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 自費超耐磨墊片比較好用嗎?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作者:骨科郭亮增醫師

沒時間的人先看結論。如果病人才六十多歲,年輕、活動力強,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膝關節墊片!如果病人已經七八十歲了,傳統健保的墊片就很足夠基本生活使用了!

最近門診詢問人工膝關節自費墊片的病人大增。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是超耐磨墊片。

超耐磨墊片,全名為『高分子聚乙烯人工膝關節墊片』,簡稱自費墊片,相對比於健保給付的傳統人工膝關節聚乙烯墊片,超耐磨墊片就是要「耐磨」,而且得「自費」。

墊片磨耗是人工膝關節失敗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極成熟的手術,主要方法是用合金來取代膝關節兩側磨損的骨頭,用聚乙烯墊片(想成很硬的塑膠)取代軟骨的角色。但使用久了還是會磨損,因再堅硬的東西磨久了也會壞,何況是塑膠。

不考慮感染的因素,墊片磨耗所引發的併發症包括發炎、關節不穩定、骨溶解及人工關節鬆脫,就是造成人工關節失敗而需要再次手術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隨著科技的進步,就有了高分子聚乙烯超耐磨墊片的發明。主要是希望能減少墊片磨耗,降低相關併發症,進而提高人工膝關節壽命。

文獻證據怎麼說?

理論上自費墊片應該有用,而在實驗室裡也證明了它真的比較硬,可以減少摩耗。

那到底實戰成績如何呢?讓我們看看文獻資料怎麼說:

2015在年美國骨科醫學會官方期刊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刊登了一篇大型資料庫回溯性研究:

總共收錄了77084個初次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80% 用一般墊片,14% 使用超耐磨墊片。在五年追蹤的結果,發現兩組病人在人工關節感染、鬆脫、及再置換等各項結果都沒有差別。

2016年發表的一篇的Meta-analysis,總共收錄三個RCT及三個非RCT試驗,共2290個病人。研究發現,病人術後追蹤七年後,結果在再次手術、關節鬆脫、骨溶解、以及墊片相關的併發症等各項數據,兩組病人都沒有差別。而術後病人滿意度及膝關節功能這兩項關鍵指標,兩組病人也都沒有差別。

最新文獻兩組有差異

那難道自費墊片真的沒好處嗎?

我們再來看2016年發表在骨科標竿期刊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的這篇文獻:

這是一個隨機雙盲前瞻性試驗,共收錄了307個首次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其中139個使用超耐磨墊片,168個使用傳統墊片。追蹤超過五年,剩下兩百多個病人。

兩組病人在功能及滿意度等各項數據表現,手術後均較術前進步。兩組都沒有關節假體周圍骨溶解及墊片崩壞的問題。

而使用超耐磨墊片的這組病人,相較於一般墊片組,有比較好的膝功能表現及生活滿意度。

這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一篇兩組有差別的文獻,而作者最後也提到,對於人工關節來說,五年的追蹤仍嫌太短。需要有更長追蹤時間的研究,來證實超耐磨墊片的價值!!!

結論

說了那麼多,到底這個自費墊片有沒有好處?值不值得多花這個錢呢?我覺得可以從年紀以及日常活動度這兩點來考量。

傳統墊片的使用上,只要不發生感染或其他非關墊片的併發症,基本上可以使用約15年。換句話說,超耐磨墊片要能增加人工關節壽命超過十五年,才有其價值。(但目前沒有這麼久的文獻報告。)

如果今天您的家人年紀六十歲左右。簡單的算數,健保墊片用十五年。在國民餘命已經超過80歲的今天,使用傳統墊片的情況下,是極可能需要接受第二次的人工關節手術的。這個情況就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墊片。

但如果今天病人年紀已經七八十歲了,依照前面的邏輯,真的不需要多花這些錢,來換可能的好處。倒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用在其他方面,這樣才比較經濟實在。

同場加映:骨質疏鬆症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醫師告訴您

搜尋附近的診所:骨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藍色鏡片會傷眼 醫解析「太陽眼鏡」挑選關鍵:灰黑色最好

藍色鏡片會傷眼 醫解析「太陽眼鏡」挑選關鍵:灰黑色最好

夏天不少人都會配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但市面上不少廉價產品雖標榜國家標準認證「UV400」,實際防護效果卻未必達標。眼科醫師指出,太陽眼鏡鏡片最有防止紫外線公用的事「灰黑色」,能讓各種顏色的光線平等通過,透過鏡片的光線最自然,而藍色鏡片會吸引有害的藍光通過眼睛,可能提高黃斑部退化風險,不建議使用。

2025年07月14日 15:25

林俊傑自曝心跳異常 名醫示警「心律不整」4警訊

林俊傑自曝心跳異常 名醫示警「心律不整」4警訊

歌手林俊傑昨天在北京鳥巢的演唱會上,公開說自己的心臟在去年出問題,如今每天都要吃藥,但即使心跳亂了節奏,不知還能唱多久,仍會繼續努力;醫師表示,不知林的疾病診斷,但若為心律不整,且須規律服藥,有可能是心房顫動,患者只要遵從醫囑用藥,並周延監測心跳,仍可正常生活,粉絲別太擔心。

2025年07月14日 15:14

國衛院、部桃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有助預防院內感染

國衛院、部桃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 有助預防院內感染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HAI)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其中約有20%至70%是可預防的,主要與不良的手部衛生習慣有關,但根據全球醫療機構的手部衛生遵從率統計,中位數大約只有40%。對此,國衛院和衛福部部立桃園醫院研發「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可24小時監測醫療團隊的洗手遵從率,並自動分析數據。

2025年07月14日 13:26

夏天小心「冷氣病」害頭痛、肩頸僵硬 醫:可喝薑茶預防

夏天小心「冷氣病」害頭痛、肩頸僵硬 醫:可喝薑茶預防

近日高溫炎熱,室內外溫差大,在戶外和冷氣房進進出出,要小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指出,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太大,人體一時間會無法調適,容易引起身體不良反應,也就是俗稱的「冷氣病」,建議夏天要經常出入冷氣房或長時間在冷氣房工作的人,可以喝一點「薑茶」來預防。

2025年07月14日 12:55

早產兒住院832天順利出院 屏基8/9「卓爸40」感恩慶典

早產兒住院832天順利出院 屏基8/9「卓爸40」感恩慶典

為感謝卓德松醫師四十年如一日守護早產兒與急重症孩童的無私奉獻,屏東基督教醫院將8月9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約翰大樓6樓集會堂舉辦「卓爸40—卓德松醫師與屏基的孩子們」感恩慶典,邀請所有曾接受卓醫師照顧的病童與家屬,一同回到醫院相聚,見證生命的奇蹟。

2025年07月14日 11:45

「玉米+毛豆」是世衛認證抗癌食譜 譚敦慈推薦2組超商飲食 

「玉米+毛豆」是世衛認證抗癌食譜 譚敦慈推薦2組超商飲食 

便利商店是生活中相當方便的食物來源,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自己最常吃的超商食物是「地瓜+蛋+豆漿」和「毛豆+玉米」,而「毛豆+玉米」更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癌餐。

2025年07月14日 11:42

男遭「釘槍射穿心臟」奇蹟活命 醫曝搶救4關鍵:勿強行喚醒傷者

男遭「釘槍射穿心臟」奇蹟活命 醫曝搶救4關鍵:勿強行喚醒傷者

「一箭穿心」發生在真實世界竟能保命。一名37歲男性遭釘槍射入左心室,急診醫師最初僅在左胸看到小傷口,X光片則有異物陰影,以「重點式照護超音波」一掃,才發現異物已插入左心室,隨即緊急手術、取出釘子;醫師說,左心室穿刺傷罕見能活著到醫院,救回一命更少,病人真的命大。

2025年07月14日 09:03

國際癌症會議越南登場!台越400醫界菁英共研「智慧醫療」

國際癌症會議越南登場!台越400醫界菁英共研「智慧醫療」

由台北榮民總醫院主辦的「2025年國際癌症研討會」近日在越南胡志明市登場,吸引超過400名來自台灣與越南的醫療專家與產業代表與會。此次研討會聚焦非侵入性癌症治療、手術技術與智慧醫療應用,展現兩國深化醫療合作、推動新南向政策成果。

2025年07月13日 23:4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