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看/全球最大! 伊斯坦堡「新機場」華麗亮相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華麗亮相,我們是第一批進入大廳的台灣遊客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圖文/乘翼吻旅

全球最大的機場將在哪裡?從2015年到2017年,全世界運量最大的機場前三名分別都是:美國亞特蘭大、北京首都、杜拜。以人數居冠的亞特蘭大來說,一年運量一億三千多萬。如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第三座國際機場(ISL)已經在2018年10月29日,土耳其95週年國慶日這天啟用,喊出一年載客量要衝上兩億人次,搶下「世界南波萬」的頭銜。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進入伊斯坦堡新機場前的大門。「Havalimani」就是土耳其文「機場」的意思。(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2018年十一月初,我有幸搶先光臨這座新機場,體驗了一小時,這座全新機場究竟有何特別?做為全台灣第一批造訪這座機場的旅客,請看從伊斯坦堡傳來的第一手觀察。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遠看伊斯坦堡新機場一角,可以看出機場工程仍在持續,全部預計2028年才大功告成。(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不同於目前使用的阿塔圖克機場(IST)位於伊斯坦堡歐洲端的南邊,這座伊斯坦堡新機場(ISL)位於歐洲岸的最北邊。距離伊斯坦堡市區約35公里,未來將有鐵公路,目前只有公路,開車約四十分鐘抵達。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可以說是現任總統艾爾多安自認的政績,因此沿途都是宣傳自己旗幟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當沿途出現土耳其國旗,以及現任總統艾爾多安的旗幟,就知道快到達。因為太新,連我們的司機都不曾去過,在抵達航廈前還差點走錯車道。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外車道,由於剛開幕目前還沒有太多旅客。(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不過,也因為太新,還沒有太多旅客,因此當司機停在岔路口,準備切回正確車道時,也沒擋到任何其他車輛,也更可見,我們是非常「稀有」的客人。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大廳屋頂弧線造型,未來將有四座像這樣的航廈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等抵達航廈,首先感受到航廈的宏偉,這只是這座佔地76.5平方公里新機場的一小角落。未來,這裡將有4座航廈、6條主跑道,每小時可以起降19架次,另有16條滑行道、143座空橋以及可以容納500架飛機的停機坪,足夠目前世界最大客機A380在內的所有機型起降。完工後將有世界超過100家航空公司,每天約3千架次班機,從這飛往超過350個目的地。

▲▼             。(圖/土耳其航空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設計宣傳照,看得出來將來的跑道與航廈 。(圖/土耳其航空公司提供)

這座新機場斥資超過美金116億元興建,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期工程硬體的90.5%的建設,剩下還有第二到第四期工程,預計全部在2028年完工。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內部的挑高屋頂,自然採光。(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官方預計目前新機場可容納約9,000萬的客流量,到2023年的客流量可望提升至1.5億,2028年還要衝上2億人次。如果真能達標,將榮登「世界最大機場」。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一角。(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我們實際走進機場出境大廳,建築設計挑高,屋頂以上凸弧度設計,讓光自然灑進。整個大廳感覺就像蘋果I Phone 6問世時的廣告句「bigger than bigger(比大更大)」。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通往入關處一角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航站內部有世界上最大超過17,500坪的免稅商店,甚至有公園、清真寺、醫療中心及會議中心,並規劃有450間客房的飯店,提供轉機過夜旅客使用。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的自助登機設備。(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新機場預計將有5百個人工報到櫃檯。另外,自助登機的機器也準備好,提供土、中、日、英、法、德、俄、阿共八種語系自動報到。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安檢嚴格 ,我們是第一批進入的台灣媒體,出示准證後才能拍攝。(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這裡的安檢機制和阿塔圖克機場相同,採取兩道安檢程序,也就是進入出境大廳一律先安檢再辦登機,然後進海關查驗護照前還會再安檢一次。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到處都掛有土耳其國父與總統的旗幟。(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接著來到入關門前,會看到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以及現任總統艾爾多安的大幅掛像,展現十足土耳其「中央集權」的政治特色。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到處都有土航標誌,土航仍是這幾場最大運營的航空公司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整座出境大廳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土航的標誌,以及土航的代表色、紅色。土耳其航空當然當然是這座機場的最大航空公司,將把阿塔圖克機場的運量移轉到這,飛向全球。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以各國語言祝賀旅客即將回家 。(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土航目前擁有327架飛機,利用伊斯坦堡位於歐亞交界的地理優勢,可無縫接軌,轉機到歐洲非洲,持續拖展航點。目前已飛往世界122個國家、307座城市,是世界航空公司航點排行數量的第一名。

▲▼             。(圖/臉書 乘翼吻旅提供)

▲伊斯坦堡「新機場」出境大廳,未來將在這乘載一年兩億旅客。(圖/臉書「乘翼吻旅」授權提供)

旅遊資訊,旅行心情,旅遊的真相與假象,那些部落客沒說的事,請看 乘翼吻旅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推動器捐30年 李明哲曝「最大阻力」:醫師要幫助完成最後決定

李明哲在花蓮慈濟醫院全心投入器官捐贈與移植,至今超已近30年,他認為,器捐不只是開刀,而是一場社會運動,重點在於「利他」,而許多人嘴上支持,真正面對器捐的抉擇卻常退縮,台灣社會還需要時間逐漸理解器捐觀念,醫界也該讓過程保有尊重。

2025年10月06日 09:24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衛最新報告:全球1/6細菌「對抗生素失效」 醫療救命能力受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警告,抗生素抗藥性(AMR)細菌感染病例正快速增加,已嚴重削弱挽救生命的治療效力,甚至讓輕微傷口或常見感染可能致命。世衛指出,2023年全球實驗室確認的細菌感染病例中,高達1/6對現有抗生素失效,每年直接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相關死亡人數則接近500萬。

2025年10月13日 23:10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42歲女每天堅持3習慣 400多天「甩肉51公斤」褲子5XL減到S碼

減肥只要使用對的方法,不論年齡多大都有可能成功,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一名院內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不吃藥、打針或其他偏方,只長期堅持3件事件,在400多天內成功甩肉51公斤,減重帶來外貌及身形的蛻變,讓她的鄰居也忍不住驚呼「是不是吳媽還有另一個女兒沒介紹過」。

2025年10月13日 19:45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花蓮善款破11.5億! 撥款第二階段將「提高弱勢補助」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迄今已20日,迄今募得款項超過11.5億元。賑災基金會今表示,家園慰助金已陸續發放,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將對弱勢家庭提高補助,會與衛福部相關單位討論後儘速提出。

2025年10月13日 18:26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空服員疑罹罕病猝逝!一原因死亡率極高...3大症狀快就醫

長榮航空1名外型甜美、亮眼的34歲空服員執勤途中突感不適,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不幸病逝。據悉,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為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消息一出,也讓這種陌生的疾病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專家說,史迪爾氏症與重感冒、藥物過敏、甚至細菌感染非常相似,導致診斷不易,許多患者常被當作一般感染治療卻不見好轉,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

2025年10月13日 17:15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婦腫瘤長進肝心被判死刑 北榮團隊「全球罕見手術」拆彈救回

53歲潘女士在健檢發現罹患「惡性平滑肌肉瘤」,盤根錯節緊緊攀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還直抵心臟,其險惡位置,讓眾多醫學中心紛紛搖頭,結果北榮團隊花了14小時拆彈,順利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把肝臟拿出來切除腫瘤、重建肝靜脈,再將重新歸位。潘女士術後至今6個月,狀況良好,無任何復發跡象。

2025年10月13日 15:48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長榮空服員機上不適「未啟用MedLink」 衛福部長揭關鍵作用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離世,有其他空服員於社群平台指控,當班座艙長未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表示,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會提供當下處理建議,也是機長參考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

2025年10月13日 14:54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水災後警戒!傳染病「類鼻疽」感染恐致敗血症 泥土可存活30月 

台灣今年多次水災豪雨,農業部今(13日)警示,水災後偶有人群感染「類鼻疽」並不幸死亡之案例,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類鼻疽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達30個月,在水中更可存活長達16年,提醒牧場經營者災後首要任務應加強環境清潔、動物健康監測,如立即清除積水與泥沙,避免動物長時間接觸受污染泥水,並確保提供乾淨飲水。

2025年10月13日 13:50

顎骨腫瘤侵襲下排牙齒 台大團隊「一天換下巴」創全台首例

顎骨腫瘤侵襲下排牙齒 台大團隊「一天換下巴」創全台首例

52歲石小姐近一年因下顎外觀及牙齦明顯腫大變形,就醫檢驗後確診為9公分大小「下顎骨造釉細胞瘤」,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只花了一天就完成「腫瘤切除、顎骨重建、植牙假牙贋復」,該案例更是台灣首例。

2025年10月13日 13:3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