為,好似一個遙遠的記憶,不可能會去更新聯繫方式。因此,如果捐贈者能夠主動向醫療院所發送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或惠賜一通電話,都可以對希望能溯源血統的人工生殖子女們,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正面巨大的溫暖和影響。英國監管機構預測,到2030年,每所英國公立小學都將平均有1~2名人工生殖的孩子。

▲▼示意圖,孕婦,肚,寶寶,童年,家庭,健康,懷孕,夫妻,孩子,家庭,關懷(示意圖/123RF)
▲英國在18年前就立法保障受贈精/卵人工生殖子女,擁有獲知血統來源的權利。(示意圖、非文章中人物/123RF)

我們都清楚了解到,願意成為捐贈者的人,所給予不育夫婦的是,一份令人難以置信的禮物,社會大眾都非常認可和支持那些使人們能夠擁有完整家庭的人。但是,過度強調人工生殖受術夫妻的決定權,或者是,精卵捐贈者的隱私保護權,進而剝奪人工生殖子女有知悉血統來源的權利,甚至忽視其人格發展與保障,都是有失偏頗的。英國能夠早早在18年前就立法保障受贈精/卵人工生殖子女,擁有獲知血統來源的權利,這對於他們的自我認同與發展,可說是意義非凡。因此,在不過度侵犯捐贈人基本權利的前提下,人工生殖子女的人格保障權或許應該凌駕於捐贈人的資訊保密之上,不知讀者以為然否?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睡不好?超高效「6助眠食物」他激推 香蕉只排第3名

睡不好?超高效「6助眠食物」他激推 香蕉只排第3名

失眠困擾不少人,在眾多食物中,哪些食物含有最多助眠成分?成為幫助睡眠CP值最高的食物?振興醫院營養師高法民表示,凡是含有鎂、鈣、維生素B、維生素B12、色胺酸成分等食物,均有助於放鬆和入睡。然而,若要進行評比,以下6種「助眠食物」,能讓你睡得更好,一覺到天亮!

2024年09月08日 21:45

打嗝「有3味道」別拖了!男無症狀竟罹胰臟癌

打嗝「有3味道」別拖了!男無症狀竟罹胰臟癌

打嗝的經驗人人有,這看似正常的生理現象,恐是疾病警訊!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曾遇過患者抱怨打嗝打不停,經檢查確診肝癌,因肝臟腫瘤刺激橫膈膜,導致打嗝不斷;另一名患者則是沒有其他不適,僅透露「打嗝有苦味」,怎料最後診斷出罹患胰臟癌。醫師也分析「3種打嗝氣味」代表意義,示警民眾特別留意。

2024年09月08日 20:18

超市買的肉要洗嗎?專家曝「1關鍵」:恐增汙染風險

超市買的肉要洗嗎?專家曝「1關鍵」:恐增汙染風險

超市買的魚肉需要清洗嗎?看起來相當整潔,甚至有業者強調自家商品無需清洗即可烹煮的說法,與我們從小到大的認知不太一樣!在肉品相關產業工作20多年的生鮮專家章承中認為,不妨從幾個觀念著手,首先要先釐清「哪些肉品一定要清洗?市售冷藏冷凍魚肉需要洗嗎?最後是如何正確清洗?」

2024年09月08日 19:29

可直接對「有意輕生者」問自殺念頭!專家:反有助預防

可直接對「有意輕生者」問自殺念頭!專家:反有助預防

自殺防治是健康政策重要一環,衛福部今舉辦「2024年世界自殺防治日」活動,台大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所長張書森在會中指出,面對有自殺意念的人,其實是可以直接「詢問」對方有沒有結束生命的念頭,這樣的方式反而有機會讓對方表達出內心想法,有助預防自殺。

2024年09月08日 18:31

桃園2萬6799人罹患失智症 衛生局推關懷列車籲接納包容

桃園2萬6799人罹患失智症 衛生局推關懷列車籲接納包容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9月國際失智症月,攜手7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2家失智照護服務據點失智長輩,於中正光興里民活動中心進行身體律動的太鼓表演及益智之拉密與跳棋活動,展現失智症者面對挑戰仍能做到的氣魄,為失智月拉開序幕;另推出失智者及照顧者關懷列車,邀請大家共乘。

2024年09月08日 18:10

「木瓜牛奶」喝起來苦苦的!營養師教你「2方法」不怕苦

「木瓜牛奶」喝起來苦苦的!營養師教你「2方法」不怕苦

「木瓜牛奶」受到不少人喜愛,但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木瓜牛奶喝起來會苦苦的?對此,營養師指出,單喝牛奶或單喝木瓜汁都不會苦,但為何兩者混合就會苦,主要是因為木瓜中的酵素作用,因此建議要選用熟成的木瓜,打汁前把木瓜冰一下,打汁的時候加入冰塊,然後趁冰的時候喝掉。

2024年09月08日 17:31

「快速甩肉」首選!日媒3原因激推跳繩 10分鐘效率贏跑步3倍

「快速甩肉」首選!日媒3原因激推跳繩 10分鐘效率贏跑步3倍

想減肥該選擇什麼運動呢?日媒《女性健康》提出3個原因指出,跳繩是簡單又能高效燃燒脂肪的最佳選擇,不論在家或出外旅行都能輕鬆實踐,只要跳對方法不僅有益健康,還能快速甩肉。

2024年09月08日 17:03

愛愛心理壓力大!30多歲男被要求「不能太早繳械」慘變不舉

愛愛心理壓力大!30多歲男被要求「不能太早繳械」慘變不舉

現代生活壓力大,工作、家庭兩頭燒,不少男性都因此出現「性功能障礙」。泌尿科醫師魏汶玲指出,日前曾遇過一名不到40歲的男性,被伴侶要求在做愛時不要太早射精,長時間下來,該個案變成無法正常勃起,而這也屬於「心因性」的性功能障礙。

2024年09月08日 15:50

沙茶醬排不進前5!調味料「高納」排行 當心一天2匙就超標

沙茶醬排不進前5!調味料「高納」排行 當心一天2匙就超標

衛生福利部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鹽),然而有許多人在算鈉攝取量時,都常常會忽略掉調味料的鈉含量。對此,營養師黃品瑄分享了常見的高鈉調味料,其中前5名竟不包含重口味的沙茶醬,而是味精、蠔油、醬油、醬油膏、烤肉醬。

2024年09月08日 15:00

墜樓事件頻傳!專家示警:逾7成發生在「私人住宅」難預防

墜樓事件頻傳!專家示警:逾7成發生在「私人住宅」難預防

根據衛福部統計,112年全國自殺死亡共3,898人,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2.7人,比111年上升。而近期墜樓事件頻傳,專家表示,台灣的墜樓案件有7~8成是在私人住宅,建議要針對醫院、停車場、商場等大樓的頂樓進行管制或是在女兒牆上增加圍欄做防護。

2024年09月08日 14:2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