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赤腳?小心「足底筋膜炎」纏上身 醫師3招教你緩解疼痛



記者胡治言/台北報導

足底筋膜炎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足部疾患,常見的情況是一起床腳跟著地就有刺痛感,久坐後站起來也會有類似情況,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非常多,有些是本身腳形的問題,有些是選擇了不正確的鞋子所造成,這些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判斷後才能確定與改善,台灣復健醫學會、適健復健科診所的陳昭蓉醫師今天就提供幾個撇步,讓大家可以透過鞋子的選擇與運動,來改善這個常見的足部問題。

▲▼示意圖,疼痛,女性,老闆,女,時尚,腳,腳底,痛。(圖/123RF)

▲足底筋膜炎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足部疾患,有些是本身腳形的問題,有些是選擇了不正確的鞋子所造成。(圖/123RF)

陳醫師提到在門診裡常有病人問鞋子該怎麼挑?這時她會建議民眾要先了解自己的腳是屬於什麼形狀,像是扁平足、高弓足等,不同的腳形會有不同的問題,經過醫師判斷後,若你的腳形有異常就可能用鞋墊來調整,一般最常見的就是後跟加鞋墊,來增加彈性與避震效果,而鞋子部份則不要選擇太平底的鞋子,通常有2.5公分到3.5公分左右的高度是比較合適。但若是屬於高弓足,陳醫師則會建議民眾選擇有足弓墊的鞋子,讓腳在鞋子裡面可以均勻的受力,重量就不會集中在後跟的部份,也能夠減緩足底筋膜炎的問題。

▲鞋子、足底筋膜炎。(圖/Pixabay)

▲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不要選擇太平底的鞋子,通常有2.5公分到3.5公分左右的高度是比較合適。(圖/Pixabay)

有些人在家喜歡打赤腳走路,陳醫師也建議不要讓足底直接跟地板硬碰硬,這樣子也會容易引發不舒服,所以在家裡最好也穿上拖鞋,若拖鞋有一點高度會更好。當然除了鞋子與鞋墊外,民眾在家也可以做一些復健運動,讓筋膜放鬆做延展,這樣子讓足底發炎組織也能夠獲得改善。

▲赤腳、足底筋膜炎。(圖/Pixabay)

▲陳醫師也建議不要赤腳直接跟地板硬碰硬,這樣子也會容易引發不舒服。(圖/Pixabay)

第一個運動是簡單的弓箭步。將引起疼痛的腳往後伸展拉住約30秒,此動作目的是延展小腿的腓腸肌與跟腱(阿基里斯腱),記住在做這個運動時要定住不動,千萬不要用彈跳甩動的方式,因為彈跳甩動就沒辦法真的伸展到筋膜,只要維持腳步往後拉住即可,建議兩腳可輪流交換做,若在運動伸展當下有出現刺痛不舒服, 就請停止運動,等足部發炎改善後再進行此弓箭步的伸展運動。

▲足底筋膜炎復健運動,陳昭蓉醫師。(圖/記者謝婷婷攝)

▲在家就可做的弓箭步,維持腳步往後拉住,兩腳可輪流做。(圖/記者謝婷婷攝)

第二個動作可利用家中階梯或是穩固的矮箱上進行,雙腳站定後,把腳掌踩在階梯將後腳跟懸空 ,稍微往後一拉,此動作可將小腿與跟腱獲得很大的延展,若維持十秒鐘沒出現不舒適情況,可以維持進行到二十秒甚至三十秒,一邊做完後換另外一邊 ,兩邊交替進行。

▲足底筋膜炎復健運動,陳昭蓉醫師。(圖/記者謝婷婷攝)

▲利用家中的階梯或矮箱進行復健,此動作可以讓小腿與跟腱獲得很大的延展。(圖/記者謝婷婷攝)

下一個動作則可以利用類似網球的物品,來進行滾動我們的足底,做一些筋膜放鬆的運動。先將球狀物放在地上,一腳踩上球狀物,來回滾動進行五至十次。運動進行中如發生刺痛,請先暫緩進行,待腳部舒緩後再進行運動。只要重覆上述的幾個運動,以及注意鞋子與鞋墊的挑選,相信足底筋膜炎就能改善,而且以後也比較不容易再復發。

▲足底筋膜炎復健運動,陳昭蓉醫師。(圖/記者謝婷婷攝)

▲利用類似網球的物品,來進行滾動我們的足底,可以有效改善足底筋膜炎。(圖/記者謝婷婷攝)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救回險遭放棄的胎兒超過300個 陳持平無悔的「辛德勒」之路

他是醫界的「辛德勒」,多年來承擔壓力與風險,救回許多原本要被放棄的健康胎兒。馬偕醫院婦產科教授陳持平於日前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並名列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感謝國際鼓勵,但他更珍視生命的重量,每次抱著那些「死裡逃生」的孩子,心中那股幸福感,相較學術肯定尤為可貴。

2025年10月24日 09:23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從《天堂》追到AI世代  柯志鴻鑽研「成癮」20年領先國際

電腦、網路遊戲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任柯志鴻建立網路成癮診斷準則,與相關腦影像學研究,締造AI時代先聲,並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台灣醫師前20傑。他說,此來自國際的肯定,反映在科技演變下,成癮研究已跨越醫學,成為理解人類數位行為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5日 09:23

雞蛋易受微生物汙染「4情況別吃」 專家曝保存秘訣:別放冰箱門

雞蛋易受微生物汙染「4情況別吃」 專家曝保存秘訣:別放冰箱門

雞蛋很容易受微生物汙染,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對於健康民眾來說, 誤食被微生物汙染的蛋品後,症狀通常較輕微;但免疫力不好的敏感族群,如長者、幼兒、懷孕婦女,或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誤食除了會發生嚴重的急性腸胃炎,也可能會出現敗血症、器官衰竭等症狀, 可能危及生命。

2025年10月26日 09:28

快避開! 醫揭「6種生活常見致癌物」

快避開! 醫揭「6種生活常見致癌物」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生活中無形存在著很多健康威脅,有些是確定的致癌物,有些是不確定的,他簡單整理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包括「黃麴毒素、苯、甲醛、多環芳香烴、乙醛、丙烯醯胺」,應該盡可能避開。

2025年10月26日 08:30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營養師驚喊:它不是蔬菜

萬聖節將近,街頭出現各種可愛的南瓜造型,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別被外型騙了,「南瓜其實是澱粉,不是蔬菜!」她在門診中曾遇過一名長輩,天天喝自製「蔬菜湯」,卻發現血糖節節上升,追問之下才知道,那鍋湯是用整顆南瓜下去熬的。

2025年10月25日 19:26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單親媽罹轉移性乳癌靠新藥延長存活 醫示警「癌疲憊」恐影響治療

一名40多歲、單親媽媽在一次檢查中確診轉移性乳癌,並接受ADC藥物治療,但因為她是高中老師,平時得請假才能到醫院治療,加上小孩尚處於要照顧的階段,工作、家庭兩頭燒,負擔相當大,且在接受ADC療程中更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儘管腫瘤控制良好,卻感到極度疲憊,晚上還睡不好,多重打擊讓她累到一度想放棄治療。

2025年10月25日 17:55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3類體質」最會秋咳 醫教推3款花草食療養肺

秋天一到,許多人開始感覺口乾舌燥,即使頻繁喝水也難以緩解,沒有感冒卻總是乾咳、清喉嚨,甚至皮膚也變得乾癢起屑。這些看似零碎的小不適,其實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秋季的乾燥氣候已經悄悄影響了呼吸系統與免疫調節。

2025年10月25日 17:00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影響不只皮膚!病團揭共病風險「心血管疾病增3倍」

「乾癬共病連環扣!」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指出,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除皮膚與關節受影響外,也常伴隨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憂鬱症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形成相互交織的健康負擔,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威脅最大,多項研究顯示,乾癬病友罹患心血管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3倍,呼籲及早診斷,才能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

2025年10月25日 16:28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陰道漏尿!女飄騷味遭判終身包尿布 醫出招治癒登國際醫學會

一名女子在接受婦科手術後產生罕見併發症,尿液會失控從陰道口流出,導致身上常常飄出尿騷味,女子於醫學中心經歷5次手術但都失敗,甚至被宣告終身只能包尿布。女子抱持最後一絲希望,輾轉到高雄四季台安醫院求診,接受手術修補廔管,術後追蹤1年終於擺脫尿布人生。這起案例近日登上歐洲婦產科內視鏡學會,並獲選為大會最佳手術影片精選。

2025年10月25日 16:16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小嬰兒急救不再靠「2指神功」 醫揭2025年CPR指引重大更新

2025年最新CPR指引公布,其中出現不少重大更新,顛覆過往觀念。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家長熟知嬰幼兒CPR使用的「兩指神功」正式走入歷史,新版改建議採「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實證顯示更能提升嬰幼兒的急救成功率。吳昌騰受訪表示,小嬰兒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並不少見,光是長庚院內每年就收到約36名個案,提醒新手爸媽與保母應盡快更新觀念,這不只是技術調整,更是救命關鍵。

2025年10月25日 14: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