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室內空氣汙染 傷身又致癌!。(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

近年來空氣汙染嚴重,外頭經常是濃濃的霧霾,空氣品質監測網頁顯示一片紅通通,甚至還紫爆了!

面對室外空氣汙染,大家可能會選擇躲在室內,盡量少出門,不過,室內的空氣其實也有多種汙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緊閉門窗也擋不住PM2.5!

第一樣汙染源,就是來自室外的空氣汙染,具有大家熟悉的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測量懸浮微粒時會用微米(μm)為單位,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10,而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會稱為PM2.5。

為何會這樣區分呢?因為懸浮微粒對於人體的危害依其大小而有所不同。我們鼻腔的過濾極限大約是30微米,可以擋住毛髮、細沙。支氣管的過濾極限約是10微米,可以擋住花粉和黴菌。肺泡過濾的極限約是2.5微米。PM2.5的體積非常小能穿過肺泡,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導致多種傷害。

PM2.5可吸附鉛、鎘、砷、錳等有害物質,對兒童傷害很大,因為兒童的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較成人高,生活在室內的時間長,若室內PM2.5過多,兒童學習及語言記憶力下降,很難專心,眼睛發紅、乾癢,容易有過敏性結膜炎。皮膚狀況變差,容易泛紅又發癢。當呼吸道的黏液增加後,支氣管會痙攣誘發氣喘。因肺炎死亡的年幼孩童中有超過五成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1]。

PM2.5對成人的影響也很全面,在呼吸系統會引發氣喘肺癌、與慢性肺阻塞,在心血管系統會讓人容易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PM2.5會讓我們新陳代謝變差,變胖和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因而上升。PM2.5也會傷害腦部,吸多了更容易得到中風失智、及神經退化等疾病。研究人員發現,每年暴露的PM2.5每增加5 µg/m3,死亡風險會增加7% [2]。即使在PM2.5低於25 μg/m3的狀況下,仍然存在這樣的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約有430萬人的死亡與室內空氣汙染有關,常見的死因有中風(34%)、缺血性心臟病(26%)、慢性肺阻塞(22%)、肺炎(12%)、肺癌(6%)[3]。

最麻煩的是PM2.5的直徑遠遠小於門窗的縫隙,即使緊閉門窗,對懸浮微粒來說,根本是「門戶洞開」。待在室內,依然會受到戶外高濃度的PM2.5的影響!

在室內燃燒瓦斯、蠟燭都會汙染空氣

第二樣室內空氣汙染源來自於室內燃燒。我們在室內會煮菜,冬天還會取暖,都需要燃燒瓦斯爐、暖爐等設備。在燃燒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等汙染。假使通風不良,可能讓人頭暈、頭痛。

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經常含有二氧化氮(NO2),會經由敞開的窗戶進入室內[4]。若家裡的車庫緊鄰門窗,更要特別留意。

來源多多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

每當家裡剛裝修完、剛上油漆、或剛放上新家具時,你是否曾聞到一股味道呢?

裝潢隔板、接合劑、家具上,可能具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其中最危險的物質是甲醛,甲醛廣泛地存在油漆、塗料、隔板、木質家具、黏著劑之中,尤其台灣濕度高、溫度高,更加速甲醛揮發。暴露過多甲醛之後會刺激鼻子、咽喉、眼睛、和皮膚,損傷我們的呼吸道,更是致癌物質。這些建材、家具可能會持續釋出揮發性有機物,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清潔用品是另一個室內汙染源。清掃家裡時,我們會打開廚房清潔劑、浴廁清潔劑,大肆洗刷整理一番,之後地板再打個蠟,於廁所中擺放個芳香劑,或在角落噴噴殺蟲劑。這些日用品常含有揮發性有機物,容易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疲勞與暈眩,還會傷害肝、腎功能,造成染色體損傷。

大家經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卸甲油、髮膠、除臭劑、防蚊劑、修正液、殺蟲劑、亮光劑、電腦、雷射印表機、香氛蠟燭等也都是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

根據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的報告,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甲醛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是因為清潔產品和空氣清新劑的使用,VOCs 在點心與午餐時間的檢測數字亦高於平均水準[4]。



滋生蔓延的生物性污染物

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可能孳生細菌、塵螨、黴菌、真菌等生物,而讓人過敏或感染。例如大雨過後,潮濕的地毯、牆壁、天花板都可能發霉,黴菌的胞子就能隨著空氣在市內打轉。寢具不常換洗,則會夾雜大量皮屑及塵螨。積水的廁所和洗手台處,空調、除濕機、冷氣的濾網,都是微生物孳生的溫床,這些在室內的微生物可能引發傳染病,會造成大人小孩過敏,影響呼吸道、皮膚、眼睛、鼻子等處的健康。

根據調查,擺放於幼兒園中的空氣清淨機100%的濾網都捕捉到昆蟲碎片、天然和合成纖維和皮膚細胞;75%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花粉;50%的濾網經分析都捕捉到塑料碎片、木屑、黴菌和黴菌孢子 。可見生物性汙染物相當普遍[4]。

香菸、香爐、薰香都是汙染源!

香菸會釋放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高達數千種的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這些物質中有數百種有毒,還有近百種的致癌物,可以傷害身體各處器官,不僅吸菸者飽受菸害,連自己不吸菸卻吸到二手菸的人都深受影響。現在雖然公共場合有法規規範,但家庭的空間仍要注意,若家人想抽菸就務必請他到戶外、通風的環境抽,避免家人承受菸害汙染。

香爐、薰香當然也都是室內空氣汙染源,長期接觸對家人的健康肯定有害無益。



清淨空氣,一起努力!

看了這麼多汙染源,大家可能會很吃驚,原來室內空氣汙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許多,且在不知不覺中侵害我們的健康。想要減少室內空氣汙染,得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減少汙染源,一個是濾淨空氣。

想要減少汙染源,就得聰明消費,挑選建材、家具、日用品時,記得睜大眼睛看清成分,才不會糊里糊塗買回一堆室內汙染源,花錢又傷身。

濾淨空氣方面得仰賴空氣清淨機,大家要注意幾個重點。

濾網的部分最好要有HEPA濾網,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是用來評估濾網效能的標準,符合HEPA H13等級的濾網可以阻擋超過99.95%,0.3微米的懸浮微粒。空氣中大量懸浮微粒既看不到,又摸不著,透過濾網可以將懸浮微粒去除。至於活性碳濾網可以過濾異味、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助於淨化室內空氣。

除了高效能濾網之外,過濾系統的設計也會影響過濾效能。愈是密閉的過濾系統愈能濾掉空氣汙染物,否則大量的懸浮微粒就會像「漏網之魚」一般,繼續在空氣中飄揚喔。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ho.int/features/qa/indoor-air-pollution/en/
2. Lancet. 2014 Mar 1;383(9919):785-95.
3. 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4/air-pollution/en/
4. Dyson幼兒園智慧空氣清淨專案報告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61歲男腎臟移植後「體內竟長滿寄生蟲」!從肺部一路爬到皮膚

器官移植可以續命,也可能出現感染引發的慘劇!國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日發布一篇罕見醫療個案,美國一名61歲男子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體內竟爬滿寄生蟲,從肺、腹部一路爬到皮膚,造成他感到噁心、嘔吐和口渴,住院治療卻病情惡化,還一度休克;最終男子在注射專門對抗該寄生蟲的藥物後,身體得以康復。

2025年07月07日 01:49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孕期出血」總是讓人多孕媽咪相當緊張,中醫師指出,大約有2~4成的孕婦都可能發生過孕期出血情況,造成出血的原因眾多,以中醫觀點來看,引發原因可能是「氣血虛弱」或是「血熱」,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同時伴隨腹痛,一定要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2025年07月06日 19:29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婦人突發右側肢體癱軟,家人以為是中風緊急送醫,進行一連串神經影像與心臟血管檢查後,意外找出真正元凶不是一般的血管性中風,而是一顆超過5公分、長在左心房的「心臟黏液瘤」。醫師指出,儘管心臟黏液瘤屬良性,但位置與特性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阻斷血流就會造成急性威脅,但只要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預後通常良好。

2025年07月06日 16:11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一名懷孕21週的準媽媽,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中被發現胎兒體重小兩週,雖未出現其他症狀,卻在中期「子癇前症」篩檢中驗出,胎盤功能異常程度超標7倍,屬於高風險族群,所幸經監測與用藥,一路安胎到29週,寶寶順利出生。醫師指出,子癇前症全球每年造成超過7萬名孕婦死亡、胎兒死亡更逾50萬例,導致早產約260萬例。

2025年07月06日 14:52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吃甜品也能減重?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當大腸裡的擬桿菌遇上由高纖食物、抗性澱粉發酵而來的乙酸,可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效果如同進行低碳飲食,而綠豆富含抗性澱粉與β-葡聚醣,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煮成綠豆湯食用,「更棒的是,這一切不需你忍受極端斷澱粉的痛苦與煎熬。只要換一下主食,你就能輕鬆地啟動身體天然的燃脂模式。」

2025年07月06日 13:50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及相關文獻統計,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為10–3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50–60%,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師指出,2023年台灣安眠藥開立總數超過11億6,000萬顆,使用量居亞洲之冠,失眠的原因並非單一,其中壓力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其他也會受到「生理時鐘」與「睡眠債務」兩大因子影響。

2025年07月06日 12:13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徵兆以「陰道異常出血」最常見,包括「停經後再次出血、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增多、持續性的紅色分泌物」,且國際研究指出BMI超過30,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大增。

2025年07月06日 11:42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醫師,我感覺心臟蹦蹦跳,還忽快忽慢怎麼辦?」小心,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規劃心律不整衛教活動,在7月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謝仁哲主任、陳威佐醫師,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2025年07月06日 10: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