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吃不胖? 瑞典研究:因為吃的飯跟你吃的不一樣!

▲日本人為什麼吃不胖?瑞典研究:因為他們吃的飯跟你吃的不一樣!米飯也有分好壞?(圖/蕭捷健 醫師)

▲日本人為什麼吃不胖?瑞典研究:因為他們吃的飯跟你吃的不一樣!米飯也有分好壞?(圖/蕭捷健 醫師)

作者:蕭捷健 醫師

日本是一個熱愛澱粉的國家。水餃配拉麵不說,生魚片總是跟著一大口飯,去一次迴轉壽司會讓你吃下相當於兩三碗的飯。為什麼除了渡邊直美以外,吃這個多碳水化合物的日本人還是這麼瘦呢?

我們知道,澱粉的好壞可以簡單解釋成在腸胃道的吸收速度不同。糙米是健康的澱粉,吸收速度緩慢,但是把米糠去掉後變成白米,就變成一種精緻澱粉。白米的吸收速度會比糙米快很多,會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這時候,胰島素分泌,讓你吃下去的熱量很快地變成肝糖和皮下脂肪儲存起來。吃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東西,就愈容易變胖,愈容易造成糖尿病等併發症。

澱粉冰隔夜再加上醋,竟然可以改變原本易胖的澱粉結構?


瑞典這個實驗(點我)簡單又直觀。我們準備四種食材,讓空腹一個晚上的人吃下去,過2個小時量測他們血液中血糖和胰島素的變化,其中每樣都是50g澱粉:

1. 白麵包
2. 水煮馬鈴薯
3. 水煮後冰了一個晚上的馬鈴薯
4. 冰馬鈴薯加上醋

澱粉冰過再加醋,升糖指數下降達到41%!



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結果:兩小時後,白麵包的升糖指數是100,水煮馬鈴薯高達168,而冰過的馬鈴薯則是125,加上醋的馬鈴薯則可以降到96。只要把馬鈴薯冰一個晚上再吃,你就比本來少了一點肥肉。冰馬鈴薯再加上醋,可以使本來的升糖指數從149.7降低到88.5,下降的幅度是41%,比麵包還要低!



在刺激胰島素方面的實驗,水煮馬鈴薯達到16.1,是白麵包的1.6倍。冰馬鈴薯加醋可以使升胰島指數素降低到11.7。下降了幾乎27%。

壽司的升糖指數比白飯低40%



在日本,Sugiyama教授也做過常見的日本食物的升糖指數研究(點我)。我們可以看到,冷卻之後加了醋的壽司,升糖指數比白飯要降低40%以上,甚至比白麵包還要低。

不是每種澱粉都一樣!馬鈴薯比加工食品還可怕

醋並沒有把澱粉變不見,也不像纖維那樣減緩食物的吸收速度,但是醋可以對胰島素的反應產生保護作用。醋和高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可以降低血糖和胰島素。睡前吃兩茶匙的醋,可以降低早上起來的空腹血糖。

至於醋這些保護身體的機轉,到現在還不明朗。有可能是醋會干擾消化酵素的作用,或是減緩胃的排空速度。但是,就算加了醋,馬鈴薯使胰島素升高的效率還是超過白麵包,難怪炸薯條這麼好吃:快速消化後急速升高的血糖會帶給我們愉悅感,讓我們對高升糖的食物上癮。血糖像雲霄飛車一樣起起伏伏,你會更餓,更想吃高碳水化合物。

今天最重要的結論是:

1. 不能因為醋能降低升糖指數,減緩消化速度,就狂吃迴轉壽司。吃太多還是會胖的

2. 不管為了減重或是健康,我們都應該要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及增加保護因子的攝取:醋,和纖維都是很好的保護因子。 如果你一定要吃飯,吃壽司就對了!

搜尋附近的診所:體重管理 (掛號、領藥超方便)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69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破解發炎與憂鬱連鎖反應 蔡世仁揭精神醫學新方向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蔡世仁認為,他與團隊在學術領域最具突破性的發展,是從免疫學角度來理解精神疾病,並以系統性整合研究方式,釐清「發炎」與憂鬱症、躁鬱症及思覺失調症的關聯,立下重要里程碑。

2025年11月08日 10:03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每10位1人罹患!「沉默殺手」慢性腎臟病竄升全球10大死因

一項最新發表於《The Lancet》的全球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悄然成為全球第九大死因,每年奪走約150萬條人命。專家警告,這項「沉默殺手」往往在病情惡化到危險階段前毫無症狀,全球約有七億八千八百萬人受到影響,相當於全球成年人口的14%,也就是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

2025年11月09日 13:04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金門醫院幼兒打錯疫苗!疾管署:啟動醫療疏失調查機制

衛福部金門醫院發生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疏失,原本應施打水痘疫苗及流感疫苗第二劑,實際施打為水痘疫苗及A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則未施打。對此,疾管署表示,已請醫院正式函報預防接種異常事件及調查,立即啟動院內調查及醫療疏失調查機制,並持續追蹤該名幼兒健康監測,另也再次呼籲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

2025年11月09日 13:03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最近一名營養師指出,連續喝3000毫升水一周後,代謝變快、水腫消、體重下降,但也有上班族抱怨頻尿太煩,甚至有人喝過頭導致腎炎。專家劉博仁提醒,喝水要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睡前2至3小時應減少攝取,避免頻尿影響睡眠。每天需水量以「體重×30毫升」計算,喝對時間才能護腎又助代謝。

2025年11月09日 12:13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醫揭「人工陰莖」適合對象 術後硬度固定、體位有限制

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約有四分之一出現勃起障礙,60歲以上更超過半數。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指出,勃起障礙依照嚴重程度與成因治療不同,甚至可選擇人工陰莖植入,適合「攝護腺癌術後、中風導致神經損傷或長期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等患者,但術後硬度為固定狀態,性行為體位也有限制,例如不適合進行女上男下,以免折斷。

2025年11月09日 11:14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研究認證!醫揭「1睡姿」最能防失智、助大腦排毒

早上起來覺得「腦霧」,記憶力變差、反應力下降,擔心自己是不是提早老化,有失智的風險?張家銘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提醒,現代人長期睡不好、熬夜或壓力大導致淺眠,讓大腦內的「膠淋巴系統」無法出來工作,導致廢物累積,引發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他建議透過生活習慣改善,「讓腦流動起來,記憶就會回來。」

2025年11月09日 09:13

30多歲男胸部大到B罩杯 醫揭「男性女乳症」常見成因

30多歲男胸部大到B罩杯 醫揭「男性女乳症」常見成因

台中一名30歲的男性,從國中青春期時就發現自己胸部異常隆起,外觀宛如女性胸型,讓他不敢抬頭挺胸,甚至曾經努力減脂瘦身到51公斤,胸部仍沒有縮水,還一度大到B罩杯,「男性女乳症」長年下來造成陰影,後來透過手術才順利解決困擾。醫師指出,男性女乳症的原因可能與慢性腎衰竭、肝硬化、甲狀腺亢進等因素有關,提醒大家別輕忽。

2025年11月09日 09:03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身陷肌少症危機 北醫大AI模型監測揪早期異常

長輩每3人就有1人身陷肌少症危機 北醫大AI模型監測揪早期異常

根據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人口肌少症盛行率達34.1%。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調查也指出,每3位長者就有1位具肌少症風險。專家指出,肌少症恐增加跌倒、骨折、失能及慢性病等風險,但早期預測不易,容易被忽略為正常老化現象。北醫大研究團隊建立AI模型加以監測日常步態、姿勢等變化,發現身體功能可能異常,盼透過數據搜集建立優化骨骼肌肉健康的建議措施。

2025年11月08日 20:5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