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屎多需不需要清? 醫師解答

▲好困擾,需要幫寶寶清耳屎嗎?(圖/pixabay.com)

▲好困擾,需要幫寶寶清耳屎嗎?(圖/pixabay.com)

作者:歐俊彥 醫師

寶寶不喜歡讓父母清理耳屎,怎麼辦?

用耳鏡幫寶寶檢查完耳朵後,父母親抱過哭泣中的寶寶問「歐醫師,請問需要幫寶寶清耳朵嗎?」、「每次幫寶寶清耳朵,寶寶都會像現在這樣嚎啕大哭!好像很反抗有東西在耳朵裡鑽呀鑽的…」、「有一次幫寶寶清耳朵時,還不小心受傷流血!」

「其實寶寶耳朵裡的耳屎並不多…」我再度拿起耳鏡放到寶寶的耳朵裡,讓父母親也能看到寶寶耳朵裡面的狀況。「你們看,透過耳鏡,雖然耳道裡面有許多耳垢,但是還是可以看到寶寶裡面的耳膜呢!」

會製造出新耳屎把舊耳屎往外推


父母親看著耳鏡發出「哦!」的聲音。「真的耶,好多耳屎喔!」、「但是,真的都不需要清理嗎?」父母親心中依然充滿著疑惑。

「用棉棒、耳掏子幫動來動去不合作的寶寶清耳屎、是危險動作」、「因為外耳道彎曲,表皮細胞很薄很脆弱,不但容易受傷,還容易因為經常摳挖引起外耳炎」父母親張大眼睛仔細的聽著我的每一句話,似乎對已經幫寶寶清理耳屎數次行為感到不知所措!



「其實耳屎會分泌皮脂腺保護耳道、也有抗菌功能,常常清理耳屎反而會讓耳朵更癢、更不舒服」、「最重要的是,耳屎也有新陳代謝功能,會製造出新耳屎把舊耳屎往外推!」

「難怪早上起床時,在寶寶睡覺床上會看到小顆粒」、「原來這就是耳屎!」父母親恍然大悟,露出微笑的表情。


耳屎會有殺菌防水功能、不需要清理

耳屎,又稱「耳垢」,學名叫做「耵聹」,就像是鼻屎一樣,耳屎是由皮膚角質細胞死掉後,再加上外耳道皮脂腺分泌物皮脂構成。皮脂呈現弱酸性,具有對抗病菌能力,又因為皮脂為油性,具有防水的功能,所以耳屎具殺菌和保護耳朵的能力。



耳屎有新陳代謝功能,也就是老舊死去的角質細胞會被新生的角質細胞所取代,所以舊的角質細胞會逐漸被新的角質細胞往外推,讓耳屎可以朝著外耳方向,自行往外輸送出去。



也就是說,耳屎具有保護外耳道的功能,更因為有自行往外耳推送而掉出來的能力,所以不需要用外力去掏或者是挖耳屎,不建議父母親幫寶寶清理耳屎。

常常清理耳屎的缺點

若是常常清理耳屎,會讓耳道裏面沒有皮脂的油性分泌,失去保護耳道的作用,一旦耳道進水、或是生病感染,就容易讓耳道暴露在潮濕、黴菌的環境,造成病菌感染導致外耳炎或是中耳炎。



另外,因為幫兒童清理耳屎時,因為兒童大部分會害怕而不會合作,不小心時容易將耳屎推往更深處,反而會造成耳屎塞住耳道、反而更不容易排出,造成更嚴重的耳朵阻塞。

尤其是耳道是彎曲的,只有一層很薄的皮膚保護,很多父母用棉棒幫動來動去不合作的寶寶挖耳朵時,會挖到耳壁不知道,以為是耳屎而用力挖,造成耳壁刮傷流血,耳道受傷感染或耳膜受損。

有這些情況再清理耳屎

大部份的兒童不需要特別清裡耳屎,但若是父母發現雖然兒童因為耳屎過多,嚴重的耳朵阻塞、影響兒童的聽力,父母呼喚兒童時明顯聽不清楚,耳屎過多讓兒童抱怨耳朵會癢、會痛,會伸手拍打自己的耳朵。



或是發燒生病了、醫師要檢查耳膜時,卻被耳屎遮住檢查視線時,就這時候才需要清理耳朵。

不需要過度清理耳屎,但是可以幫耳殼或是外耳道塗乳液保濕

因為耳朵部位血管的代謝能力差、溫度顯得較身體其它部分高,若是兒童活動力又大,就會讓耳道裡面分泌更旺盛,產生更多的耳屎。可以每天幫寶寶洗澡時,用毛巾或手帕沾肥皂水,在耳殼或是兒童的外耳道口輕輕擦拭,再用乾淨的毛巾擦去肥皂液即可去除耳屎。



另外,耳朵比身體其他部位皮膚乾燥,父母親也可以幫兒童耳殼或是外耳道口抹乳液、或是塗抹一些凡士林保濕,讓乳液或是凡士林在耳殼或是耳道形成滋潤、避免因為瘙癢抓耳朵。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名醫馬辛一辭世 前輩惋惜:提升偏鄉重症醫療貢獻重大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醫界紛紛表達哀思與遺憾。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出身三軍總醫院體系,也是馬辛一前輩,他不捨說,馬患病有一段時間,日前車禍受傷需開刀,因免疫較弱,術後易感染,最終不幸離世,「本來大家都說他可以長命百歲,真的非常可惜」。

2025年11月28日 13:58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客爬象山突發心肌梗塞OHCA 北醫「葉克膜+低溫護腦」救了他

美籍旅客Atom日前到台北市象山踏青,突發生心肌梗塞倒下,周遭民眾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並取得鄰近的傻瓜電擊器AED,但他仍失去心肺功能、陷入OHCA狀態,所幸消防人員及時將其送醫,經使用葉克膜等治療後不僅保命,且無後遺症;Atom說,心肌梗塞是「寡婦製造者」,感謝所有伸手救命的台灣人。

2025年11月28日 12:16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他求養生一次吞20顆保健品 忽然胸痛竟是「藥物性食道炎」

吃保健食品、吞藥注意不要吃完就睡!一名70多歲男性,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有些藥物、健康食品有腐蝕性或是酸鹼值較高,在食道中停留過久產生溶解,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引起潰瘍、糜爛。

2025年11月28日 11:29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減重效果顯著,但除了幫助瘦身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影響。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根據今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瘦瘦針對於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都有看到正面效果,不過要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民眾要有警覺。

2025年11月28日 10:19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