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度好處多,運動前後別忽略

▲柔軟度好處多 運動前後別忽略。(圖/pixabay)

▲柔軟度好處多,運動前後別忽略。(圖/pixabay)

作者:林安民 醫師

「醫師啊,我整個人都不舒服啊,尤其是這裡」,眼前的阿伯,比出後頸下方與上背,眼神顯露疲憊,看來他無論是工作還是非工作,身體始終不對勁持續一段時日,已經神情渙散。

「請問你的工作是?」想知道,工作與不舒服有沒有可能會有關連。

「我的工作是要長期打電腦的,沒有打電腦的時候,代表要出差在開車。」

林伯伯為了比出疼痛的位置,我也注意到,他其實也有肩膀的不適。我看了看,確定位置之後,請他操作動作--

操作完動作以後

「這樣好像有比較好一點」

能夠從病人口中聽到這句話,真的是很重要的「開始」

事實上,不管是門診還是健診,甚至應該說,走在路上的許多人,即便離開了椅子,我們的身體,始終保持面對螢幕的姿勢。

況且,許多年輕或是中壯年民眾,不管有無運動,都常常帶有一些長期姿勢不健康的情形,只是沒有明顯疼動,就也這樣得過且過,然而,我們注重柔軟度,是一種預防受傷,也是恢復活動的一種概念。

柔軟度是測量的「活動度」,同時也是「操控身體的能力」

柔軟度很容易被忽略,請大家回想一下,過去學校體育課考試有「坐姿體前彎」,表現好一點的同學,現場同學驚呼;表現差一點的同學被笑一下,好像就到此為止。

然後等到年紀稍大之後,假如公司行號有請講師為了員工福利,針對筋骨酸痛開辦講座,並現場伸展或拉筋,有很大的機會,會看到自嘲比爛的實況,雖然自嘲在許多場合是一種簡單好用的社交方式,但是在身體柔軟度方面,真的不要抱著比爛的心情比較好。

好的柔軟度,表示身體有較大的活動度,此來自骨關節、軟組織以及神經系統的配合才能夠有良好表現。意味著骨關節沒有慢性舊傷使得活動受限;而軟組織平時具有一定的延展得以保持彈性;至於神經系統,懂得作用肌收縮與拮抗肌放鬆。綜合以上,就不難發現,柔軟度並非只有「筋軟不軟」這個面向,而是動作產出,意即操控身體的能力。倘若只有單方面軟組織夠軟,但是骨關節一轉就痛,亦或是神經系統無法放鬆或維持其他部位的穩定性,那麼柔軟度亦不可能理想。

柔軟度的訓練面,很重視身體體線排列。因為不正確的體線,除了訓練目標效果不好以外,亦可能因為其他部位的動作代償,造成受傷。並且,體悟體線排列的掌握,這在日常生活像是坐、站、走的各種姿勢,全部都受惠。

訓練過程,也很重視心情與神經上的放鬆,焦慮與緊張都會造成肌肉緊繃,所以也必須有相當程度的放鬆才能安全有效,而不是硬拉。配合呼吸,調息,讓心境與思緒專注在當下,有書本稱之為「正念」,英語為mindfulness。

軟組織像是肌腱與韌帶,雖然說天生遺傳會決定很大一部分,但訓練亦可以增進延展性 (elongation)。

從以上三點便可以知道,柔軟度需要額外訓練,然而,它的好處連同有氧與肌力訓練都能受惠,以下列舉一些為例:

有氧與肌力訓練都一樣用得到:

因為若是有良好的柔軟度,他可能代表著:

1. 運動觀念重視暖身運動,避免熱身不足之傷害

2. 肌肉較容易放鬆,在其他運動項目能做出流暢平滑的動作,增進表現

3. 肌肉長度變長,所以能夠儲存彈性位能亦增加,得以增加肌力

4. 神經生理更活躍,所以對於平衡感有很大的幫助

5. 運動觀念重視緩和運動,幫助肌肉恢復疲勞

自然,由於筆者從事臨床工作,從目睹,耳聞,看書到實作,均體認到良好柔軟度與生活品質是很有關連的,比如:蹲下撿東西就不只是肌力的問題,也和下背與髖關節柔軟度有關係;手舉過肩拿東西,轉頭注意左右......,都再再顯示!柔軟度於日常生活功能,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有以上這麼多的好處,與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希望大家也能夠將柔軟度納入運動時間當中,能夠單獨做很棒,而暖身(為本次訓練作活動度準備)跟緩和(為本次訓練做收操)也是實施的好時機!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豆漿可以補鈣?營養師揭「真相」:狂灌也補不了多少

喝豆漿可以補鈣?營養師揭「真相」:狂灌也補不了多少

「補鈣」是日常相當重要的保健,而除了大家熟知的牛奶之外,還有人說「喝豆漿」也可以補鈣?對此,營養師直言,瘋狂灌豆漿,也補不了多少鈣,而且喝2公升才等於一杯奶。

2025年05月25日 11:30

肺炎鏈球菌破新高!醫示警「1類型」又毒又難纏死亡率高

肺炎鏈球菌破新高!醫示警「1類型」又毒又難纏死亡率高

近期流感與肺炎鏈球菌感染打破秋冬流行期,且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更是突破六年新高。對此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邱南昌醫師指出,夏季也有感染案例,主要原因包含氣溫變化、免疫負債,以及個人衛生習慣鬆懈等,其中肺炎鏈球菌以「血清型3」尤其嚴重,血清型3又毒又難對付,死亡率高。

2025年05月25日 10:00

「頸因性頭痛」變常見 中醫示警低頭族、電腦看整天成高危險群

「頸因性頭痛」變常見 中醫示警低頭族、電腦看整天成高危險群

現代人經常生活離不開手機,工作又離不開電腦,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健康問題。中醫師分享,有1名51歲男性長年從事辦公室管理工作,因久坐導致肩頸僵硬,在過去半年出現後腦與頸部疼痛,並伴隨頭暈、耳鳴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診察才發現是頸因性頭痛,後續透過中醫針灸及整體調理,大幅緩解症狀。

2025年05月25日 09:39

4大偽健康食物! 恐血糖失控、體重暴增

4大偽健康食物! 恐血糖失控、體重暴增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健康,許多人因此放棄零食、飲料,轉而選擇那些標榜健康的食物,但許多看似健康的選擇,其實暗藏陷阱,你以為吃下了有助身體健康的食物,卻可能導致血糖失控、增加身體負擔,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體重爆增。專家告訴CTWANT,燕麥奶、能量棒、全麥麵包、穀麥片正是最易誘導人的 4大偽健康食物,仔細挑選才能真正吃得健康。

2025年05月25日 07:31

這波新冠常見急性喉炎!中醫曝白膿塊照示警:恐釀氣管發炎、肺炎

這波新冠常見急性喉炎!中醫曝白膿塊照示警:恐釀氣管發炎、肺炎

近期新冠疫情快速竄升,根據疾管署統計,光是上周因為新冠就診就達到1.9萬人次,本周還可能翻倍成長。中醫師賴韋圳分享臨床觀察,這波新冠患者有不少人有急性喉炎症狀,會有喉嚨痛、咽喉紅腫、扁條腺腫大或化膿,頸部淋巴腺腫大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容易演變為氣管發炎,甚至是肺炎,提醒民眾多注意。

2025年05月24日 17:30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賣場竟販售異膚免疫抑制劑 食藥署:涉賣偽禁藥最重可關7年

蝦皮網路賣場上驚見販售異位性皮膚炎的免疫抑制劑用藥,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4)日表示,相關產品並非我國核准藥品,且目前除了經核准的乙類成藥可於網路零售,其餘藥品都不得於網路販賣。已經要求平台業者下架並交由衛生局處辦,該名賣家涉及違反《藥事法》,最重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0萬元以下罰金。

2025年05月24日 14:56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美明年退出WHO確實有衝擊 衛福部談赴日內瓦實況:會做好因應

台灣連續9年沒有獲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衛福部仍由部長邱泰源率世衛行動團由前往日內瓦,遞交抗議信函並與國際交流。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明年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24)日表示,這次去日內瓦確實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受到衝擊影響,包括財源、內部組織等方面,衛福部仍會持續觀察並做好相關因應。

2025年05月24日 14:05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的「一半體重會被保留」 醫揭研究:長期下來減重更難

連假胖是真的!端午節連假將至,不少人準備應景享用粽子,醫師指出,每逢節慶後,診所都會湧現一波「節後減重潮」,然而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也就是說,每次連假亂吃,身體都會默默多存一些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2025年05月24日 11:06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確診驚人!只有微燒「醫見特別1症況」 女病患快篩超深2條線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指出,光是一個白天門診就有10幾位確診病例,令他直呼「非常驚人!」新冠常見症狀以「發燒、倦怠、肌肉酸痛」表現為主,李典憲還遇到一位特別案例,只有輕微發燒,但有嚴重腹瀉,因此提醒大家持續發燒合併「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是確診了。

2025年05月24日 10: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