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先別慌 耳石脫落症可以這樣做

▲天旋地轉先別慌 耳石脫落症可以這樣做。(圖/pixabay)
 
 

▲天旋地轉先別慌 耳石脫落症可以這樣做。(圖/pixabay)

作者:耳鼻喉科 施淳文 醫師

某天的耳鼻喉科門診林先生:「醫生我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站都站不穩。」

施醫師:「聽起來很嚴重,有沒有昏倒呢?」

林先生:「我是沒有昏過去啦,也沒有聽力下降、耳嗚、手腳無力、手麻腳麻、頭痛、或是感冒這些問題啦!」

施醫師:「有什麼姿勢特別暈呢?」

林先生:「只要頭一動就暈,尤其躺著的時候轉左邊,不動就沒事,醫生我到底怎麼了?」

經過施醫師檢查後,判斷應該是耳石脫落症,在施醫師徒手進行耳石復位術後眩暈症狀緩解許多。

名詞解釋

耳石脫落症,又稱作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是眩暈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會有整個世界都在轉動的錯覺。

原理

耳石脫落症源自於內耳的機械問題。內耳中的橢圓囊與球狀囊中含碳酸鈣晶體,又被稱作耳石,協助人體平衡系統,平常緊密包覆在內。

若耳石脫落至半規管中,當頭轉動的時候會使得耳石隨著重力移動,造成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大腦會進一步感知為旋轉的錯覺。

通常每次的眩暈發作少於一分鐘。在每次的眩暈發作之間,有些人無症狀,有些人會感到輕度的不平衡感。

耳石脫落症的眩暈特色

如何將耳石脫落症與其它種類的頭暈區隔呢?雖然眩暈都常會有噁心嘔吐的狀況,像暈車一樣,但是耳石脫落症特色是良性的,相對其它中樞性眩暈不會有後遺症產生。

眩暈發作時不會持續太久,不會產生耳嗚,不會頭痛,也不會影響聽力或產生失去意識的狀況,也不會有其它手腳麻木、不靈活、協調性變差的問題。

好發族群

任何年齡的成年人都有機會發作,特別是老年人。絕大多數發作時沒有特別的原因,但是若有頭部外傷、偏頭痛、內耳感染或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插管手術可能會影響發作的機率。

診斷

靠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診斷耳石脫落症已相當足夠,通常不太需要進一步影像學的檢查。Dix-Hallpike檢查法是診間最常用來檢查後半規管脫落的耳石,當患者的頭部後仰且轉動時,醫師或檢查人員可以觀察到「眼球震顫」的情形。而眩暈會與眼球震顫一同出現,檢查時隨著姿勢的變換會有不同的震顫情形以供診斷。

治療

藥物治療僅可以緩解眩暈症狀,而最快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耳石復位術。由於後半規管是最常發生的位置,絕大多數可以靠Epley耳石復位術讓脫落的耳石回去他該有的位置。

正確的做法是需要醫師先確認脫落的耳石位置是哪一側,再幫助病人做耳石復位術,做一次成功的機會有七成左右,兩次可高達九成。

但眩暈停止後,可能還是會殘留不平衡的感覺幾個小時至幾天,之後就會漸漸好轉。

會不會復發呢?

據有些研究統計五年內復發率高達五成,特別是頭部外傷相關的耳石脫落症,而且幾乎都是在同一側產生。如果這個狀況時常發生,可以與醫師討論學習診斷及自我進行耳石復位術,但仍然要提醒每次的頭暈都有可能是不同的原因,若僅靠過去的經驗判定,還是會有誤診的可能性。

結論

耳石脫落症是一個在耳鼻喉科門診常遇見的問題,隨著人口老化,這類眩暈的病人會越來越多,並可能影響到生活安全及增加跌倒風險。幸好眩暈症狀會自發性地消退且隨著時間改善。

若有這方面眩暈的問題,請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來讓您的世界停止旋轉吧!

同場加映:感冒了,一定得吃藥、打針嗎?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掛號、領藥最方便!)

超過67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助大眾了解如何維護心臟健康,《ETtoday健康雲》也將直播講座精彩內容。

2025年03月26日 09:03

腰酸背痛可能不是姿勢問題! 中醫師:小心「肌少症」作祟

腰酸背痛可能不是姿勢問題! 中醫師:小心「肌少症」作祟

現代人常常感覺腰酸背痛,尤其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缺乏活動,更容易出現這類問題。但你知道嗎?其實「肌少症」也可能是腰背痠痛的背後原因。

2025年04月28日 13:58

醫界提「護理師養成獎學金計畫」 每年15億穩定心血

醫界提「護理師養成獎學金計畫」 每年15億穩定心血

護理人力缺乏一直無解方,台灣醫務管理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政府應立即啟動「護理科系養成獎學金計畫」,系統性支持護理人力培育,從源頭解決問題,可針對每年近萬名護理科系在學學生,提供每人每年15萬元獎學金,連續四年支持至畢業,畢業一年內考取護理師執照,執照取得後至少服務臨床四年。

2025年04月28日 13:52

北榮第三波調薪!陳威明: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留人

北榮第三波調薪!陳威明: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留人

台灣醫護人力流失,為提高醫護留任率,台北榮總在今年4月起啟動第三波獎勵調整方案,落實「不同⼯、不同酬」。院長陳威明表示,北榮是公立醫學中心,需遵守政府獎勵金發放規定,會在院內財務容許和符合規定的情況之下,提高醫護待遇。

2025年04月28日 10:38

不吃早餐容易胖? 醫揭關鍵:錯!

不吃早餐容易胖? 醫揭關鍵:錯!

有句話說「早餐要吃得像皇帝」,是一早活力來源。網紅醫師蒼藍鴿(吳其穎)表示,不吃早餐等於容易胖?錯。

2025年04月28日 08:19

她發燒狂咳 醫快篩結果很驚訝

她發燒狂咳 醫快篩結果很驚訝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幫一名患者驗了流感、黴漿菌快篩,結果驗出黴漿菌快篩陽性,「這個結果我滿驚訝的」,因大部分遇到成年人感染黴漿菌,通常症狀都滿輕微的,但患者血氧只有90-92%。

2025年04月28日 07:15

多吃蔬果幫助排便! 專家點名「2地雷」:適得其反

多吃蔬果幫助排便! 專家點名「2地雷」:適得其反

不少現代人深受便秘困擾,認為多吃青菜水果就能改善,但醫師提醒,吃錯方法恐怕適得其反,「若僅依賴青菜,容易導致糞便過乾」。

2025年04月27日 19:28

台灣「可避免死亡人數」輸日韓!健康台灣需仰賴「5大支柱」政策

台灣「可避免死亡人數」輸日韓!健康台灣需仰賴「5大支柱」政策

2025年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在台北榮總舉行,副召集人陳志鴻報告指出,台灣近10年來可避免死亡人數下降速度和降幅比日本和韓國還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25年04月27日 17:03

醫投書刺胳針錯誤要更正!洪子仁:影響台灣健康照護形象

醫投書刺胳針錯誤要更正!洪子仁:影響台灣健康照護形象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引發醫界議論。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文章在全世界流傳,可能會影響台灣健康照護體系整體形象。

2025年04月27日 16:03

台北榮總下月開會「不能嚐甜頭了」 咖啡不給糖

台北榮總下月開會「不能嚐甜頭了」 咖啡不給糖

「2025年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今再台北榮總舉行,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指出,台灣將在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響應健康台灣,院內這個月後,所以有會議都「不能嚐到甜頭」,以後都不會提供甜點、咖啡也不會提供糖包。

2025年04月27日 15: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