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 自費超耐磨墊片比較好用嗎?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作者:骨科郭亮增醫師

沒時間的人先看結論。如果病人才六十多歲,年輕、活動力強,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膝關節墊片!如果病人已經七八十歲了,傳統健保的墊片就很足夠基本生活使用了!

最近門診詢問人工膝關節自費墊片的病人大增。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是超耐磨墊片。

超耐磨墊片,全名為『高分子聚乙烯人工膝關節墊片』,簡稱自費墊片,相對比於健保給付的傳統人工膝關節聚乙烯墊片,超耐磨墊片就是要「耐磨」,而且得「自費」。

墊片磨耗是人工膝關節失敗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極成熟的手術,主要方法是用合金來取代膝關節兩側磨損的骨頭,用聚乙烯墊片(想成很硬的塑膠)取代軟骨的角色。但使用久了還是會磨損,因再堅硬的東西磨久了也會壞,何況是塑膠。

不考慮感染的因素,墊片磨耗所引發的併發症包括發炎、關節不穩定、骨溶解及人工關節鬆脫,就是造成人工關節失敗而需要再次手術的主因。

▲自費超耐磨墊片港有卡好用(圖/骨科郭亮增醫師)

隨著科技的進步,就有了高分子聚乙烯超耐磨墊片的發明。主要是希望能減少墊片磨耗,降低相關併發症,進而提高人工膝關節壽命。

文獻證據怎麼說?

理論上自費墊片應該有用,而在實驗室裡也證明了它真的比較硬,可以減少摩耗。

那到底實戰成績如何呢?讓我們看看文獻資料怎麼說:

2015在年美國骨科醫學會官方期刊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刊登了一篇大型資料庫回溯性研究:

總共收錄了77084個初次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人,80% 用一般墊片,14% 使用超耐磨墊片。在五年追蹤的結果,發現兩組病人在人工關節感染、鬆脫、及再置換等各項結果都沒有差別。

2016年發表的一篇的Meta-analysis,總共收錄三個RCT及三個非RCT試驗,共2290個病人。研究發現,病人術後追蹤七年後,結果在再次手術、關節鬆脫、骨溶解、以及墊片相關的併發症等各項數據,兩組病人都沒有差別。而術後病人滿意度及膝關節功能這兩項關鍵指標,兩組病人也都沒有差別。

最新文獻兩組有差異

那難道自費墊片真的沒好處嗎?

我們再來看2016年發表在骨科標竿期刊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的這篇文獻:

這是一個隨機雙盲前瞻性試驗,共收錄了307個首次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其中139個使用超耐磨墊片,168個使用傳統墊片。追蹤超過五年,剩下兩百多個病人。

兩組病人在功能及滿意度等各項數據表現,手術後均較術前進步。兩組都沒有關節假體周圍骨溶解及墊片崩壞的問題。

而使用超耐磨墊片的這組病人,相較於一般墊片組,有比較好的膝功能表現及生活滿意度。

這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一篇兩組有差別的文獻,而作者最後也提到,對於人工關節來說,五年的追蹤仍嫌太短。需要有更長追蹤時間的研究,來證實超耐磨墊片的價值!!!

結論

說了那麼多,到底這個自費墊片有沒有好處?值不值得多花這個錢呢?我覺得可以從年紀以及日常活動度這兩點來考量。

傳統墊片的使用上,只要不發生感染或其他非關墊片的併發症,基本上可以使用約15年。換句話說,超耐磨墊片要能增加人工關節壽命超過十五年,才有其價值。(但目前沒有這麼久的文獻報告。)

如果今天您的家人年紀六十歲左右。簡單的算數,健保墊片用十五年。在國民餘命已經超過80歲的今天,使用傳統墊片的情況下,是極可能需要接受第二次的人工關節手術的。這個情況就可以考慮使用超耐磨墊片。

但如果今天病人年紀已經七八十歲了,依照前面的邏輯,真的不需要多花這些錢,來換可能的好處。倒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用在其他方面,這樣才比較經濟實在。

同場加映:骨質疏鬆症如何自我察覺?如何診斷?醫師告訴您

搜尋附近的診所:骨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睪丸癌不會痛!15~35歲男小心 自摸「5種蛋蛋觸感」是異常

睪丸癌不會痛!15~35歲男小心 自摸「5種蛋蛋觸感」是異常

男人別只關注有沒有「30公分」,蛋蛋的健康也很重要。泌尿科醫師施冠偉指出,15~35歲的男性是睪丸癌好發的高危險族群,而透過定時的自行檢查,就能盡早發現睪丸問題。他提供「5種異常指標」,包括陰囊積水、疝氣、靜脈曲張、睪丸扭轉或發炎,以及睪丸癌的徵兆,幫助男性們自我檢測,一旦有無痛性腫脹、腫塊或悶痛快就醫。

2024年11月26日 20:29

歌王級保全男無法飆高音以為感冒 醫師照內視鏡搖頭嘆:是癌症

歌王級保全男無法飆高音以為感冒 醫師照內視鏡搖頭嘆:是癌症

一名56歲高先生是位夜班保全,工作日夜顛倒,晚上值夜班為了保持精神會抽幾支菸,白天會喝點酒助眠。工作之餘,喜歡和朋友唱KTV,在朋友群裡是歌王等級。但近日高男發現高音的部分唱不上去,以為是感冒,但服藥仍未改善趕緊求診,檢查發現聲帶有腫瘤,證實罹患喉癌。

2024年11月26日 17:46

流感重症死亡續創10年新高!冷氣團報到疫情恐竄「下月進入流行」

流感重症死亡續創10年新高!冷氣團報到疫情恐竄「下月進入流行」

流感疫情仍在低點,不過重症、死亡病例數卻不斷攀升,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最新統計,本流感季從10月1日至今累積25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41例死亡,持續雙創10年同期新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冷氣團報到,疫情可能在12月升溫、進入流行;至於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擴大實施,會延至12月上旬再公布。

2024年11月26日 16:24

腸病毒疫情燒到跨年!國中小個案反常激增 常見症狀曝

腸病毒疫情燒到跨年!國中小個案反常激增 常見症狀曝

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從春夏一路流行到冬季,甚至要拖跨年!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6)日指出,最新預估高峰在12月中旬、單周上看3萬人次,1月中下旬才脫離流行期。而腸病毒個案除了以往常見的學齡前幼兒,近期觀察國中、國小染腸病毒個案明顯增加,發燒症狀不明顯、手腳卻有明顯紅疹。

2024年11月26日 16:02

護理界籲「住院整合照護開放外籍護佐」 石崇良:待研議修法

護理界籲「住院整合照護開放外籍護佐」 石崇良:待研議修法

健保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補助住院看護,政策推動3年床位少、預算執行不佳,護理界呼籲開放外籍護佐,補充人力,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待與勞動部研議相關修法。

2024年11月26日 15:05

腸病毒飆2.6萬人就醫!羅一鈞:高峰延後「罕見流行到明年1月」

腸病毒飆2.6萬人就醫!羅一鈞:高峰延後「罕見流行到明年1月」

腸病毒疫情反常甚至要跨年!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上周腸病毒就診2.6萬人次,再創今年新高,也為十年同期最高,除幼兒增加外,國小及國中個案也明顯增加。原預期月底高峰、年底脫離流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最新預估估高峰在12月中旬、單周上看3萬人次,1月中下旬才脫離流行期。

2024年11月26日 13:42

林家正、潘傑楷今赴醫院檢查 冠軍賽傷退「關節損傷已無大礙」

林家正、潘傑楷今赴醫院檢查 冠軍賽傷退「關節損傷已無大礙」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完美落幕,中華隊以4比0完封日本隊勇奪冠軍,全台也陷入棒球狂潮,其中,台灣好手林家正、潘傑楷在賽場上的拚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也讓人感動,經過一晚休息,兩位選手今(26)早赴新光醫院,接受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的詳細檢查,所幸兩人在賽中的關節損傷已無大礙。

2024年11月26日 13:30

排鈉消水腫!營養師列20大高鉀蔬果排行:還可預防高血壓

排鈉消水腫!營養師列20大高鉀蔬果排行:還可預防高血壓

冬天餐餐不離火鍋,小心攝入過多的鈉,造成水腫!對此,營養師楊哲雄也分享「TOP20」的高鉀蔬果排行榜,除了能排鈉消水腫外,還可預防高血壓。其中高鉀蔬菜前3名依序為孟宗竹筍、菠菜及白莧菜;高鉀水果前3名則是釋迦、香蕉、美濃瓜。

2024年11月26日 13:15

48歲婦求子多年未果 竟是雙側輸卵管塞死!試管喜獲雙胞胎

48歲婦求子多年未果 竟是雙側輸卵管塞死!試管喜獲雙胞胎

現代人晚婚,高齡產婦已成常態,但許多大齡女子要拚產子卻非易事。台中就有一名阮小姐,結婚3年多求子未果,到一般診所檢查都無問題,最後前往茂盛醫院接受檢查才知雙側輸卵管都塞住,透過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植入2顆胚胎後一次就懷孕成功!今年雙十國慶,阮小姐與先生喜迎雙胞胎,今天出席記者會感謝茂盛醫院醫療團隊給予的照護、服務。

2024年11月26日 12:24

磁鐵吸不住就是「304」不鏽鋼鍋? 認識常見的3種鍋具

磁鐵吸不住就是「304」不鏽鋼鍋? 認識常見的3種鍋具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許多人認為,買一個好鍋回來就能食得安心,所以了解鍋具的各種材質與特性,依照個人烹調習慣選擇適合的鍋具,才能安全的烹調並減少有毒物質。

2024年11月26日 12: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