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母奶寶寶會拉肚子?還是便祕? 兒醫解答

▲喝母奶寶寶會拉肚子?還是便祕?(圖/pixabay.com)

▲喝母奶寶寶會拉肚子?還是便祕?(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喝母奶的寶寶怎樣大便形態才正常?

門診中常常會遇到父母問「為什麼喝母奶的寶寶排便,一開始是拉肚子,但是這幾天卻變成好幾天才大便一次?」、「寶寶一喝母奶就馬上解出大便,是不是媽媽吃到什麼不該吃的東西啊?」。喝母奶到底是會讓寶寶大便拉肚子、還是會好幾天才大便一次,一直是門診中新手父母常見的問題之一。

剛出生的新生兒幾乎是拉肚子

柚子桃子都是喝媽咪的母奶,也是遇到一樣的問題。甚至桃子還沒有滿月時,只要一喝媽咪的母奶、幾乎是同時間就會拉出便便。

「桃子一喝母奶、就會拉肚子耶!而且,顏色好綠喔!比兒童手冊大便卡裡面的9號還要綠耶!」



「而且桃子的大便稀稀水水的,仔細看還有一點黏液,裡面還有白色顆粒啊!」媽咪看阿爸沒有反應,仔細的看著桃子的尿布繼續說著。

阿爸告訴媽咪「這些都是剛出生喝母奶的寶寶會發生的常見狀況啊。」



「還記得柚子剛出生時,也是因為喝母奶、一天解了好幾次軟便」,阿爸拿過媽咪手上、聞起來有些酸酸味道的尿布繼續說,「那時我們還沒有什麼經驗,常常忘記馬上換尿布,結果柚子就出現尿布疹了。」

媽咪恍然大悟地大叫「對啊,結果我們馬上停了母奶,用配方奶取代母奶幾天啊!」

「所以,新生兒剛出生喝母奶大部份都會解水便啊,只要桃子不要像柚子一樣、發生尿布疹了,就可以繼續喝母奶了。」

母奶的成分會隨寶寶成長稍稍改變

這是因為母奶的成分會隨著嬰幼兒成長時營養需求而改變,新生兒出生的前5天,母乳含有較高濃度的抗體,用來保護消化道以免於感染,這食得母奶稱為「初乳」,之後母乳的成分開始迅速改變,增加營養素的供應,逐漸成為「成熟母乳」,這時的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嬰兒之成長、小幅度的修改,成分的改變,就會造成寶寶原來的軟便,漸漸變成多天才大一次便。

對寶寶來說母奶還是最好的食物來源

母乳中約有85~95%是水分,是母奶主要的成分,提供寶寶水分。而提供能量的脂肪,約佔3~5%,提供所需50%的熱量。另外還有包括乳糖、單醣、寡醣的糖類,其中乳糖是母乳中的主要醣類,提供寶寶所需熱量40%,也有促進鈣質與鐵質吸收、穩定腦細胞發育功能。



母奶裡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兩種蛋白質,乳清蛋白形成容易吸收的乳凝。其它還有寶寶成長需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母乳中的礦物質濃度雖不高,但在寶寶腸胃內的吸收利用卻是十分有效率。

寶寶由拉肚子變成多天大便一次的原因

母乳中的蛋白質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會從原來的9:1隨著長大慢慢地降到5:5。酪蛋白與鈣結合形成白色的混濁物,較不易消化吸收,而乳清蛋白比較容易形成消化的乳凝。這些改變會讓寶寶出生時因為酪蛋白不容易消化吸收造成寶寶排便次數增加、甚至會拉肚子。



隨著乳清蛋白增加,吸收力變好,寶寶吸收能力變好,加上隨著寶寶成長,腸胃道也會漸漸成熟,對於吸收母奶能力增強,母奶被吸收和寶寶腸胃道吸收食物能力雙雙加強的狀況下,寶寶就可能會變成好幾天才會排便了。

只要拉肚子沒有造成嚴重尿布疹就繼續喝母奶

若是排除乳糖不耐症、寶寶沒有因為拉肚子、造成的脫水、尿布疹,當然可以繼續喝母奶。但若是因為喝母奶的寶寶拉肚子造成尿布疹,可能就要喝少一些母奶,例如白天喝母奶晚上喝配方奶。



但是若是因此還是沒有改善尿布疹的狀況,就會建議父母完全用配方奶來取代母奶一段時間,讓尿布疹改善後再嘗試母奶了。

幾天大便一次,沒有腹脹哭鬧還是可以喝母奶

若是餵母乳的寶寶漸漸長大後,發生很多天才解一次大便狀況,只要寶寶沒有腹脹,進食情況良好、晚上好睡不吵鬧,沒有像是羊ㄇㄟㄇㄟ一樣的大變,或是大便時沒有血絲,就不必太過擔心。建議持續哺餵母乳,四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透過吃含高纖維的蔬菜當副食品來改善。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開學前孩子體重狂飆!研究揭睡太少垃圾食物吃更多 醫4招調作息

即將要開學了,放假期間不少孩子因為晚睡晚起、三餐不規律,甚至零食攝取增加,國際研究顯示,孩童平日睡眠減少48分鐘,垃圾食物吃更多。醫師示警,若這些習慣延續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提醒家長可以從4面向來協助孩子收心、調整作息。

2025年08月23日 18:18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迎「處暑」易腸胃不適、倦怠乏力 中醫曝4養生方式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處暑」,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中醫師指出,處暑常見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呼吸道不適等問題,提醒民眾可以透過穴道、中藥茶飲、藥浴調理等方式養生,減少季節交替的身體不適。

2025年08月23日 17:24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開「月薪65萬」招病理科醫 院長低調證實人力荒

林口長庚徵才訊息招募病理科醫師,開出「月薪65萬」高薪引發討論,另一方面也顯示病理科出現人力荒的問題。林口長庚總院長陳建宗受訪證實此事,主要是因為醫學中心工作事務繁忙,部分病理科醫師想做單純醫療工作,而不太願意留在醫院。目前已經透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希望招募到最佳人才。

2025年08月23日 15:34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今年夏天已1718人熱傷害就醫 注意3症狀「室內也有風險」

近來天氣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夏天從6月至今因為熱傷害就醫已達1718人。國民健康署特別發布提醒慎防熱傷害,如果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補充水分,設法降溫。而室內並非沒有風險,尤其長輩若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

2025年08月23日 12:23

熱傷害會致命 醫示警「5大徵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熱傷害會致命 醫示警「5大徵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夏天是戶外活動旺季,但可要小心熱傷害風險!醫師指出,身體在高溫環境下,散熱機制容易超負荷,若忽略補水、防曬與休息,可能從輕微不適迅速惡化成中暑,甚至會危及生命,一定要留意4大守則避免熱傷害,另也要注意「頭暈、心悸、噁心、肌肉痙攣、極度口渴」等4大徵兆。

2025年08月23日 11:26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急診事件後「貼公告需主管同意」 工會批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雙和醫院上週有急診醫師張貼「急診目前護病比1:13,若不耐久可以到附近其他急診就醫」引發熱議,也讓衛福部長邱泰源喊會馬上去了解。網路上再傳出該院貼出公告「即日起禁止張貼未經主管審查通過之任何形式公告」,遭諷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則批評「噤聲令」將現寒蟬效應。

2025年08月23日 11:00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較營養? 日專家破解「蛋殼、蛋黃」顏色迷思

紅殼蛋和白殼蛋的營養價值真的不同嗎?對此,日媒也援引專家的說法指出,紅殼蛋與白殼蛋在營養上並無差異,差別僅來自雞的品種與飼料種類,蛋黃顏色深淺也只是受飼料影響,與維生素或蛋白質含量無關。雞蛋本身是優秀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選購時不必迷信蛋殼或蛋黃的顏色。

2025年08月23日 10:35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棉花棒分兩種「醫用」為醫材 國外攜入郵寄規範一次看

台南有民眾在淘寶上購買棉花棒遭地檢署裁罰引發熱議。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3)日表示,棉花棒可分為2種,一般用於身體清潔的棉花棒不屬用醫療器材,另塗佈藥品或吸收傷口分泌物「醫用棉棒」則屬於醫材,需要符合法規,國外購入自用免申報不得超出200支,超出該數量則需提出專案申請,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網購來源不明的醫療器材,以免誤觸法規。

2025年08月23日 10: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