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營新興景點,曾是南台灣最大眷村:果貿社區。(圖/乘翼吻旅)
文/乘翼吻旅
這裡曾是歸亞蕾、曹蘭、康弘等名人成長之地。如果我是這社區的居民,對於自己住了半世紀的社區突然變成觀光景點,大概「不太高興」。這座位於高雄左營的指標眷村--果貿社區,背後有哪些故事?
▲果貿社區最知名的圓弧中庭前,居民坐在椅子上話家常,遊客恣意拍網美照。(圖/乘翼吻旅)
高雄左營的果貿社區成為新興景點,而且吸引國內外遊客到此打卡,成為所謂的網美聖地。
▲年輕人非常喜歡在果貿紹區圓弧中庭取景仰角的照片。(圖/乘翼吻旅)
那些從來不知道這社區為何「淪落」至此的外地人,只想快速消費這社區「密集的美感」,讓自己變「網美」,然後拍完照就走,還自己發表了一篇感想文或「限時動態」,讓自己多了幾個「讚」。
▲為了拍到這弧形照片,很多人在社區中庭一等再等,為了捕捉對稱弧線。(圖/乘翼吻旅)
而身為這樣「外地人」的我,的確還是被那抬頭所見的弧形建築的線條、密集棟數和戶數呈現的密集感所吸引,前來朝聖。不過,這密集的素民生活雜感,卻讓我想到一處位於香港,一座我來不及欣賞的社區。
▲國旗飄揚是眷村的特徵,果貿社區內也隨處可見國旗。(圖/乘翼吻旅)
台灣高雄的果貿社區就像是香港已經拆除的九龍城寨,那裡也曾聚集清末西元1899以來從中國逃往香港的各式難民。最終成為中英都不管的治安大盲區,犯罪溫床,惡勢力叢生。香港回歸前的1995年才終於拆除,如今成為九龍城寨公園。而高雄左營的果貿社區,可以說是台版的「九龍城寨」,也說著二戰後國民黨軍眷逃到台灣後發展出的後續歷史。
▲走進社區內部,建築風格是很早期集合住宅,大量密集戶數是特色。(圖/乘翼吻旅)
果貿社區原是臺灣青果公會所捐建,也是海軍早期在左營所設置的25個眷村之一。這批眷村於1965年興建完工,當時共有約2100戶,當時是台灣南部最大眷村。
▲果貿社區中央的社區活動中心,是社區公車站和行政中心。(圖/乘翼吻旅)
到1981年,高雄市政府與海軍總司令部將這裡改建為擁有2,200戶的國民住宅,以提供原軍眷及中低收入戶居住,並在1985年完工。
▲果貿社區單側的弧線,和天空形成完美比例的美感。(圖/乘翼吻旅)
後續增建為現在看到的13棟規模,共5000戶。最多人時期住有9,500多人,如今僅剩四分之一,兩千人上下。
▲果貿社區內充滿打著中國各省風味的美食或小吃。(圖/乘翼吻旅)
整個果貿社區從中心的圓形主棟輻射出去共有13棟建築。在改建時,就設定一切生活所需得自給自足,所以社區內可以看到商店、餐廳、球場、藥局、市場等一應俱全。
▲戶數密集形成壯麗美感,是仰望果貿社區時的汲感。(圖/乘翼吻旅)
這種圓圈設計的房型,把居民圈在社區內,為了達到最大戶數,是當時大量集合住宅風格,香港亦然。只是如今,這些格狀屋舍年久失修,看起來就格外蟻居、蝸居的滄桑。
▲果貿社區內部可以看出很多設施已經老舊。(圖/乘翼吻旅)
眷村就是軍中「階級」的延續,講白了,越低階住得越爛!甚者當年國民黨大軍中,沒結婚的還配不到眷村,所以能分配到的,已經是最爛中的不爛了!
▲果貿社區居民生活寫照,是最素民的生活百態。(圖/乘翼吻旅)
因此,會被分配到這樣上千戶大社區的人,絕非「達官顯貴」,因此歲歲年年後,這座外人眼中的景點,實際上住起來絕對是不舒服的。
▲果貿社區大家拍照的公園,實際上處處是狗便,這也是真實寫照。(圖/乘翼吻旅)
剛踏進這社區最著名的中心點公園,也就是大家網拍聖地時,立刻聞到「屎尿味」。
▲果貿社區公廁,從禁止事項就能看出經常發生哪些問題。(圖/乘翼吻旅)
而社區的公廁,也看得出來社區維持不易,從規勸住戶不要來這裡清洗鍋碗瓢盆也能看出,有這樣的生活問題在。畢竟,要維持這樣萬戶社區不易,當初一切先求有再求好,只求一個能遮風避雨之處,如今則成了衝突美感的烏托邦。
旅行的真相與假象,那些部落客說不出來的故事,盡在「乘翼吻旅」(https://www.facebook.com/乘翼吻旅-252003672127643/?modal=admin_todo_tour)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