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頸部腫塊 當心鼻咽癌!

▲鼻咽癌 咳血 頸部腫塊(圖/pixabay)

▲鼻咽癌 咳血 頸部腫塊。(圖/pixabay)

作者:耳鼻喉科 劉得懿 醫師

最近一直鼻血流不停,會不會是鼻咽癌?

答:鼻咽癌顧名思義,是長在鼻咽部的癌症。鼻咽位於鼻腔的後方,一般出血是「早上起床清喉嚨痰裡出現血絲」。若是出血都是從鼻孔流出,一般與鼻咽出血無關。然而若是反覆流鼻血,鼻咽內視鏡檢查還是需要的。

鼻咽癌會有其它的臨床表現嗎?

答:鼻咽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頸部腫塊。其它耳朵、鼻子的症狀也可能是鼻咽癌的臨床表現,包括耳悶、耳嗚、聽力減退、鼻涕倒流、鼻塞、鼻音很重等。其它像是頭痛、臉麻、複視等也可能是鼻咽癌的臨床表現。鼻咽癌多變的臨床表現,增加了診斷的困難度。

那些臨床表現最可能是鼻咽癌?

答:耳朵下方比較高位的頸部腫塊、單側中耳積水、早上起床清喉嚨痰裡出現血絲是最典型的鼻咽癌臨床表現。

鼻咽癌治療效果如何?

答:和身體其它部位大多數的癌症比起來,鼻咽癌算是治療成效較佳的癌症,不應該直接放棄治療。

我最近感冒咳嗽很嚴重,痰裡面帶有血絲是怎麼回事?

答:感冒咳嗽太用力,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黏膜出血而造成痰中帶血絲,一般是不用過度驚慌。

我咳血的狀況已經半年了,雖然出血的量不大,但是常常早上第一口痰裡面都會有血絲,是什麼問題呀?

答:咳血由上而下要考慮口腔、鼻咽、口咽、下咽、氣管、肺、食道、胃等問題,鼻咽內視鏡檢查、胸部X光、胃鏡、氣管鏡、電腦斷層等,都是可能需要的檢查。

我感冒喉嚨痛兩天,昨天洗澡的時候摸到脖子腫腫的,是什麼情況?

答:可能是感冒引起的頸部淋巴結發炎,通常伴隨著疼痛感,大多數會自癒。正常大小的淋巴結因為很小,是摸不到的。通常發炎腫大的淋巴結後續體積會變小,但不一定會回到原本正常的大小。除了病毒之外,細菌、結核菌也可能造成頸部腫塊甚至化膿,我們稱之為化膿性淋巴腺炎,診斷方法是用針抽吸膿液送培養,得出正確的感染原,再根據培養的結果使用適合的抗生素。

我頸部腫塊已經好幾年了,都沒有去檢查。會不會是癌症?

答:成年人,頸部腫塊超過半年,摸起來很硬,有菸酒檳榔的習慣,罹患癌症的機會較高。上呼吸消化道的癌症,可能會轉移到頸部淋巴結,在脖子上的臨床表現就是頸部有超過一公分大小的硬塊,很硬,和周邊組織有沾黏。臨床上懷疑是頸部轉移性腫塊,一般會實行細針穿刺檢查,用針抽取腫塊內的細胞送檢查。

這兩天發現脖子摸到一團軟軟的東西,不會痛,摸起來還感覺會動,會不會是癌症?

答:摸起來軟軟的頸部腫塊常見的是脂肪瘤或是血管瘤,癌症的機會較低。通常可由觸診或是超音波輔助得到正確診斷。脂肪瘤可以手術治療,血管瘤可以手術或是施打血管硬化劑治療。

腫塊長在脖子不同的位置,有什麼差別嗎?

答:不同疾病造成的頸部腫塊,往往會發生在特定的位置。例如:
耳前及下顎之間:腮腺相關腫瘤
頸部中央:甲狀腺相關腫瘤、皮樣囊腫
胸鎖乳突肌前:上氣道呼吸道惡性腫瘤轉移、鰓裂囊腫
胸鎖乳突肌後:上氣道呼吸道惡性腫瘤轉移(鼻咽癌)
鎖骨上:肺部、婦科、腸胃道惡性腫瘤的轉移。

由上可知,頸部腫塊有可能是其它的部位癌症轉移,這也是頸部腫塊需要到耳鼻喉科檢查最重要的原因:1. 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2. 找出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

小朋友也會頸部腫塊嗎?

答:若是排除了發炎的原因,小朋友的頸部腫塊要考慮先天性原因,例如:鰓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真皮囊腫、血管瘤等。這些腫塊雖然是先天的,不過並不是大小固定不變,往往是慢慢變大,到了青少年甚至成年後才因為體積夠大,或是因為某次特定的感染紅腫熱痛才被發現。




關於頸部腫塊,病人與家屬應該注意的重點是什麼?

答:由上述可知,腫塊的發生時間、發生位置、大小,是診斷重要的依據。因此病人應該要想一想腫塊第一次被發現的時間,這段時間大小是否有發生變化(變大?變小?),是否有紅腫熱痛的情況,這些重要的資訊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

同場加映:脖子腫塊別輕忽!五大迷思要破除!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掛號、領藥最方便!)

超過66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血壓「早晚有差」別緊張!醫揭「正常晝夜變化」 1狀況要警覺

血壓「早晚有差」別緊張!醫揭「正常晝夜變化」 1狀況要警覺

「量血壓」是醫界相當推薦的生活保健習慣,但不少民眾會疑惑血壓忽高忽低,到底要怎麼判斷異常徵兆?對此,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指出,其實血壓有「晝夜變化」是正常的,通常會白天高晚上低,但如果早晚都沒有差距,就要警覺可能有異常。

2025年06月26日 18:24

「糖尿病前期」失智風險多54% 醫曝高血糖傷腦2機制

「糖尿病前期」失智風險多54% 醫曝高血糖傷腦2機制

許多人對糖尿病前期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血糖偏高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醫師示警,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換句話說,就算血糖只是略為升高,也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2025年06月28日 11:10

醫學生員額上限爭議 邱泰源強調「堅守1300名額」將與教育部溝通

醫學生員額上限爭議 邱泰源強調「堅守1300名額」將與教育部溝通

國內每年培養醫學生人數總量管控為1300名,但因為教育部今年6月核定清華、中興、中山等3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轉一般生,且招生名額合計增至105名,引發醫界不滿,直言逾越原有總量管制原則。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8)日受訪強調,長久以來立場均為「堅守醫學生1300名額上限」,將會再與教育部了解、溝通。

2025年06月28日 10:09

消除黑眼圈不再靠遮瑕 「奈米脂肪」可掃黑8成、效果維持數年

消除黑眼圈不再靠遮瑕 「奈米脂肪」可掃黑8成、效果維持數年

許多女性對黑眼圈感到苦惱,但以往無有效方法消除,所幸另一個美容大敵「 脂肪」,近年竟成了「掃黑」新武器。醫師表示,國外研發出「奈米脂肪療法」,能厚實眼周皮膚、提升循環,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率可達8成,且效果能維持數年,是治療黑眼圈的重要選擇。

2025年06月28日 09:13

醫團不滿「醫學生員額擴招」 教育部:未逾1300名管制總量

醫團不滿「醫學生員額擴招」 教育部:未逾1300名管制總量

國內每年醫學生培養人數總量管控,傳出因為教育部同意清華、中興、中山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自費一般生,各自有35名員額,讓基層醫師團體不滿,直言逾越原有總量管制原則。教育部今(27)日回應,所屬14所學校在115學年度醫學系一般生名額,仍然沒有超過1300名的管制總量。

2025年06月27日 19:58

愈減愈重好沮喪?醫師自揭「瘦身內幕」分享成功關鍵

愈減愈重好沮喪?醫師自揭「瘦身內幕」分享成功關鍵

減肥話題永不退燒,但現代人面對減重總是「說的比做的多」!《街訪突即隊》這次再度走上街頭,與路人暢談減重話題,驚覺大家對於肥胖與健康的認知,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25年06月27日 18:21

輕熟女「D級美胸」右乳爆4顆腫瘤 醫提醒1招避癌變

輕熟女「D級美胸」右乳爆4顆腫瘤 醫提醒1招避癌變

台中一名30歲吳小姐喜歡游泳、潛水,兩年前自己右側乳房摸到類似QQ球的腫塊,原本不以為意,未料近半年發現腫塊變大、且不只一顆,今年四月就醫進一步追蹤檢查,發現右側乳房竟有四顆1.3公分到3.2公分腫瘤,雖診斷為良性腫瘤,但擔心過大腫瘤轉為惡性腫瘤,決定摘除。醫師提醒,發現腫塊還是要立即就醫,不管是良性或惡性腫瘤都應該及早掌握病況,定期追蹤或及時治療。

2025年06月27日 17:43

靠鮪魚罐頭「減脂增肌」真有效?日本健康圈掀熱議、上班族&健身族飲控新寵!

靠鮪魚罐頭「減脂增肌」真有效?日本健康圈掀熱議、上班族&健身族飲控新寵!

最近在日本健身圈掀起熱議的「鮪魚罐頭減脂法」,成為許多忙碌上班族與健身愛好者的瘦身新寵。不過,這一罐看似平凡的食材,真的能幫助體重控制嗎?根據日本《Women's Health》報導,擁有管理營養師資格的麻生れいみ老師就指出,「關鍵不在吃多少,而是怎麼選、怎麼吃才真正有效!」

2025年06月27日 16:3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