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會導致洗腎嗎?醫師講清楚(圖/照護線上)
作者:黃峻偉 醫師
隨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逐步攀升。目前已經在40~64歲之間,糖尿病的盛行率約是8%,也就是每12個壯年人,就有一位有糖尿病,而65歲以上,糖尿病的盛行率高達20%,也就是每5個老人,就有一位有糖尿病。而全台灣的糖尿病人口,粗估已經有200萬人以上。而糖尿病本身會帶來健康威脅,十大死因中的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腎病變等,皆與糖尿病有直接關聯或是間接關聯。因此,對於這麼普及,又會對健康帶來威脅的糖尿病,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將針對常見的糖尿病藥物錯誤觀念做解釋。
最常見對於糖尿病藥物的錯誤觀念,在於糖尿病的藥物(包括吃的藥和打的胰島素)會造成洗腎,以及糖尿病的藥物吃了會沒辦法戒掉,只能吃一輩子。這是真的嗎?
吃控制糖尿病的藥物,真的會導致洗腎嗎?
從幾十年前的研究就已經顯示,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造成腎功能變差,甚至導致洗腎的結果。現在台灣洗腎的病患中,有一半左右的患者,造成他們洗腎的原因,就在於糖尿病沒有控制好。英國一項進行了20年左右的研究指出,長期糖尿病患者控制不好時,在未來發生洗腎的機會會明顯上升。醫界和藥廠在了解糖尿病本身與腎功能不好之間的關聯後,在關於糖尿病的藥物部分,會更加注意藥物與腎功能之間的安全性問題。
許多的糖尿病藥物,在上市前就會針對腎功能部分做評估,是否會造成腎功能變差的副作用,甚至在上市之後,也會持續追蹤在更長時間的藥物使用下,是否會造成腎功能的變化。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到糖尿病的藥物與腎功能變差或是洗腎有關聯。相反的,反而有些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在特定的狀況下,被發現有保護腎臟的好處。
因此,因為害怕吃控制糖尿病的藥物而不吃藥,造成血糖升高的狀況,這樣的錯誤觀念,反而更容易導致日後洗腎的狀況。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在搭配健康和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的調整下,同時服用血糖藥物,並且定時追蹤血糖血壓血脂肪這三項重要的指標。將血糖血壓血脂肪這三項指標控制好,才能避免日後洗腎的狀況。(想要改善血糖,這樣運動才有效!)
第二個常見的觀念,是吃了血糖藥物就會戒不掉,需要吃長期,這是真的嗎?最常見,佔的比例最高,超過90%的糖尿病患者,所罹患的糖尿病,叫做第二型糖尿病。會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很複雜,他是一個由基因遺傳(俗稱的體質),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等綜合原因所造成的,反映出來的狀況,就是控制血糖中最重要的賀爾蒙,胰島素的功能下降。如果以正常人的胰島素功能當作100分的話,那麼剛罹患糖尿病時,胰島素功能就剩下約50分左右,而隨著時間越久,胰島素的功能越差,最後只剩下10~20分,甚至最後是0分。
而血糖藥物,就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剩下50分功能的胰島素,還能讓血糖控制穩定。這些藥物的作用方式,包括了增強胰島素的效果,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量,降低醣類吸收的速度等等。但是造成胰島素功能下降的原因,包括體質,運動,飲食等等,還是存在,因此胰島素功能還是會下降。如果飲食,運動等等沒有調整,只靠吃藥控制血糖,那麼胰島素功能下降的速度很快,不久就會需要第二種血糖藥,第三種藥物來讓血糖控制穩定;反過來說,如果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等,做得越確實,往更健康的方向走,那麼胰島素功能就有機會維持在現在的程度,甚至有可能些微改善。
因此,控制糖尿病的藥物,也就是血糖藥物,並不是吃了就會戒不掉,而是要看你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等做的改變如何。如果只靠吃藥控制血糖,並沒有調整健康的生活型態,那麼藥物就只能越加越多;但如果有健康的生活型態,那麼就可以用較少的血糖藥,甚至有機會不需要藥物,就能將血糖控制好。
糖尿病的藥物,只是控制糖尿病達標的其中一項,目前的研究都顯示出糖尿病的藥物其實相當安全,並不會造成洗腎的危險,更不會有要吃一輩子戒不掉的狀況。對於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有無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及必要時藥物的介入,將重要的控制指標,血糖、血壓、血脂肪等,達到良好的標準。
同場加映:糖尿病這樣控制,腎臟最健康、 糖尿病能打胰島素嗎?(懶人包)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