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手腳抖動是新生兒顫動? 還是抽筋?

▲出生不久的寶寶手腳抖動,新生兒顫動?抽筋?(圖/pixabay.com)

▲出生不久的寶寶手腳抖動,新生兒顫動?抽筋?(圖/pixabay.com)

作者:兒科 歐俊彥 醫師

寶寶用力、熟睡時手腳抖動,是抽筋嗎?

皺著眉頭的父母親抱著襁褓中寶寶走進診間,露出焦慮的表情問「歐醫師,常常發現寶寶用力,或是就在熟睡時,手腳會出現抖動狀況?!」、「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兩秒,但是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還是怕有疏忽,不小心傷到寶寶的腦袋,讓寶寶抽筋了!」

父母親一進入診間,就連珠砲的說出心中的擔憂,還拿出手機父母滑呀滑,滑到錄到寶寶手腳抖動的畫面。

果然,畫面中出現熟睡中寶寶,雙手雙腳就忽然抖動了一下,可能連一秒都不到,之後寶寶又繼續安穩的睡覺著。仔細看看寶寶,嘴脣沒有發紫發黑、也沒有出現呼吸突然變壞的不舒服表情。

「這個不是抽筋,是『新生兒顫動』!」

「蛤!」、「那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傷到腦部?」父母親的眼珠變得更大了,語氣也不自覺地提高了起來。

抖動一會、嘴脣沒有發紫,是新生兒顫動

「『新生兒顫動』是因為寶寶大腦神經構造還沒有成熟,雙手雙腳不自主地抖動反應,漸漸長大,神經成熟就改善了!」父母親嘆了一口氣,似乎放下心中巨擔。

「寶寶若是抽筋,雙手抖動時間甚至會超過10秒,嘴脣會變黑,呼吸也會因此急促,這時候再送醫院判斷是不是抽筋!」新手父母親又皺著眉頭了。

「這樣好了,下次再遇到這樣狀況,可以伸出手按著寶寶抽動的手腳,若是此時抽動的手腳就停了下來,就是『新生兒顫動』,就不用擔心了!」、「反之,若是持續抖動,就趕緊帶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新生兒顫動和腦部熟度有關,漸漸成長後會消失

當寶寶出生不久後,有些父母親會注意到寶寶手腳在出力的時候,會出現抖動現象,準備給孩子穿衣或是洗澡時,寶寶手腳也會出現顫抖。有時候喝完奶、或是哭泣後一段時間,嘴脣下巴也會稍稍抖動。這些抖動稱為"jitteriness ",也就是「新生兒顫動」。



這些新生寶寶剛出生的「新生兒顫動」,多半是良性、找不出原因的。可能是因為和腦部成熟狀況不正常、不能正常控制四肢有關係。也就是說,新生兒寶寶偶爾出現四肢顫抖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寶寶受到驚嚇,手臂向外張開也是腦部未成熟引起

這樣的「新生兒顫動」,只要不是一直持續、偶爾出現的,就不需要就醫,等新生寶寶大腦功能健全之後,這樣的症狀就會慢慢消失。所以父母親遇到這樣的狀況,可以不用緊張。



另外一個很像「新生兒顫動」的反射動作,就是莫落反射(Moro reflex),也就是當寶寶身邊出現巨大聲音、或是忽然改變寶寶姿勢的大動作,這時會發現寶寶迅速的將手臂向外張開、然後弓著身體伸手向前抱。這種動作,也屬於大腦神經尚未發育健全導致,也是在約4~6個月後會消失改善。

新生兒顫動和癲癇無關、也不會生長遲緩

發生「新生兒顫動」的新生寶寶,80~90%會在寶寶3~4個月大時會完全消失,這些寶寶成長後不會有神經發育遲緩問題、和往後是否會發展成癲癇沒有關係。



出現「新生兒顫動」通常手腳或是嘴脣抖動,通常只持續3-4秒,這時父母親只要用手扶住新生寶寶顫抖中的手腳,若是此時手腳立即停止、不會再抖動。但若是會持續抖動,就不是「新生兒顫動」,要懷疑例如「新生兒抽筋」問題。

新生兒抽筋是腦部受傷會持續的抽筋

新生兒抽筋主要是因為寶寶的先天疾病遺傳導致發育異常、出生過程腦部受傷或是新生兒胎內感染,造成腦部神經細受傷而影響腦部細胞不正常的持續放電,因為神經傳遞不正常,造成身體某種動作的持續抽動。



大部份新生兒抽筋只會出現一些不明顯的症狀,例如臉部面輕微抽搐、嘴脣出現類似咀嚼吞嚥動作,寶寶的手腳也會不自主的顫動,也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狀況。



這些症狀通常發作前沒有前兆,新生寶寶可能在喝奶、熟睡中,手腳忽然抖動、臉部嘴脣吞嚥動作,頭向後仰、全身僵直,常常會伴隨的嘴脣發黑、呼吸急促的狀況,持續數十秒。有時候一陣抽筋發作後,數秒鐘或是數分鐘會再發作,連續好幾次,甚至一天就可以發作數十次。

用手扶助顫動的手腳看是否停止來初步判斷

「新生兒抽筋」和「新生兒顫抖」的臨床症狀的確類似,初步的判斷方式還是先用手扶住新生寶寶顫動的手腳。



若是繼續顫動,或是嘴脣抖動超過5秒,就要找醫師進一步檢查是否為「新生兒抽筋」,並找出造成抽筋的原因。

同場加映:高燒不退會燒壞腦袋嗎?

搜尋附近的診所:兒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為何同樣是熟齡男性,有些男明星越來越顯年輕,但一般男性卻愈來愈顯疲態?答案可能與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 TT)密切相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不僅能穩定睪固酮,更是許多男星保持精神飽滿的重要關鍵。

2025年11月19日 11:26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統計今(114)年10月全國已經通報157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2例死亡,死亡病例又以65歲以上長者為最大宗。醫師指出,國內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人有2到3種慢性病纏身,且身體代償能力不如年輕時期,一旦感染病毒,在這些交互影響之下,很容易演變為重症或出現併發症,提醒年長者應該儘早完成「左流右新」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

2025年11月19日 11:00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農藥芬普尼超標問題蛋風波未歇,近日於移動管制期間,在台中、新北都傳出仍持續販售的消息。對此,衛福部今說明,雞蛋流向追查等相關作業,主要由彰化縣衛生局進行,再通知可能的流向縣市,並由各地方衛生局負責稽查、下架,衛福部本周起也擴大查驗,有新的檢驗結果,都將於第一時間公布。

2025年11月19日 10:59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式拉響警報!疾管署監測數據顯示,上週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突破1萬1000人,正式宣告台灣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在此敏感時機,台中市衛生局日證實,一名家住龍井區的1個月大女嬰,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不幸於11月10日病逝,成為今年台中市第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2025年11月19日 10:28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近年部分年輕醫師未完成PGY(不分科)等訓練,直接到醫美診所工作,俗稱「直美」現象。衛福部日前公布修法,擬加嚴規範光電治療等醫美處置,但遭醫師質疑「修理小孩給大人看」,強調應「不溯及既往」;衛福部回應,能力訓練是政策核心,若補正,會給相關醫師一定時間完成PGY等必要訓練。

2025年11月19日 10:09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近日網路再次流傳「最不適合配花生的飲料是什麼」貼文,國內某專科醫師引述研究稱「吃花生吐司配紅茶」會增致癌風險。但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向專家查證後,發現該研究仍是非常初步的動物實驗,有偽陽性偏高的問題,且不能擴大解釋為在人體也是同樣效果,建議民眾只要不食用發黴的花生,就能避免傳言所說的問題。

2025年11月19日 10:07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分享,一名會打鼾的女子,只要睡沙發就睡得像天使,一覺到天亮;後來「睡眠檢查」的關鍵線索出現,不是沙發有魔力,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要一側睡,呼吸道就不容易塌陷,但一平躺立刻鼾聲雷動。

2025年11月19日 07:12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提醒,從日本回來出現「蘋果臉」?近日真的在診所看到很多「蘋果病」(傳染性紅斑),最近「蘋果病」在日本確實有增加趨勢,近期旅遊回來的孩子出現「蘋果臉+網狀紅疹」的機會也會相對變高。

2025年11月19日 06: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