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營養缺很大 吃出健康看這裡!

▲看懂營養,吃出健康!(圖/照護線上)

▲看懂營養,吃出健康!(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

平時醫師在門診最常被詢問的一句話就是:「醫生啊!我要怎麼吃才對啊?是要多吃什麼才好,又要少吃哪些東西呢?」沒錯!大家每天都要吃東西,最關心的也是吃,究竟怎麼吃才健康,讓我們看下去。

人體關鍵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與維生素。



首先談到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的食物,像是米飯、麵條、麵包、馬鈴薯、番薯等,是我們最熟悉的碳水化合物,幾乎世界各地都會找幾種當地產的米、麥、或馬鈴薯等作為主食,因為這些澱粉類食物在人體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很多人只要沒吃到米飯,就會感覺好像沒吃飽。另一類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例如蔬菜、水果。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胃和腸道裡的食物體積,因此能有飽足感,還能幫助排便。

蛋白質的來源包括奶、蛋、豆、魚、肉,我們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才能獲取各種必需胺基酸,維持身體組成所需。要讓組織生長、修復,健全免疫功能,都需要蛋白質的幫助。當攝取的熱量不足時,人體會分解部分蛋白質來獲取能量。

第三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脂肪。脂肪的來源可以是動物性或植物性,除了可以產生能量之外,脂肪對於維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扮演重要的功能,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滴油不沾」。

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兩樣營養素是相互依賴的,礦物質包括了鈣、鎂、鐵、鋅等元素;維生素則分成水溶性與脂溶性兩類,維生素A、D、E、K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要隨著脂肪才能為人體吸收;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中有眾多生理功能需要礦物質與維生素參與才能正常運作。

營養失衡其實很常見

年輕時大家胃口都很不錯,一群人聚餐總是用秋風掃落葉之姿吃掉一堆食物。然而年紀漸長之後,大家會漸漸發現胃口似乎大不如前。隨著咀嚼功能變差、唾腺分泌下降、味蕾數目減少、消化吸收功能退化,營養失衡的狀況愈來愈顯著。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營養失衡的狀況其實相當常見。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整體熱量的攝取上常常不足,至於各種重要營養素,像是維生素與礦物質,也是不太夠。從圖表上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七十歲的女性,有八成以上的人其維生素D、鈣、鎂、鋅攝取不足,維生素E更是普遍缺乏。

營養攝取不足,對生理、心理都有負面影響,肌肉流失、虛弱體質、骨質等問題皆會愈來愈嚴重。

倘若經常感到累、不容易專心、手腳無力、情緒低落,或發現自己體重減輕、皮膚乾燥等,務必提高警覺,除了可能有潛在問題外,也要檢查看看是不是營養失衡。

均衡攝取,把握重點!

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呢?均衡攝取是最重要的原則,目前醫學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佔50%到60%;脂肪佔20%到30%;蛋白質佔10%到20%。以下提供幾個重點:

碳水化合物的部分,可以多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精緻的穀類或加工後的製品往往會添加過多的油和糖,比較不建議。未精製的全榖雜糧,像是糙米、麥片,不僅含有膳食纖維素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礦物質,都是大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脂肪方面,我們可以盡量選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也可從堅果種子等補充脂肪。

蛋白質品質最佳的來源是蛋,而且蛋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還含有鐵與磷等礦物質,所以吃蛋的CP值很高。海鮮等水產提供的是動物性蛋白質,脂肪量平均來說比肉類來得低,比紅肉來的理想。至於吃素的人就得多靠黃豆和黃豆製品來提供植物性蛋白質了。提醒一下,如果有腎臟病要與醫師或營養師了解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想要補充維生素,水果與蔬菜就不能少。水果可以提供較多的維生素,尤其以維生素C為主。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等礦物質,一定要吃足。

大家都知道要補充鈣質,幫助骨骼健康。補充鈣質最好的來源就是從乳品攝取,不管是鮮奶、起司、保久乳、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乳品裡面含的鈣質最容易被人體吸收,一天喝兩杯牛奶(一杯牛奶為240毫升)即可達到每日1000毫克的鈣質需求量。乳品不僅提供鈣質,還富含優良蛋白質、其他礦物質、與多種維生素。不習慣飲用奶類的人可以多吃深色蔬菜補充鈣質,或吃豆腐、豆干等高鈣豆製品。

能吃是很幸福的,若發現自己或家人的食慾變差時,我們可以做些生活調整。例如盡量少量多餐,如果主餐一次吃不多,就在空檔補充一些點心。盡量選擇質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或烹調時把食物切細一點,煮爛一點,都能增進消化吸收。平時多運動也很有幫助,有動比較會想吃東西,食慾變好後熱量才能攝取足夠。

如果怕麻煩,可以一次煮多一點,再分成小包裝一份份的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需要時再加熱。購買外食要避免味道太重、太油、太鹹,瀝掉菜汁會比較健康。

當然,很多人都認為每天有吃三餐就足夠了,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若不費點心思,其實很難顧及各種營養素。營養失衡在短時間內往往沒什麼感覺,但是日積月累便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大問題。假使因為過於忙碌而飲食失衡時,可以使用配方均衡的口飲營養品來補充,選擇時也要留意是否具有醫學實證。

平日大家就要好好保養,均衡攝取完整營養,才能健健康康,活力滿滿!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西醫一般科家庭醫學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糞便臭味恐藏疾病!醫警告聞到「4味道」快就醫:比症狀早出現

糞便臭味恐藏疾病!醫警告聞到「4味道」快就醫:比症狀早出現

糞便是人體飲食經過消化管消化和吸收後剩下的渣滓,以及消化液和分泌物的混合物,絕不單純只是排泄物,其外型及氣味也多少反映身體的狀況。醫師透露,大便的「臭味」其實藏著不少學問,甚至是身體最早發出的健康警訊之一,當腸道出現異常時,第一個改變往往不是症狀,而是大便的氣味。

2025年07月10日 18:08

睡太多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恐影響認知能力

睡太多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恐影響認知能力

睡眠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生理機制,但不是睡越多越好!根據2025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10日 17:54

馬偕醫院耗時3個月完成碳盤查獲認證 力推醫療產業綠色轉型

馬偕醫院耗時3個月完成碳盤查獲認證 力推醫療產業綠色轉型

為實踐醫療永續、發展綠色轉型的社會責任,馬偕紀念醫院完成自主進行碳盤查並通過驗證。今(10)日舉行授證典禮,邀請法標國際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浚騰頒發證書,由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代表授證,宣告馬偕醫院朝向節能減碳,能源轉型的邁向重要里程。

2025年07月10日 16:57

久坐不只容易胖!醫師揭「心血管、癌症、憂鬱」風險全曝光

久坐不只容易胖!醫師揭「心血管、癌症、憂鬱」風險全曝光

你今天坐了多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自身觀察,直指「久坐」已悄悄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形殺手。他以自身為例,儘管每天建議病患多走路、多活動,實際上自己作為醫師與部落客,大多數時間仍處於久坐狀態。根據統計,現代人每天平均坐著長達9小時,佔清醒時間的6成,對身體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07月10日 16:46

28歲男壞壞太猛「陰莖啪一聲」!以為沒事 切開包皮才知嚴重撕裂

28歲男壞壞太猛「陰莖啪一聲」!以為沒事 切開包皮才知嚴重撕裂

波蘭一名28歲男子在與伴侶進行性行為時,突然聽到「啪」一聲,雖然陰莖沒有明顯變形或腫脹,看似毫無異樣,但是尿道口卻大量出血,他立刻前往醫院就診。醫療團隊當即決定開刀查明傷勢,並在手術中赫然發現,男子陰莖底部出現罕見的撕裂傷,不只海綿體受損,連尿道也一併撕裂,慘不忍睹。

2025年07月10日 15:51

藍環章魚中毒有4症狀 醫揭「沒有解毒劑」:熬過24小時才能活

藍環章魚中毒有4症狀 醫揭「沒有解毒劑」:熬過24小時才能活

高雄一名男網友分享自己買了芥末章魚食用,驚覺章魚腳外型類似新聞報導中的劇毒藍環章魚,下嘴唇還出現微微發麻趕緊到急診就醫。毒物科醫師指出,藍環章魚毒素屬河豚毒素,毒性在台灣海洋毒素中排名第一,若吃下肚最快15分鐘就會出現症狀,輕則嘴巴、舌頭麻,嚴重時恐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未及時處理恐致命,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疑慮要儘速就醫處理。

2025年07月10日 15:39

守護頭頸癌患博「大刀故鄉」美譽 慈院陳培榕獲頒醫療奉獻獎

守護頭頸癌患博「大刀故鄉」美譽 慈院陳培榕獲頒醫療奉獻獎

身為耳鼻喉科醫師守護東部頭頸癌患逾30年,日前由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特別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陳培榕醫師對東部偏鄉健康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已成為東部頭頸癌患者最值得信賴的生命守護者。

2025年07月10日 15:01

4加熱菸業者退出審查申請 國健署:資料準備不足

4加熱菸業者退出審查申請 國健署:資料準備不足

新版《菸害防制法》在2023年3月22日起上路,除了納管電子煙之外,也有條件開放「加熱菸」,只要經過健康風險評估,就可以上市販售,不過至今已經兩年半下來,沒有任何一家業者通過審查。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一開始有11家業者申請,目前只剩7家業者,但不是審查太嚴格,是業者自己資料準備不足才退出。

2025年07月10日 14: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