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腹痛很要命 千萬不能等!

▲這幾種腹痛很要命,千萬不能等!(圖/照護線上)

▲這幾種腹痛很要命,千萬不能等!(圖/照護線上)

作者:白映俞 醫師

相信每個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吧!不管是多做了幾下仰臥起坐,這幾天排便不順,或是被躲避球打到,都可能讓我們感到肚子痛。雖然通常肚子痛時我們都是忍一忍就過去了,但你也一定聽過:「XXX肚子痛,送到醫院醫師說要開刀!」或是「XXX只是說他肚子痛,沒想到過一天後就死掉了!」這樣的情景。

究竟哪些樣貌的腹痛要非常小心,並盡快就醫呢?不囉嗦,先直接告訴大家:

A:肚子非常痛痛到你連動都不敢動,只要一換姿勢就更痛。

B:一碰到肚皮就大痛

C:不但腹痛,還伴隨著上吐下瀉

D:肚子愈來愈

E:腹痛的同時還在發高燒

F:腹痛的同時感覺到胸痛或胸口緊緊的、像被重物壓住。

G:是因為車禍或事故造成的肚子痛。

H:腹痛之外,伴隨著皮膚顏色變黃

I:腹痛之外,伴隨著血便

以上這些狀況代表著需要緊急處理的急性腹痛,可能起因於心臟或腹內器官血液循環不足、血管出血、腹內臟器破裂、腸胃道阻塞、或感染發炎嚴重等需緊急處理的問題。要趕快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

幸好,真正嚴重的腹痛也沒那麼多,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平常最易發生的腹痛原因有哪些吧!

消化性潰瘍

代表胃或十二指腸的內層黏膜破損受傷,起因於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或是長期服用某些止痛藥所引起,而抽菸與喝酒會讓症狀更惡化。患者會上腹疼痛,有燒灼感,嚴重時可能造成出血或腸胃穿孔。

腸胃炎

飲用不乾淨、受汙染的水源或食物之後,受到輪狀病毒或其他細菌、細菌毒素感染而引發的,通常不需特別治療,休息並多補充水分即可。但只要發現自己高燒超過39度,大便中帶血,持續嘔吐,或嚴重脫水就需要尋求醫療協助

便祕

大便變硬、很乾,解便時需要非常出力,就可能是有便秘問題,要注意每天該飲用足量的水,多吃含纖維的食物,並調整生活型態,培養規律的排便習慣。但若伴隨腹脹、發燒、嘔吐、或肛門皮膚裂開,就需就醫檢查。

闌尾炎

闌尾位於盲腸底部,是段細細長長的管狀構造,容易被糞便或食物殘渣卡住後就發炎、腫脹、潰爛、壞死。闌尾發炎初期患者會覺得肚臍周圍悶悶脹脹的很不舒服,接下來疼痛的位置逐漸轉移到右下腹,甚至可能會痛到讓人直不起身。確診後常需要以手術治療。

膽結石發作及膽囊發炎

膽結石是膽汁長期鬱積於膽囊內爾後結晶形成,其實並不少見。若膽囊收縮時將膽結石擠入細小的膽囊管內,膽結石便可能卡在管子內造成阻塞,膽囊收縮時就會造成腹痛。若膽結石自動排出,就不需處理,但假使膽結石持續卡在膽汁分泌的通道,無法排出的膽汁與分泌物使膽囊愈來愈脹後壓力過大,便會出現膽囊炎。患者通常會感到右上腹痛,甚至有發燒及黃疸等症狀。

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上腹痛,疼痛還會延伸到背部。若在胰臟炎發作時進食,腹痛會加劇。因此醫師常囑咐胰臟炎患者要先禁食幾天,以減少胰臟分泌消化酵素。症狀輕微的患者只要禁食就好,但嚴重者會噁心嘔吐、發燒、心跳加速,甚至休克。慢性胰臟炎的症狀也是以上腹疼痛為主,但通常症狀較輕微。

憩室炎

憩室是從大腸表層突出的囊狀構造,平常不太會造成症狀,但若糞便卡在憩室久了造成發炎後,則會帶來腹痛腹脹,甚至急性腹膜炎及膿瘍等危險。

要提醒大家,不是只有腸胃道的問題會造成腹痛,急性心肌梗塞腹主動脈瘤泌尿道結石、骨盆腔感染、疝氣、月經週期、甚至帶狀疱疹等各部位器官都可能會造成腹痛。要鑑別診斷的疾病非常之多啊!所以,看完這篇不是要大家學會分辨自己的肚子痛是哪一種,但一定要記得,若有我們前面提到的「需非常小心的肚子痛特點」,就請趕快就醫檢查吧!

什麼?忘記了嗎?趕快再重頭看一次吧。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外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壯年台男成愛滋大宗!醫示警「年輕化趨勢」:別以為口交就沒事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台中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羅仕傑指出,儘管台灣近年HIV通報數整體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感染者仍以「25至39歲本國籍男性」為最大宗,且臨床觀察有年輕化趨勢,顯示年輕族群的防治意識仍需加強。

2025年11月26日 14:40

蘇丹紅化粧品遭疑「有8個月空窗」 食藥署允諾2周內查清

蘇丹紅化粧品遭疑「有8個月空窗」 食藥署允諾2周內查清

國內首度在化粧品當中檢出禁用色素蘇丹紅,朝野立委接質疑相關管理措施,包含食藥署去年7月推出化粧品登錄制,源頭不管恐成破口,還有質疑蘇丹紅警訊年初就有,食藥署直到10月底接獲資訊,中間8個月空窗恐怕還有更多問題原料。食藥署強調會於兩週內要求化粧品業者完成登錄、也清查輸入業者在過去8個月輸入多少與問題原料相同的產品。

2025年11月26日 14:35

男染流感「只吃成藥」變重症插管 醫:要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男染流感「只吃成藥」變重症插管 醫:要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

本周天冷降溫,疾管署預估流感疫情到12月下旬恐再攀升。醫師說,高風險族群若於初期只靠成藥,往往錯過感染後48小時黃金治療期,如今已有更便利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吸入與「單次療程」等,只要及早就醫,降低重症及併發症風險的選擇更多。

2025年11月26日 13:11

病友團體喊「變美不該是場冒險」 支持衛福部嚴管醫美

病友團體喊「變美不該是場冒險」 支持衛福部嚴管醫美

醫美意外事故頻傳,衛福部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嚴管醫美,引發醫界正反兩方論戰。病友團體今(26)日表態支持修法,強調缺乏足夠的管理機制,不僅影響診所或當事人,也對整個社會造成連動效應;適度的監管並非增加障礙,而是提供明確的標準,讓專業是保障,讓消費者能放心。

2025年11月26日 12:50

海外醫美爆買潮升溫 八億攜手美韓國際原廠揭露「台灣醫美真正優勢」

海外醫美爆買潮升溫 八億攜手美韓國際原廠揭露「台灣醫美真正優勢」

深根台灣醫美超過四十年的「八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長年以臨床教育、醫療專業與國際合作為核心,與國際原廠Cynosure Lutronic合作已逾二十年,雙方在臨床培訓與治療流程上持續深度合作,攜手推動跨國臨床知識的交流與共享。

2025年11月26日 12:00

衛福部堅持醫美嚴管修法「溯及既往」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衛福部堅持醫美嚴管修法「溯及既往」 石崇良:愛美不該送命

為加強管理醫美亂象,衛福部近日預告《特管辦法》修正草案,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等,相關規劃引發醫界內戰,醫師公會帶頭反彈,而醫院協會等醫療專業團體則力挺衛福部。衛福部今(26)日下午邀集40多個醫界團體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早表態堅持「溯及既往」是公益大於私益,「人不應該因愛美枉送生命」,既然發現缺漏就應該補起來。

2025年11月26日 10: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