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營養缺很大 吃出健康看這裡!

▲看懂營養,吃出健康!(圖/照護線上)

▲看懂營養,吃出健康!(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

平時醫師在門診最常被詢問的一句話就是:「醫生啊!我要怎麼吃才對啊?是要多吃什麼才好,又要少吃哪些東西呢?」沒錯!大家每天都要吃東西,最關心的也是吃,究竟怎麼吃才健康,讓我們看下去。

人體關鍵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與維生素。



首先談到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的食物,像是米飯、麵條、麵包、馬鈴薯、番薯等,是我們最熟悉的碳水化合物,幾乎世界各地都會找幾種當地產的米、麥、或馬鈴薯等作為主食,因為這些澱粉類食物在人體消化後,會轉化成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很多人只要沒吃到米飯,就會感覺好像沒吃飽。另一類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例如蔬菜、水果。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胃和腸道裡的食物體積,因此能有飽足感,還能幫助排便。

蛋白質的來源包括奶、蛋、豆、魚、肉,我們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才能獲取各種必需胺基酸,維持身體組成所需。要讓組織生長、修復,健全免疫功能,都需要蛋白質的幫助。當攝取的熱量不足時,人體會分解部分蛋白質來獲取能量。

第三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脂肪。脂肪的來源可以是動物性或植物性,除了可以產生能量之外,脂肪對於維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扮演重要的功能,千萬不要為了減重而「滴油不沾」。

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兩樣營養素是相互依賴的,礦物質包括了鈣、鎂、鐵、鋅等元素;維生素則分成水溶性與脂溶性兩類,維生素A、D、E、K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要隨著脂肪才能為人體吸收;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中有眾多生理功能需要礦物質與維生素參與才能正常運作。

營養失衡其實很常見

年輕時大家胃口都很不錯,一群人聚餐總是用秋風掃落葉之姿吃掉一堆食物。然而年紀漸長之後,大家會漸漸發現胃口似乎大不如前。隨著咀嚼功能變差、唾腺分泌下降、味蕾數目減少、消化吸收功能退化,營養失衡的狀況愈來愈顯著。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營養失衡的狀況其實相當常見。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整體熱量的攝取上常常不足,至於各種重要營養素,像是維生素與礦物質,也是不太夠。從圖表上我們可以發現,超過七十歲的女性,有八成以上的人其維生素D、鈣、鎂、鋅攝取不足,維生素E更是普遍缺乏。

營養攝取不足,對生理、心理都有負面影響,肌肉流失、虛弱體質、骨質等問題皆會愈來愈嚴重。

倘若經常感到累、不容易專心、手腳無力、情緒低落,或發現自己體重減輕、皮膚乾燥等,務必提高警覺,除了可能有潛在問題外,也要檢查看看是不是營養失衡。

均衡攝取,把握重點!

我們到底該怎麼吃呢?均衡攝取是最重要的原則,目前醫學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佔50%到60%;脂肪佔20%到30%;蛋白質佔10%到20%。以下提供幾個重點:

碳水化合物的部分,可以多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精緻的穀類或加工後的製品往往會添加過多的油和糖,比較不建議。未精製的全榖雜糧,像是糙米、麥片,不僅含有膳食纖維素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礦物質,都是大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脂肪方面,我們可以盡量選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像是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也可從堅果種子等補充脂肪。

蛋白質品質最佳的來源是蛋,而且蛋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還含有鐵與磷等礦物質,所以吃蛋的CP值很高。海鮮等水產提供的是動物性蛋白質,脂肪量平均來說比肉類來得低,比紅肉來的理想。至於吃素的人就得多靠黃豆和黃豆製品來提供植物性蛋白質了。提醒一下,如果有腎臟病要與醫師或營養師了解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想要補充維生素,水果與蔬菜就不能少。水果可以提供較多的維生素,尤其以維生素C為主。深色蔬菜可以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等礦物質,一定要吃足。

大家都知道要補充鈣質,幫助骨骼健康。補充鈣質最好的來源就是從乳品攝取,不管是鮮奶、起司、保久乳、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乳品裡面含的鈣質最容易被人體吸收,一天喝兩杯牛奶(一杯牛奶為240毫升)即可達到每日1000毫克的鈣質需求量。乳品不僅提供鈣質,還富含優良蛋白質、其他礦物質、與多種維生素。不習慣飲用奶類的人可以多吃深色蔬菜補充鈣質,或吃豆腐、豆干等高鈣豆製品。

能吃是很幸福的,若發現自己或家人的食慾變差時,我們可以做些生活調整。例如盡量少量多餐,如果主餐一次吃不多,就在空檔補充一些點心。盡量選擇質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或烹調時把食物切細一點,煮爛一點,都能增進消化吸收。平時多運動也很有幫助,有動比較會想吃東西,食慾變好後熱量才能攝取足夠。

如果怕麻煩,可以一次煮多一點,再分成小包裝一份份的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需要時再加熱。購買外食要避免味道太重、太油、太鹹,瀝掉菜汁會比較健康。

當然,很多人都認為每天有吃三餐就足夠了,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若不費點心思,其實很難顧及各種營養素。營養失衡在短時間內往往沒什麼感覺,但是日積月累便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大問題。假使因為過於忙碌而飲食失衡時,可以使用配方均衡的口飲營養品來補充,選擇時也要留意是否具有醫學實證。

平日大家就要好好保養,均衡攝取完整營養,才能健健康康,活力滿滿!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西醫一般科家庭醫學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冠心症年輕化 北榮桃園分院:忽視胸悶恐釀大禍

冠心症年輕化 北榮桃園分院:忽視胸悶恐釀大禍

林口一名39歲科技業工程師,近日工作壓力大、常熬夜應酬,突感胸口劇痛,經送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冠心症,所幸及時接受心導管手術,成功疏通阻塞血管,才化險為夷。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6日指出,近期多家醫院通報,冠心症病患年齡層明顯下降,有30多歲上班族因長期胸悶卻不以為意,最後竟因心肌梗塞緊急送醫。

2025年11月06日 23:44

補充保費改革急轉彎 衛福部宣布「暫停有爭議規劃」

補充保費改革急轉彎 衛福部宣布「暫停有爭議規劃」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讓不少民眾反彈。對此,衛福部晚間緊急回應,補充保費的改革方案,目前仍在研議階段,會廣納各方意見,暫停有爭議的規劃。

2025年11月06日 20:32

他吃「隔夜飯炒飯」休克送ICU 醫師曝原因:別亂吃

他吃「隔夜飯炒飯」休克送ICU 醫師曝原因:別亂吃

中國杭州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炒飯症候群」病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因食用以隔夜飯製作的炒飯,餐後出現劇烈腹痛、嘔吐與休克,被緊急送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所幸在ICU治療後脫離險境。

2025年11月06日 19:14

加補充包前「3動作超重要」 無毒教母警告:避免細菌量暴增

加補充包前「3動作超重要」 無毒教母警告:避免細菌量暴增

許多人為了省錢與環保,習慣購買洗手乳、沐浴乳或洗碗精的補充包回填使用。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就提醒,使用補充包前,若幾項動作沒做對,恐怕讓細菌量大增。

2025年11月06日 18:52

愛喝2飲品小心變禿頭 專家勸每日少喝一瓶:多留一撮頭髮

愛喝2飲品小心變禿頭 專家勸每日少喝一瓶:多留一撮頭髮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或是遺傳因素,全球50歲以上半數男性和4分之1女性都有禿頭或髮量稀疏的困擾。國外一項刊登於《營養與健康》(Nutrition and Health)期刊的研究,從逾6萬人中分析,飲食與掉髮有重要關聯,經常飲用可樂、奶茶等含糖飲料或酒精,會加速禿頭風險。

2025年11月06日 18:50

一餐啟動代謝力!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成立 攜手產官學醫社打造全民健康生態圈

一餐啟動代謝力!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成立 攜手產官學醫社打造全民健康生態圈

你覺得自己的代謝好嗎?受到現代高壓生活形態和各種精緻飲食影響,代謝問題已成為台灣全齡人口共同面臨的健康危機!為了幫助民眾重拾健康生活節奏,佳格食品集團今(6)日舉辦「全民好代謝運動」起跑記者會,正式宣布成立「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Health &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HNRC)。

2025年11月06日 18:10

月薪6萬、年終2個月就要多繳 補充保費改革5大QA一次看懂

月薪6萬、年終2個月就要多繳 補充保費改革5大QA一次看懂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包括利息、股利、租金3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外界反彈,定存族、存股族都不滿被開刀。讓不少小資族抱怨連連。對此,《ETtoday新聞雲》特別整理補充保費改革5大QA,一次了解為什麼要改、怎麼計算和哪些族群受影響。

2025年11月06日 17: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