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美國德拉瓦大學證明一種營養成分與失智症的關聯性

▲▼示意圖,老人,獨居,疫情,年長,高齡,社會,關愛,健康,照顧,陪伴,醫療(示意圖/123RF)
▲失智症近來再度引起熱議。(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文/潘懷宗 藥理學教授

由於多位高知名度國際級影劇界人士(侯孝賢、布魯斯威利等等),罹患失智症,於是造成本就受到年長者高度關心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議 --- 「如何才能預防失智症」。

2019年英國艾希特大學盧埃林教授(David Llewellyn)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篇論文認為,即使擁有高風險遺傳基因(更遑論沒有的),只要堅持健康生活,就能降低失智症。而健康生活也是筆者長期推動的,像是: 食用較少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魚類、適當運動和戒菸限酒等等。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緩解認知能力衰退及失智風險指引」中也指明,均衡飲食、運動、不吸菸、少喝酒、控制體重以及維持正常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就可以降低失智的風險。最後,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也有24位專家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失智症的9大危險因素: 年長後聽力喪失、教育程度偏低、吸菸、憂鬱症沒有即早治療、缺乏運動、社交隔離、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顯然,這些常聽到的老生常談,都是非常重要的預防之道,與其汲汲營營,謀求仙丹妙藥,不如身體力行健康生活,才是王道,這是筆者首先必須說明清楚的部分。

▲▼示意圖,老人,年長,高齡,健康,運動,陪伴,生病,保健,醫療,照顧,疾病(示意圖/123RF)
▲運動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2023年年初,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官網上刊出訊息,該校運動機能學和應用生理學系馬滕斯教授(Christopher R. Martens),同時也是認知老化研究中心主任,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老化研究所長卡波吉安尼斯教授(Dimitrios Kapogiannis)共同合作,首次證明人類膳食中,吃進來的「菸鹼醯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可以循血流順利進入大腦。「菸鹼醯胺核糖」是维生素B3的衍生物,當我們攝入「菸鹼醯胺核糖」後,科學研究已知,血液中的「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濃度就會提高,但之前並不清楚它是否可以到達腦部。當體內NAD+的濃度提高後,細胞可以更有效的產生能量,而足夠的能量才能修復受損的細胞,同時構建新的細胞要件,像是: DNA、細胞膜、蛋白質等等,進而促進健康與長壽。這項成果已經發表在《Aging Cell》的國際期刊上。

該研究網羅了22名的健康老年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口服「菸鹼醯胺核糖」補充劑(500mg,2 次/天,6 週),一組為控制組(10名)。結果證明口服「菸鹼醯胺核糖」確實可以進入大腦,且可增加腦中的 NAD+ 水平,並降低失智症毒性蛋白質(β-澱粉樣蛋白)的濃度。這也與之前動物實驗所呈現的結果一致,例如: 在小鼠腦老化模型中,「菸鹼醯胺核糖」能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而且被證明還可以提高認知能力。

科學界測量人類大腦中 NAD+ 的濃度具有相當高的挑戰性,馬滕斯教授直接測量了稱為細胞外囊泡中的NAD+,這些顆粒源自於神經細胞,並最終會進入血液。因此可以利用這些細胞外囊泡做為檢驗大腦疾病的訊息,但卻僅需抽取血液就能做到,不必進入大腦採樣,相當是針對神經細胞的“液體活檢”,這也是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後續應用案例(外泌體;Exosome)。

一般而言,當我們年紀增長或患有慢性疾病後,體內的NAD+都會愈來愈少,當然, 肥胖以及吸煙等許多其它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把NAD+加速耗盡,這時候我們身體就需要更多的NAD+來抵消這些負面的效果。牛奶及其衍生產品,和含酵母的食物,都被認為是菸鹼醯胺核糖的天然來源,攝入後,就會增加NAD+。2016年美國FDA還特別批准了「菸鹼醯胺核糖」可以作為一個安全的食品添加成份(能量水、蛋白質奶昔、營養棒等等),讓大家能夠提高攝取量。

▲▼示意圖,生活,老人,照顧,陪伴,移工,外籍,陪伴,醫院,醫護(示意圖/123RF)
▲隨著年紀增長,體內的NAD+都會愈來愈少。(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馬滕斯教授也更進一步,進行一項為期 12 週的臨床研究,網羅涉及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然後增加他們每日的「菸鹼醯胺核糖」的攝取量後,觀察是否會對認知障礙患者產生正面影響。目前市面上許多用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藥物,都只能減緩症狀,但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而馬滕斯教授想要測試,接受「菸鹼醯胺核糖」膳食補充治療的人,是否可以改善認知,並最終期望可以用於減緩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進展。

NAD+存在於所有活的細胞當中,且參與許多生化反應,包括能量產生、細胞修復和優化細胞整體功能。研究顯示,即使攝入足夠的維生素B3,NAD+水平也仍然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當NAD+下降後,就會使新陳代謝下降,導致體重增加和血糖控制不良,疲勞,血管健康下降,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損失(肌肉減少症),與衰老相關的記憶力喪失和智力衰退,以及與年齡相關的視力和聽力損失等等。因此,如何補充體內瀕臨匱乏的NAD+,遂成爲逆齡和促進細胞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由於補充「菸鹼醯胺核糖」確實能有效地提高NAD+的水平,並在繼續使用時維持NAD+水平,因此「菸鹼醯胺核糖」除被稱爲NAD+的促進劑外,也成為了當紅炸子雞。

目前已經有的,補充「菸鹼醯胺核糖」的臨床人體研究,重點集中在其對認知功能、情緒、代謝、氧化應激、血管健康、肝臟健康和血糖控制方面的影響,研究結果都顯示出其能提高NAD+水平的能力。只是,除了在優化大腦功能和促進血管健康方面,有較一致性的結論外,其它各種健康問題的優化方面,尚未產生具有一致性的結果。

臨床研究中所採用的「菸鹼醯胺核糖」的劑量爲每天1000毫克。且這樣的劑量,在人類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沒有副作用或藥品相互作用。但筆者並非鼓勵大家使用補充劑,而是鼓勵大家攝取含有「菸鹼醯胺核糖」的天然食物,像是牛奶及其衍生產品,和含酵母的食物。不知道讀者發現了沒有,早期長壽食物中經常被提及的酸奶,或是優格,目前看起來,不僅僅只是益生菌對腸道健康的促進,根據今天這則醫學新知的發現,恐怕酸奶和優格裡面所富含的「菸鹼醯胺核糖」這項重要營養成分,也是貢獻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多多攝取酸奶、優格和發酵類的食物,應該也是預防失智症的一項不錯的選擇喔!

關鍵字: 潘懷宗 失智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年深耕雲嘉南地區,持續引進先進技術。近年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的快速發展,耳鼻喉科徐正明教授憑藉豐富臨床經驗與技術成果,通過國際認證,成立「達文西耳鼻喉頭頸手術示範教學中心」,為雲嘉南地區優先獲此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也象徵嘉義長庚在高精密微創手術領域邁入新里程。

2025年11月14日 19:46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仍須正視。國健署今(14日)攜手醫界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三大資源守護網」,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診間血壓通常無法反映個人實質血壓狀況,希望推廣民眾「722量血壓」,在一年之中找一週,早晚各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可以作為與醫師溝通、用藥的依據。

2025年11月14日 18:06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婦人親手悶死照顧超過50年的腦麻兒子,一審法官輕判她2年6個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在立法院表態支持總統特赦,今日再被問及此事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樣行為不可取,也不應該成為免除司法的理由,但「我個人情感上,還是會覺得不捨。」

2025年11月14日 16:18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侷限在單身女性、女同志,不包含代理孕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4)日受訪表示,代理孕母議題還有很多需要討論與凝聚共識的地方,所以在修法、立法仍屬與保留態度。

2025年11月14日 15:12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醫PO「代理孕母無碼私密照」 台北慈濟:私領域行為、已加強關懷

一名男同志日前分享赴美尋求代孕經歷,還公開孕母生產過程的無碼畫面,引發網友眾怒,他也被起底是醫師,目前任職台北慈濟醫院;院方今上午表示,醫師於個人社群媒體發布言論,屬私領域行為,應妥善面對與處理,已啟動關懷機制對此同仁進行輔導。

2025年11月14日 10:41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膝蓋卡可能是肌少症 醫教1招測肌力:不扶東西能連續站起5次

民眾若發感覺膝蓋卡卡,常會想是否老了、關節退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根據最新研究,膝關節退化患者其實約25%合併有肌少症,所以當膝蓋不適,有可能是肌肉量不足,才導致膝蓋吃不消,關節未必已退化,平常可進行「不扶東西連續站起來5次」小測試,有助及早發現肌力衰退。

2025年11月14日 10:0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