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替寶寶添加副食品 醫師圖文解說

▲好困擾、寶寶該如何添加副食品?(圖/pixabay.com)

▲好困擾、寶寶該如何添加副食品?(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門診中遇到一位母親抱著剛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來求診,只見到寶寶身上出現許多小小的紅色丘疹、伴隨著低沈的哭聲。原本以為這是因為寶寶身體接觸到不乾淨的棉被或是家裡的環境引導致的過敏性蕁麻疹,經過我仔細地問診後,媽媽才告訴我「剛剛婆婆給寶寶吃了一些草莓,會不會是因為吃草莓的關係啊?」

當然有關係!寶寶才剛滿月,又吃了帶毛類的水果草莓,未滿四個月吃容易過敏的水果,當然有關係!

為什麼嬰幼兒4個月前不能加副食品?

新生兒腸胃構造在剛出生時,雖然已經發展完整,但是腸胃道相對成人的腸胃道還是比較短,功能也還沒達到成人的標準,而長度或是功能都要隨著寶寶長大才會逐漸成熟。

腸胃道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一些消化酶來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但消化酶在剛出生的時候並不多,所以寶寶消化的功能不好,只能吸收一些簡單的東西,直到3~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胃液分泌才比較齊全,胰臟則是要等到6個月以上胰液才會分泌比較完整。



所以剛開始寶寶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不要給奶類以外的食物,至少要等到4~6個月大時,胃液和胰液比較成熟後,才能添加副食品。而寶寶的腸胃道系統要慢慢到一歲以上才會趨於完整、和成人功能相同。

四個月後添加副食品

父母帶著寶寶來打疫苗做健康檢查,告知寶寶4個月大了、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了,家長通常會一臉迷惑地問「不是要6個月時才添加副食品嗎?」、「太早添加副食品不是容易造成過敏嗎?」。



這是因為多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和台灣的專家們多建議6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甚至還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這樣的觀念一直根深蒂固許久、甚至在許多長輩觀念中。

然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過敏機會。這是因為以免疫學的角度而言,4~9個月正是嬰幼兒「口服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所謂「口服免疫耐受性」,是指胃道黏膜的免疫系統出現將嘴巴吃進的食物判定為無害於身體物質、而不是過敏原,產生上吐下瀉過敏反應的能力。



當嬰幼兒的腸胃道在4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口服免疫耐受性」的能力,此時給予副食品,可以讓嬰幼兒身體學習產生免疫機能。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與歐洲大部分的國家,現在大多是建議4~6個月開始為嬰兒添加副食品。

體重正常範圍,先從「素食」開始吃

建議餵食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寶寶滿4個月大後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如何增加副食品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原則就是當寶寶吃了一個副食品後,不要出現拉肚子、眼睛紅腫、身上出現小紅疹過敏蕁麻疹反應,就表示寶寶適合這個副食品。

會建議父母親用緩慢且漸進的導入過程。大約是每3~7天的頻率,一次添加單一種成分的嬰兒食品,這樣一來,可以讓父母親有機會去確認並降低任何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的食物。



所以有些醫師會說,4個月後的寶寶只要願意吃,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不只米類麥粉、水果蔬菜泥等,包含肉蛋奶高蛋白質的食物都可以吃。但是根據我的許多門診經驗,太早吃高蛋白質食物,偶爾還是會遇到一些因為食物引起腸胃道過敏或是皮膚起疹子的過敏反應。



所以我會建議父母,若是寶寶的體重過小,可以提早給寶寶包含蛋豆奶高蛋白質食物,但是若是寶寶的體重沒有不足過小,就可以先從「素食」、也就是米類麥粉、先蔬菜後水果泥等、再肉蛋奶著手,減少高蛋白質肉蛋奶食物造成的過敏反應。

酸性蔬果類,例如番茄、柑橘類的水果,因為番茄、柑橘類的水果,因為食物中的酸和釋放出的組織胺刺激可能會造成寶寶嘴巴周圍的紅疹,但這個並不是過敏反應引起的,所以不需要刻意避開寶寶食用這些蔬果。

八個月後再吃高蛋白質食物
 
所以,添加副食品初期除了先從低致敏食物外,也要注意從沒有味道為主的食物,例如米粉麥粉、米精麥精後,再給予果泥、蔬菜泥,再依序添加蔬菜、水果。



高致敏食物,例如帶毛類的水果像是草莓,或是蛋白、肉類、豆類的食物,則建議在這些食物後、至少等到8個月後再添加。
 
出現疹子拉肚子表示過敏、暫停一段時間再吃

麥粉較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所以五穀根莖類的副食品最好先由米粉開始,待寶寶無不良反應時,再添加其他的五穀根莖類食品,例如麥粉。一開始切記少量多樣化的原則,每種食物吃個幾口就停,不要過多,不要過量,更不要心急想一餐取代喝奶。



寶寶吃了副食品之後,若是產生類似新生兒時的腸絞痛般的哭鬧,或有出現疹子、拉肚子狀況發生,寶寶就可能是對副食品過敏。此時只能停止繼續餵食,等一段時間後再給副食品試試。

吃副食品時的三不政策

若是寶寶開始願意吃副食品了,也沒有出現對副食品產生過敏症狀,接下來就要注意添加副食品的方式,讓寶寶願意持續地吃副食品。我常常告訴父母,吃副食品有三不政策:

不要在寶寶厭奶期時添加副食品。

不要在奶中加上副食品。

不要一開始就兩種以上食物混食。



添加副食品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寶寶不吃,因為當寶寶開始準備給予副食品的這段時間,差不多是寶寶3~4個月大的厭奶期,所以寶寶很可能會顯得什麼都不肯吃。遇到寶寶不願意吃副食品,就是鍥而不捨,這次不吃,一個星期後再試試看,多試幾次。

或是選在寶寶較饑餓時餵食,例如在喝奶前1個小時較容易成功。下一餐何時喝奶可視副食品吃了多少而作彈性的調整。

不建議直接將米、麥粉加在配方奶裡餵食,因為給予寶寶副食品不光是為了補充營養,也是為了讓寶寶了解除了配方奶或母奶外、還有其他食物,幫助寶寶離開喝乳的過程;所以副食品不要添加在應配方奶或是母奶中,而應該用小湯匙餵食,讓寶寶學習吞嚥能力。

添加副食品一次一樣,一連嚐3~7天

添加副食品一次以一樣為原則,一連試個3~7天,確定沒有出現過敏或不適的症狀,才可再添加另一樣副食品。若是出現身體紅疹、腹瀉、嘔吐,則應該暫停該食物1~2個月後再嘗試。

一開始就將兩種以上的食物混時,除了會增加寶寶便秘的機率,若是身上產生過敏反應,也無法知道是哪一種食物造成過敏、該停止哪一種食物。

若是寶寶拒絕張口、將頭轉開或是哭鬧起來,就不要強迫餵食,可暫停1~2星期後再是。若是寶寶緊緊皺著眉頭和嫌惡的表情,並沒有明顯推開,可能只是暫時不習慣新食物,此時可以讓寶寶多嘗試幾次,讓寶寶習慣。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北榮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 看東西扭曲變形當心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嚴重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得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卻有約2成患者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首度破解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的關鍵,證實若皺褶中的「膠質細胞」密度越高,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也因此,黃斑部皺褶的早期介入變得更加重要。

2025年09月17日 18:17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1成兒童患ADHD僅1%完整治療 醫揭迷思:腦中像10個喇叭播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醫師指出,ADHD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在台灣約有9%的兒童受到影響,但僅有1.6%接受正式診斷,真正接受完整治療的比例更僅約1%,意味著許多孩子未能及時獲得支持,導致學習、人際及情緒發展受阻。

2025年09月17日 17:22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21歲女性尿液檢查驚見潛血 醫:定期追蹤是關鍵

一名年僅21歲的黃小姐,近日在公司年度健檢中,意外發現尿液檢查結果為「潛血陽性」,雖然平時生活規律、運動習慣良好,且沒有出現頻尿、解尿灼熱或血尿等症狀,但異常數據仍讓她十分不安,因此前往嘉義榮院家醫科門診進一步檢查,經醫師陳加判斷黃小姐屬於「鏡下血尿」,建議複檢後數值已恢復正常,考量其年紀輕、無抽菸史與家族病史,無需過度緊張,但仍建議民眾持續可透過定期健檢追蹤,了解及掌握自己的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7:05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不吃澱粉也瘦不了?減重失敗「十大雷區」你中了幾個

減肥路上常常卡關,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營養師珊珊在臉書粉專「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提醒,問題往往不在努力不夠,而是踩進了「隱形減重陷阱」,並點出「10大地雷」要特別注意!

2025年09月17日 17:04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攜手台灣隊長陳傑憲簽約成品牌代言人 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

再生緣細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9月15日舉辦盛大簽約記者會,正式宣布邀請世界棒球12強冠軍台灣隊長 陳傑憲 擔任品牌代言人。本次合作以「健康全壘打」與「再生八寶」為主題,象徵運動精神與細胞醫療的跨界結合,並傳遞「守護生命中的每一局」的核心理念,將全壘打精神從球場榮耀延伸至守護生命健康。

2025年09月17日 15:21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這些美食「蟑螂都不吃你還吃」 權威影片瘋傳?醫1句神破解

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表示,近日Threads瘋傳一段影片,內容指出「蟑螂都不吃,你還狂吃」、「看完這集,也就不難理解台灣為啥有這麼高的洗腎率、大腸癌患者」的內文,這讓他感到匪夷所思之餘,更一句吐槽「不是啊兄弟,你又不是蟑螂!」

2025年09月17日 15:18

肝癌女驗出「永遠化學物質」超標 醫揪隱藏元兇:都在日常生活中

肝癌女驗出「永遠化學物質」超標 醫揪隱藏元兇:都在日常生活中

一名女性肝癌患者曾接受電燒與栓塞手術,怎料在術後檢測發現,其體內累積較高濃度的「永遠化學物質」。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隱藏污染,包括不沾鍋具、速食紙盒、某些化妝品與清潔品等,「大家千萬別忽視了!」

2025年09月17日 14: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