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耳鳴怎麼辦? 醫師解答

 
▲經常耳鳴怎麼辦? 醫師解答。(圖/pixabay) 
 
作者:耳鼻喉科 劉得懿 醫師
 
耳鳴的原因是什麼?
 
答:聽覺系統、中樞聽力代償系統、管控系統種種因素發生問題,都可能引起耳鳴。外耳、中耳、內耳、神經、腦部都可以是耳鳴的根源。聽力損失、血管功能不足、骨頭疾病、中樞神經系異常、感染、代謝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耳蝸損傷,也都可能是耳鳴的原因。

我耳鳴聲是「碰~碰~碰~」的聲音,和心跳好像同步是怎麼一回事?
 
答:這叫作「脈動性耳鳴」,可能是耳朵聽見了自己動脈血流的聲音,常見於血壓上升的情況。一些少見的血管問題也可能是造成脈動性耳鳴。

耳鳴的聲音,別人聽得到嗎?
 
答:耳鳴通常是只有自己聽得到,叫作自覺性耳鳴。若是其它人可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的耳鳴聲,叫作他覺性耳鳴。可能的原因包括:血管性疾病(例:動靜脈廔管的血流聲)與肌肉性疾病(例:耳咽管肌肉痙攣)。

可以用我耳鳴的聲音來判斷身體那裡出問題嗎?
 
答: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耳鳴常以脈動性耳鳴表現;肌肉痙攣造成的耳鳴常以滴答聲表現;高頻的耳鳴聲可能和聽神經受損有關;低頻的耳鳴聲可能和梅尼爾氏症有關。基本上無法由耳鳴的性質直接得到疾病的診斷。

我耳鳴的聲音很大聲。會是因為耳鳴的聲音讓我失眠嗎?
 
答:耳鳴越嚴重,一般失眠的情況也會越糟。然而耳鳴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與耳鳴的長短、類型、大小聲並沒有呈現正相關,反而是耳鳴併發之情緒障礙(焦慮、憂鬱)才是影響耳鳴患者生活品質的主要原因。

我最近除了耳鳴之外,聽力好像也變差,這兩者有關係嗎?
 
答:聽力受損,會啟動中樞對這些損害進行代償,耳鳴是代償過程中出現的警訊。可能原因如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或是一定程度聽力損失的疾病。藉由補償的聲音可以有效減輕中樞聽力代償的負荷,而逐漸緩解耳鳴。

除了聽力的問題之外,還有什麼情況會造成耳鳴?
 
答:一些生理性病因也可造成耳鳴,例如:雌激素濃度改變、偏頭痛、睡眠呼吸中止症、耳咽管功能不良等。鼻過敏、鼻腔鼻竇病變、胃食道逆流因為會影響耳咽管的功能,也會間接造成耳鳴。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會造成內耳耳蝸支配血管循環障礙,也會引起耳鳴。梅毒感染影響內耳也會產生眩暈耳鳴等症狀。

耳鳴會不會是腦部出問題呀?
 
答:耳鳴也可以是起源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藥物的傷害(化療藥、某些抗生素、利尿劑、阿斯匹靈等)以及藥癮、腫瘤(聽神經瘤、顱內腫瘤)、精神疾病(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

耳鳴一定找得到原因嗎?
 
答:確實有部分耳鳴,找不到任何因素,試驗性治療也沒有任何效果。只能等待進一步尋找其它發病機制,使這部分患者越來越少。

那些情況的耳鳴我們應該提高警覺就醫呢?
 
答:單側耳鳴(可能是鼻咽癌或是聽神經瘤的初期表現)、合併有眩暈聽力減退的症狀(可能是突然性耳聾)。這種狀況比雙側耳鳴更需要小心。

耳鳴是不是沒救了?還有需要看醫生嗎?
 
答:雖然還是有部份耳鳴原因不明,但大多數的耳鳴是可以找到源頭並且在適當治療後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耳鳴找不到原因,有什麼實證醫學方面的建議嗎?
 
答:2014年美國耳鼻喉科醫學公布慢性耳鳴臨床治療指引,適用於慢性耳鳴病人(找不到原因,且耳鳴困擾超過6個月以上),建議重點如下:

強烈建議:
若是耳鳴困擾程度不高,不會影響生活品質的病人,並不需要過度醫療。

建議:
挑選適合配戴助聽器就能改善耳鳴與聽損的病人。
給予病人正確的耳鳴觀念,能讓病人了解耳鳴減少恐懼感,正向面對耳鳴,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選擇性:
聲音治療目前實證醫學顯示效果仍不明確。

不建議:
針灸目前無實證醫學資料可供評斷。

建議不要:
抗憂鬱劑、抗癲癇劑、抗焦慮劑及耳膜內注射藥物實證醫學顯示藥物治療無效。
銀杏、褪黑激素、鋅等實證醫學顯示膳食補充品無效。
顱磁刺激療法實證醫學顯示無效。

耳鳴的患者,生活上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地方嗎?
答:睡前聽一些溫和輕柔的音樂可以緩和情緒、遮蔽耳鳴;戒菸戒酒、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對緩解耳鳴可能有幫助。

同場加映:這種喉嚨痛,千萬不能等!急性會厭炎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掛號、領藥最方便!)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不失能是關鍵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談「健康長壽」:不失能是關鍵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4月30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到高齡醫學權威、台北關渡醫院院長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醫師分享「如何健康長壽又有生活品質」。陳亮恭直言,高齡、老化觀念必須重新調整,而高齡者是否能健康,其中最大關鍵就在於是否「失能」,建議可以從5大面向去著手改善。

2025年05月01日 10:06

專家追蹤500萬人破解「隱藏版癌王」 肚子大、血糖高慎防膽管癌

專家追蹤500萬人破解「隱藏版癌王」 肚子大、血糖高慎防膽管癌

代謝症候群已知與許多疾病如糖尿病等有關,但引發癌症的威脅較少被關注,而國內一項追蹤約500萬人的全球最大規模研究顯示,若已有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膽管癌的風險恐提高20%,且身上代謝異常愈多,風險愈高,最高可達67%。

2025年05月05日 11:22

產後腿部浮腫、靜脈曲張別輕忽!找回自信美腿的關鍵 媽媽一定要懂

產後腿部浮腫、靜脈曲張別輕忽!找回自信美腿的關鍵 媽媽一定要懂

懷孕是一段充滿喜悅卻也充滿挑戰的旅程,從早孕反應的疲倦、噁心,到後期體重增加、腰酸背痛、睡眠不足,準媽媽們承受著許多身體上的負擔,也會隨著孕期進展,經常感覺腿部腫脹、沉重,雖然這些情況在「卸貨」後會改善或消退,但不代表孕期中可以輕忽其帶來的不適。

2025年05月05日 10:00

臉部肌膚又鬆又垂!光澤診所「美國音波」客製化精準治療 高訂拉提不盲打

臉部肌膚又鬆又垂!光澤診所「美國音波」客製化精準治療 高訂拉提不盲打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30~50歲的職場女性與家庭主婦,常在某天照鏡子時驚覺自己「怎麼忽然老了!?」光澤診所郭千華醫師指出,這樣的狀況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尤其是那些日夜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女性,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歲月的痕跡。

2025年05月05日 09:00

立夏來了!中醫曝「3大常見不適症狀」 多按1穴位養心

立夏來了!中醫曝「3大常見不適症狀」 多按1穴位養心

立夏象徵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在這個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日照時間延長,但容易出現「心悸、口舌生瘡、疲倦乏力」等症狀。醫師提醒,立夏時節,氣候變化明顯,應注重養心安神,可通過飲用養生茶飲、穴位按摩和適當運動,提升身體抵抗力。

2025年05月05日 07:30

上千名藥師衝凱道抗議!要求撤回解釋令 怒嗆邱泰源下台

上千名藥師衝凱道抗議!要求撤回解釋令 怒嗆邱泰源下台

上千名藥師今下午聚集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衛福部《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違法,內容為不需要國考,只要修滿35學分就可以販售中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今喊話,點名衛福部長邱泰源、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都應該要下台。

2025年05月04日 17:49

真的會氣出病!研究:生氣8分鐘就強烈傷害心血管

真的會氣出病!研究:生氣8分鐘就強烈傷害心血管

生氣真的會氣出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一篇研究指出,短短8分鐘的憤怒,就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急性傷害。

2025年05月04日 16:58

成人過動症ADHD並非個性缺陷 南投衛生局籲了解症狀及早求助

成人過動症ADHD並非個性缺陷 南投衛生局籲了解症狀及早求助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不僅影響兒童,許多成年人也受到困擾,卻未察覺;南投縣衛生局加強宣導,提醒大眾重視並認識成人ADHD,避免錯過及早介入就醫諮商的良機。

2025年05月04日 16:48

首批澳洲萊豬輸台!毒物專家:豬肉要全面清楚標示產地

首批澳洲萊豬輸台!毒物專家:豬肉要全面清楚標示產地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冷凍豬腳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是台灣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對此,毒物專家表示,成人每日安全攝食量為1微克/公斤體重/天,例如60公斤成人的每日安全量為60微克,每天要吃到6公斤以上的豬肉才會超標,但仍建議豬肉要全面清楚標示產地。

2025年05月04日 16:45

首批「萊豬」輸台!是澳洲冷凍豬腳 食藥署:符合規定

首批「萊豬」輸台!是澳洲冷凍豬腳 食藥署:符合規定

根據食藥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該批也是台灣開放萊豬進口後,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對此,食藥署表示,該批產品為澳洲「冷凍豬腳」,符合殘留容許量0.01ppm。

2025年05月04日 15:4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