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吸奶嘴?什麼時候戒奶嘴? 醫師解答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不戒奶嘴,會影響往後牙齒的咬合功能?

父母親露出焦慮的表情,帶著剛學會走路、嘴裡含著奶嘴的寶寶一起走進門診「歐醫師,寶寶現在還是很依賴吸奶嘴,有沒有關係啊?」、「聽說吸奶嘴太久,會影響寶寶往後牙齒的咬合功能,是真的嗎?」

我看著吸著奶嘴、也望著我的寶寶,嘴巴還不停的動啊動,偶爾發出「吱吱…」聲音。

過了一歲,就可以慢慢戒奶嘴了

「寶寶之所以會想要吸奶嘴,就是因為『口慾期』使然」我告訴露出焦急表情的父母親。「若是不給寶寶吸奶嘴,寶寶可能會吸手指來滿足口慾!」

「可是總不能一直讓寶寶吸著奶嘴啊!而且,不是說吸奶嘴太久,寶寶以後長牙會出現問題?」、「到底要什麼時候才需要戒奶嘴啊?」父母親連珠砲的問著、並露出疑惑的表情問著。

「寶寶過了一歲,就可以慢慢戒奶嘴了。」我告訴著父母親。

「哦!」

「只是戒奶嘴不可以操之過急、要戒急用忍!」、「一歲過後,寶寶口慾漸漸消失,對奶嘴依賴也會減少,剛好可以趁這個時候慢慢戒奶嘴。」我繼續告訴張大眼睛望著的父母親。

「為了避免戒奶嘴過程中,寶寶反而吸手指取代奶嘴,所以父母親必須配合!」、「也就是幫寶寶戒奶嘴同時,必須多多陪伴寶寶玩耍、說說話,對周遭事物產生興趣、轉移寶寶對於奶嘴的依賴!」

「否則不但不容易成功,一旦用吸手指取代奶嘴,不但容易感染,對於往後牙齒的成長傷害會更大!」在我說完話時,父母親似乎因為得到方法、漸漸地不再眉頭深鎖、露出笑容。

對於奶嘴功能又愛又恨

許多父母親對於該不該讓寶寶使用奶嘴感到疑惑矛盾,既肯定奶嘴可以安撫寶寶的功能,卻擔心將來難戒奶嘴影響寶寶牙齒。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所以對於奶嘴,心有千千結,擔心不讓寶寶奶嘴、會不會因為哭鬧不安留下陰影,卻又擔心寶寶一旦依賴奶嘴、卻又沒辦法戒奶嘴,影響牙齒生長和嘴形。

為滿足口慾期,寶寶伸手抓東西、吸手指或奶嘴

寶寶為什麼要吸奶嘴,這是因為寶寶在2個月~2歲間,剛好是寶寶生長過程中的口慾期,此時寶寶剛好又可以伸手抓住身邊小東西,好奇心理讓寶寶會伸手抓住身邊東西往嘴巴裡送,或就直接吸允手指、奶嘴。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也就是寶寶借由吸奶嘴、手指或是把東西往嘴巴裡面送,來安撫口慾、獲得滿足與安全感。這樣的狀況,會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口慾需求減少而漸漸變少。

吸奶嘴最重要好處的好處:防止嬰兒猝死

口慾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程,當寶寶哭鬧時拿奶嘴、滿足寶寶的吸吮需求,讓哭鬧的寶寶快速安靜,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睡覺時給予奶嘴安撫、也可以幫助寶寶熟睡,讓寶寶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睡眠不會中斷而影響生長。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對寶寶來說,吸手指比吸安撫奶嘴更方便,常不自覺養成吸手指的習慣。和吸手指比較,讓寶寶吃奶嘴比較容易清潔、戒斷。這是因為寶寶想要滿足口慾想要吸奶嘴時,可以拿消毒過後的奶嘴給寶寶吃。

否則當漸漸長大的寶寶開始會伸手到處抓東西,或是學會爬行後,到處亂摸的手隨時都可能往嘴巴裡塞,就很容易吃到病菌造成感染。寶寶手指上的皮膚容易因為長期潮濕變脆弱、容易咬傷發炎,有些寶寶到幼稚園仍然有邊睡覺邊吸手指習慣,成其容易造成手指變形。若是寶寶吸奶嘴,當寶寶長不需要奶嘴、或是想要戒斷時,可以把奶嘴丟棄。

最重要的,有許多醫學報導,吸奶嘴可以降低寶寶「嬰兒猝死」的危險。所謂「嬰兒猝死」指的是一歲以下嬰兒不明原因猝死,最常發生於 2 至 4 個月大的嬰兒,發生原因機轉目前並不清楚,可能和寶寶趴睡、是否呼吸道暢通,改變自主神經控制有關。因為寶寶吸奶嘴就能趴睡,當然就減少了風險。

吸奶嘴的壞處是吸奶嘴太久,會造影響牙齒成長

若是媽咪親餵寶寶母乳,寶寶還沒學會如何吸乳頭就時就讓寶寶吸奶嘴,或是過度讓寶寶吸奶嘴,容易讓寶寶產生乳頭和奶嘴的混淆,影響母乳餵養。吸奶嘴會讓寶寶含著乳頭的時間變短,有可能會造成從泌乳量下降。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讓寶寶吸奶嘴太久,有可能會造成牙齒的咬合和成長。也就是當寶寶嘴巴閉合時,上下排的牙齒咬合時會留下一個小洞,造成寶寶說話時減少清晰度,或是影響寶寶說話的意願。也可能造成寶寶長牙時間比較晚,或長牙齒的位置稍不正確。

當寶寶不停的吸奶嘴後,會把多餘的液體擠向中耳、導致寶寶容易中耳炎機會。有些研究表示,吸奶嘴的寶寶會得到口腔念珠菌感染。

出生後3~4週,待母親成功哺餵母乳使用奶嘴

綜合以上吃奶嘴的好處、壞處,會建議要給寶寶吃奶嘴。這是因為寶寶吸奶嘴,可以避免嬰兒猝死,且吸奶嘴比吸手指造成的牙齒變形、咬合不良或是外觀美觀問題較少,吸奶嘴的寶寶也比吸手指的寶寶容易戒斷。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一般正常寶寶使用奶嘴的時機應在出生後3~4週,待母親成功哺餵母乳後才開始在寶寶睡覺時使用奶嘴。一歲之前寶寶,除了睡覺,只要有吸吮需要就可以把奶嘴給他,若是寶寶不肯吸奶嘴,只要吸手指,也不必過於超之過急、勉強寶寶吸奶嘴,可以隔一段時間再試看看。

給寶寶吸奶嘴是為了滿足喝奶以外的吸吮,並不是為了代替喝奶或是將時間延後,所以要寶寶喝完奶後才可以給寶寶吸奶嘴,而不是在寶寶肚子餓、處於喝奶的時間點給奶嘴。

一歲過後口慾期漸漸消失,開始慢慢戒奶嘴

如果父母親不想讓寶寶吸奶嘴太久,可以考慮寶寶一歲過後戒掉奶嘴。這是因寶寶逐漸長大到一歲後,對於副食品口腔刺激隨著肌肉發展成熟增加,吸允的反射動作漸漸消失。另外,寶寶口慾期對奶嘴依賴漸漸變,也已經過了嬰兒猝死的時期,奶嘴功能變成是習慣性的依戀。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另外,一歲過後的寶寶開始會接觸到周遭不同事物、環境和周遭親情,讓寶寶轉移對吸奶嘴、手指會漸漸失去興趣,此時適時的介入,可以減少寶寶吸奶嘴依賴時間、提高戒奶嘴機會。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讓一個寶寶戒掉奶嘴通常要花很久的時間,寶寶若是因為奶嘴突然被剝奪、沒有準備,只會大哭大鬧,這樣不容易成功,最好是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反而對寶寶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可以先讓寶寶醒著時不吸奶嘴,再來是午睡時不吸、最後再連晚上也不吸。

循序漸進,不要超之過急

通常寶寶對於奶嘴依賴,晚上會比白天多。父母親可以利用白天時間,多和寶寶遊玩、轉移注意力,漸漸延長寶寶白天不吸奶嘴時間。先讓寶寶白天不過度吸奶嘴,再把重點放在晚上。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就像是常常有父母親告訴我,在一歲時寶寶喜歡用手打自己的頭、打人一樣,越是禁止寶寶不要這樣做、寶寶越喜歡打頭打人。戒奶嘴也是一樣,不要在寶寶面前特意強化「戒奶嘴」這件事情,這樣寶寶反而會越來越想要吸奶嘴。

多陪寶寶遊玩、說話、外出,生活多樣化轉移注意力,讓寶寶自然而然忘記吸奶嘴。用鼓勵和獎勵的方法,激發寶寶自己停用安撫奶嘴。當寶寶少用安撫奶嘴,要及時給予精神鼓勵和玩具等物質獎勵。等寶寶的認知能力提高了,就自覺戒斷奶嘴了。

不建議用激烈方式,例如塗辣椒戒奶嘴

若是寶寶非常依賴奶嘴、想念奶嘴,可以給寶寶一個除了奶瓶以外的玩具,例如絨毛娃娃、喜歡抱的小毛毯來取代。當寶寶想要奶嘴時,給予寶寶喜歡的娃娃或是小毛毯來轉移注意力。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研究顯示,寶寶處於口慾期,表現出對於奶嘴的依賴和寶寶受到關愛的程度有關係。也就是父母親對於寶寶的關愛越多,受到的啟發是多方面的,寶寶依賴奶嘴程度就會變少。所以父母親可以與寶寶多多互動,例如多和說話寶寶、帶寶寶看看周遭不同的事物,增加刺激、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容易脫離吸奶嘴狀況。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比較激烈的方式則是例如在奶嘴上塗辣椒、蒜頭、洋蔥等辛辣東西,讓寶寶把奶嘴塞進嘴巴裡時因為刺激味道把奶嘴吐出來。但這種方式除非寶寶很頑固、即將到了四歲都需要吸奶嘴才會建議。

較大兒童可利用同儕、父母多陪小孩來戒斷

比較大的小孩可以用鼓勵方式,或是是讓小孩去幼兒園,藉由學校多樣化的課程和同學或老師一起活動生活,當然就無法一直叼著奶嘴,或是看到其他小孩都沒有吸奶嘴,自然也就會不好意思吸奶嘴。

▲吸奶嘴比吸手指好?什麼時候戒奶嘴?(圖/pixabay.com)

在家裡可以利用多陪小孩遊戲,多和小孩說話、陪小孩玩,給小孩食物、玩具多方面的刺激,分散小孩對奶嘴的注意力,自然減少對於吸手指或是奶嘴依賴。

最好4歲前戒斷奶嘴、避免影響恆齒生長

並沒有一定要寶寶何時一定要完全戒掉奶嘴,但是美國兒童牙醫學會建議,寶寶最好在4歲前戒掉奶嘴,這是因為若是4歲還沒有戒斷奶嘴,容易造成往後生長恆齒後咬合會受到影響。

同場加映:寶寶副食品 脂肪很重要!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早期乳癌往往悄無聲息、不伴隨疼痛症狀,醫師黃軒近日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呼籲,切莫因為「不痛」就掉以輕心,因為乳癌在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反之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將大幅惡化。

2025年10月22日 00:32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藝人修杰楷、陳柏霖坦承花錢找閃兵集團偽造高血壓病歷,國防部透露這些多數舊案,大部分都是假冒高血壓狀況。台大醫師表示,影響一個人血壓有很多因素,包含跑步、沒睡好、壓力、飲食等都會讓血壓升高,所以血壓還是要多量幾次,甚至使用穿戴式血壓計測量,較為準確;至於用藥讓血壓上升,他提醒沒有疾病狀態下恐導致中風,千萬不要開玩笑。

2025年10月21日 18:36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謝先生過去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十分接近通往腦部的三條重要血管分支,但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北榮團隊利用率先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必繞道且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順利完成手術。

2025年10月21日 18:09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8萬人次,已經連續兩週下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觀察首波流感疫情已經過高峰,預測未來4週類流感就診人次呈波動或緩降趨勢,11月中旬後類流感就診人次可能出現波動或緩升趨勢,並於12月中上旬開始較明顯上升,至農曆春節前後達高峰,提醒民眾應及早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2025年10月21日 15:34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上周新增53例流感重症,另有1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是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病史,急診就醫時已經血氧偏低、雙側肺浸潤,有肺炎與糖尿病急性的併發症,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還發生低血氧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院第5天過世。

2025年10月21日 15:01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高雄減重名醫王銘嶼今年7月執行縮胃曠腸手術,10天內造成2名患者死亡,沒想到另名減重名醫宋天洲也出事了!家屬向《ETtoday新聞雲》控訴,妹妹BMI 24接受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但術後卻未獲積極追蹤,妹妹拖到最後腦病變住院一個多月,但醫師始終不認醫療疏失,案經過衛生局調查,發現宋天洲也涉及過度醫療,並對未成年患者未盡詳悉評估即手術,依法移付懲戒,懲戒委員會決議處分宋天洲停業4個月。

2025年10月21日 14:06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國內增2起屈公病「赴廣東染病」 境外移入累積28例創6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今(2025)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2名個案均已痊癒,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2025年10月21日 14:06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他長戴降噪耳機頭暈耳鳴 醫揭「聽覺過度補償」3症狀要小心

28歲阿信(化名)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拼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2025年10月21日 13:5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