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擦屁股有血是癌症嗎?大腸癌5項關鍵徵兆 如何判別一次看懂

Anna NovaLova/shutterstock

▲大腸癌五大關鍵徵兆判別!(gritsalak karalak/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國際編譯/郭家和

從衛福部公佈的105年癌症登記報告來看,大腸癌不但蟬聯十大癌症中發生率首位,每年新增個案數更突破1萬5千人,雖然與往年相比,發生率已有下降,顯見推行篩檢的衛教觀念對防大腸癌有正面效益。

然而大腸癌的相關風險因子包括吸煙、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等仍涵蓋絕大部份族群,提早警覺並定期篩檢,是避免大腸癌上身的重要關鍵。據英國媒體《鏡報》指出,大腸癌早期可能會出現的身體變化包括:

1.血便

大便出血是大腸癌的主要徵兆,包括結腸癌、直腸癌等,腫瘤受到擠壓時可能導致大便出血。但由於早期的出血可能是肉眼無法察覺的潛血,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一旦發現大便有血,應當立刻就醫進一步篩檢。

2.排便困難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另一項標誌,而且會是一段長時間的排便困難。如果發現大便次數增加,而且大便鬆散,或是經常便秘,都屬於排便困難的範圍。特別是如果超過四周以上的腹瀉與便秘現象,務必就醫檢驗。

3.慢性疲勞

經常出現疲倦感是大多數癌症都有的症狀,但由於現代人日常生活壓力大,很難區分兩者之間的差異。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經由良好睡眠也無法改善的疲憊,或是整個身體感覺異常沉重。另外大腸癌也可能造成紅血素偏低因而引發貧血,也是需要注意的徵兆。

4.腹部疼痛
br /> 除了消化系統的功能改變,大腸癌也可能引發腹部疼痛、經常腹脹、嘔吐、噁心,但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腸梗阻所引起,因此最好進一步檢查。另外,腸梗阻的腹部疼痛會非常劇烈,甚至會讓患者半夜痛醒,這也是一項可以判斷的因素。

5.體重下降

癌細胞會與其他細胞爭奪能量,因此會導致患者體重減輕。大腸癌的腫瘤如果變得夠大時,更可能會阻塞結腸,中斷消化系統,導致身體無法吸收足夠營養素。如果發現自己並未節食,體重卻日趨減輕,且又合併有前述幾種症狀,就應該盡快就醫確診是否為大腸癌造成。

延伸閱讀:大腸癌退散!研究:每天吃「半顆」罹癌率減79%

延伸閱讀:睡不夠難怪得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10招睡出「抗癌細胞」救自己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留言版