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VS復健科 運動傷害要掛哪一科?

▲。(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運動傷害 骨科 VS 復健科 要掛哪一科?(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作者:復健科 侯鐘堡 醫師

受傷求醫了那麼久,究竟「骨科」與「復健科」有什麼不同呢?運動傷害到底該找骨科,還是復健科,還是醫院的運動醫學科求診?

堡醫師自學生時期即為超級鐵人三項選手,憑藉多年運動訓練、受傷求醫過程,以及成為復健專科醫師後整合自身看診經歷,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

先老王賣瓜一下:原力復健科 有運動醫學知識的醫師、超音波、X光、增生療法、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骨震波……etc。而且還會持續進化。。。

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依疼痛及傷害的部位分述如下:

踝關節:常見踝扭傷、高位踝扭傷、踝關節積水、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發炎、足後跟滑囊炎等。這些傷害易發生於扁平足或是高足弓,甚至是跑鞋過度磨損或選擇不適當,短時間跑量增加太多導致肌肉骨骼無法適應。

小腿:常見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包含脛後肌過度使用、脛後肌腱炎、疲勞性骨折)、小腿後肌過度使用(常見於前足跑者、臀肌失能者)。

膝部:常見髂脛束症候群(跑者膝、臀肌失能)、鵝掌肌腱炎(腿後肌使用過度)、髕骨肌腱炎(跳躍膝)、退化性關節炎、髕骨滑囊炎、髕股骨疼痛症候群等。

詳細膝部受傷問題可見另一篇

大腿部:常見股四頭肌拉傷、鼠蹊部拉傷及大腿後肌群拉傷(高強度跑者)、坐骨撕裂性骨折(跨欄選手)、 大腿部肌肉過度緊繃等,以上常導致膝部肌腱連結處傷害。

臀部、下背部:常見有梨狀肌症候群(導致坐骨神經痛)、 臀肌失能、大轉子滑囊炎、下背痛僵硬等。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及轉移痛:這類型疼痛常常需挑戰醫師的診斷功力,最大特徵是A部位疼痛,結果卻是B部位的問題。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找出確切的問題點,及運動員與醫師互相信賴才找得到源頭;也因此病人需要花一點耐心,等待找出病因。

▲。(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一張圖總結跑步運動傷害(圖/侯鐘堡醫師提供)

該找哪種專業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就硬體設備而言:一個完整評估運動傷害的設備為「數位化X光機」、「肌肉骨骼超音波」。

「數位化 X 光機」可以診斷出骨折、測量骨折後之位移,判斷是否需手術治療? 「高解析超音波」的重要性,甚至可稱為運動醫學醫師的聽診器。

高解析超音波可以淺層的觀察到 0.1cm 皮下組織,深層最多可以看到臀部 7cm 之下的滑囊,判斷肌肉撕裂傷、肌腱受傷程度。

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執行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將藥物精確的打到復健不易到達的受傷處。

就軟體設備而言:軟體指的是醫師的知識與觀念,更為重要。運動專科醫師,必須熟悉各活動的「運動模式」,做整體性的評估,從下而上的檢查。

對於運動傷害之病人,皆會從足部及鞋子開始評估。因為很多復健療效不佳或反覆發作之病患都有足部問題,需做整體生物力學的調整。足部問題常會導致下背痛,更嚴重會引起難治的肩頸痠痛及頭痛。

檢查完主要傷害處,堡醫師會再進一步將運動模式的肌群做一完整的評估。大多時候病人抱怨膝部問題,經過檢查後發現更需要治療臀部或下背部。經過這樣整體性的評估治療,方可加速受傷的恢復狀況。

骨科/復健科/運動醫學科等相關醫療負責

在目前台灣的醫師養成訓練中,並沒有哪個專科是特別針對運動傷害。主因是運動傷害層面太深太廣,需要跨領域各專家合作。相對較接近運動傷害的科別,一般的認知是骨科(手術)以及復健科(注射治療、運動治療)。復健科醫師因為無法執行手術,故對於低侵入性的注射治療較為熟練。

大多數醫院的運動傷害科是由骨科負責,較專注在手術部分,如:韌帶重建、關節鏡手術等。但大部分休閒運動員受傷程度較輕微,極少需要手術。這是民眾較易混淆的地方。

骨科醫師擅長硬組織問題(骨骼、半月板),復健科醫師較專精於軟組織問題(肌肉、肌腱、韌帶)

運動傷害診療還是需要醫師自己對運動有興趣投入再進修,甚至本身是「醫師運動員」,開出的復健處方才能貼近選手及運動愛好者的需求,而非僅僅要求選手被動休息3個月。

除非是嚴重的傷害,堡醫師甚少要求運動員休息超過一週,反而勸他們不要輕易放棄之前的運動成果;也不要中斷運動的習慣,因為身體只要兩週無運動就會退回到之前未鍛鍊的狀態。

近期醫學也發展出許多加速傷害回復的治療如:震波治療(註 1)、增生療法(註 2)、PRP 注射(註 3)、超音波導引注射(註 4)、肌筋膜針灸療法(註 5)、Redcord 懸吊治療(註 6),可加速運動傷害的恢復。

當運動傷害產生疼痛時,應該尋找什麼樣的醫師協助呢?

若有嚴重外傷撞擊,可先找有 X 光設備的醫療院所,判斷是否為骨頭問題?有無關節移位?是否需手術治療或是石膏固定?因為有無骨骼問題,處治方向會完全不同。

排除骨骼問題後,可請醫師利用超音波檢查進行診斷與治療軟組織問題:如肌腱炎、韌帶斷裂、肌肉韌帶扭傷拉傷、關節積水等。

對於肌力不平衡,或是長期姿勢不佳等因素造成之問題,適時轉介至物理治療師執行運動治療,如:徒手治療、皮拉提斯訓練及懸吊治療等,也是很有幫助的。

============================

以下是簡易的量表來檢測這位運動傷害醫師是否適合你?

1. 該醫師為復健科或骨科醫師。

2. 該診所有 X 光檢查。

3. 該診所有高解析骨骼肌肉超音波。

4. 該診所可以執行超音波導引注射、針灸、增生療法等。

5. 該診所有骨震波及其他運動治療設備。例如:懸吊治療系統。

6. 醫師有固定運動習慣,且定期進修運動相關領域醫學知識。

7. 醫師日常持續的運動項目跟你一樣。例如:慢跑、網球、高爾夫等。

8. 醫師能以較宏觀的全面向來評估整體狀況,而非膝痛只看膝、腳踝痛只看腳。

9. 該診所醫師及治療師會建議你適度的「做運動」,而非僅止於被動治療

10. 該診所有很多運動員來看診。

<總分 10分>

———————————————————————————————-

7分以上:恭喜你,這個院所很適合你,請繼續做治療。

5-6分:可以繼續維持治療,但若復健 3 個月以上症狀改善未達預期效果,可請醫師重新評估復健處方或參考其他醫師第二意見。

註解說明

註1:震波治療:特針對鈣化性肌腱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各式肌腱炎等症狀非常有幫助。

註2:增生療法: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或PRP藥劑,注射至受損處,加速回復。

註3:PRP 注射:使用自體血液,離心出高濃度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注射至受損處加速回復。

註4:超音波導引注射:用超音波找出病兆處,再以特殊長針準確導入藥物治療。

註5:肌筋膜針灸療法:不同於傳統針灸,藉由找出激痛點做治療。

註6:Redcord 懸吊治療:源自於 挪威,利用懸吊繩索來進行運動治療的方法。

原文連結堡醫師部落格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檳榔專法草案預告「兒少孕婦禁吃」 原民文化擬不受限

檳榔專法草案預告「兒少孕婦禁吃」 原民文化擬不受限

衛福部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明訂禁止嚼用檳榔場所,更禁止未成年人及孕婦嚼用,但研擬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有使用檳榔必要者,不受此規定限制。

2024年12月22日 14:04

醫示警「散光2大錯誤觀念」 恐加劇視力模糊、眼疲勞

醫示警「散光2大錯誤觀念」 恐加劇視力模糊、眼疲勞

全台有近650萬人有「散光」問題,但大部分都沒有正確的觀念!醫師指出,許多人對散光矯正是消極處理態度,多有「以為散光症狀習慣就好」、「加深近視度數就可以解決散光」2大錯誤觀念,常常在購買隱形眼鏡時未留意散光問題,這苦會增加視力模糊、眼睛疲勞問題,甚至會伴隨光暈、頭痛肩頸痛等症狀。

2024年12月22日 13:33

冬季乾癬爆發抓成「釋迦頭」 口服新藥每日一顆免理髮

冬季乾癬爆發抓成「釋迦頭」 口服新藥每日一顆免理髮

冬季寒風陣陣是乾癬病患最困擾時節,尤其是發生在頭部的斑塊型乾癬,除了頭頂皮屑就像白雪般紛飛,乾癬硬塊與滿佈抓傷的頭皮就像「釋迦頭」,令患者身心備受煎熬。醫師表示,目前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研發上市,病友每天服藥一顆即能有效控制病情,是穩定控制的治療新選擇。

2024年12月22日 12:41

冬天「手腳冰冷卻體熱」? 醫示警「四逆體質」不能進補

冬天「手腳冰冷卻體熱」? 醫示警「四逆體質」不能進補

今年冬季氣溫變化大,近期又逢氣溫驟降,同時伴隨零星降雨,讓體感更加濕冷。中醫師提醒,日常保暖務必注意「頸部、腹部、足部」等3部位保暖,若發現自己有「手腳冰冷卻身體燥熱」,恐怕是「四逆體質」,此時不宜再進補,應以「疏導」經絡循環為主。

2024年12月22日 11:03

染疫後2成人「長新冠」影響遍及全身 台大醫曝2預防方式

染疫後2成人「長新冠」影響遍及全身 台大醫曝2預防方式

國內目前新冠疫情仍處低點,不過隨著氣溫下降,呼吸道傳染病恐升溫,台大感染科醫師指出,感染新冠的死亡率是流感的12倍,而且確診後約有2成的人會出現「長新冠」,康復後仍有持續症狀,而且會是全身性,包含腦血管、心臟疾病、腸胃、肺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都會影響。若要預防,有2大重點,接種疫苗、確診後儘速用藥。

2024年12月22日 10:21

起床喝溫水=最有效變美習慣! 「4好處」醫大推

起床喝溫水=最有效變美習慣! 「4好處」醫大推

氣溫直直落,芳療醫師吳易儒激推「每天早上喝一杯溫水」,堪稱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變美習慣之一。究竟起床後喝溫水為何會受到這麼多人推崇?她例舉「4大好處」,包括幫助排毒、提升膚色、調整腸胃,還能增強膠原蛋白的吸收力,趁著早起時一杯溫水下肚,能為肌膚健康與美麗開啟新的一天,不妨試試看。

2024年12月22日 09:38

醫生用AI寫APP 3天工作量5分鐘OK

醫生用AI寫APP 3天工作量5分鐘OK

「在民國70年代,住院醫師的第一要務,就是每個禮拜開會,大家要搶在100多個實習醫師前,到X光室排隊預約借片子,這就可能要排一整個早上。」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告訴CTWANT記者,如今醫護人員用自家工程師以ChatGPT為基礎寫成的「行動護理APP」,過去三天的工作量5分鐘搞定。

2024年12月22日 08:33

好多人生病! 醫提醒做3事:病毒齊發

好多人生病! 醫提醒做3事:病毒齊發

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提醒,最近好冷,呼吸道病毒越來越活躍,12月開始好多人生病,候診清單深不見底,是個病毒齊發的季節。他提醒大家三件事,包括做好保暖,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

2024年12月22日 06:46

比爾蓋茲不讓小孩用手機!研究:螢幕使用超過7小時「憂鬱增2倍」

比爾蓋茲不讓小孩用手機!研究:螢幕使用超過7小時「憂鬱增2倍」

現代人離不開手機,一天平均碰2600次,每天盯著手機4小時以上甚至更久的人越來越多,不過人類卻沒有因此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瑞典精神醫學專家提到,兒童或青年一天只要螢幕使用時間超過2小時,就會提高憂鬱症風險,如果用超過7小時,憂鬱與不安的症狀多達2倍!

2024年12月22日 00:15

他照大腸鏡「驚見滲血ing」 醫曝病因:不是痔瘡癌症

他照大腸鏡「驚見滲血ing」 醫曝病因:不是痔瘡癌症

當發現糞便中有血,不禁讓人擔憂是痔瘡、甚至是癌症的可能。一名72歲阿伯因時不時排血便而求診,主訴除了便秘外沒有其他症狀,曾因攝護腺問題接受放射線治療。為求慎重,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所幸整段大腸皆無發現惡性腫瘤,不過卻驚見直腸有一處正在滲血,血跡範圍佔據畫面,抽絲剝繭後確診為「放射線直腸炎」。

2024年12月21日 20:1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