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美國德拉瓦大學證明一種營養成分與失智症的關聯性

▲▼示意圖,老人,獨居,疫情,年長,高齡,社會,關愛,健康,照顧,陪伴,醫療(示意圖/123RF)
▲失智症近來再度引起熱議。(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文/潘懷宗 藥理學教授

由於多位高知名度國際級影劇界人士(侯孝賢、布魯斯威利等等),罹患失智症,於是造成本就受到年長者高度關心的話題,又再度引起熱議 --- 「如何才能預防失智症」。

2019年英國艾希特大學盧埃林教授(David Llewellyn)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篇論文認為,即使擁有高風險遺傳基因(更遑論沒有的),只要堅持健康生活,就能降低失智症。而健康生活也是筆者長期推動的,像是: 食用較少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魚類、適當運動和戒菸限酒等等。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緩解認知能力衰退及失智風險指引」中也指明,均衡飲食、運動、不吸菸、少喝酒、控制體重以及維持正常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就可以降低失智的風險。最後,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也有24位專家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失智症的9大危險因素: 年長後聽力喪失、教育程度偏低、吸菸、憂鬱症沒有即早治療、缺乏運動、社交隔離、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顯然,這些常聽到的老生常談,都是非常重要的預防之道,與其汲汲營營,謀求仙丹妙藥,不如身體力行健康生活,才是王道,這是筆者首先必須說明清楚的部分。

▲▼示意圖,老人,年長,高齡,健康,運動,陪伴,生病,保健,醫療,照顧,疾病(示意圖/123RF)
▲運動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2023年年初,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官網上刊出訊息,該校運動機能學和應用生理學系馬滕斯教授(Christopher R. Martens),同時也是認知老化研究中心主任,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老化研究所長卡波吉安尼斯教授(Dimitrios Kapogiannis)共同合作,首次證明人類膳食中,吃進來的「菸鹼醯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可以循血流順利進入大腦。「菸鹼醯胺核糖」是维生素B3的衍生物,當我們攝入「菸鹼醯胺核糖」後,科學研究已知,血液中的「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濃度就會提高,但之前並不清楚它是否可以到達腦部。當體內NAD+的濃度提高後,細胞可以更有效的產生能量,而足夠的能量才能修復受損的細胞,同時構建新的細胞要件,像是: DNA、細胞膜、蛋白質等等,進而促進健康與長壽。這項成果已經發表在《Aging Cell》的國際期刊上。

該研究網羅了22名的健康老年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口服「菸鹼醯胺核糖」補充劑(500mg,2 次/天,6 週),一組為控制組(10名)。結果證明口服「菸鹼醯胺核糖」確實可以進入大腦,且可增加腦中的 NAD+ 水平,並降低失智症毒性蛋白質(β-澱粉樣蛋白)的濃度。這也與之前動物實驗所呈現的結果一致,例如: 在小鼠腦老化模型中,「菸鹼醯胺核糖」能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而且被證明還可以提高認知能力。

科學界測量人類大腦中 NAD+ 的濃度具有相當高的挑戰性,馬滕斯教授直接測量了稱為細胞外囊泡中的NAD+,這些顆粒源自於神經細胞,並最終會進入血液。因此可以利用這些細胞外囊泡做為檢驗大腦疾病的訊息,但卻僅需抽取血液就能做到,不必進入大腦採樣,相當是針對神經細胞的“液體活檢”,這也是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後續應用案例(外泌體;Exosome)。

一般而言,當我們年紀增長或患有慢性疾病後,體內的NAD+都會愈來愈少,當然, 肥胖以及吸煙等許多其它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把NAD+加速耗盡,這時候我們身體就需要更多的NAD+來抵消這些負面的效果。牛奶及其衍生產品,和含酵母的食物,都被認為是菸鹼醯胺核糖的天然來源,攝入後,就會增加NAD+。2016年美國FDA還特別批准了「菸鹼醯胺核糖」可以作為一個安全的食品添加成份(能量水、蛋白質奶昔、營養棒等等),讓大家能夠提高攝取量。

▲▼示意圖,生活,老人,照顧,陪伴,移工,外籍,陪伴,醫院,醫護(示意圖/123RF)
▲隨著年紀增長,體內的NAD+都會愈來愈少。(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123RF)

馬滕斯教授也更進一步,進行一項為期 12 週的臨床研究,網羅涉及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然後增加他們每日的「菸鹼醯胺核糖」的攝取量後,觀察是否會對認知障礙患者產生正面影響。目前市面上許多用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藥物,都只能減緩症狀,但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而馬滕斯教授想要測試,接受「菸鹼醯胺核糖」膳食補充治療的人,是否可以改善認知,並最終期望可以用於減緩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進展。

NAD+存在於所有活的細胞當中,且參與許多生化反應,包括能量產生、細胞修復和優化細胞整體功能。研究顯示,即使攝入足夠的維生素B3,NAD+水平也仍然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當NAD+下降後,就會使新陳代謝下降,導致體重增加和血糖控制不良,疲勞,血管健康下降,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損失(肌肉減少症),與衰老相關的記憶力喪失和智力衰退,以及與年齡相關的視力和聽力損失等等。因此,如何補充體內瀕臨匱乏的NAD+,遂成爲逆齡和促進細胞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由於補充「菸鹼醯胺核糖」確實能有效地提高NAD+的水平,並在繼續使用時維持NAD+水平,因此「菸鹼醯胺核糖」除被稱爲NAD+的促進劑外,也成為了當紅炸子雞。

目前已經有的,補充「菸鹼醯胺核糖」的臨床人體研究,重點集中在其對認知功能、情緒、代謝、氧化應激、血管健康、肝臟健康和血糖控制方面的影響,研究結果都顯示出其能提高NAD+水平的能力。只是,除了在優化大腦功能和促進血管健康方面,有較一致性的結論外,其它各種健康問題的優化方面,尚未產生具有一致性的結果。

臨床研究中所採用的「菸鹼醯胺核糖」的劑量爲每天1000毫克。且這樣的劑量,在人類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沒有副作用或藥品相互作用。但筆者並非鼓勵大家使用補充劑,而是鼓勵大家攝取含有「菸鹼醯胺核糖」的天然食物,像是牛奶及其衍生產品,和含酵母的食物。不知道讀者發現了沒有,早期長壽食物中經常被提及的酸奶,或是優格,目前看起來,不僅僅只是益生菌對腸道健康的促進,根據今天這則醫學新知的發現,恐怕酸奶和優格裡面所富含的「菸鹼醯胺核糖」這項重要營養成分,也是貢獻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多多攝取酸奶、優格和發酵類的食物,應該也是預防失智症的一項不錯的選擇喔!

關鍵字: 潘懷宗 失智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深耕台灣逾30年 藥廠三度獲頒優良外商獎

在台深耕超過30年的外商製藥公司「台灣諾華」,今年第三度榮獲經濟部金商獎「優良外商」肯定,並獲副總統蕭美琴接見。台灣諾華總裁Keizo Miyazawa表示,獲獎是對公司持續投資台灣、引進創新醫藥的認可。

2025年10月31日 23:14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打造AED救命地圖!公私協力推動公民行動「讓圖資精準化」

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可降低到院前死亡率,讓民眾及時找到AED是一大關鍵。厚生會全⺠急救委員會、愛陌生協會、開放文化基金會與實現會社共同推動「Taiwan AED Google Map 全民建置行動」,提升查找的精確性與方便性,讓每一台救命設備就能發揮最大價值,進而多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

2025年10月31日 19:06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歷經2次流產!孕婦堅持生下「內臟外露」寶寶 醫連夜開刀救命

大陸杭州一名34歲盧姓女子(化名)婚後歷經2次流產,今年初終於又懷上期待已久的孩子,但懷孕12週產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大部分肝臟位於腹腔外,被診斷為「巨大型臍膨出」,讓她一度陷入絕望。所幸在盧女生下寶寶,由醫護團隊連夜搶救照顧,女嬰成功康復活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8:38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50歲後…快不一定好! 研究:慢速健走燃脂更勝快走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

2025年10月31日 14:55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感染性主動脈瘤20年增3倍!長庚研究:開刀手術存活率優於支架

主動脈疾病研究有新進展!台灣健保自從2010年給付血管內微創支架修補之後逐漸普及,並取代傳統開放手術成為臨床常見選擇,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對於感染性原發性主動脈瘤治療,開放手術雖然初期風險略高,但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研究也顯示台灣的感染性主動脈瘤發生率逐年增加,過去20年來患者增加約三倍。

2025年10月31日 14:36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他傷口潰爛10多年「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作祟 6症狀當心

61歲賴姓男子腳踝傷口潰爛10多年無法癒合,輾轉於各家外科診所治療,洗澡時必須以塑膠袋將整個小腿包起來,以防水分進入造成潰爛惡化,數月前因為傷口擴大至巴掌大小,治療2個月仍無好轉,醫師懷疑與靜脈曲張有關,建議轉診至心臟外科求診,最後才確認是「靜脈瓣膜嚴重閉鎖不全」引起。

2025年10月31日 11:56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坣娜肺腺癌病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醫:確診超過7成末期

歌手坣娜死訊震驚演藝圈,老公今日證實她是肺腺癌離世。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徵兆常被誤認為感冒,等到確診超過7成已是末期,要留意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要盡快就醫檢查。

2025年10月31日 11:27

哈佛研究「每天半匙橄欖油可減重」 專家揭1成分有助代謝

哈佛研究「每天半匙橄欖油可減重」 專家揭1成分有助代謝

想減肥不是不能吃油,重點是要吃「好油」。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最新研究顛覆「減重要少吃油」的觀念,若每天攝取半湯匙、約7克的橄欖油,不僅較不易發胖,甚至能讓人瘦下來。

2025年10月31日 10:2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