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 中醫師談腸躁症

▲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圖/derneuemann-pixabay.com)

▲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圖/derneuemann-pixabay.com)

作者/邱鵬誌 中醫師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一吃飽腸胃就怪怪的,一定要跑廁所解放一下!而且解便速度超快,大便完腸胃就恢復正常了。好像是吃壞肚子?又好像不是?我的腸胃到底怎麼了呢?是不是「腸躁症」啊?

如何分辨我是吃壞肚子,還是腸躁症腹瀉?

吃壞肚子通常指的是食物製作或儲存過程不當,食物受到細菌汙染造成的細菌性腸胃炎。吃完受汙染食物數小時內就會發作,常見症狀就是劇烈腹痛、連續腹瀉多次(甚至十多次),噴射狀水瀉較常見(就是那種連脫褲子都快來不及,就噗~出來的感覺),腹瀉完肚臍附近仍然會有壓痛(悶痛)感,而且覺得拉不乾淨、還想再拉。

▲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圖/邱鵬誌 中醫師)

但是腸躁症腹瀉典型症狀是:通常吃飽想拉肚子,而且一吃飽(甚至快吃飽)就想拉,拉完之後腹痛腹絞不適就會減輕,腹瀉次數不定,有時便祕有時腹瀉,大便形態通常是稀又軟,有時有一點黏黏的,會黏在馬桶上沖不乾淨。

▲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圖/邱鵬誌 中醫師)

為什麼我有腸躁症?

臨床上我觀察到的腸躁症患者都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完美主義性格,自我要求極高。他(她)們對自己要求很高,在工作事業家庭中,都希望全力把自己表現到最好。

通常說話快、做事步調快、有效率、辦事能力很強,是大家眼中的優秀同事(上司)、朋友口中的好爸爸(媽媽),因此他(她)們無形中給自己很多壓力,希望完美形象能繼續保持,而且好還要更好。因此,他(她)們都有一項共同特質:腸胃都不太好!

因為腸躁症的病因跟自律神經失調有密切的關係,自律神經負責的就是一些我們無法用大腦自由支配的臟器的功能,利如:心跳、血壓、腸胃蠕動...等等。我們的腸道運動由很多腸胃神經支配,這些腸道神經就是由自律神經掌管的,主導腸道的蠕動和消化。

當情緒或壓力來時,這些腸道神經喪失正常功能,就會造成腸道蠕動功能紊亂,因此,一吃飽就想要拉肚子。中醫治療這類腹瀉,把它歸因於情志因素,也就是與肝(中醫定義)有關。內經有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以中醫五行理論而言,肝屬木,脾胃屬土,當情緒壓力來時(肝鬱),就會消化不良甚至腹瀉,這類屬於肝鬱脾虛型的腹瀉。中醫治療以疏肝健脾、理氣止瀉為主。

腸躁症患者的飲食三要訣─少壓力、不過飽、不過餓

▲一吃飽就想拉肚子,好困擾(圖/邱鵬誌 中醫師)

除了中醫治療以外,平常自我保養也是治療成敗的關鍵。上面說了,這類型的腹瀉多屬肝鬱脾虛,因此,尋找讓自己舒壓的方式減少壓力,才不會因整天趕趕趕,傷肝又傷脾胃啊!日常飲食大原則是:不能吃得過飽,也不能過餓,過飽過餓都會讓原本虛弱的脾胃變得更差。

舉例來說,一個生產線上的作業員,一小時可以生產100個商品,如果瞬間湧進200個商品的大訂單,他有辦法消化嗎?(員工一定會幹譙的嘛!) 後來為了達到老闆的生產目標就亂做(拉肚子)或是罷工(肚子痛),對吧?

吃東西若沒有節制、暴飲暴食,使腸胃負荷過重,會讓原本的脾虛症狀加重,腸躁症腹瀉也可能會加重。 反之,若因忙碌不按時吃飯,腸胃分泌的過多消化液,同樣會傷害胃腸黏膜,容易造成潰瘍,一樣會使腸胃狀況更差。

所以我常說:你怎麼對待你的員工(腸胃),你的員工(腸胃)就會怎麼回應你!你常常虐待它,它總有一天會報復的!

每日一提醒:再忙,也要善待你的腸胃喔!

搜尋附近的診所:中醫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精壯8+9」嗆聲後心肌梗塞險喪命 醫一看驚喊:壞膽固醇超標2倍

「精壯8+9」嗆聲後心肌梗塞險喪命 醫一看驚喊:壞膽固醇超標2倍

一名身高170公分、體重60多公斤的41歲「8+9」,日前跟朋友喝酒、大聲嗆聲後,感到胸悶,無法呼吸,緊急到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就醫,經過檢查後,研判男子是急性心肌梗塞,經手術置放支架才逐漸恢復正常。醫師發現,男子外表看起來不胖,但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高達283mg/dl,超過正常值的2倍卻不知道,以為自己年輕力壯從不健檢,差點害自己送命。

2025年04月14日 16:43

男攝護腺癌復發!傳統影像難診斷 北榮1技術揪出「隱藏病灶」

男攝護腺癌復發!傳統影像難診斷 北榮1技術揪出「隱藏病灶」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過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但之後數值又異常上升,透過荷爾蒙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輾轉到北榮就醫經過PSMA正子攝影,在骨盆腔內發現「隱藏局部復發」的病灶。

2025年04月14日 15:43

路跑、騎車就想上廁所 醫揭3運動引發「不同類型腸胃不適」

路跑、騎車就想上廁所 醫揭3運動引發「不同類型腸胃不適」

近年來路跑、自行車風行全台,卻有不少人在過程中感覺腹脹、噁心,甚至急著找廁所。醫師說,不同的運動確實可能造成不同類型的腸胃不適,但長期、規律的運動其實有助腸胃蠕動、菌叢平衡,並可預防胃食道逆流與癌症,關鍵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且適量進行,才不會運動傷身。

2025年04月14日 15:23

「這款吐司」超肥!醫示警:會引爆「血糖震盪」 對減重者不利

「這款吐司」超肥!醫示警:會引爆「血糖震盪」 對減重者不利

生吐司因為質地柔軟、奶香十足,深受不少消費者喜愛,但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生吐司添加了較多奶油與糖分,整體熱量與升糖負荷仍偏高,如果單吃2片,容易超過血糖穩定的建議範圍,因此他也建議搭配著蛋白質、好油脂來吃,一餐控制在1至2片,才能「吃得比較健康」。

2025年04月14日 14:04

邱泰源曝「台大醫院沒說要漲掛號費」 讚院長吳明賢有氣魄

邱泰源曝「台大醫院沒說要漲掛號費」 讚院長吳明賢有氣魄

台北區醫院4月正式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不過傳出台大醫院擔心做太多、給付遭到斷頭,考慮今年第3季調漲掛號費和門診減量。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根據自己了解,台大醫院從來沒有講過要漲掛號費。

2025年04月14日 13:15

5種說話方式恐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比忘記事情還早出現

5種說話方式恐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比忘記事情還早出現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老年人,導致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行為的逐漸衰退。根據資料,臺灣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已超過10萬,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期,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

2025年04月14日 11:47

北市擴大「孕前健康檢查」補助!最高2300元 未婚也可用

北市擴大「孕前健康檢查」補助!最高2300元 未婚也可用

台北市自99年起推動「助您好孕」專案,提供「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至今已補助逾5萬4千名民眾。為鼓勵適齡生育年齡及降低生育風險,台北市衛生局即日起擴大「孕前健康檢查」補助對象,凡年滿18歲且設籍北市的市民或配偶設籍本市的新住民,皆可享有終生1次檢查補助,無論未婚、已婚或有生育計畫者皆可受惠。

2025年04月14日 11:29

氣溫劇變害中風 國衛院:比昨天低14度或高6度「機率增2倍」

氣溫劇變害中風 國衛院:比昨天低14度或高6度「機率增2倍」

世界各地近年來頻繁發生如致命寒害、酷熱熱浪的極端氣候現象,國衛院研究比對台灣歷年氣候紀錄,分析橫跨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數據,研究指出,兩日內氣溫劇烈變化,特別是驟升或驟降,可能大幅增加不同類型的中風風險,結果顯示,溫差升逾6°C、降逾14°C誘發2倍風險。

2025年04月14日 11: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