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面臨的糧食問題 從飲食開始解決!

▲在東南亞,台灣竟然是剩食浪費的第一名!(圖/食力 foodnext)

▲在東南亞,台灣竟然是剩食浪費的第一名!(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編輯部

「食」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而你知道全球面臨的糧食問題嗎?要如何透過飲食節能減碳?醜蔬果、隔夜菜等剩食可以變成精緻料理嗎?灃食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良食脈動講座「愛護地球:從舌尖上的飲食開始」邀請到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教授周志輝、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剩食創意料理專家楊七喜,帶你全方位了解糧食、環保、剩食議題。

你所忽視的全球糧食問題 可以從小處開始解決!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嗎?食物生產鏈必定會崩塌?」周志輝指出真正造成缺糧的原因主要是以下4個:天災、戰爭、政治衝突、貧窮,但這些不是無法預測,就是因為涉及許多社會結構性問題,很難以真正根治解決。

但是,除了糧食缺乏的問題,也需要注意營養失衡的問題,周志輝說明,即便你是能夠飽食的,也有可能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其中,「缺鐵」就是一個全球普遍的問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指出,全球大約有3分之1的人缺鐵,大多數是婦女為主。因此,只要人們能注意飲食均衡,這就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另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浪費食物」,周志輝指出目前食物浪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有效期限過期、外表受損、過度準備餐點、盲目購買。而目前台灣因為有效期限法規的關係,過期後的食物是不允許販售、保留的。不過其他國家有不同的做法,德國擬取消日期標示、法國禁止超市銷毀未出售食品,都是為了減少食物浪費的問題。

從飲食開始愛護環境

「吃得對,不只是愛自己,也是疼惜環境的方式」李偉文說道,在李偉文20多年來參與環境愛護運動的過程中,他認為保護環境不是犧牲生活舒適度的行為,而是「你對環境好,環境也會對你好」。

李偉文指出,因為農業科技促使我們現在一年四季可能都能享用到不同季節的水果,但因此卻會耗費更多的能源,最簡單能做到的就是目前全世界正在推動的「100里飲食運動」,多吃當地、當令的食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呼籲大家透過消費、食物選擇,來改善環境。

李偉文也強調,每一天三餐的選擇與愛護環境的方式,兩者是很密切的,期望大家能當一個合格的地球公民、負責任的消費者。

共饗剩宴 剩食也能變佳餚

楊七喜則認為,剩食議題並不是單指餐桌上的剩下的食物,而是泛指所有的食物浪費,例如生鮮的醜蔬果、不合規格的生鮮、即期品、吃不完的熟食、料理過程剩下的食材等等。而因為國人觀念的改變,目前也有很多超市在販售醜蔬果,相對其他糧食問題來說,剩食是較容易解決的。不合規格的生鮮則是民眾較少會接觸到的,以楊七喜經營的餐廳「明日餐桌」為例,即是以不合規格的格外品,經過烹調變成一道道佳餚,與大家一起共饗「剩」宴,扭轉一般人對於格外品不好處理或難以食用的印象 。

「剩食在全球、在台灣是多嚴重的事情呢?」在東南亞,台灣竟然是剩食浪費的第一名!楊七喜指出因為台灣相對國外更難處理剩食,原因是因為飲食習慣、氣候的關係,台灣人習慣吃葉菜類,而葉菜類的廢棄物過多,加上氣候炎熱容易腐爛,剩食的處理更為困難。

因此楊七喜推薦大家可以進行「全食物料理」,以紅蘿蔔為例,紅蘿蔔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幾乎存在於果皮和皮下的部分,建議大家煮菜時可以保留紅蘿蔔皮,且紅蘿蔔的葉子甚至可以還做成青醬!

「愛護地球:從舌尖上的飲食開始」讓聽眾以不同面向來探討全球飢荒、環境愛護、剩食的議題,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期望民眾能仔細思考我們所正面臨的飲食問題。三位講者提供了簡單可以執行的方式,為了地球永續,你也一起開始行動吧!

延伸閱讀
每天浪費將近15萬噸食物! 食物浪費大國美國如何解決剩食問題?
吃不完就丟掉沒關係?從非洲豬瘟談剩食惜食
校園剩食太多怎麼辦? 結構問題就需要多管齊下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北市流動攤販稽查驚見「沙門氏菌烏骨雞」 業者遭罰3萬

北市流動攤販稽查驚見「沙門氏菌烏骨雞」 業者遭罰3萬

民眾日常生活簡單處以一餐,可能會找流動攤販及餐車購買即食餐食,北市衛生局今(19)日公布市內攤商及流動攤販即食食品第2波抽驗結果,有1間違規,是士林區固定攤販「雞掌櫃」的自製「烏骨雞」檢出沙門氏桿菌,衛生局已經開罰新台幣3萬元。

2025年09月19日 11:33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替一名男性做陰莖增大術,該診所和執刀醫師丁斌煌被爆多次違規,然後再改名營業。台北市衛生局今也公布歷次違規情形,經查丁斌煌曾改兩次名,過去曾服務和擔任負責人的診所有4家。

2025年09月18日 17:18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天后蔡依林的「晚上9點半睡覺」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固定早上6點睡覺」持續引發討論,很多網友疑惑到底哪個比較正確?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2025年09月18日 15:49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台東一名郭先生多年來身上反覆出現大片紅斑與脫屑,以為只是頑固濕疹自行買藥膏治療,未料後來關節逐漸出現腫痛與僵硬,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經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診斷,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經照光治療與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後,病情才逐步改善。

2025年09月18日 15:31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在手術結束後死亡。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但該診所過去因為醫療事故改名,民眾確實沒辦法查到改名紀錄。

2025年09月18日 15: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衛福部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