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眼掛著「黑輪」 醫師提醒可能是鼻過敏在作怪



圖、文/NOW健康 陳木森

孩子明明沒熬夜,為什麼兩眼卻老是掛著「黑輪」,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樣子呢?當心是鼻過敏在作怪。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鼻過敏是國人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約每10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名患有輕重不等的鼻過敏,約每4人中就有1位是嚴重鼻過敏。而幼兒鼻過敏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症狀不僅僅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水而已,若不積極治療,長期下來會出現深深的黑眼圈,一旦習慣用口呼吸,甚至因氧氣不足氣喘,嚴重者還可能影響面部、心肺功能的發育,下巴後縮、中臉平坦、門牙突出等,家長不得不慎。

病人常問為什麼會門牙突出?是因為過敏鼻黏膜腫大,長年鼻塞不通必須張口呼吸,上嘴唇上揚張口,門牙則無上嘴唇的收緊壓迫,就逐漸往外擴張,最好趕快治好鼻過敏來解決或預防,否則就必須接受牙齒矯正來解決問題,麻煩更大。

病人也常問,為什麼鼻過敏會有黑眼圈?更有人眼睛發癢去看眼科,眼科醫師告訴他,只要鼻過敏好了,眼睛就不會癢,應該先看鼻病。一般公認鼻過敏可透過抗過敏或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來緩解症狀,至於為何會黑眼圈?是因為鼻過敏引起鼻黏膜腫脹,阻礙眼眶血液的回流,長時間則血色沉澱而呈黑色,因此如何治療鼻過敏,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醫界在治療鼻過敏時,普遍採取減少接觸過敏原與藥物輔助的辦法。倘若家中有鼻過敏幼兒,家長需盡量排除可能過敏原或刺激物,常見的如:塵蟎、貓狗、花粉、黴菌等,同時保持室內通風。至於藥物,多以口服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治療,但李宏信指出,所謂治療鼻過敏的藥物,其實僅能達到改善的作用,治標不治本。特別是對於幼童來說,要讓孩子長期乖乖地按時服藥,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因此,若孩子的鼻過敏症狀一直無法改善,建議接受手術治療。一般手術往往成效不彰,經常復發,病人感到非常失望,但李宏信強調,由於鼻過敏是因為鼻黏膜內的神經過度發達,對外界物質不斷刺激產生反應所致,因此直接截除鼻黏膜內的神經是較根本的辦法。

以往醫學開發之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必須掀嘴唇後鑿開鼻竇截除鼻翼管神經,但由於傷口大、技術困難,多數病人意願並不高。拜現今醫療科技進步所賜,此類手術已不必將鼻腔翻瓣打開,直接由鼻孔進入,採用低溫熱透射頻電波的探頭直接進入鼻腔最後端側上方,截除鼻過敏神經,達到治療目的,鼻過敏症狀可得到改善約9成,即原先打噴嚏次數可由10次降低到只剩1至2次,其他症狀也跟著減少。手術僅需局部麻醉,不易出血,且幾乎沒有傷口,門診即可進行。

對於許多家長擔心,手術後是否有復發的可能,會不會有其他後遺症呢?李宏信表示,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以及多年的門診觀察,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後遺症也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術後許多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相當高,家長大可以放心。

最後,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鼻過敏若不治療,可能影響孩子發育,家長千萬不得輕忽。而孩子一旦患有鼻過敏,除了就醫治療外,首先須從改善居住環境開始,避免使用毛毯、地毯,枕頭、被單、床墊、窗簾等都要定期清洗,必要時可以添購空氣濾淨器。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改善體能與免疫力,才能真正擺脫鼻過敏的困擾。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甩巴掌導致耳鳴眩暈? 內耳受猛烈外力震盪恐留後遺症

關鍵字: NOW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刺激神經可防肌肉老化 醫:「全力垂直跳」效果勝過慢跑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擔心肌少症,想多練肌肉,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預防肌肉老化最重要不是補蛋白,而是「刺激神經」,因為神經在40歲後會自然凋亡,這也使肌肉失去指揮來源,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像「垂直跳」這類快速、具爆發性運動,更能減緩肌肉成為「孤兒」。

2025年11月27日 10:03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嬰幼兒染流感「病毒複製快」重症比例高 醫示警:快打疫苗

時序入冬,接下來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對此,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中的「嬰幼兒」最好要施打流感疫苗,嬰幼兒免疫力差,根據臨床研究,感染後,身體帶的病毒量比較高,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大。

2025年11月27日 10:00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以為腸胃不適 85歲嬤竟是主動脈剝離!醫護搶命7小時脫險

85歲陳姓阿嬤近日出現頭痛、腹痛與腹瀉,家屬以為只是腸胃不適,送往東港安泰醫院急診後卻驚見是致命的急性主動脈剝離,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由於患者高齡,手術風險極高,醫院立即啟動高風險手術應變機制,由蘇以理主任及李涵彥主任採雙主治制度聯手執刀。經過團隊7小時分秒必爭的搶救,成功完成人工血管重建,將阿嬤從鬼門關前救回,目前恢復良好,已能下床行走。

2025年11月27日 09:06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補訓2年才能做醫美!衛福部與40醫團達2共識

「直美」醫師確定終結!衛福部今(26)日晚間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醫美加強管理,在接近3小時會議之後做出兩點共識,其中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108年之後醫學系畢業生,需完成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成執行醫美業務,未完成者則需要補訓;至於醫美診所是否要納入評鑑,會請醫界提出相關配套,下週會議再次協商。

2025年11月26日 20:39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主管遭爆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無涉霸凌、不予懲處

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傳出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協助備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公器私用檢舉爆料。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6)日下午說明結果,當事人表示無霸凌情形,就主管人員行政管理欠妥部分,經考績委員會討論後決議「不予懲處」。

2025年11月26日 16:00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男遭步槍射擊臉骨粉碎 三總3D列印技術成功重建顱顏

一名年輕男性遭步槍擊傷,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暴露,被緊急送至三軍總醫院搶救,經醫療團隊啟動跨科協作,展開高難度顱顏重建治療,透過3D列印輔助導航等技術,成功助患者在重創後找回外觀及生活功能。

2025年11月26日 15:2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