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邊故事原來這麼重要! 奠定孩子語言、邏輯最好方法

▲▼(圖/記者mamibuy攝)

▲床邊故事原來這麼重要! 奠定孩子語言、邏輯最好方法。(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睡前為孩子讀一本床邊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親密關係,更能加快他們認字的速度、邏輯思考能力。以下提供各位父母床邊故事的參考資訊,今晚就選一本書,朗讀給孩子聽吧!

你知道床邊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力嗎?


媽咪們,你們會跟孩子講床邊故事嗎?每天堅持在睡前花數分鐘,為孩子講一個童話故事,對親子關係、孩子身心發展,是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

1. 提高想像力、邏輯、語言能力

早前外國有研究發現,父母多對孩子說話,能加快他們認字的速度、邏輯思考能力。此外,家長給孩子說故事的時候,孩子的腦海會浮現相關情節的情景,這有助提升他們的想像力。

2. 潛移默化的為孩子累積知識

故事中經常隱含著許多知識與道理,在和孩子共享故事時,他們自然能學習到各式各樣的知識,或透過融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處境和想法,慢慢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設想。

3. 培養閱讀興趣

多給孩子說故事,孩子就會對閱讀感到熟悉,並將之成為生活習慣,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出孩子的閱讀興趣。

▲▼(圖/記者mamibuy攝)

4. 與孩子建立親密情感

在睡前說故事,能抱著孩子讓他感受父母的愛與溫暖,每天的固定模式,可以跟孩子建立親密情感與美好記憶。最重要的是,睡前有父母溫柔的聲音陪伴,會讓孩子對於這樣入睡的過程更放鬆、更有安全感。

▲▼(圖/記者mamibuy攝)

必敗好物!從0歲到學齡前孩子的「啟蒙閱讀/童書」推薦清單

如何挑選寶寶的床邊故事?

1. 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說故事的入門,其實只要簡簡單單的一本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中國童話故事集,這些我們自己童年時期也耳熟能詳的故事就行了,孩子可是聽得津津有味呢!

▲▼(圖/記者mamibuy攝)

▲童書。(圖片來源:媽咪拜駐站部落客-艾莉娜太太

2. 和夢、晚安、睡眠有關的小故事

市面上有不少專為1、2歲小嬰兒撰寫製作的床邊故事,穿插著一般孩子睡前會有的心情、以及不同的睡前儀式,對建立寶寶好的睡眠習慣,會有正面的引導效果。

3. 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

床邊故事並不侷限在童書內容,父母也可以在睡前訴說著自己的過去趣事、懷念珍惜的心情,你說得入神,孩子也會聽得出神。

父親說床邊故事 效果更好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在《教養的祕密》一書中提到,「親愛的媽媽們,可以把說故事的工作交給爸爸了!哈佛大學研究也發現,父親說床邊故事,更能激發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時提升孩子展現更強的語言力,而且從2歲就要開始這樣實行。」

這是因為媽媽和爸爸說故事的方法不一樣,媽媽比較像老師,會問具體問題;而爸爸說故事是看了圖片,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會以抽象的說法詢問,能開發孩子思考及想像力,因此爸爸說故事效果更好。

聽完床邊故事,孩子反而不想睡?

如果講床邊故事的方式,是用極盡誇張的「玩」故事或「演」故事,孩子的確會興奮得睡不著,然後父母則容易講完後累得呼呼大睡。建議在講述床邊故事時,以平穩的語氣來說即可,當故事說到一半,開始越說越慢、越說越小聲,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想睡覺了。

延伸閱讀
錯誤握筆姿勢影響大!職能治療師告訴你,正確用筆與矯正時機

本文擷取自「床邊故事,原來這麼重要!奠定語言、邏輯最好方法」作者MamiBuy編輯部,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