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看/全球最大! 伊斯坦堡「新機場」華麗亮相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華麗亮相,我們是第一批進入大廳的台灣遊客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圖文/乘翼吻旅

全球最大的機場將在哪裡?從2015年到2017年,全世界運量最大的機場前三名分別都是:美國亞特蘭大、北京首都、杜拜。以人數居冠的亞特蘭大來說,一年運量一億三千多萬。如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第三座國際機場(ISL)已經在2018年10月29日,土耳其95週年國慶日這天啟用,喊出一年載客量要衝上兩億人次,搶下「世界南波萬」的頭銜。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進入伊斯坦堡新機場前的大門。「Havalimani」就是土耳其文「機場」的意思。(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2018年十一月初,我有幸搶先光臨這座新機場,體驗了一小時,這座全新機場究竟有何特別?做為全台灣第一批造訪這座機場的旅客,請看從伊斯坦堡傳來的第一手觀察。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遠看伊斯坦堡新機場一角,可以看出機場工程仍在持續,全部預計2028年才大功告成。(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不同於目前使用的阿塔圖克機場(IST)位於伊斯坦堡歐洲端的南邊,這座伊斯坦堡新機場(ISL)位於歐洲岸的最北邊。距離伊斯坦堡市區約35公里,未來將有鐵公路,目前只有公路,開車約四十分鐘抵達。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可以說是現任總統艾爾多安自認的政績,因此沿途都是宣傳自己旗幟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當沿途出現土耳其國旗,以及現任總統艾爾多安的旗幟,就知道快到達。因為太新,連我們的司機都不曾去過,在抵達航廈前還差點走錯車道。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外車道,由於剛開幕目前還沒有太多旅客。(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不過,也因為太新,還沒有太多旅客,因此當司機停在岔路口,準備切回正確車道時,也沒擋到任何其他車輛,也更可見,我們是非常「稀有」的客人。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大廳屋頂弧線造型,未來將有四座像這樣的航廈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等抵達航廈,首先感受到航廈的宏偉,這只是這座佔地76.5平方公里新機場的一小角落。未來,這裡將有4座航廈、6條主跑道,每小時可以起降19架次,另有16條滑行道、143座空橋以及可以容納500架飛機的停機坪,足夠目前世界最大客機A380在內的所有機型起降。完工後將有世界超過100家航空公司,每天約3千架次班機,從這飛往超過350個目的地。

▲▼             。(圖/土耳其航空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設計宣傳照,看得出來將來的跑道與航廈 。(圖/土耳其航空公司提供)

這座新機場斥資超過美金116億元興建,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期工程硬體的90.5%的建設,剩下還有第二到第四期工程,預計全部在2028年完工。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內部的挑高屋頂,自然採光。(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官方預計目前新機場可容納約9,000萬的客流量,到2023年的客流量可望提升至1.5億,2028年還要衝上2億人次。如果真能達標,將榮登「世界最大機場」。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一角。(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我們實際走進機場出境大廳,建築設計挑高,屋頂以上凸弧度設計,讓光自然灑進。整個大廳感覺就像蘋果I Phone 6問世時的廣告句「bigger than bigger(比大更大)」。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通往入關處一角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航站內部有世界上最大超過17,500坪的免稅商店,甚至有公園、清真寺、醫療中心及會議中心,並規劃有450間客房的飯店,提供轉機過夜旅客使用。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的自助登機設備。(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新機場預計將有5百個人工報到櫃檯。另外,自助登機的機器也準備好,提供土、中、日、英、法、德、俄、阿共八種語系自動報到。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安檢嚴格 ,我們是第一批進入的台灣媒體,出示准證後才能拍攝。(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這裡的安檢機制和阿塔圖克機場相同,採取兩道安檢程序,也就是進入出境大廳一律先安檢再辦登機,然後進海關查驗護照前還會再安檢一次。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到處都掛有土耳其國父與總統的旗幟。(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接著來到入關門前,會看到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以及現任總統艾爾多安的大幅掛像,展現十足土耳其「中央集權」的政治特色。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到處都有土航標誌,土航仍是這幾場最大運營的航空公司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整座出境大廳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土航的標誌,以及土航的代表色、紅色。土耳其航空當然當然是這座機場的最大航空公司,將把阿塔圖克機場的運量移轉到這,飛向全球。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以各國語言祝賀旅客即將回家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土航目前擁有327架飛機,利用伊斯坦堡位於歐亞交界的地理優勢,可無縫接軌,轉機到歐洲非洲,持續拖展航點。目前已飛往世界122個國家、307座城市,是世界航空公司航點排行數量的第一名。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未來將在這乘載一年兩億旅客。(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旅遊資訊,旅行心情,旅遊的真相與假象,那些部落客沒說的事,請看 乘翼吻旅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蔡世仁認為,他與團隊在學術領域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從免疫學角度來理解精神疾病,並以系統性整合研究方式,釐清「發炎」與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關聯,立下重要里程碑。

2025年11月08日 10:03

「超人醫師」徐超斌今追思會 石崇良: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超人醫師」徐超斌今追思會 石崇良: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長年致力南迴地區偏鄉醫療的「超人醫師」徐超斌於今年9月18日深夜辭世,南迴基金會今特別舉辦追思會。總統賴清德也特別出席頒發褒揚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徐超斌醫師一生致力於偏鄉醫療,衛福部對此獻上最深的謝意,未來也會持續增進南迴醫療可近性。

2025年11月09日 16:51

「在宅急症照顧」對象擬擴大 石崇良: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在宅急症照顧」對象擬擴大 石崇良: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衛福部去年7月啟動「在宅急症照顧計畫」,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今年8月OPAT(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上路,針對病情穩定、不需住院,可是還是需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的成人感染症患者提供服務,之後將研擬在宅急症照顧對象將比照OPAT,擴及所有感染症患者。

2025年11月09日 16:08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一項最新發表於《The Lancet》的全球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悄然成為全球第九大死因,每年奪走約150萬條人命。專家警告,這項「沉默殺手」往往在病情惡化到危險階段前毫無症狀,全球約有七億八千八百萬人受到影響,相當於全球成年人口的14%,也就是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

2025年11月09日 13:04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衛福部金門醫院發生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疏失,原本應施打水痘疫苗及流感疫苗第二劑,實際施打為水痘疫苗及A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則未施打。對此,疾管署表示,已請醫院正式函報預防接種異常事件及調查,立即啟動院內調查及醫療疏失調查機制,並持續追蹤該名幼兒健康監測,另也再次呼籲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

2025年11月09日 13:03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最近一名營養師指出,連續喝3000毫升水一周後,代謝變快、水腫消、體重下降,但也有上班族抱怨頻尿太煩,甚至有人喝過頭導致腎炎。專家劉博仁提醒,喝水要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睡前2至3小時應減少攝取,避免頻尿影響睡眠。每天需水量以「體重×30毫升」計算,喝對時間才能護腎又助代謝。

2025年11月09日 12:13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約有四分之一出現勃起障礙,60歲以上更超過半數。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指出,勃起障礙依照嚴重程度與成因治療不同,甚至可選擇人工陰莖植入,適合「攝護腺癌術後、中風導致神經損傷或長期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等患者,但術後硬度為固定狀態,性行為體位也有限制,例如不適合進行女上男下,以免折斷。

2025年11月09日 11:14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早上起來覺得「腦霧」,記憶力變差、反應力下降,擔心自己是不是提早老化,有失智的風險?張家銘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提醒,現代人長期睡不好、熬夜或壓力大導致淺眠,讓大腦內的「膠淋巴系統」無法出來工作,導致廢物累積,引發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他建議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讓腦流動起來,記憶就會回來。」

2025年11月09日 09: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