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出走、外勞急返鄉! 為何年輕人紛紛逃離台灣?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在曼谷旅遊這幾天,有幾個小總結,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曼谷物價低廉,例如ㄧ碗湯麵約30–40泰銖,按摩價格大約400左右,旅遊業、服務業興盛,當地人慢活且樂觀,篤信佛教,路邊攤販衛生依舊需要加強,天氣熱到你會枯。

曼谷交通塞到爆,早上7–9點和下午5–9點不要搭乘計程車,回來台灣後花了一點時間蒐集資料,還有將這幾天在曼谷所見所聞一併整理、紀錄下來,也希望分享給大家一些曼谷當地的情況。

▲“green auto rickshaw” 。(圖/ Sven Scheuermeier on Unsplash)

▲“green auto rickshaw” 。(圖/ Sven Scheuermeier on Unsplash)

第一部分:曼谷所見所聞

泰國經濟 & 文化

當我抵達曼谷時候,曼谷生活步調較慢,可能是因為熱帶天氣?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泰國是佛教國家,多數人篤信佛教,當地的居民並不排外,能接受不同種族的差別!

分析泰國市場,消費主力為中產階級小家庭以及城市消費者,前者追求功能性和生活的平衡,雖然謹記前泰皇「適足經濟」的主張,卻還是呈現衝動消費的特性。後者因工作而搬往都市,他們的生活節奏快速,購物講求便利,重視產品品質,也願意購買價格較高的品牌商品。

曼谷就業市場

之前就聽朋友說過泰國在近幾年表現不俗,又加上特殊地理位置,往北有興建中的中泰高鐵直通中國,往南可貫穿馬來半島直抵新加坡,左右則分別是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等,可謂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中心。

聽朋友說:「發現很多國際大品牌都在近幾年悄悄進駐曼谷」,不難發現原因,曼谷每年觀光客量留很大,品牌進駐在曼谷想必可以測試一些亞洲市場對於新產品的反應,也漸漸被當成是指標性來開發商品。」

曼谷薪資水平

在泰國,最低基本工資是日薪 300 泰銖(約 266.86 新台幣),一般大學畢業薪酬約落在 15,000(約新台幣 13,342 元)到 22,000 之間(約新台幣 19,569 元),俗稱「泰國版的 22k」;而研究所畢業,或許可有 25,000(約新台幣 22,238 元)到 30,000(約新台幣 26,685 元)。

當然,這個數字依據求職者本身條件、產業類別與公司差異而會有所不同。(資料取自於30歲,健身房教練,非富二代──他靠自己,在泰國買了五間房)

泰國的平均薪資大學畢業是一個月1萬5000銖,連我英國碩士畢業朋友一剛開始返台也只談得2萬8000泰銖,經過兩年之後慢慢談到4萬銖,她說到:「至少在泰國每年都能加薪、也很多外國企業進駐,所以有實力就業機會不難,但大部分的勞工還是領著低薪水。」,所以談不談的到工作就要看自己的實力與對於產業還有薪資文化的熟悉度。

接送我們到曼谷市區的司機以前也在台灣工作,問到為什麼決定回泰國,他說:「台灣物價好貴,逛一逛也只有買麥當勞最划算,雖然賺的錢比泰國高一點,但光一般日常消費就比泰國貴上好多,食物又沒有泰國好吃,加上泰國正在發展中,所以決定回泰國。」

當我俗稱外勞紛紛回到自己國家,然後台灣人紛紛出走,我們經濟和工作環境對比之下,是不是越來越差?

▲“person looking up to the flight schedules” (圖/Erik Odiin on Unsplash)

▲“person looking up to the flight schedules” (圖/Erik Odiin on Unsplash)

第二部分:步出台灣,走向世界

在出國前,先想清楚,為什麼想要出國工作?

但真的要問自己的是:『台灣真的有比較差嗎?』,可能出國拿到的薪資不見得比台灣好,那你希望在這趟海外旅程中獲得什麼?就我走過世界一些國家,認真覺得台灣是一個很舒適、對人和善且醫療、健保體系相當完善的國家。

一提到這個,我想起當初在英國唸書時候,英國的醫療體系NHS不僅很貴,而且慢到你會吐血,依稀記得當初朋友牙痛到不行,到醫院掛急診,櫃台回他說:『去藥局買個藥吃一吃,你一個月後再回來!』,我朋友大叫:『一個月後?!,那我還看個鬼!』

在國外學會讓自己很健康,要不然到時候真的沒有藥醫。

然後因為住在小鎮裡面,英國店家幾乎六點就打烊,噢不對!更準確的說,他們五點45分左右,就不讓你進去採買東西了,因為他們要準時下班,享受人生,唯一有開的店面就只小酒吧和tesco,哪像台灣9點關門那叫正常,711和全家兩三條街就一家。

還有像我們這種窮學生,都要去便宜的Morrison & Aldi撿便宜,然後回家自己煮飯吃,要不然外面隨便吃一餐都是10英鎊起跳的。

國外唸書其實很單純:上課、唸書、採購和煮飯

國外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方便,更別說都還沒談及到最敏感的歧視問題了,但底是為了什麼我們拚了命往外擠?

除了賺到錢之外,想贏得什麼?

跨國工作交流
挑戰性、獨立性
將跨國經驗、國際觀帶回台灣
國外工作很瞎帕(高尚)?
出國前,需要思考什麼?
這份工作帶給我哪些成長?是否看得到前景?值得付出種種代價?
家人支持嗎?
適應力夠強嗎?
夠了解要前往國家文化嗎? 歧視、職場升遷等問題
能接受沒有家人、朋友陪伴孤單時刻嗎?
語言能力夠不夠你為自己辯護
出國工作,沒有神不神人,要問為什麼,怎麼做?

當我們一聽到一些大神在國外工作,就會豎起耳朵,燃起熊熊的好奇心,對於在國外工作強者讚嘆不已,覺得一定是能力超強才能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當別人問她說:「你去過那個國家了嗎?」
她回:「還沒有機會耶!」,要不然就是說:「我不知道怎樣可以對接到窗口。」
別人再問:「那你問什麼想要去這個國家工作?」
她說:「感覺這個國家發展不錯,薪水應該可以比較高吧!至少出去走走看看,跟來自於不同國家的同事合作,進而增進自己的國際觀。」

我們會有很多想法很想要去大陸工作、東南亞闖看看,但總覺得自己還不夠。但哪天你才會覺得自己夠了呢?

就算了籌備ㄧ年,你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比較值,你只會越走越迷惘

透過與別人對談找出自己心中盲點,我也曾經幻想要到異地工作,空想了一年多,但這一年多我又實際做了什麼事情!

也曾困惑說我想要出國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我對於台灣工作環境不滿意?還是台灣越來愈沒有競爭力?還是因為看到朋友一個一個衝出國外去工作談到高薪,心生羨慕?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在後續鋪路或者找工作,你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是對的,也不要害怕被別人挑戰『為什麼要出國工作?』。

因為這些問題會逼迫你去思考,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願意離鄉背井,然後再有可能被歧視的環境下工作?

如果你確定自己的方向和心態後,就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哪些管道找工作?還有怎麼談?

1.善用求職網 JobsDB、LinkedIn、臉書社團等網路平台。(每個國家平台不盡相同,如果不清楚就先Google,在要深入在問當地或者是在那邊工作朋友)

2.自己寫信、打電話或是登門拜訪。

3.最好是直接到當地住一、兩個月,建立當地人脈,藉此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4.面試時,談妥薪資(和各種健康保險等)和簽證**(例如:基本上要每個月要超過4萬5000泰銖,才能申請合法工作簽證,或者是在中國工作五險一金不能少,稅前稅後的慨念。)

*以 2017 年的勞動部法規來看,台灣被分類在「第二級先進國家」之列,所以要申請合法的工作簽證,公司每個月「至少」需付你 45,000 泰銖以上的薪資才行。

之前看過Benson Sun寫過一篇文章:想要加薪,你先要學會拆解「薪水公式」,我覺得寫得很棒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的薪水就是「老闆根據你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所願意給付的金錢報酬。」

換句話說,薪水 =(A)你對公司的利潤貢獻 *(B)公司付錢的意願係數

把 A 跟 B 分別再拆成 A1、A2 跟 B1、B2,就會變成:薪水 =(A1)個人才能 *(A2)公司賺錢的能力 *(B1)個人才能的稀缺程度 *(B2)老闆慷慨的程度

當然會因為產業別、職缺不同而變動,所以要事先調查好每個國家的基本薪資水平,還有產業別、職缺薪資結構,最好方式可以對接到相同產業的員工,可以獲得更精準資訊;但可以這公式為一個基本慨念來思考,如果今天要談薪水,怎樣談會對自己最有利!

最重要是確立自己想要做什麼,能展現的特長為何,然後再找資源、找人脈、透過正確的策略觸擊到合適的人、事、物。

如何建立人脈?

很多人都會說:『可以找有在那邊工作的人來幫你引見!』,但想想看別人為什麼願意幫我們?這時候工作上表現當然重要,但我覺得也可以試著建立個人品牌,偶而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你的履歷還是經歷,要讓接觸你的人有熱誠、有對接點來幫助你。我個人認為寫作或者是自我產出內容,就是一個很好平台讓別人來了解【你的價值】,這樣他們才清楚知道你哪裡好、哪裡還可以改進,所以我相信前面的前置作業也不能少。

當透過朋友介紹時候,可能不只有短暫對談,在往後他/她有可能看到你所發佈文章,對你產生進一步想法和認識!

絕對不止步於談談而以,談出效果、內容和方針,最重要是自我價值展現。

想去海外工作?別再想了,行動吧!

其實我們可能不小心都把門檻設得太高,我們或許沒有這樣強大的能力,但我們不需要好高騖遠,只是想清楚你現在所選擇的公司能幫助你抵達終點,縱使人生路在曲折一點又如何?

你可能聽過很多人說拿到國外機會都是「碰巧、剛好、幸運」,如果你沒有開始,這些碰巧跟幸運是不會降落在你的身上!

如果真的想要到一個國家去工作,既然有想法了,那就買一張機票讓自己飛到那邊去吧! (當然更大膽你可以買一張單程機票,要是不行再回台灣就好了!)體驗一下當地生活,感受一下工作環境,想想看如果你要在這邊待上3–5年,你願意嗎?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營養師點名3食物別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 滷味攤超常見

營養師點名3食物別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 滷味攤超常見

體內長期尿酸過高不只會造成痛風、高尿酸血症,甚至會引響腎臟健康。營養學專家洪泰指出,紅肉、海鮮中的蝦、蟹、貝類及動物內臟很多人可能天天會吃,但這些都是高普林食物,不是不能吃,但真的要節制,「天天吃,小心腎臟悄悄壞掉,你還不知道」。

2025年07月04日 02:17

失智風險加速!營養師示警:6習慣正默默破壞大腦

失智風險加速!營養師示警:6習慣正默默破壞大腦

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阿茲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人數持續上升,如何保護大腦、延緩認知退化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議題。美國營養媒體《EatingWell》近日整理多項研究與營養師建議,點出「晚上6個壞習慣」可能悄悄傷害大腦,並提供簡單易行的護腦秘訣。營養師強調:「遺傳和年齡無法控制,但生活習慣能決定你腦袋老不老!」

2025年07月03日 21:23

募血淡季!台北「A、O型血」急缺 庫存剩不到3天

募血淡季!台北「A、O型血」急缺 庫存剩不到3天

血液庫存拉緊報!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各中心血液庫存狀況偏低,A型、B型、AB型都偏低,台北的A型和O型更處於「急缺」狀態。血基會表示,夏季天氣炎熱、學生放暑假及民眾出遊增加,是血液募集的傳統淡季,國內自7月2日起放寬捐血年齡限制為16歲至70歲,鼓勵更多民眾能踴躍挽袖捐血。

2025年07月03日 19:35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10大死因「肺炎死亡率飆升」 醫示警:半數長者沒打肺鏈疫苗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十大死因統計,肺炎不但排名第三,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指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統計今年上半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創下近六年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PCV13與PPV23疫苗,卻有近5成符合資格者連一劑都沒打。

2025年07月03日 17:44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陳志金曝「護理師太太3度流產」 不敢再問1問題:心如刀割

民間有懷孕3個月內不要公開的習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對此透露,自己的護理師太太曾流產3次,好不容易才生下兒子。他以親身的經驗提醒大家,應尊重孕婦要不要公開懷孕的選擇,對方若真的不幸流產,就要不斷經歷外人的問候,彷彿心如刀割。

2025年07月03日 17:23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最高可領12萬!住宿式機構補助7/1開放申請 適用條件一次看

為緩解中、重度失能者接受機構式服務之家庭經濟負荷,衛生福利部提供「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114年度申請從今年7月1日開始,補助額度最高12萬。經評估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住民,或具身心障礙證明中度以上失能者,入住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等都可提出申請。

2025年07月03日 16:25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精子數45年驟減50%!國際研究揭「恐與癌症、心血管病有關」單身男性也不能鬆懈

你以為精子數量只跟「要不要生小孩」有關嗎?其實不只如此!即使是不打算當爸的單身男子,也該對這件事提高警覺。根據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大型研究,全球男性的精子數量在短短45年間竟然減少了超過一半,而且在2000年之後還加快了兩倍的速度下滑!

2025年07月03日 15:58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你不是眼光差!總愛錯人、吸爛桃花 心理學揭童年真相讓人驚呆

不少網友在感情討論區分享戀愛受挫的經驗,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最後總是愛上同一種類型的人,也許是忽冷忽熱、不夠在乎,甚至讓人反覆失望的對象。就算曾經立誓「下一個不要再一樣」,但到了下一段戀情,卻還是重演同樣的劇本。

2025年07月03日 15: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