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明醫師/子宮內膜息肉 到底該不該切?

▲子宮內膜息肉。(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子宮內膜息肉。(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韓健明 林口長庚婦產科 助理教授

子宮異常出血,顧名思義就是指不正常的子宮出血,除了月經異常,還有行房之後出血,停經後出血等等;而月經不該來的時候來,該停的時候不停(滴滴答答),月經大量,或是帶有血塊,都是屬月經的異常。

遇到子宮異常出血之後就得找原因了,常見的原因例如子宮長肌瘤,肌腺症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或是子宮內膜長了息肉,找出原因除了臨床症狀之外就是要做檢查了,婦產科常做的檢查就是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可以看出有沒有肌瘤,卵巢有沒有長腫瘤,此外子宮內膜有沒有異常增厚等等。

但是如果子宮內膜長了息肉,超音波檢查是有死角的,因此還需要藉助內視鏡的檢查,我們大家熟知的內視鏡例如胃鏡,大腸鏡,就是直接將鏡頭伸進體腔看是否長了不該長的東西,在這邊要提醒一下,常常有些醫師把陰道超音波稱作內視鏡,這是錯誤的哦,超音波的影像是黑黑灰灰白白的,然而真正的子宮內視鏡就像是胃鏡一樣,是彩色的哦!(同場加映:幾乎零痛感「子宮鏡檢查」注意事項)

子宮腔的內裡叫做子宮內膜,每個月子宮內膜的剝落就產生了經血,子宮內膜也是懷孕時胚胎要著床的地方,也因此子宮內膜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月經異常出血,或是難以受孕,而要清楚地看見子宮內膜就是需要使用子宮內視鏡(簡稱子宮鏡,在對岸稱作宮腔鏡),經過子宮頸伸入子宮腔,可以直接觀察子宮內膜是否有違章建築,例如子宮內膜息肉,息肉就是贅生肉,造成月經異常,行房後出血,或是不孕的元凶;做了子宮鏡檢查發現息肉了,下一步就是要治療了。

傳統的方式是使用子宮刮搔術移除子宮內膜息肉,但是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醫師是使用一隻類似湯匙的器械經過子宮頸伸入子宮腔,把息肉刮掉,但是醫師看不見息肉的確切位置,所以只能憑著手感去刮,常常會出現刮太輕,息肉沒刮乾淨;或是刮太重,息肉沒了,底層的子宮內膜也受傷了,子宮內膜一旦受傷,就會容易產生沾黏,引發不孕!

那其他的方式呢?如果能夠看著息肉做,不就不會誤傷子宮內膜了嗎?比較進步的方式是使用子宮內視鏡電切術,這個電切就是使用電燒的方式切除息肉,但是透過電燒方式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清的很乾淨,但是需要技術很純熟的醫師,不然還是會誤傷到底層的子宮內膜,輕的話當然很容易就修復了,但是嚴重的話也是會造成沾黏的。

韓健明醫師:所以有些不孕症的醫師反而不建議病患移除息肉,就是因為擔心造成沾黏越弄越糟,但是這反而是因噎廢食的做法,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了嗎?

解決的方式在荷蘭的一位醫師在2004年就發明了喔,2006年歐洲上市使用;而台灣終於在2016年引進了,這種技術我們稱作子宮內視鏡冷刀息肉切除術,還有一個比較洋氣的名稱叫做速潔刀,就是快速又可以把息肉清除的清潔溜溜的,不傷內膜,最大程度保留懷孕能力。

速潔刀其實很像男生用的電動刮鬍刀,想像鬍子就像是子宮內膜息肉,臉的皮膚就像是底層的子宮內膜,電鬍刀可以把鬍子刮的很乾淨但是臉不會受傷;而子宮內視鏡電切就比較像古早的刀片式刮鬍刀,稍一不慎就會刮破臉,也就是傷到子宮內膜,因此使用速潔刀就能比較安心的去除息肉又不擔心傷到子宮內膜了。

對於子宮異常出血就要積極的尋找原因,除了超音波外;子宮鏡檢查,搭配冷刀式的速潔刀可以完整的移除息肉,不傷內膜,最大程度保護生育能力。

【延伸閱讀】子宮肌瘤懶人包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的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en8.com.tw/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男子大腳趾紅腫劇痛以為扭傷 竟是「痛風性關節炎」上身

男子大腳趾紅腫劇痛以為扭傷 竟是「痛風性關節炎」上身

一名40多歲男性夜裡突然大腳趾紅腫劇痛、無法行走,起初以為只是扭傷,但因疼痛加劇,最後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指出,痛風不只是「關節痛」,高尿酸更與心臟病、腎臟病相關,必須積極控制;不過常見降尿酸藥物在亞洲人身上可能引起嚴重藥物過敏,為了降低危險,健保給付相關基因檢測,確保用藥安全。

2025年10月26日 20:30

男業務突抽搐倒地驚見腦部3.1公分腫瘤 竟是肺腺癌腦轉移

男業務突抽搐倒地驚見腦部3.1公分腫瘤 竟是肺腺癌腦轉移

今年41歲的許先生,從事文具業務,某日清晨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與抽搐,倒地不起,被家人緊急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腦部有個約3.1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追蹤又在右下肺發現4公分腫塊,確診為肺腺癌合併腦轉移。醫師提醒,肺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出現頭暈、咳嗽或神經異常時,往往已屬晚期,提醒民眾別等到不舒服才篩檢。

2025年10月26日 18:47

空腹喝豆漿浪費蛋白質?營養師:「這步驟」才是關鍵

空腹喝豆漿浪費蛋白質?營養師:「這步驟」才是關鍵

如果想補充蛋白質,豆漿是個好選擇,但網路卻傳出空腹別喝豆漿,這樣會浪費蛋白質的說法。對此,營養師吳映蓉闢謠指出,科學證據是,即使空腹喝豆漿,人體依舊能吸收裡面的蛋白質,唯一要注意的是,豆漿一定要喝煮沸的,且煮沸時間要超過5分鐘,才能破壞皂素,喝了之後才不會感到噁心或脹氣。

2025年10月26日 17:37

台大兒科徵14人遭疑「醫師跑光」 院長親解:為建兒童醫療網擴招

台大兒科徵14人遭疑「醫師跑光」 院長親解:為建兒童醫療網擴招

醫師蘇一峰發文透露台大兒科一口氣要徵14個主治醫師,恐因工作太壓榨,大家受不了全都跑光光,直言「兒科大崩壞」。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今(26)日親上火線解釋,這波徵才一方面是為了建立台灣兒童醫療網,增加招募的專案型主治醫師。

2025年10月26日 16:14

台大徵值班兒科醫「時薪900」引熱議 院方揭實情:底薪另計

台大徵值班兒科醫「時薪900」引熱議 院方揭實情:底薪另計

少子化衝擊之下,兒科醫師人力缺乏情況持續惡化,昨日社群平台上出現「台大兒童醫院徵小兒加護病房(PICU)主治醫師」徵人文章,引發網友熱議「兒科醫師時薪僅900元」、「比家教還低」,感慨兒科專業未獲尊重。台大院方今(26)日回應,900元並非時薪僅是值班費,另有底薪;而健保制度下醫院利潤有限,薪資調幅受限,但選擇個人長期耕耘發展的專長與工作地點,絕非薪資數字一個因素而已。

2025年10月26日 12:02

雞蛋易受微生物汙染「4情況別吃」 專家曝保存秘訣:別放冰箱門

雞蛋易受微生物汙染「4情況別吃」 專家曝保存秘訣:別放冰箱門

雞蛋很容易受微生物汙染,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對於健康民眾來說, 誤食被微生物汙染的蛋品後,症狀通常較輕微;但免疫力不好的敏感族群,如長者、幼兒、懷孕婦女,或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誤食除了會發生嚴重的急性腸胃炎,也可能會出現敗血症、器官衰竭等症狀, 可能危及生命。

2025年10月26日 09:28

快避開! 醫揭「6種生活常見致癌物」

快避開! 醫揭「6種生活常見致癌物」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生活中無形存在著很多健康威脅,有些是確定的致癌物,有些是不確定的,他簡單整理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包括「黃麴毒素、苯、甲醛、多環芳香烴、乙醛、丙烯醯胺」,應該盡可能避開。

2025年10月26日 08:30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萬聖節將近,街頭出現各種可愛的南瓜造型,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別被外型騙了,「南瓜其實是澱粉,不是蔬菜!」她在門診中曾遇過一名長輩,天天喝自製「蔬菜湯」,卻發現血糖節節上升,追問之下才知道,那鍋湯是用整顆南瓜下去熬的。

2025年10月25日 19:2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