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癲癇怎麼辦? 重點記起來!

作者:照護線上 白映俞 醫師

癲癇起因於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活動過度或不正常放電,患者因而無法控制肌肉或無法正常接受到視覺、聽覺、嗅覺等感覺,分類上有數十種癲癇類型。而我們通常會觀察到的癲癇類型,是患者突然失去反應,肌肉僵硬,背部拱起,然後開始激烈地四肢痙攣抽搐抖動。

過去坊間傳聞若看到癲癇發作,要趕快塞東西進患者嘴巴,以防他咬斷舌頭。但這是錯的,沒有人會在癲癇發作時吞下自己的舌頭。不管是木棍、手指頭、拳頭、或毛巾,都不要拿來塞進患者嘴巴,這會阻塞患者呼吸道,患者反而會因無法呼吸而死亡。也不要在癲癇發作時對著患者灌水或灌藥讓他嗆到。簡單來說,就是別放任何東西進到癲癇患者的嘴巴裡面。

在患者全身顫動時,不要試著綁住患者或壓制患者身軀,癲癇發作時的全身抖動來自於腦部的不正常放電,並非自主行為,外人更無法以蠻力壓制成功。也不用大聲呼喊試圖叫醒患者,我們該把握時間做以下的事情:

1. 移開環境周遭的危險物品,避免意識不清的患者碰撞受傷。

2. 摘除患者眼鏡。

3. 鬆開患者脖子領帶、圍巾的束縛,保持其呼吸順暢。

4. 可以在患者頭側墊個包包或一團衣物,避免患者的頭反覆撞擊地面。

5. 紀錄癲癇發作時間,並觀察患者出現哪些動作,這有助於後續醫師評估。

6. 若患者動作停止,試著協助患者側躺,使口水或食物能自然流出,患者才不會被自己的口水或嘔吐物嗆到。

7. 陪伴患者到他完全清醒,若患者在抖動痙攣時受到外傷,也要記得前往醫院檢查。

8. 最好快打119的狀況包括了:患者是第一次癲癇發作、患者呼吸困難、癲癇發作超過五分鐘、接連癲癇發作、患者停止動作但一直沒醒過來、摸起來身體很燙、患者是孕婦或慢性病患者。

記住,當患者癲癇發作後,我們無法靠蠻力阻止患者抽搐,因此重點是要盡量保護患者別在這段失去意識的過程中受傷。並幫助需要的患者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同場加映:顱內出血有四種,每一種都很要命(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急診醫學科神經科

加入照護線上LINE好友,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等三大亮點守護全民健康

2025長庚醫學週16日起於林口長庚醫院展開,為期4天,首日在「公共議題論壇」癌症防治上,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

2025年10月16日 23:34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長庚醫院領航癌症防治 AI精準篩檢+整合照護推動「健康台灣」

「2025長庚醫學週」今(16)日起展開為期4天活動,首日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精準篩檢(AI輔助)、健保給付優化與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匯集產官學研跨界觀點,共同勾勒「健康台灣」願景。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強調,癌症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長庚不僅要在醫療技術上領先,更要在公共政策與健康促進上扮演領導者,長庚將持續推動 AI 精準篩檢與整合照護,攜手政府與社會,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8:31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花蓮善款破12億 弱勢家庭「每月補助3萬元」一次發12個月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2億元。賑災基金會今也公布生活補助方案,分為弱勢家庭及因災傷亡者之家屬,弱勢家庭每戶每月補助3萬元,因災傷亡之家屬依照條件每人每月最2.5萬元,每戶每月提供生活補助3萬元。

2025年10月16日 17:55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熬到3點才睡!48歲男腦中風右側癱 「電擊腦袋」1個月後能走了

高雄一名48歲謝姓上班族,下班後喜歡東摸西摸,每天都熬夜到凌晨2、3點才肯睡覺,今年6月在上班時間突然右側肢體癱軟、臉歪嘴斜口水流不停,被同時送往醫院就診,檢查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謝先生住院時間都仰賴他人照顧,轉入復健部病房後,經醫師評估接受重複經顱磁刺激並搭配職類復健,1個月內已能行走,並獨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動。

2025年10月16日 17:15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 選定「六都14地點」收治5類患者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健保署今(16)日表示,UCC確定11月2日試行上路,目前六都已經有14個地點申請,規劃只有週日與國定假日開診,看診時間從上午8點到凌晨12點。根據就醫指引,包含發燒、簡單傷口等5類情況的患者,可以先到UCC就醫處置,不用到大醫院耗時等待,部分負擔花費最多可省下600元。

2025年10月16日 16:07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控制血糖,不只是「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指出,煮飯減少加水量雖可影響升糖指數,但無法單靠此法控糖,真正關鍵在於升糖負荷與整體飲食結構。尤其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與主食;控制份量,少量多樣攝取;搭配雜糧、糙米或冷飯,才能穩定血糖、維持健康。

2025年10月16日 15:40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假日急症中心11月試辦 醫界籲設「排班、津貼」機制

為紓解急診壅塞,健保署將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協助分流輕症患者。對此,醫界認為,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

2025年10月16日 15:28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醫師曝乳癌治療趨勢 慢性病化、與病共存不是夢

50歲的惠惠(化名)笑著說出這句話,語氣輕柔卻篤定。誰能想到,眼前這位頂著俐落短髮、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女子,兩年間先後挺過乳癌與腦轉移,如今仍背起行囊,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用愛與勇氣陪自己走完每一段路。

2025年10月16日 15: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