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替寶寶添加副食品 醫師圖文解說

▲好困擾、寶寶該如何添加副食品?(圖/pixabay.com)

▲好困擾、寶寶該如何添加副食品?(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門診中遇到一位母親抱著剛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來求診,只見到寶寶身上出現許多小小的紅色丘疹、伴隨著低沈的哭聲。原本以為這是因為寶寶身體接觸到不乾淨的棉被或是家裡的環境引導致的過敏性蕁麻疹,經過我仔細地問診後,媽媽才告訴我「剛剛婆婆給寶寶吃了一些草莓,會不會是因為吃草莓的關係啊?」

當然有關係!寶寶才剛滿月,又吃了帶毛類的水果草莓,未滿四個月吃容易過敏的水果,當然有關係!

為什麼嬰幼兒4個月前不能加副食品?

新生兒腸胃構造在剛出生時,雖然已經發展完整,但是腸胃道相對成人的腸胃道還是比較短,功能也還沒達到成人的標準,而長度或是功能都要隨著寶寶長大才會逐漸成熟。

腸胃道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一些消化酶來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但消化酶在剛出生的時候並不多,所以寶寶消化的功能不好,只能吸收一些簡單的東西,直到3~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胃液分泌才比較齊全,胰臟則是要等到6個月以上胰液才會分泌比較完整。



所以剛開始寶寶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不要給奶類以外的食物,至少要等到4~6個月大時,胃液和胰液比較成熟後,才能添加副食品。而寶寶的腸胃道系統要慢慢到一歲以上才會趨於完整、和成人功能相同。

四個月後添加副食品

父母帶著寶寶來打疫苗做健康檢查,告知寶寶4個月大了、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了,家長通常會一臉迷惑地問「不是要6個月時才添加副食品嗎?」、「太早添加副食品不是容易造成過敏嗎?」。



這是因為多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和台灣的專家們多建議6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甚至還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這樣的觀念一直根深蒂固許久、甚至在許多長輩觀念中。

然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過敏機會。這是因為以免疫學的角度而言,4~9個月正是嬰幼兒「口服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所謂「口服免疫耐受性」,是指胃道黏膜的免疫系統出現將嘴巴吃進的食物判定為無害於身體物質、而不是過敏原,產生上吐下瀉過敏反應的能力。



當嬰幼兒的腸胃道在4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口服免疫耐受性」的能力,此時給予副食品,可以讓嬰幼兒身體學習產生免疫機能。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與歐洲大部分的國家,現在大多是建議4~6個月開始為嬰兒添加副食品。

體重正常範圍,先從「素食」開始吃

建議餵食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寶寶滿4個月大後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如何增加副食品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原則就是當寶寶吃了一個副食品後,不要出現拉肚子、眼睛紅腫、身上出現小紅疹過敏蕁麻疹反應,就表示寶寶適合這個副食品。

會建議父母親用緩慢且漸進的導入過程。大約是每3~7天的頻率,一次添加單一種成分的嬰兒食品,這樣一來,可以讓父母親有機會去確認並降低任何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的食物。



所以有些醫師會說,4個月後的寶寶只要願意吃,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不只米類麥粉、水果蔬菜泥等,包含肉蛋奶高蛋白質的食物都可以吃。但是根據我的許多門診經驗,太早吃高蛋白質食物,偶爾還是會遇到一些因為食物引起腸胃道過敏或是皮膚起疹子的過敏反應。



所以我會建議父母,若是寶寶的體重過小,可以提早給寶寶包含蛋豆奶高蛋白質食物,但是若是寶寶的體重沒有不足過小,就可以先從「素食」、也就是米類麥粉、先蔬菜後水果泥等、再肉蛋奶著手,減少高蛋白質肉蛋奶食物造成的過敏反應。

酸性蔬果類,例如番茄、柑橘類的水果,因為番茄、柑橘類的水果,因為食物中的酸和釋放出的組織胺刺激可能會造成寶寶嘴巴周圍的紅疹,但這個並不是過敏反應引起的,所以不需要刻意避開寶寶食用這些蔬果。

八個月後再吃高蛋白質食物
 
所以,添加副食品初期除了先從低致敏食物外,也要注意從沒有味道為主的食物,例如米粉麥粉、米精麥精後,再給予果泥、蔬菜泥,再依序添加蔬菜、水果。



高致敏食物,例如帶毛類的水果像是草莓,或是蛋白、肉類、豆類的食物,則建議在這些食物後、至少等到8個月後再添加。
 
出現疹子拉肚子表示過敏、暫停一段時間再吃

麥粉較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所以五穀根莖類的副食品最好先由米粉開始,待寶寶無不良反應時,再添加其他的五穀根莖類食品,例如麥粉。一開始切記少量多樣化的原則,每種食物吃個幾口就停,不要過多,不要過量,更不要心急想一餐取代喝奶。



寶寶吃了副食品之後,若是產生類似新生兒時的腸絞痛般的哭鬧,或有出現疹子、拉肚子狀況發生,寶寶就可能是對副食品過敏。此時只能停止繼續餵食,等一段時間後再給副食品試試。

吃副食品時的三不政策

若是寶寶開始願意吃副食品了,也沒有出現對副食品產生過敏症狀,接下來就要注意添加副食品的方式,讓寶寶願意持續地吃副食品。我常常告訴父母,吃副食品有三不政策:

不要在寶寶厭奶期時添加副食品。

不要在奶中加上副食品。

不要一開始就兩種以上食物混食。



添加副食品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寶寶不吃,因為當寶寶開始準備給予副食品的這段時間,差不多是寶寶3~4個月大的厭奶期,所以寶寶很可能會顯得什麼都不肯吃。遇到寶寶不願意吃副食品,就是鍥而不捨,這次不吃,一個星期後再試試看,多試幾次。

或是選在寶寶較饑餓時餵食,例如在喝奶前1個小時較容易成功。下一餐何時喝奶可視副食品吃了多少而作彈性的調整。

不建議直接將米、麥粉加在配方奶裡餵食,因為給予寶寶副食品不光是為了補充營養,也是為了讓寶寶了解除了配方奶或母奶外、還有其他食物,幫助寶寶離開喝乳的過程;所以副食品不要添加在應配方奶或是母奶中,而應該用小湯匙餵食,讓寶寶學習吞嚥能力。

添加副食品一次一樣,一連嚐3~7天

添加副食品一次以一樣為原則,一連試個3~7天,確定沒有出現過敏或不適的症狀,才可再添加另一樣副食品。若是出現身體紅疹、腹瀉、嘔吐,則應該暫停該食物1~2個月後再嘗試。

一開始就將兩種以上的食物混時,除了會增加寶寶便秘的機率,若是身上產生過敏反應,也無法知道是哪一種食物造成過敏、該停止哪一種食物。

若是寶寶拒絕張口、將頭轉開或是哭鬧起來,就不要強迫餵食,可暫停1~2星期後再是。若是寶寶緊緊皺著眉頭和嫌惡的表情,並沒有明顯推開,可能只是暫時不習慣新食物,此時可以讓寶寶多嘗試幾次,讓寶寶習慣。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寒流過後66歲男突腦中風 「一站式」治療2個月好轉出院

寒流過後66歲男突腦中風 「一站式」治療2個月好轉出院

台中市1名66歲許姓男子有登山健行習慣,健康狀況穩定,但今年初因一場寒流,許男起床後突感到頭暈、走路不穩,求診檢查後竟是腦幹梗塞性中風,經台中醫院腦中風團隊「一站式治療」,許男2個月後病情好轉出院,目前門診追蹤中。台中醫院提醒,近期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民眾要加強保暖。

2025年11月21日 12:40

「運動後拉筋」無法防痠痛 醫:睡飽吃好更有助恢復

「運動後拉筋」無法防痠痛 醫:睡飽吃好更有助恢復

不少人運動後常被規勸一定要拉筋以免肌肉痠痛,還強調這樣恢復會更快,但近年陸續有專家發現此非事實。復健科醫師王思恒今於臉書分享一項韓國研究,顯示運動後拉筋對於肌肉痠痛、肌力及之後的運動表現等,相較未拉筋均無差異,這也證實運動後若單做拉筋,對於生理恢復幾乎沒有幫助。

2025年11月21日 12:30

醫美診所做「高風險手術」需接受評鑑 抽脂、削骨、拉皮都納入

醫美診所做「高風險手術」需接受評鑑 抽脂、削骨、拉皮都納入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兩年PGY訓練,引發醫界討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1)日進一步說明,管理辦法除要求醫師,針對抽脂、削骨、拉皮等最高風險的醫美手術還將比照醫院,進行診所評鑑,為民眾的生命跟權益把關。

2025年11月21日 11:55

穿太厚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部有3症狀快就醫

穿太厚私密處易搔癢 醫:外陰部有3症狀快就醫

最近天氣轉涼,但女性外陰部搔癢問題,並未因氣溫下降而消失。東森栢馥森心林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由於衣物變厚、環境較乾,相關症狀可能更嚴重;不少人可能選擇強忍,但搔癢若已影響生活,尤其外陰部出現「紅斑、疹子、突起」,應立刻就醫,以防可能有其他疾病。

2025年11月21日 11:31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染髮後2周最易褪色 專家:護色洗髮精+37℃溫水撐住亮度

許多人愛染髮,也常擔心髮色會因清洗、日曬、熱風與泳池氯氣而逐漸褪去。對於如何維持染髮效果,專家說,染髮後最容易在「第3天至第2周」發生明顯褪色,因此洗頭時可用護色洗髮精,並將水溫控制在 37°C 以下,這樣保養最能降低髮色受影響。

2025年11月21日 10:03

醫護打疫苗「守住病人也自保」 雙接種可強化醫療韌性

醫護打疫苗「守住病人也自保」 雙接種可強化醫療韌性

醫事人員長時間接觸病人及家屬,若未接種流感、新冠疫苗,除了個人感染風險升高,可能引發院內群聚,更將導致醫療人力不足,進而影響患者安全。醫師提醒,醫護打疫苗不只是個人意願,更是讓醫療體系穩定的重要選擇。

2025年11月21日 10:00

研究證實可降膽固醇!醫師推「1蔬菜」方便又營養:加在泡麵中

研究證實可降膽固醇!醫師推「1蔬菜」方便又營養:加在泡麵中

菜單裡的處方籤!婦產科醫師邱筱宸醫師指出,餐桌上常見的海帶芽,又稱裙帶菜,經研究證實有助於穩定飯後血糖與降低膽固醇,且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僅能為日常飲食加分,健康潛力也受到醫學界關注,像是她推薦的日常吃法,就是「加在泡麵中!」

2025年11月21日 01:02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